國中議論文:學習的智慧

學習的智慧

誠然,學習沒有捷徑,但學習的方法又不是一成不變的:在觀察社會中體驗生活的姿態、在對自然的哲思中,在質疑看似無暇的前人中實踐出屬於自己的一片新天地。用智慧的方式學習,學習也許會變得更有趣更高效。

他出入夜色籠罩的小巷,在黎明的晨曦中叩開一扇又一扇暗藏故事的門,他在感受世態炎涼和百味人生中奠基著自己獨特的音樂風格。他默立在牆角陰影中看街邊行人的嬉笑怒罵,他會在城市最角落徜徉,與那些身份最卑微的小市民攀談、交流他或她的曲折人生。然後他會為它們譜曲作詞——仿佛在深邃夜空中穿梭的音符用最為精巧的黑色幽默讓你笑著淚流滿面。又有誰能讀懂七號公園夜色中閃爍的街燈、初春覆雪的斷橋?許嵩,已經用它超越二十出頭同齡人的社會體驗徹底改變自己的曲風。他的音樂似乎已不再限於單純的說唱,而是以一種觀察家的姿態重新審視這個不凡的世界。他在體驗社會的過程中學到了更多,更重要的是,他讓他的音樂和生活貼得更近。

他隱居山林結草為廬,在黃昏歸鳥中潛心聆聽自然的潛台詞、他把自己的人生寄託給了田園於是更領悟了真正意義非凡無解的人生。因為一群貪官污吏空負了他的理想,才有了他“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佳話。隨手搭起的茅草屋、荒草叢生的畝許荒地,他就是在這種純真的生活中思考那些更為純真的生命。東籬下俯拾皆是的雛菊、雲間隱逸的南山,“晨起理荒穢”是他的生活寫照、“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是他的社會構想、“門前五柳”是他多情人生的寫照。陶潛,潛於林而心已逸於外。

“行動是檢驗真知的途徑”,就像中舉的范進,在人們對舊社會的一片質疑聲中,單純只是因為一個中舉,他依舊高興得如同邁進了一個新天地——這是目光短淺和迂腐帶來的悲劇。孫中山、黃興、蔡元培等一干人,不僅敢於面責統治中國近兩千年的封建王朝,還敢於向它發起挑戰。起義門前大作的槍聲、一夜無眠的大武漢在火光中成了革命的先行者。若是沒有這個辛亥年的質疑和無畏者的實踐,青天白日何能驅散籠罩華夏大地逾千年的茫茫霧靄?

在生活中體驗、在自然中思考、在社會中實踐,智慧的學習也許改變的不僅僅是自己,甚至還有你、我、乃至這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