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夏天日記三篇

篇一:

夏天的天氣是炎熱的,我放下手下手中的筆,站起身聽了聽窗外,那些蟬還在高歌個不停,似乎永遠都不知道疲倦。

蟬在中國古代象徵著復活和永生,因此,在周代後期至漢朝的葬禮中,人們總是把一個玉蟬放入死者口中以求庇護。古人還認為蟬是喝露水為生的,所以,蟬又成為了純潔的象徵,而且蟬很樸素,它不像蝴蝶一樣擁有五彩斑斕的花衣,因而更贏得了不少文人墨客借蟬鳴來抒發自己高尚的情懷。可見,蟬在古代就已經很高貴了。

雖然我知道:古人認為蟬以喝露水為生的見解是錯誤的,但蟬的高潔是無可置疑的。因為它沒有私慾,它的需求就是吮吸樹汁,然而它的需求又是多么簡單!是啊,需求越簡單就越容易幸福,難怪蟬每天都喝得那么開心!

大家都知道,私慾是罪惡的根源。如佛教認為“有求則苦,無欲則剛”;道教宣揚“修心煉性”;儒家思想提倡“存天理,去私慾”……可以說,中國古代最的儒家學說和兩大宗教都注重的品格,蟬也具備了。

蟬被譽為昆蟲界的壽星,它的壽命很長,最多可達十七年以上,但一生幾乎都是在黑暗中度過的。有首題為《詠十七年蟬有寄》的古詩中說“煉獄修行十七年,熬成火眼見青天”。許多人可能不知道,蟬為了這一個夏天的鳴叫,是在地下苦等了很多年的。當蟬飛進房間,飛向光明並發出鳴叫的時候,我們只對蟬感到煩操,而不懂得蟬迎來這一個夏天的艱辛。我們確實應當考慮一下,蟬蟄伏地下十多年,出土後僅能歡唱一個夏天,我們是否可以容忍一些呢?

無論別人怎么看待蟬,我都會感謝蟬,因為它教會了我人生的哲理:無論生命是短暫還是長久,都要珍惜、善待屬於自己的每一天。

同時,蟬也是可憐的。蟬與飛蛾一樣,是具有趨光性的昆蟲,它們不顧一切的飛向光亮,最終卻被燙傷或燒死,命運真是悲慘呀!但讓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蟬的心靈在黑暗中埋藏了那么多年,卻還依然不忘出生時的那縷陽光,依然保持對光明的熱愛與追求,想必它對自己的追求是百年不忘吧!

我看了看時間,將近四點鐘,再聽聽窗外,蟬還在執著的鳴叫,且越叫越歡,它是否看見了天邊那束微黃的陽光呢?

啊!蟬,你是中華民族崇高精神的象徵!你將永遠激勵我前進……

篇二:

一走出空調房,就有一股熱浪撲面而來,不一會兒,手臂上就沁出了一層細密的汗珠。“夏天真熱!”不由得發出這樣的埋怨,煩躁地走到窗前,望著這個“在烤爐上”的世界,陷入了沉思……

滾燙的烈日下,農人亮亮的汗珠從黑黑的脊樑滑落,不停的趕路人頂著熱浪忍著乾渴,而足音有韻,步履帶風,背影依舊執著。

不要帶著同情的口氣去追問他們是否有煎熬的感受,也許只會在樹陰下乘涼的人們不會理解,夏日裡不辭辛勞的人們在小憩時露出的微笑是格外的舒暢,他在夜裡的鼾聲,一定很是甜美。

夏季的暴雨,是那樣的富有個性,氣勢磅礴,卻又不失莊重。遠遠望去,千層萬層的雨簾,衝去了平日裡的悶熱,“噼噼啪啪”的雨聲多么暢快!

地里的莊稼努力地喝水,努力地長大,柏油馬路盡情地沖洗著渾身地燥熱。整個世界清涼,舒適,籠罩在了一層薄霧中!

夏季的烈日固然難當,卻只造福於有耐心,肯吃苦的人;

夏季的暴雨雖然涼爽,卻不會垂青於庸懶,畏縮的人。

信步踏過,迎面風清雨亮,驀然間已滿目花紅柳綠,山清水秀。迎面,吹過一絲涼風,原來,夏季,也可以這樣清爽,靈動……

篇三:

那個夏天的晚上,天氣突然變涼。我關著窗戶睡到了次日清晨。

第二天清晨,從一夜酣睡中醒來,打開窗戶,一股清新的帶著泥土清香的氣息撲面而來。新鮮的空氣真是一味藥,一味可以提神、潤肺的良藥。呀!昨夜已下過雨了。

天依然是陰陰的,似乎雨孩子們又在天上呆不住了。開始,先是一聲小小的雷聲,隨著雷聲,無數小小、小小的雨滴開始向地面俯衝。它們一個個倒也挺厲害,“進攻”沒多會兒,地面就又變得濕漉漉的。但它們仍是一聲不響,靜靜的、靜靜的,逐漸地“占領”著地面上的一切。

忽然,一聲響雷,一道閃電,幾十朵更大、更黑的雲團使人忘記了方才的微微細雨,相繼而來的,則是落在地面上就濺出雨花瓣的中雨。雨聲大了起來,嘈嘈雜雜的,地面開始喧鬧起來。街上的雨傘多起來了,紅的、綠的、藍的、花的、透明的……,宛如雨後鮮艷的蘑菇、宛如春天爭艷的百花。雨聲也有所不同,從淅瀝、淅瀝變成了嘩啦啦、嘩啦啦,更強時則宛如千軍萬馬,浩瀚無垠。

漸漸的,千軍萬馬遠了,雨又細起來,細起來,像牛毛似的在變明的天空中柔柔地飄著。

最後小雨也無影蹤了。哇!彩虹出現了,赤、橙、黃、綠、青、藍、紫……像條彩帶斜掛在天邊。太陽也笑呵呵的,像個孩子似的。就在此時,大地上春光一片,就仿佛這是春天,而不是夏天。

夏天的雨,真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