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術研修日誌

美術教育不同於專業美術教育,它為發展學生整體素質服務:下文是為你推薦的高中美術研修日誌,供參考閱讀!

高中美術研修日誌【1】

藝海無涯,人生有限,美術內容那么多,美術課又有多少呢?的確很矛盾,因此要和生活相結合,適合學生特點,精選內容,才能激發學生興趣,學生也才能學得會。這就要求美術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開發校本課程,充分利用地方資源開拓美術課,這和趙老師的觀點相同。看來新課改下的美術教學不能只用教材,單一的灌輸,而是根據現狀讓學生真正地學有所樂,學有所得。因為在現實中只要問問接受過基礎教育的學生,你會畫畫嗎?你對美術了解多少呢?回答得肯定是不會,不知道,一無所知。主要是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是走馬觀花式;高中階段的美術教育是下馬觀花式。所以要轉變學習方式,讓接受式學習逐步向探究式學習、合作式學習、自主式學習、實踐式學習過渡,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拓展,進行評價。

那美術課程不適應素質教育的地方又是什麼呢?

1、課程的綜合性和多樣性不足。

就是過於強調學科中心,過於關注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脫離學生的生活經驗,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美術課上成非美術的美術課。

就是上課涵蓋的內容量太大,教師傳授的知識太過於豐富,把美術課上成了語文美術課,這就有點偏離美術的特質了。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就看我們的課程定位在什麼位置,不能只定性為科學理性上,也不能只定性為浪漫表現上,就像太極中的陰陽,要互補,才能獲得平衡。因為科學理性的特點是:做事認真,有章法,有條理,循規蹈矩,缺乏想像力;浪漫表現的特點就是很有熱情,很有想像力,但熱情不能持久,三分鐘熱度。也是現在比較時髦的理論:褲帶子理論:最為合適。

那現在的美術課程怎樣能否不再漂呢?要求美術教育要像一個人:一腳踩美術,一腳踩教育,用美術為媒介,通過美術教育,來完成美術素養,讓學生了解美術知識。兩者可以有重心的偏移,但絕不能搞金雞獨立,進入誤區,造成敗筆。

美術課的教法又是什麼呢?

1、用筆、用墨、結構、姿態

2、古人為何喜歡畫竹+用筆、用墨、結構、姿態

虛心高節,君子之心,我們一致選擇第二種教法,把文化融進去,情感融進

去,美術課才會生動,但絕不能衣服穿得太多,也不要穿得太少,否則重心又會失衡,成了語文課,這個度一定要把握好。

對於當前課程改革現狀一定要有所反應了,要使用有限的資源努力揭示出美術教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力量,努力開發出埋藏在心中最基本的東西。這是今天學到的最有價值,最有用的理論知識,我想都運用到美術教學中去,美術教學肯定一片繁榮,特色濃郁,生機勃勃,新意無限的!

高中美術研修日誌【2】

國中美術教育不同於專業美術教育,它為發展學生整體素質服務:以學生髮展為本,注重培養發展學生審美能力、感知力、想像力、表現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養創新精神,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新教育強調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強調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合作互動學習,強調情感體驗,注重學習的過程,注重跨學科的綜合學習,改變傳統教法和學法。通過美術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最終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終身受益 一:更好的把握中學美術教材總的學習目標

美術教材總目標以《美術新課程標準》為依據,構建以促成學生美術素養的形成為核心,探究性美術實踐活動為主線,人文性單元結構為基本特徵的美術教材新體系,採用散點式的結構,注重學生審美感受和視覺經驗的培養,注重學習過程中對美術多角度的體驗和嘗試。強調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協調發展,以接近社會,貼近學生,學以致用為原則,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內容涵蓋造型表現、設計套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4個學習領域。

二、必要的技法訓練,強調基礎知識

講授必要的技法如:畫面的安排、人物的動作等沒有它們作為畫面的基礎,就談不上藝術的表現。在以後教學工作中我應不斷的總結經驗,學會運用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和策略,讓學生想畫、敢畫、會畫,並且保持他們畫面中的天真、質樸、充滿趣味想像的能力,提高學生繪畫的質量。學生只有掌握一定的技法手段,才能初步體驗到創造成功的快樂,而且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從而放膽去畫,去表現自我個性。啟發富於想像的構想愛好,想像是學生的天性,經常用可視的想像資料、以及聯繫學習、生活中的具體活動進行直觀式的啟發,幫助他們拓展思路,提高畫面的生動程度。

三:激起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激發學生創作欲望。

在美術課教學中只有精彩的導入才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語設計的好,先聲奪人,就能激發情趣,創設意境,激起學生強烈的樂知樂學欲望。實物的展示,圖片欣賞法,正所謂百聞不如一見。運用直觀形象的插圖、掛圖、畫像等圖片材料導入新課,可以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是我在教學過程中常用的方法。通過欣賞直觀的圖片投影,豐富多彩的圖片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將學生引入課堂教學。說的再好,不如一覽實物,它可以把任何繁瑣複雜的事物變得簡單明了。把實物運用到課堂上,不僅可以使內容變得通俗易懂,也可以激發學生興趣,加深他們的印象。一節好的美術課除了要有好的導入,教師在開展美術活動過程中還需充分調動學生的創造熱情。讓學生了解美術,學會創造美的能力。讓學生想畫,激發創造欲望。要想讓美術活動開展的生動、活潑而有效。首先要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有一種渴望去表現的情感,有一種想畫的衝動。展示優秀同齡學生的美術作品來激發學生創作意識。在美術活動中,我收集了許多優秀的學生作品,利用這些來激勵學生。那一幅幅生動的美術作品,雖不是十分完美的藝術品,然而在與他們同齡學生的眼裡,這就是美,美的感受會使他們從心底萌發出也想試一試的念頭。

四:提倡標新立異,鼓勵學生的創新意識

1、讓學生學會觀察,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我們可以嘗試各種教學方法,

可以利用事物的特點和想像力,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感受生活,再用自己手中的畫筆去描繪生活。

2、教師可適當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生在富有情趣、美感的氛圍中,其美術作品必然是充滿著創新意識的,是富有創造力的如“生活展現情境”、“以實物演示情境”、“以圖畫再現情境”“以音樂渲染情境”、“以表演體會情境”、“以語言描繪情境”讓學生在美術教育

3、巧妙的肯定學生,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4、合理的評價機制,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要採用合理的評價機制來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創新積極性。在操作過程中擯棄分數,採用評語,特別是運用一些積極的,有感情色彩的評語以受到學生的歡迎。教師在評價學生作業時,應該抱著一種充分尊重和信任的態度,耐心的運用恰當的評語談出自己的體會和對學生的期望,可以起到與學生很好的交流作用,學生會更好的改正一些錯誤,因為他感到老師是關切幫助他和尊重學生他的。

五、廣泛與周圍同事交流,向他們請教

切磋教學中的問題,多聽課、多看名師的教學設計和學習他們的教學經驗。因為有所成績的老師在探索過程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他們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他們的建議、經驗和教訓,特別是他們經過實踐的理念經驗、藝術方法是一種寶貴的財富,學到以後馬上就可以套用到自己的教學活動當中。

課後我及時寫教學反思把每一節課成功的經驗或有所疏漏的地方,都準確、客觀、詳實的記下來,作為日後教學的參考。吸收他人的有益經驗,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從而促進自己教學能力的提高。中感受到美、聯想到美、追求美、領悟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提供了較好的條件。

高中美術研修日誌【3】

美術教育不同於專業美術教育,它為發展學生整體素質服務:以學生髮展為本,注重培養發展學生審美能力、感知力、想像力、表現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養創新精神,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新教育強調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強調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合作互動學習,強調情感體驗,注重學習的過程,注重跨學科的綜合學習,改變傳統教法和學法。通過美術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最終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終身受益。

一:更好的把握國小美術教材總的學習目標

美術教材總目標以《美術新課程標準》為依據,構建以促成學生美術素養的形成為核心,探究性美術實踐活動為主線,人文性單元結構為基本特徵的美術教材新體系,採用散點式的結構,注重學生審美感受和視覺經驗的培養,注重學習過程中對美術多角度的體驗和嘗試。強調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協調發展,以接近社會,貼近學生,學以致用為原則,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內容涵蓋造型表現、設計套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4個學習領域

二、明確各個學習領域的目標

造型表現領域:初步認識形、色、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想的事物,激發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願望

設計套用領域:學習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易的創意和手工製作的方法,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製作與其他美術活動的區別

欣賞評述領域:觀賞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的形、色、質感,能用口頭或書面語言的形式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

綜合探索領域:採用造型遊戲的方法,結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容,進行美術創作,表演和展示,並發表自己的創作意圖

其中造型表現及設計套用占有較大的比重,欣賞評述大多隨堂教學,均分配在各科中

三:激起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激起學生創作欲望。

在美術課教學中只有精彩的導入才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語設計的好,先聲奪人,就能激發情趣,創設意境,激起學生強烈的樂知樂學欲望。實物的展示,圖片欣賞法,正所謂百聞不如一見。運用直觀形象的插圖、掛圖、畫像等圖片材料導入新課,可以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是我在教學過程中常用的方法。通過欣賞直觀的圖片投影,豐富多彩的圖片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將學生引入課堂教學。說的再好,不如一覽實物,它可以把任何繁瑣複雜的事物變得簡單明了。把實物運用到課堂上,不僅可以使內容變得通俗易懂,也可以激發學生興趣,加深他們的印象。一節好的美術課除了要有好的導入,教師在開展美術活動過程中還需充分調動學生的創造熱情。讓學生了解美術,學會創造美的能力。讓學生想畫,激發創造欲望。要想讓美術活動開展的生動、活潑而有效。首先要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有一種渴望去表現的情感,有一種想畫的衝動。展示優秀同齡學生的美術作品來激發學生創作意識。在美術活動中,我收集了許多優秀的學生作品,利用這些來激勵學生。那一幅幅生動的美術作品,雖不是十分完美的藝術品,然而在與他們同齡學生的眼裡,這就是美,美的感受會使他們從心底萌發出也想試一試的念頭。

四:提倡標新立異,鼓勵學生的創新意識

1、讓學生學會觀察,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我們可以嘗試各種教學方法,可以利用事物的特點和想像力,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感受生活,再用自己手中的畫筆去描繪生活。

2、教師可適當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生在富有情趣、美感的氛圍中,其美術作品必然是充滿著創新意識的,是富有創造力的如“生活展現情境”、“以實物演示情境”、“以圖畫再現情境”“以音樂渲染情境”、“以表演體會情境”、“以語言描繪情境”讓學生在美術教育中感受到美、聯想到美、追求美、領悟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提供了較好的條件。

3、巧妙的肯定學生,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4、合理的評價機制,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要採用合理的評價機制來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創新積極性。在操作過程中擯棄分數,採用評語,特別是運用一些積極的,有感情色彩的評語以受到學生的歡迎。教師在評價學生作業時,應該抱著一種充分尊重和信任的態度,耐心的運用恰當的評語談出自己的體會和對學生的期望,可以起到與學生很好的交流作用,學生會更好的改正一些錯誤,因為他感到老師是關切幫助他和尊重學生他的。

5、因勢利導、及時啟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五、必要的技法訓練,強調基礎知識

講授必要的技法如:畫面的安排、人物的動作等沒有它們作為畫面的基礎,就談不上藝術的表現。在以後教學工作中我應不斷的總結經驗,學會運用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和策略,讓學生想畫、敢畫、會畫,並且保持他們畫面中的天真、質樸、充滿趣味想像的能力,提高學生繪畫的質量。學生只有掌握一定的技法手段,才能初步體驗到創造成功的快樂,而且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從而放膽去畫,去表現自我個性。啟發富於想像的構想愛好,想像是學生的天性,經常用可視的想像資料、以及聯繫學習、生活中的具體活動進行直觀式的啟發,幫助他們拓展思路,提高畫面的生動程度。

六、建立良好的課堂秩序

美術課在學生興趣提高的同時,勢必引來學生情緒的活躍,特別是在手工課紀律的把握會造成一些困難。如何讓美術課的課堂紀律“活而不亂”,我也一直在學習和嘗試之中。通過對國小美術教材教法進行了認真的學習,我認為首先應當做到認真備課,提高教學的吸引力。嘗試在一節課中把握好他的節奏,做到收放有餘、美術欣賞、互動思考、動筆、仔細觀察、演示示範、自己動手操作,都要分配好相關的環節、讓學生做到動靜結合。其次,我認為應加強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教師要對學生約法三章,加強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有時是一種態度、一種學習方法、特別是一些工藝製作課要抓好紀律、管好紀律的同時在培養學生的興趣上尋求亮點。

七、廣泛與周圍同事交流,向他們請教

切磋教學中的問題,多聽課、多看名師的教學設計和學習他們的教學經驗。因為有所成績的老師在探索過程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他們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他們的建議、經驗和教訓,特別是他們經過實踐的理念經驗、藝術方法是一種寶貴的財富,學到以後馬上就可以套用到自己的教學活動當中。

課後我及時寫教學反思把每一節課成功的經驗或有所疏漏的地方,都準確、客觀、詳實的記下來,作為日後教學的參考。吸收他人的有益經驗,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從而促進自己教學能力的提高。感謝我校開展的“雙冊教材教法學習活

動”,它幫助我們青年教師快速健康的成長,而且給予我們自信心,讓我無愧於時代賦予我教師的使命。

經過這段時間的“國培”學習,我聽了專家的點評與講座,讓我收穫頗豐。隨著課改的深入,國小美術研修文化的構建,以及專業美術教師隊伍的不斷壯大,我越來越覺得自己難以勝任國小美術教學工作。在聽過國小美術老師的經驗介紹後,感觸特別大:

課堂教學是學校實施教育的主要形式,傳統的兒童美術教育是一種你講我聽的“灌輸式”和“培訓式”的活動。一味的讓兒童進行臨摹寫生,兒童只能被動機械的再現,很少有自由發揮的餘地。課堂教學大多簡單的只剩下教師講解作業要求學生作業這兩個環節而已。學生在課堂上是有足夠的時間完成任務,但沒有任何的情感體驗,沒有任何的創造想像,只是千篇一律的完成作業而已。隨著新課程的全面推廣,為了最佳化課堂教學,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就需要嘗試多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遊戲中學習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單一枯燥的美術教學已遠遠不能適應當前學生的發展。“遊戲”是兒童喜歡的活動,能滿足他們愛玩好動的需求。遊戲能激發學生大腦最積極最有創意性區域,把美術活動與創新能力有機結合在一起。

二、在比較中發現

美術是視覺的藝術, 運用比較法,具有很強的直觀性、 能從 多角度地對不同作品做比較分析,便於學生認識掌握相關的知識有利於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並能產生深刻印象。 從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使這種方法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還應注意精心選擇作品,適時進行啟發、引導,講究科學性、典型性和藝術性。

三、在分步中簡化

傳統的課堂教學都是不管任務的難易前半節課教師講後半節課學生做,這樣很不利於學生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在整堂課中教師應始終作為學生的合作夥伴參與其中,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舉一反三使學生的創造能力得到發展、得到升華。給學生創設一個真實生動的美術教學環境。

四、在討論中感受

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可以運用討論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討論學會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自己推理、自己判斷。當然,討論也不是一種形式隨便的讓幾個學生聚在一堆說幾句,而是應該像節目主持人一樣,分好小組,提出具體的問題,然後進行引導、調控。老師應對學生的發言作點評、指導、升華。討論法可以幫助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判斷,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五、評價中體驗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學評價改變了以往只重結果不重過程,只重教師不重學生的教育觀念。我們可以採用採用了師生互評,生生互評等評價手段。這樣 有助於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我們 尤其應該注意到了學生的自我評價活動,引導學生通過一堂課的活動後對自己的表現進行自我評價,從自身的發展需要出發,自己主動找出自身的不足之處。

總之,這次“國培”學習是一次徹底大洗腦,讓我明白美術課是怎樣上的,明白美術老師是怎樣做的,明白和學生是怎樣互動的。這真的是一場別開生面的最真實、最純樸的美術交流。在以後的教學中,讓我對美術課有了全新的目標,全新的方向,開發自己的美術校本課程,讓學生接受最生動的美術課。

高中美術研修日誌【4】

高中美術教學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總是會碰到一些問題和困惑。其中主要表現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問題上,教師不重視自身觀念的更新,憑陳舊的教學模式施教,學生對美術課的認識和理解出現偏差。怎樣改革美術課的教學,理念的轉變,是深化教學改革的前提,更是關健。由於教學觀念及應試教育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使得學生認為美術課是非主課。針對這些偏見,需要我們去改進。下面就我初教美術談一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一、首先,重新審視美育觀念,轉換教師角色定位。

美術鑑賞教學是美術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提高人們文化藝術修養的有效途徑,對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然而,我們現在的很多鑑賞課,老師就是一幅接一幅的從作品的來歷講到作者的奇聞趣事,最後挖掘作品的思想內容。一節課下來口乾舌燥,學生卻神色漠然。老師怎能用教學參考用書上的簡略文字代替學生們個性化的體會呢?美術《課標》也建議:“教師不要急於用簡單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感悟和認識。”其實我們的欣賞課完全可以讓學生先說,老師後說。

從一些案例可以看出:學生們暢所欲言。有的說感受、有的說見解、有的提問題、有的做補充。他們宛若一群藝術評論家。這不正是鑑賞課要達到的目的嗎?這種方法勝於在學生毫無感受之前就輸入某種概念,防止造成先入為主的不良後果,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也得到了轉變,變教師唱獨角戲為師生共同參與。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識權威,課堂也不再是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教師應該是一位引路者,更是和學生一同探討共同成長的夥伴。因為只有將學生放在教育的主體的地位,才能真正點燃學生心靈的火把。

二、其次,多層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探索多元化教學方式。

學生不聽課開小差、聊天、看報紙甚至睡覺,在美術課堂上可謂屢見不鮮。如何激發學生求知慾,觸動學生好奇心,調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教學內容應力求構思新穎,趣味性強,利於培養和保護學生學習興趣和信心;運用科學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激發起他們對美好事物的表現欲望和創作的衝動。

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倡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的意識。在課堂教學的方式上在進行了一些粗略的嘗試。

(一)、嘗試多領略知識融匯貫通,拓展學生創新思維。

美術不是完全獨立的存在的學科,它與音樂、戲劇、文學等等領域都有著密切的聯繫。新課程標準也提出要理解美術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繫,淡化學科本位意識。讓學生在多領域的自主體驗學習過程中,學會觸類旁通。多領域知識的碰撞不僅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美術作品,還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智慧火花。

(二)、鼓勵審美個性,培養審美意識

美術不同於某道數學題只能有一個答案,美術作品的美具有多樣性,需要從不同的視覺角度去欣賞和評判,否則條條框框太多會限制學生的創作思路,使學生的作品顯得千篇一律,缺乏個性與活力。因為教學中我從來不隨意扼殺學生作品裡所體現的與眾不同的東西。而要營造一個平等,活躍的課堂環境,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欣賞的熱情,讓他們想說,敢說,暢所欲言,盡情領略藝術的魅力。

通過以上的課堂教學實踐,我認識到:美術鑑賞沒有固定的方法,我們應該在教學實踐中,運用辨證的思維和事物普遍聯繫的規律,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做到“觸類而旁通“,只有這樣才能在美術鑑賞的過程中聯繫文化情境認識美術作品的意義、形式和風格特徵,才能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理解美術文化,形成一定的人文素養,達到美術課程標準的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