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的魅力

佛香繚繞,慧能法師參禪坐道,追求的是靜;階綠簾青,劉禹錫結廬陋室,追求的是靜;紫微星隕,諸葛亮臨終誡子,追求的也是靜。赤壁古戰場,驚濤拍岸,淘盡千古英雄;留下斷石岩壁,爍爍星空,靜的恆久魅力。

清靜,是姜子牙智者的目光。

渭水之濱,姜太公直鉤垂釣。清靜,他朝暮晨昏,靜候願者上鉤;清靜,他縱覽風雲,靜候一位明君;清靜,他靜搖羽扇,83歲成就大周偉業。智者洞徹的目光未必犀利,太公目光柔和,裡面沒有烽燧兵火,只有如水的清靜。

慧能大師“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是清靜,莊周“人生如白駒過隙”是清靜,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是清靜。他們在清靜中領悟佛理,省悟人生,感悟知遇之情。

淡靜,是錢鍾書謙遜的拒絕。

一部《圍城》,百萬冬粉。而儒雅的錢鍾書,也用淡靜打造了一座“圍城”,讓自己佇立在世俗之外。他婉拒媒體採訪,婉拒“要看下蛋母雞”的女士,婉拒普林斯頓的邀聘。一句“我姓了一輩子錢,還在乎錢嗎?”澆醒了多少人的貪慾之念。我喜歡讀《我們仨》,喜歡讀錢先生內心的淡靜。

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是淡靜,梭羅瓦爾登湖畔垂釣是淡靜,華盛頓葡萄架下納涼是淡靜。淡靜不是隱匿,不是逃避,是內心對自然本真的召喚,是生命最簡樸的溯源。

嫻靜,是林黛玉晶瑩的淚珠。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深院高牆,人心就像一把塗了毒液的刀,總在金釵銀釧、香脂濃粉背後閃著凜冽的寒光。就在這樣的壓抑中,黛玉卻如一朵清新而潔淨的芙蓉。面對封建禮教的冰刀霜劍,她縱然以淚洗面,卻絕不阿諛逢迎,絕不說那些功名利祿的“混賬話”。她清醒地謹守嫻靜的女兒情。

李清照懶起梳頭,林徽因偏愛人間四月天,三毛對愛情堅貞不移。我一直相信,嫻靜是女子最高潔的美德,“冷翠燭,勞光彩”,它支撐女孩子寒窗苦雨,寫下人類的優雅大氣。

靜的魅力如此……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是靜,“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是靜,“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也是靜。靜的魅力,古往今來,為我們民族增添了特有柔情、別樣豪氣、獨具內涵。

靜的魅力如此——如鮫綃挹淚,滄海明珠,靈魂歸宿!此時此刻,靜下來,手覆胸口,聽一聽,你靈魂的聲音。它會告訴你:靜一點,再靜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