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國文化里向來包含的智慧。

早在春秋戰國甚至更早的年代裡,中國人就意識到“和而不同”的重要性,“和而不同”就是在分享中產出的智慧,那么,“分享”的 年紀,應該要更大一些吧。

前一段時間流行一道測試題:“一塊圓形蛋糕,怎樣切三刀把它切成均等的三份?”答案是上面十字形兩刀,中間橫切一刀。很有趣吧,這大概是某個三口之家或有三個兄弟的家庭,為了追求公平而發現了這種神奇的切法吧。

家裡總是少不了要分享一些東西,至少頭頂上那個遮風擋雨的屋頂是要分享的,當然,親情也是一個分享的大頭,每天我們都會與家裡人互相照顧,分享那份親情。

社會中總也少不了要分享的。人們共享基礎設施,在小區或公園了分享運動器材,在醫院分享一個病房,社區活動分享著彼此的快樂……分享給大家都帶來了快樂和便捷。

國家也少不了分享。當金融危機到來之際,政府、企業、個人都來承擔這個危機帶來的災難,採取各種措施,一個看似如波如濤的全球性金融風暴,到了中國的身邊被一一分解,於是,成了小菜一碟,果然,中國的經濟是全球第一個回升的。更有代表性的當然屬抗戰時期,整個國家所有民族都被迫發出了最後的吼聲,大家分享著它,一聲吼叫乘以四億變得驚天動地,日本鬼子終於夾著尾巴逃跑了。

中華民族更是在分享!我們分享著孔子老子引領的傳統道德思想和文化,這些與我們共同的黃皮膚黑眼睛的基因融為一體,進入我們的血管,成為永遠不能磨滅的印記。

但中國人也都明白,有些東西是決不能分享的!領土和主權只能牢牢握在手中。台灣至今還沒有真正回到祖國的懷抱是我們的心結,我們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與其他國家互相尊重領土和主權,絕不會允許霸占控制西藏或台灣的事情發生,也不會去分享別國的所謂的“人權”。

中國在分享的領域可以說是獨樹一幟,我們會繼續弘揚這種基於公平原則而有張有弛的“分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