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優秀習作:年愈長,感愈切

作者:高三(23)班 王 滿  人說“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又說“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其實,對於自然的情感大部分是基於蘇子所說的那樣,事不目見耳聞,不可臆斷其有無。經歷過滿眼的風光旖旎,才能體會天地的闊然與大氣。人的情感亦如此。

國小的時候,經常寫有關父母的作文,從小就耳濡目染那份偉大無私的愛,聽了許多故事,懂了許多事情,卻從來不曾想過生活中這么現實的關係與印象中高高在上的理論這中間是什麼。那時還小,只知道爸爸媽媽對我很好,讓我吃飽穿暖。到了國中,更是背記了許多關於母愛、父愛的句子,在老師的要求下,什麼“人類嘴裡所能發出最可愛的聲音,最甜美的呼喚就是媽媽”,什麼“娘想兒,長江水;兒想娘,扁擔長”等等,說句實話,按那個階段的認知也只有贊同,有道理兼感激。因為有時晚上寫作業到夜深一點,媽媽就陪我到一點多才睡,平時生活中也是關懷備至,那些話語就不再顯得空洞,而是實實在在的。

轉眼到了高三,十八歲的天空不再由家遮蔽。我一個人為了上學就近,在外面租了個房子,老媽老打電話千萬遍地重複著吃飽穿暖晚上不要蹬被子,老爸一如服務周到的room servise詢問還需要什麼。中午,在這個日漸寒冷的秋末冬初,我悻悻地推開我小基地的門,想躲進這個相對溫暖寧靜的小窩,可一進門,有些東西讓我更溫暖。凳子上綁著一款方形白色毛絨有蝴蝶花紋的坐墊,軟軟的,暖暖的,地上涼拖鞋旁邊又多出一雙拔跟棉鞋,桌子上是一包點心及燒的熱水留在開水瓶中,牆上則掛著隨時加減的衣服。我仔細地環顧了四周,默默地感受著驚喜,感受著愛,不想忘掉任何一樣改變,之後又發現裝滿垃圾的垃圾筒套上了新的乾淨塑膠袋。我發了很久的呆……

他們給了我太多,太多這個世界上無價的東西,一直輸出著,從未停止過,從未吝嗇過。也教會我情感價值是物質永遠無法替代的。有聞見從耳目而入,則所知所覺日益廣,我越長大,對這份深沉的愛,體會就越深。 簡評:長大和成熟是一個過程,無論對什麼事情。幼時所知甚少,當然更多的是感性認識,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閱歷的增加,對事情的理性判斷自然就會多於感性了。就像作者所說的父母之愛,她不再只是有感於吃飽穿暖的幸福了,父女間、母女間那種無形的,不用言語勾通的愛讓她倍感親切,尤其是離開父母之後。父母的這些關愛,其實在幼時也不是不存在,只是當時不懂事不知覺罷了。所以說,歲月雖然流走了我們的青春,也帶給了我們認知上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