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月考作文:別拿崇洋媚外說事

閱讀下列幾則材料,根據你對材料的理解和感想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不少於800字。 1. 某戶戶主為增改家中電視機頻道,尋蹤購得增頻器回家。老伴問:“你買了什麼洋玩意兒?”戶主答:“洋玩意兒?是廣州產的好東西!”老伴細看後說:“廣州出產,怎么沒有中文,儘是洋文?”  2. 報載,有的國家規定,無本國文字說明的產品,一律不準進口。而我國市面上出售的商品中,完全沒有中文標識和中國文字說明的,已非個別現象。  3. 據報載,從1996年9月1日起我國外交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將不再配備英文翻譯。根據上述材料,聯繫實際,自擬題目,發表議論。不少於800字。 學生範文: 別拿崇洋媚說事

一日,在文具店偶聞這樣一段對話: “老闆,拿塊最好的砂橡皮。” “這種是我們這裡最好的,日本進口的。” “切,崇洋媚外,我支持國產。”  那位學生拿著國產的大家都熟悉的藍色砂橡皮離開了,老闆小聲嘟噥了一句:“日本的輕工業確實比咱們中國強嘛!” 其實,作為旁觀者,我開始也為那句“日本進口的”感到心中不快,國產的怎么就比不上進口的?難道外國的月亮真比家鄉的圓?似乎再想下去,我也成了反崇洋媚外的憤青了。我賭著一口氣,將那個日本貨買下(價格不菲呀,一塊橡皮12元),回到家,我就拿出國產的與之比較……結果讓我啞口無言,的確,這舶來品做工精細,砂粒細小對紙的磨損就小,而且它出屑很少,不像國產的一擦就耗掉不少,乾淨程度也略勝一籌,難怪老闆說:“聯考時,你們肯定要買這種的!”  這件事對我的觸動不小,也讓我反思社會上的一些現象。的確,我們身邊確實存在著崇洋媚外的人,無論買什麼他都點名要“原裝進口貨”,特別青睞那些印有他不認識的外文,以致於不少人當街穿著印有下流罵人文字的t恤,還一副自我感覺特別良好的樣子。這也導致了中國廠家刻意為產品起洋名,用洋文寫說明書的怪現象以迎合社會上這種不正之風。  但我想說明的是,這改革開放都三十年了,“與國際接軌”的口號也喊了有些年頭了。我們不應該只學著人家老外有事沒事嚼口香糖或是給自己的產品掛羊頭賣狗肉助長不正之風,更不能將購買學習國外技術說成是崇洋媚外。  真正的開放應該是:平和心接受舶來品,潛心研究,虛心尋找差距,誠心彌補不足,決心迎頭趕上。這樣才符合一個和諧、理性、開放的大國之風範。 別動不動就拿崇洋媚外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