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點評:請收起“道德”的巴掌

請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23日,杭州k192公交上,一小伙坐在車廂中部的“照顧專座”上,旁邊站著一對夫妻,妻子手裡抱著幾個月大的孩子。司機連播4遍“請給有需要的乘客讓個座,謝謝!”,可小伙依舊“無動於衷”,最後竟被那位丈夫連扇5個耳光。小伙被打得鼻血直流,眼鏡也被打飛,斷成幾截。此事件經媒體報導後,便迎來了網友的熱議。大多網友對打人行為表示不滿,說:“讓座是一種美德,但要遵循自願原則。”有人質疑,難道用暴力就能鞭策道德的進步?也有人懷疑不讓座的小伙另有隱情。“萬一那小伙身體不舒服呢。”  有網友力挺打人者說:“打人不對,但這種不守規矩的人該打。”  上面的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請結合自己的體驗與感悟,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自定文體。②不少於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請收起“道德”的巴掌  廣鐵一中 高三(8)班 陳雯君  最近,一位小伙子由於占用“照顧專座”,拒絕給一位抱孩子的女士讓座,被其丈夫連扇幾個耳光,痛打了一頓。此時一經報導,便引來各方熱議。在我看來,小伙子不讓座確實有違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但無論如何,讓座都不是一種義務,打人男子更不能借著道德的名義施以暴力,這本身便是不道德的行為,又怎能打得道德的進步?  讓座是一種美德,然而並不是法律規定的義務。美德的要求是高於法律的,也是沒有強制性的。公車上的座位作為一種公共資源,本來就應該是先到先得的。在享用這種公共資源時,人們是根據自身的處境或他人的特殊需要而主動自願地讓予他人,這種行為體現的是急人所難、助人為樂的美德。正因為是一種自覺主動的行為,所以它才更能讓人感動;也正因為它是一種自覺主動的行為,所以我們只能提倡而不能逼迫。如果要用強制甚至暴力的行為去踐行不是責任也不是義務的道德行為,不僅不利於促進道德的進步,反而會讓人滋生對強制和暴力的抗拒。回看事件中打人男子的行為,打人男子敢痛打小伙子,根本原因是他誤解了道德行為的實質,他自認為自己是得理的一方,可以揚起“道德”的巴掌去懲戒小伙子不違法但不道德的行為,殊不知暴力的方式早已使他陷於不道德的爭議中了。由此看來,用不道德甚至不合法的行為是無法鞭策道德的進步的!  在當代社會,這種站在正確的一方,借揚起的“道德”的巴掌替天行道的行為不少。記得大約一年前,在廣州的捷運上,一位老人由於一位年輕人沒有給自己讓座,竟當場與之爭吵,最後兩人還扭打在一起,不僅身體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還嚴重地擾亂了捷運上的正常秩序。雖然老人的做法看似有理,也得到部分人的支持,但是,更多的民眾認為這種用暴力強行要求他人給自己讓座的做法讓人生厭。建立文明美麗的城市需要不斷提高人們的道德素養,而道德的進步需要的是人們相互之間的尊重、理解、寬容與愛。以“道德”名義做出不理智的行為,只會傷害一些真正擁有正義與道德的人,根本無法促進社會道德素養的提高。讓座,應該成為人們自覺自愿的行動,而不是依靠暴力這樣赤裸裸的要求,更不應該在對方沒有自覺自愿地讓座時揮舞起所謂的“道德”的巴掌!  相反,在一些地方,如果善用規勸、感化方式促使不道德的人走上正途的方法,其精神文明的建設往往取得了較大的收效。如在新加坡,人們從不亂扔紙屑,過馬路也從不亂闖紅燈,除了罰款以外,其道路兩旁是醒目的標語,當地人文明的行為也無形中感化和規勸著每一個到此的遊人,如果你做出不違法但不道德的行為,損害了他人的利益,沒有人會過來扇你幾巴掌,他們會跟你講道理,並以身作則,讓你在良好的無形與有形的道德文明氛圍中感到羞愧自責,漸漸地自己也成為一個文明有力的人。我想,這種軟性的措施,不是比揚起“道德”的巴掌、運用暴力的行為去強制教育與轉變某種行為更能有效地教育、影響著每一個人嗎!  孔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請收起“道德”的巴掌吧!要知道暴力是低級而不文明的行為,唯有用道理與行動進行感化,才能喚起更多有良知而還未踐行道德行為之人,從而真正推動社會道德素養的提高。試想如果那位男子對小伙子說說道理,或有他人自動讓讓座做個表率,這一件小事,就一定可以在小伙子的羞愧之中得到更好的效果了吧。 [點評]本文是一篇富有現實指導意義、理性和感性相結合的文章。針對公車上不讓座而被打的現象,本文直接表明“暴力無法鞭策道德的進步”的觀點。文章先剖析問題的實質:讓座與打人是屬於兩個不同範疇的行為,用違法行為來推動道德的進步,是不理性而錯誤的。這為觀點提供了有利的理論論據。接著就事論事,聯繫實際說道理;最後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文章透過現象看本質,逐層深入,有較強的說服力。(指導老師:陳玉芬) 非師點評: 這篇文章觸動了我,作者所舉出的事例,我也知道,但卻沒有認真想過,這些層出不窮的事件和問題應該如何來解決。我想,大多數人都和我一樣。  作者善於思考、善於分析,用精準有力的語言,從事件的表面直達本質,明確地指出,暴力無法使道德、使社會進步。並以新加坡的文明行為為例,很好地證明了“道德的進步需要的是人們相互之間的尊重、理解、寬容與愛。”  這個社會,不應該是壞人變老了,也不應該是自以為是、唯我獨尊甚至妄自尊大,更不應該一句話不順就拳腳相加。我們都好好讀一讀這個孩子的文字吧,孩子們是清醒的,而很多成年人是迷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