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化

08屆高三(1)宋真祥

原始社會

大地一片蒼翠,天空蔚藍,河水清清,飛鳥相逐,魚翔淺底……人們採集林中野果,捕捉水裡游魚,捉山間動物,並以之為食,社會一片和諧,人與自然渾然一體。

封建社會

社會在進步,人類在發展,人口數量在增加,原始的生活方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於是人們大量的砍伐森林,用木材建造房屋,大量開墾荒地,用來種植農作物,人類解決了生存問題,但是一次次的洪水沖走了他們的家園,他們的農田,但他們又會繼續砍樹開荒,人類在不斷的破壞自然。

20世紀

社會發展了,人類生活質量提高了,人類已不僅僅滿足於現有的生活了,他們發展工業,一個個的工廠拔地而起,於是,黑煙往上冒,污水往下流,天空不再藍,水不再清,水裡的魚也游上來了,還泛著白色的泡沫,空中看不見飛鳥,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廢紙,廢塑膠袋……

人類發明了冰櫃,但人類的保護傘—臭氧層卻洞穿了,紫外線照進來了,人類的汽車多了,但天空中的二氧化硫的含量也多了,雨變成了酸雨,破壞了農田,建築物,人類餐桌上的牛奶豐富了,但北方的草場卻退化了,北京的沙塵暴在巨增,人們出門得戴上口罩。

大自然發火了,它正在報復人類,但人類卻認識不深或根本沒有意識到,正如一份環保民生指數顯示,公眾的總體環保意識僅得42.1分,環保行為更是只得36.6分,也就是說,僅有少部分的人具有環保意識並付出了實際行動,而多數的人,仍然在沾沾自喜,仍在大肆的破壞地球環境。

21世紀末

這時所有的人都意識到了環保的重要性,並都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在保護環境,但地球卻發狂了,兩極冰山不見了,海平面上升了,淹沒了所有的沿海城市。河流湖泊以及海洋里早已沒有了魚類,魚類的屍體漂浮在水面上,發出陣陣難聞的氣味。地球上的陸地有大半全部變成了沙漠,沙隨風飄到每一個角落,使人無法呼吸,大地上也沒有任何高大的樹木,更沒有了森林。洪水到來時,帶走了所有的一切,人類無法生存,想要挽回這一切,但已無能為力了。最終人類在絕望和悔恨中相繼死去,留下一片狼籍的大地。

點評:

該文的成功之處在於:

①、時間線索清晰,按“原始社會-封建社會-20世紀-20世紀末”的順序來寫,就很容易把握行文的脈絡,突出文章的中心。

②、語言概括性和表現力較強,運用排比來描寫環境變化的文字有較強的感染力。

該文的不足之處在於:

①、四個階段列舉完後,應再寫一段總結性的文字,卒章顯志來總結主題,使全文的“分-總”結構更趨嚴謹。

②、所舉材料空乏,事例的典型性和具體性都不夠,因而影響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肖順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