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命題作文我憂我思寫作指導及範文5篇

這是一道純粹的命題作文。作文題目“我憂”與“我思”揭示了情緒與思索的因果關係,因憂慮而思想,落點在“我思”。命題有效規定了作文內容的範圍,能夠防止學生考前投機準備,但沒xx作文人的獨立價值。每個人都寫“我憂”與“我思”,但每個人的“我憂”與“我思”不可能完全相同,尤其“我思”方面,憂慮或許可以重疊,但個人尋找精神出路的方式很難重疊一起。

一、學生寫作中存在的問題相當突出,主要有:

1,審題意識淡薄

雖然題目淺顯易懂,但仍有學生不重視審題,有的將它與話題作文混為一談,寫成了我對“我憂我思”分析評價,議論憂患意識,闡述憂思的辯證關係,對歷史人物或文學作品人物的“憂”談自己的感受;有的變換了人稱,寫他人的憂思,“我”迷失了,如寫文學作品中的人物的憂思;有的只“憂”不“思”,或有“思”而無“憂”;少數的乾脆寫思念家鄉,思念親人、朋友。

2,思想內容空泛

這次作文最突出的問題是作文內容空泛。相當部分學生不善於從某一角度切入寫“我”的憂思,而是大量堆砌材料,不講究謀篇布局,隨意性大,環境污染、學習、社會治安、國際形勢一籃子裝,泛泛而談;有的取材太大,如寫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當今世界形勢等,而又沒有一定的功底,且不善於選擇切入的角度,因而大而空;有的為憂思而憂思,給人的感覺是在闡釋題目,為作文而作文。

3,思辨能力缺失

本題的“憂”與“思”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有的學生卻將它割裂為互不關聯的兩個部分,如前一部分寫“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並舉若干事例,後一部分寫“學而不思則罔”“三思而後行”等等;比較多的學生取材於高考,但對高考的思考僅停留於我怎樣複習考好,對問題的認識較為膚淺,缺乏有深度的思考;一些考生追求語言的華麗,大量使用排比句,堆砌詞語,給人語言優美的感覺,但透過這些華麗的語言,看到的卻是思想的蒼白,思辨的缺位;少數的選用詩歌的形式,但主旨的表達膚淺或牽強。

二、如何寫好這道題,下面試予簡要論述。

1,審題

這是一道標題式作文,考生沒有自擬題目的必要,而只有緊扣標題來寫的任務。從短語結構看,這個標題是一個並列式短語,由兩個偏正結構的詞語“我憂”“我思”組合成。前後暗藏一種因果邏輯。由表及里,從現象看本質,這是展開文本內容結構不可忽視的一個規則。從關鍵字看,標題中有三個關鍵字眼要牢牢抓住:

①“我”,文章應該有自我的影像與聲音。“我手寫我口”“我筆寫我心”,把自己想要說的、所思考的表達出來,強調考生自己的切身的觀察、感受、體驗、思考,強調考生從自身所親歷的人事、景物中取材。

②“憂”,可以是一己的悲歡,諸如求學道路上的坎坷、升學填報志願選擇時的憂慮、可以是家庭父母的操勞煩憂,也可以是大我的憂患,舉凡應試教育的弊端、大學生畢業求職的辛酸、農民工謀生的艱難、下崗工人的苦苦掙扎、官員們的以權謀私、問題少年的心靈傷痛、住房的逼仄、交通的瓶頸、大氣的污染、飲水的危機、煤礦工人的慘死、崇洋媚外的怪現狀、曠日持久的巴以爭端、險象叢生危機四伏的核實驗與核談判……誠可謂“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世間瘡痍,筆底波瀾”,考生不妨大膽地挫萬物於筆端,凝一慮於紙上。

③“思”,這要求考生寫出自己的思考,對可憂之人、事、物、思想觀念等等的自省、反思、審察、考量、評判,表達出自己的思想、主張。若說“憂”更多的是側重於“感性”層面的,而“思”則更多的從理性層面去觀照,考生應該審時度勢、洞幽燭微,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表達自己的聲音,著眼於合理建議、科學對策的提出。先哲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衙齋臥聽蕭蕭雨,疑是民間疾苦聲”的理想至今仍是我們新世紀一代有抱負的、負責任的青年人的價值理性參照。

2,文體選擇與章法布局

這個標題,可供選擇的文體應是多樣的。從平易樸實角度講,記敘、議論類文體當屬首選。

記敘類文體,可寫實,亦可虛構。不管寫實,還是虛構,都應力求故事的貼近生活的真實,如敘述個人成長道路上的憂思,敘述個人與家庭的矛盾糾葛而引發的憂思,如對父輩與子代的隔膜的憂思,對父母過分的愛的一種憂患,對因選填志願引發爭執而生出的憂思(比方下面這樣一個故事素材:我想報考大西北的一所著名的軍校,實現自己的施展才華、報效祖國的理想,但只有這一個獨苗的父母卻百般阻撓、極力反對,試圖讓孩子留在南方的繁華都市,因之而產生出種種的波折與憂思。這樣的故事,就比較有內涵。)大題小做,以小見大,因淺而入深,是記敘文構思的一個顛撲不破的原則。寫作記敘文,要講究波瀾的安排、懸念的設定,因此考生在記敘順序的選擇方面要有所注意。如一線到底的順序,可能就不如以順敘為主幹,穿插倒敘與插敘來得生動而有變化。

可以寫人敘事為主,也可狀物寫景抒情。寫人敘事的,受標題“憂”與“思”的限制,文中應關注人物的心理世界的刻畫,應注意事件的來龍去脈的交代和衝突、矛盾的設定以及細節刻畫的設定、場面描寫的鋪墊。狀物寫景抒情的,應注意寓意於物、藏情於景,把憂思寫出來。“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上述種種之憂思莫不是基於某種特定的場景和氛圍的。意由境生,情因景顯,理由物出,這是選擇狀物寫景抒類散文體來寫的時候,應該遵循的章法。比方,記敘自己假期的一次外出遊歷,目睹骯髒的河流、荒廢的田園、消失的山林,生出有關環保問題的憂思,面隊林立的高樓、喧囂的車流、曖昧的霓虹、陌生的臉龐、無處棲身的小鳥、任意拋棄的流浪狗,而引發的對漸行漸遠的充滿田園牧歌風味的鄉村生活的眷戀,對城市文明對人的精神靈魂的異化的憂思等等,這些都是很值得年輕的眼睛去審視、青春的耳朵去傾聽。

把眼睛貼近到現實,把耳朵貼近到生活,讓心靈去觸摸社會的苦痛,讓思想與真實的世界對話,引導學生說真話、做真人、行真事、有真心,我想,這或許是《我憂我思》這道作文題命制的價值理性之所在,也恰恰到全體考生的痛處,那些只懂得沉迷於有限的應試的圍城中,而置社會、國家、民生於不顧者,只懂得尋章摘句無病呻吟胡編亂造自欺欺人者,而不注重觀察生活、觀察社會,體驗人生者,必將在這道題上栽跟頭!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相等,讓我們敞開胸懷去擁抱火熱的生活吧,讓我們用五彩的筆去勾畫生活吧!“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我憂我思,生命才有更高的質量!

三、複習建議:

1,加強對不同命題形式的區別,明了命題作文、話題作文、材料作文的不同,並進行相關的訓練。

2,強化審題訓練,學會整體構思的方法。以本次作文為例,構思時應闡述的是我“憂”的對象,“思”的內涵。“憂”的應是現實生活中的某些現象,“思”的應是“為何憂”“何以解憂”,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或點明出路,二者緊密結合。或者敘述自己憂思的一個經歷,編寫自己有關憂思的一個故事。當然也可以把“我”想像成具體的某一個人來憂思。

【範文舉例】

我憂我思

背對著春暖花開,迎著奔速駛來的列車,海子隨著一陣風起消失在這個世界裡一聲槍響,海明威結束了自己的一生;湖水盪開一層層的漣漪,吞噬了一位老者,於是老舍走了;一條白布,留給世人的是對三毛無限的遺憾和懷念。

川端康成……

凡·高……

面對著一個個自殞其生的靈魂,我開始顫抖了:生命難道真的就那么難以度過嗎?曾經輝煌過的他們為何會選擇放棄?

蒼茫的人生就像一顆顆的星星,或明或暗,或巨或微,最終都會划過蒼穹,掉落到一個無法度量的角落,發出生命最後一刻無可奈何的瑰麗。死亡是每個人必須面對的必然的人生結果,我們不會錯過的,那為何要即早地讓它到來,而不努力充實地度過這個過程呢?

在非洲戈壁灘上有一種叫依米的小花,能夠開出藍、黃、紅、白四色的花瓣。令人驚奇的是它的根系不是散步在四周,而只有一根直插入土裡五六米。依米小花用五年的時間來完成穿土工作,直到第六年才開出四色小花。更令人震憾的是它的花期極短,緊緊(僅僅)兩天時間就隨母株香消玉殞。

依米小花何曾不知沒有人會來欣賞,沒有蝶會來采蜜,可它卻用頑強的毅力來實現最後一瞬對自己生命的詮釋。

人的生命過程是一個曲折的過程,我們不應懼怕。

當生命的溪流流經荒山雪原時,會凍結;流過蒼林叢棘時會分流;流過高岩突石時,會嗚咽。於是有的人在那一刻便凍結了、分流了、嗚咽了。孰不知荒山雪原後便是春天,蒼林叢棘後便是拓寬,高岩突石後便是瀑流。

當生命之舟擱淺時,絕望的遊客總以為黑暗將會到來,即使得到了光明也仍帶有黑暗的陰影;而勇敢的水手卻用自己的黑色眼睛尋找光明,用自己的雙手把生命之舟擺度出死亡的暗礁區。

多少人因為懼怕困難與挫折,在碌碌無為中消逝了,死去了,掩埋了,一捧黃土便掩埋了曾經所有的痕跡,而偉大的人卻努力攀升,把自己的輝煌鑲在喜馬拉雅山的頂峰。一位哲人說過:“人要具有駱駝的堅忍、獅子的強大、嬰兒的純真,而那許許多多的人卻忘了駱駝的堅忍。

雪萊告訴過我們: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可惜海子沒有聽到,海明威沒有聽到,老舍沒有,三毛也沒有……

我憂我思

人生就是一場戲劇:不斷地往舞台上搬東西、搬東西,直到人生的舞台上已無我們的容身之地,我們不得不從生命的高度上掉下來。

在這煩躁的過程中,我們從未憂過,甚至從未思過。其實,只要人人騰出幾分鐘,我憂我思,生命就不會如此機械化、物質化。

我憂我思,這個世界太浮躁,我們需要從容。從清晨睜開眼的那一刻起,我們就用“跑”的心態對待一切。在學校里爭著成績,第一;在崗位上爭著職位,薪水。浮華的生活造就了我們浮躁的心情。工作不順利,就“炒老闆魷魚;學習不順心,就請假曠課;養孩子責任太大,就“丁克”;夫妻糾紛太多,就實行“周末夫妻”……我們在家裡和父母吵,在學習中和朋友吵,在小磨擦中和生人吵。我們的社會有太多的“星星之火”,足以時時引爆炸彈。

不知何時起,我們少了從容的心態。我們匆匆地趕路,卻忘了路邊美麗的風景。我們焦慮地等待著日出,卻忘乎繁星的閃爍亦是一幅美景,一抹詩意。我憂我思,忘記浮燥,讓我們與從容共舞。看花開花落,雲舒雲卷,品人生無常,一切如夢。

我憂我思,我們的世界太物質,我們呼喚詩意。高樓廈拔地而起,把天空切割得七零八落。四季在隔熱玻璃下變得曖昧不清。我們“因雪想堵車,因花想公司開張,因酒想應疇酬,因月想星大戰……”詩經裊裊,伊人在水一方;楚辭漢賦,我們把酒天問;唐詩宋詞,我們共剪西窗燭。而這一切恍若明日黃花,離我們越來越遠。

我們需要詩意,詩意存在,存在詩意。我們呼喚“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高朋……”的閒暇心情。我們不願李杜詩章在城市叢林裡低泣咳血。我憂我思,讓城市森林吹進詩意之風,吹走機械化,物質化。

我憂我思,這個社會太冷漠,我們需要溫情。君不見,寶馬車撞人,問車不問人;君不見,熙熙攘攘人群中,多少人戴著偽善的面具;君不見,局部戰爭一觸即發,多少人家破人亡,流離失所……難道冷漠是人性本質?不只有溫情才能與之匹配。

溫情,我們從不缺少她,只是從未關注過她。只要人人獻出一份溫暖,一雙手,一顆赤誠的心,冷漠將消失得無影無蹤。真正的溫情,金鎖鎖不住,冷備丸壓不住。我憂我思,讓我們的溫情去溫暖冷漠的人心,冷漠的世道。

我憂我思,這個世界有太多的問題需要我們去憂,去思。故我憂我思,故我在。

我憂我思

歲月變遷,輪軸滾轉,居安思危早已被拋到九霄雲外,美麗的瞬間漸漸遺忘,美好的品質漸漸遺棄,我憂心人心會退化,所以我思考人生的意義。

我憂人心孤單,我思人心堅毅。

在一個無聲的世界裡,那么寧靜沒有喧囂,只有自己在與自己對話,心靈是孤寂的。我憂心那封閉的空間會鎖住思維迸發的出品。邰麗華的獨舞,絕對的完美,她在寂靜中抹上大塊大塊絢麗耀眼的色彩,在瞬間描繪精美的圖畫。是什麼讓她衝出心靈的孤單?是她的堅強,她用磨礪裝備她的心,使弱小無力的她,用頑強的信念舞起生命的脈動。我想如果每個生活在孤單世界中的人都拾起零散的心變得堅強,那么他們生命的鏇律也將會變得激昂美妙。

我憂人心蛻變,我思人心堅守。

當繁華的夜景淹沒城市的角落,當名利刺激強烈俘虜人心。那曾經朦朧的信念,那份剛強的堅守與責任心,都漸漸被淡忘。海子的臥軌,凡·高的一聲槍響似乎都已不如往日那般清晰可見。我憂心人們心中信念的強烈吶喊會銷聲匿跡。王百姓,一個平常普通的老百姓,有家有妻有娃,而他卻書寫了奇蹟一般的歷史,1.5萬顆炸彈成功排爆。普通人只要遭遇一次炸彈,就會膽戰心驚,而他卻總是要與炸彈打交道。是什麼令他如此有勇無懼?是因為他是一名人民戰士,他的警服上有國徽、警徽,他的身上肩負著一份責任,一份堅守崗位的信念。我想如果每一個人都擁有像他一樣的責任心和信念,那么我們的社會將會更安定,國家會更富強。

我憂人心冷漠,我思人心溫暖。

煩悶的瑣事愁苦著辛勞的人們,再溫熱的心也會漸漸變涼。我憂心人心冷漠了,世態炎涼了。黃舸一個年輕的少年,命運的不公,生命的煎熬使他更懂得感恩之心的重要,更加了解如何去感恩。一個幼小而脆弱的生命感動了每一個人,他用生命的路程去感恩每一個幫助過他的人。叢飛,從第一眼看到貧困山區的孩子到被死神眷顧之前,他把所有的時間都給了山區孩子,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貸,用一個平凡人的偉大之舉感動了人們。“微塵”它不只是一個名字,更是一座城市的良心。無數的人曾用這個名字給許許多多的需要幫助的人資以捐助,它用一聲平常的名詞,溫暖了城市每一個角落,我想這就是生命的美好。

堅毅、責任、信念、感恩、良心,這些城市正在缺失的美德,正在回歸,我要思考它的存在所呈現的精彩與意義,所以我憂我思…… 

我憂我思

十八歲,一個風華正茂的年齡,何以有那么多憂慮和思索?我笑著告訴世界:我憂慮,我思考,我快樂。

有幸面對秦始皇殿下的那一騎騎車馬,他們箭拔駑張,整裝待發,毫無畏懼。有幸駐足在圓明園的殘垣斷壁前,那些倒塌的石柱在風雨中埋藏了多少民族的悲憤和眼淚。有幸登上泰山,懷著“一覽眾山小”的壯志,感受世界的廣闊和人生的短暫。是的,這些悠悠文明,在記憶中似乎那么深刻,又似乎那么模糊。“快餐”的年代,我們正邁著快步,快速前進。所有的文化,僅僅只為了物質上的愉悅。誰還會讀起:路漫漫,其修遠兮。誰還會聆聽那紅樓女子斷腸的絲竹?它們缺失著,然而填補給我們的又是什麼?

或許我們應該謝謝余丹,謝謝劉心武。謝謝他們用談話和文學,重新拾起厚重的古典,縱使是用通俗的快餐文字。想到這,我又滿懷希望。

誰還在講述“孟母三遷”的故事,誰還在吟誦岳飛的《滿江紅》,誰還會記得淙淙泉水聲中,伯牙和子期的相遇?是的,我們的世界裡還有別人心靈留下的蹤跡嗎?

走在匆匆的人流中,擦身而過的是麻木呆滯的雙眼,他們不笑,不言語,他們的世界只有一個人,就是自己。

雷鋒是誰,焦裕祿又是誰?倘若有一天,你的孩子這樣問你。你告訴他那是過時的人物時,心裡是否會湧上幾分不安和惶恐。人與人的隔膜在一點一點地加深。

慶幸有洪成輝,慶幸有“感動中國”的人物,慶幸有越來越多的人走近我們的心靈,把愛送給需要幫助的孩子,送給命在旦夕的病人,送給貧苦樸實的農民。一股暖流湧上心田,一抹笑容浮現嘴角。

當這個世界最後一滴水便是人們眼淚的時候,你會懷念綠色的山川和叮咚的河流嗎?當鳥兒的歌聲不復存在的時候,你會想起可愛的生靈和你玩樂時的快樂嗎?

黑色的空氣、污濁的流水、無邊的荒漠,只有此刻,孤獨的嘶叫才在人類中迴蕩。

看,三北防護林種起來了,城區的綠草長起來了,長江的奔流漲起來了。地球母親笑了,我也變得滿心歡喜。“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我隨著范仲淹飄飛的裙帶猛然間感受世界、思索文化,才發現我憂,我思,我快樂;我憂,我思,我成長。

我憂我思

行走在繁華喧囂的都市裡,看街邊霓虹閃爍。站在車輛川流不息的大道上,看人們腳步匆匆,我扭過頭,遙望那寬闊的江面,任清風吹拂我的面頰,靜靜聆聽繁華都市裡這僅有的一絲天籟。猶如一位搖著蒲扇的老人,輕輕哼唱著遙遠的童謠,而我卻在歌聲中聽出了那深深的嘆息。

當今,歷史的車輪已緩緩駛進了21世紀,世界變幻風雲,中外文化正以高速的運轉態勢進行著交流和貫通。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在吸收外來先進文明的同時可以忽略屬於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文化。

翻開現在學生的書包,裡面裝的是各種各樣的外語教材,卻惟獨找不出一本唐詩、宋詞。心寒啊。跟隨現代學生匆忙的腳步,走進的是一家家培訓外語的學校,讀的寫的全是abc,更令人尷尬的是一位語文老師在教孩子們拼音時,孩子們卻說那些是英文字母abc。

此時此刻,我的心情久久無法平靜,我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在外來文化潮流的衝擊下,不少的人正漸漸地在文化領域中迷失方向,在吸收外來文明的成果時卻忽略了自己民族的文化。

朋友們,我懇請你們暫時忘記那abc,隨著那一排青銅編鐘清遠渾厚的聲響,沉靜在博大的中華文明的世界裡吧。《詩經》中關睢的歌喉,楚辭《離騷》的韻律響徹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陽、海之濱,響徹在華夏九洲的熱土上,在炎黃子孫的血脈里凝聚成一股民族傲氣,酒入豪腸,二分釀成月光,三分嘯成劍氣,中華博大文明的歷史裡瀰漫著陶潛的悠悠菊香,刻畫著蘇武北海牧羊、心繫漢朝的忠心,承載著李煜“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一江春水。

朋友們,那背朝黃土面朝天的是我們的父母啊,那搖著小船在湖中採蓮的女子是我們的姐妹啊!我們不能忘記,在雷鋒塔下白娘子淒涼的哀聲,在大雁塔前,唐僧設堂講經,我們不能忘記劉蘭芝與夫君的誓言“妾為水,君為山,水靈動,山沉穩,水繞山環不轉移,妾與君今生永不離……”我們不能忘記的是融入我們血脈、生生不息的民族魂。

當今世界,我們的確要打開視野,汲取外來先進文明。但我們決不能因此而遺忘自己民族的文化,讓我們兼收並蓄,讓中外文明得到融合和升華,採擷中外文明的錦繡花朵,裝點我們心靈的花園,讓它們釀造出生命的瓊槳玉露,歷久彌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