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冊期考優秀作文5篇:幸福在哪裡

幸福在哪裡

張曉潔

人總是有這樣的感覺:別人的生活好快樂。我們總在羨慕著未知的東西,嚮往著別人的幸福,但幸福在哪裡?

一位哲人說,幸福只來源於自己。如果我們過分渴望別人的幸福將導致自己無法抓住自己的幸福,從而產生自己一點兒也不幸福的錯覺。

幸福不在彼岸,而在我們身邊。那是劉國江河李朝清夫婦打造的“一萬階天梯”的詮釋。幸福於他們而言,是彼此依偎,不羨慕大城市的繁華,為了愛,他們選擇歸隱在一個大山里,只為在愛的天堂里延續他們認為的幸福。

幸福源於自己的認知,而不是他人的評價。特雷莎修女與一群愛滋病患者生活在一起,每天為他們祈禱,安撫他們的心靈,甚至有時會親吻患者,特雷莎修女認為這就是一種幸福。她不為別人奢華的生活感到幸福,而以堅持自己的信仰感到快樂,滿足。

法國作家阿爾弗說,生活就像是一朵玫瑰,每片段預告瓣都代表著一種夢想,每根刺都昭示著一種現實。是的,我們不可能在生活中一帆風順,失意時,我們總會覺得別人什麼都比你好,從而就不斷嘆息自己的處境,嚮往別人的快樂。其實不然,美國心理學家曼洛德分析這種心理時道:人總是缺乏發現身邊快樂的心理,所以越是得不到的東西就認為越美好,當你真的得到時,你卻發現一切都只是你的錯覺而已。

幸福並非遙不可及,羅曼羅蘭說,生活並非缺少愛而是缺少體驗,同樣生活不是不幸福,而是缺少尋找幸福的人,烏拉圭總統穆希卡被稱之為“史上最窮的總統”。他最值錢的東西是一輛破舊的皮卡車,他的薪水幾乎都捐給了公共事業,於他,幸福就在他身邊,不羨慕其他總統優越富足的生活,人民的幸福即為他的幸福。

幸福在哪裡,幸福在我們胸中,在每個人的夢想里,它不在彼岸,因為你無法預知彼岸的生活是你一直渴望的幸福。既然這樣,何不像“82歲的心臟,28歲年齡”的賽艇選手張秀雲一樣,用雙手拼搏,收穫自己的幸福。

河的此岸和彼岸都不存在他們想要的幸福,因為幸福與別人無關,未有自己的體驗才能告訴我們幸福在哪裡。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織網

賴碧綠

泰戈爾詩云:“此岸的人相信歡樂在對岸,對岸的人感嘆幸福在此岸。”的確如此,人們常常用放大鏡看別人,在羨慕他人中抱怨自己平庸的生命。其實,少羨慕他人,多相信自己,你會發現自己也是一個幸福的人。

畢淑敏說:“是的,我很重要。我們每個人都應當有勇氣這樣說。”可見,相信自己是必需的。相信自己的人,就像有帆的船,在風中飛揚;總羨慕他人的人問:“為什麼我如此無能?”那是因為他沒有船帆——相信自己。

雷抒雁在《星星》中說道:“仰望星空的人總以為星星就是寶石,飛上月球的人知道那兒有比地球更複雜。”是的,一味羨慕他人毫無意義。梵谷沒有因自己的貧困而去羨慕富人,而是專心作畫,最終讓向日葵的金黃灑滿世界!明代才子桑維翰最初考進士因為姓氏“桑”與“喪”而不被錄用,但他沒有放棄自己,鑄造了一個鐵硯,天天磨墨抄書,最終演繹了“鐵硯磨穿”的佳話,這便是相信自己並奮發向上的力量!

安妮有言:“你必須用最真實的方式度過如雨水一樣無法停止下落的時間。”可見,相信自己,我們的一生才會充實。《羅馬假日》女主角奧黛麗·赫本原本是一名芭蕾舞舞者,但當她發現無望當上首席舞者時果斷地轉行做演員。芭蕾舞的高貴仍然被她帶入每一個角色,更成就了她演藝生涯。試問,赫本如果只是一味羨慕首席舞者,還會收穫生命的輝煌嗎?

“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織網。”是通往幸福的最有效途徑。紀伯倫曾言:“我們走了很遠的路,卻忘了為何出發。”因此,不要總羨慕他人,要明白路在自己的腳下。“緬甸之父”昂山將軍之女翁山蘇姬在囫圇中度過XX年,但她沒有羨慕外面的自由人,因為她知道她的犧牲換來緬甸的民主是她追求幸福的方式。

目光轉向社會,我們會驚奇地發現總有人羨慕甚至怨恨富人而自己卻不會去創造財富,只懂得抱怨社會不公,有何用?

孟子曰:“無違天命,自求多福。”小草沒有樹木高大仍能點綴大地,人人生而有異但仍能靠雙手為自己謀求幸福!

幸福就在我們身邊

江春水

河的兩岸都在抱怨幸福女神沒有眷顧自己,可它們都忘記了自己手中握著的幸福。

這好比生活在喧鬧世界的人們,我們時常因為磕磕絆絆抱怨自己的生活,沒有達到自己的理想或仕途不順,抑鬱孤獨或尋短見,成為這世上平凡的一粟隨風而逝,忘記了曾經鼓舞了他們幫助了他們的一顆顆愛心。有鑒於此,在韓國首爾一處“自殺首選地”的麻浦大橋上,當地政府立起了一個愛心問候台和一尊安慰傷心男子的銅像,每當路人通過時,愛心問候台都會自動搭訕道:“今天忙嗎?”或“今天遇到了什麼有趣的事嗎?”這些話語能幫助人們緩解壓力,讓人感受到,幸福就在我們身邊。

在剛確定的諾貝爾醫學和生理獎的得主中,山中里彌就是這樣享受身邊幸福成長起來的雄鷹。山中里彌從小反應遲鈍,別人運用一遍的公式他卻要花上數倍的時間才能和別人有一樣的效果,知道成人,他成為一名醫生後依然如此。可爸爸給他的關心卻是無微不至,連里彌給爸爸試針時,都忍痛微笑著鼓勵兒子說:“比上次做得更好了。”這種愛溫暖著他,讓笑容時常掛在了他的臉上,這種一股用愛堆積起來的洪泉。

馬江父子用47.2元的“巨額”捐款讓社會底層同樣煥發出光鮮的色彩,幸福就在我們身邊;向良民用雙手為村民打通了與外界聯繫的道路,一晃十年,幸福就在我們身邊;一名乞丐在洋人給了他一張百元鈔票時,起身捐給不遠處的愛心捐贈處,感動網民,幸福就在我們身邊。

估量著自己的幸福額度,它不會比抱怨來的遜色,它需要你堅定地信念照亮心扉,讓愛川流在這亮麗的世間。請相信,幸福就在我們身邊。

幸福在這裡

丘菊蘭

有個哲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不要羨慕別人有什麼,要想想看自己有什麼。是的,不要總在仰望他人的幸福,其實自己就在幸福里,因為它不曾離開。不要總在仰望別人的幸福,一定有人在仰望你的幸福,我們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發現幸福的心靈。幸福就在這裡,它哪也沒去。

生活中總有人在抱怨困難重重,似乎上帝從未眷顧,他們看著那些一路光彩的人,好生羨慕。殊不知一路順風的人猶如在風口浪尖,一旦遭到風吹雨打,遇到世態炎涼就會千瘡百孔。不要總羨慕別人的光鮮艷麗,嫌棄自己的粗布履衣,至少自己還有一身暖衣。

說到底,幸福在我們的心裡。如果你有一雙發現幸福的眼睛,你便隨時可以看到幸福的影子。《守望天空》里由李沁扮演的角色便給了我們最好的詮釋。她帶著兩個先天智障的弟弟和妹妹,一路奔波,為了治好弟弟妹妹的病,到處求醫,沒有住所,沒有溫飽。但她從不羨慕那些有錢人的日子,從不拋棄她那智障的弟弟妹妹。她說,她很幸福,她有家,有依靠,雖然總在顛沛流離,但她很滿足。尚且帶著智障的弟弟妹妹的她都有發現幸福的心靈,何必抱怨生活社會有多大的不公。擦亮發現幸福的眼,便會發現幸福從未離開。

一代文學家魯迅生逢亂世,卻從不抱怨自己身不逢時,而努力追求心中所想,以拯救中國為主要目標,為之努力,即便面對在列強夾縫裡生存的中國,他依舊能發現一絲光亮,打通幸福的通道。即使身處困境,他也依舊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覺得幸福。

冰心說過:人們只羨慕成功的花兒多么光鮮艷麗,殊不知其成長的過程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和犧牲血與雨。你看在如此現實的社會裡,又有多少在羨慕別人的眼光,又有多少抱怨生活的例子。拼爹,比名牌,比時尚,……此類現象比比皆是。身邊的幸福卻往往視而不見。小草有它的美麗,滴水有它的執著,微塵也有它的塵埃落定。世界何處不幸福?世界處處皆是幸福,只是我們多了些煩躁和貪婪,只是我們缺少發現幸福的心靈。

打開心的天窗,睜大眼看,幸福就在這裡。

幸福在這裡

王美玲

一如泰戈爾先生《錯覺》里河岸的觀點的人並非沒有,但,如果當我被問及“幸福在哪”之時,我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幸福就在手裡,不曾廢離。”

還記得她嗎?她說:“我沒有開寶馬的老爸,我也沒有穿西裝的父親,我只有一個穿著環衛服,手拿一把掃帚的老爸,但我很幸福,老爸用雙手撐起的家很溫暖……”是啊!我們何需那份錯覺?當爸媽冬日為你端起一杯熱水時的那一刻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那雙你看似平凡的雙眸里又深藏了多少盲人世界裡的不平凡?

所以我無需那份 錯覺,只因我擁有一雙明亮的雙眸。

還記得她嗎?525站公車站那不足30平方米的公廁里棲息著年過八旬的她,即便每日奔波坎坷,她卻總是蕩漾著一簇甜甜的微笑,當被問及:“想要過幸福日子嗎?”的時候,她卻微笑的告訴我們:“我現在就是哩!”不禁想問,這一笑靨換及是我們,是否真的有說出的勇氣?此時的我們,是否應該為平日的虛度年華,行屍走肉而感到羞愧?

所以我無需那份錯覺,只因我現在坐在寬暢的教室學習。

還記得他嗎?流浪在美國華盛頓街頭的比爾斯?一個佇立著14英尺寬,16英尺長行李而棲息,一個住過神經醫院,一個乞討卻不所求金錢的他,為何讓金融大亨到各業經理,從數萬網名到無數人民在8月26日的這一天為他的離去而傷心落淚?我想說“是因為他知道幸福,即使生活給予他的並沒有比爾蓋茨的財富,也沒有梵谷的畫筆,但他是幸福的。

所以我無需那份錯覺,只因我擁有健康成長的身體。

也許,你沒有楊貴妃的沉魚落雁,也沒有比爾蓋茨的財富,但你無需抱怨,看看身邊一起成長的朋友,看看永遠給你愛的港灣的父母,你難道不因他們而幸福嗎?

要知道,幸福不在彼岸,而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