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命題作文:三思而後行寫作指導及範文3篇

作文題目】

請以“三思而後行”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文體自選。3、不少於800字。

【猜題理由】【熱點】

當今社會經濟繁榮、生活安定,但人的信仰缺失,道德淪喪也一樣令人感嘆不已。“搶鹽”事件的發生,令我們深思,好多人科學素養太低,常識不彰,“隨大流”心理,盲目從眾,生存安全感缺乏,信任危機……這些都值得我們思考,“我們到底怎么了?” “我們到底怎么做呢?”

反思自己、反思教育、反思社會、反思世界……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反思。自己是否太盲從,教育是否太功利,社會是否世俗,世界是否太自我。現在是人類靜下心來思考的時候了,“三思而後行”。

“思”和“行”本身就是一個辯證的論題,能很好考查學生的思維的思辨性。面對當今紛亂世界更需要我們學生有關注社會熱點、世界焦點的能力。所以從這兩個方面考慮設定考題,是有很大的必要性的。

【題解】

“三思而後行”的古訓出於《論語》,這句話的意思非常明確,就是教我們要養成做事前多思考的好習慣。 

“三思而後行”並不是膽小怕事、瞻前顧後,而是成熟、負責的表現。過去,我也是屬於做事比較衝動的那種類型的人,做事情的時候往往憑第一感覺,憑一時的衝動,結果有很多時候考慮問題不是很周全。比如有的事,是自己找當事人去說,還是讓領導出面去說,效果就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決定做一件事的時候,特別是重大問題時,必須要進行全方位的考慮,拿不準的時候多聽聽旁人的意見,也很有好處。

“三思而後行”對問題的完美解決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在這個快速多變的社會中,稍一猶豫,時機會在瞬間錯失。有的時候考慮得太多也是不好。正如鮑威爾曾經講過的:在作決策的時候需要在掌握40%至70%信息的時候做出你的決策。信息過少,風險太大,不好決策;信息充分了,你的對手已經行動了,你就出局了。

“三思而後行”與快速地把握時機並不矛盾,做事情要學會把握時機,同時在決策的時候還要多去思考。這樣的人才有希望達到成功的彼岸,立於不敗之地。

【考題爭論】

《論語》[5-20]: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參考譯文】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慮多次。孔子聽到了,說:“考慮兩次就行了。”

也就是說,孔子主張,何必三思而後行,再思就可以了。

凡事三思,一般總是利多弊少,但做事過於謹慎,顧慮太多,也容易發生各種弊病。從某個角度來看,孔子的話也不無道理。

一般都說做人做事要三思而後行,而且都認為是孔老夫子教導我們的。但這句話原來是孔子在評論季文子這個人,說他做事過分小心,思慮太多,往往都認為自己考慮不好。孔子說:“再思考一次就可以了。”可是現在有人居然理解成,孔子說:“要再思考一次才可以。”意思是說,季文子三思而後行還不夠,要再思一次才可以。而且這種解釋還能出書,可謂誤導大了。

這也說明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古人同樣一句話,可以被理解成完全不一樣,更厲害的是能盛行於世而不被修正。

附:南懷瑾對“三思”的分析

謹慎是要謹慎,過分謹慎就變成了小器。季文子姓季孫,名行父,諡文,是魯國的大夫。做事情過分的小心,過分的仔細。“三思而後行”,一件事情,想了又想,想了又再想叫“三思”。孔子聽到他這種做事的態度,便說:“再,斯可矣!”這句話有兩種解釋,從前老學究們的解釋認為:“做事情要特別小心,孩子們,想三次都不夠,孔子說‘再斯可矣!’還要再想一次哪!”這種解釋是不對的。其實,孔子認為他想得太多。做人做事誠然要小心,但“三思而後行”,的確考慮太多了。學過邏輯就知道,學過《易經》的道理更懂得。世界上任何事情,是非、利害、善惡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但是要三思就討厭了,相對總是矛盾的,三思就是矛盾的統一,統一了以後又是矛盾,如此永遠搞不完了,也下不了結論的。所以一件事情到手的時候,考慮一下,再考慮一下,就可以了。如果第三次再考慮一下,很可能就猶豫不決,再也不會去做了。所以謹慎是要謹慎,過分謹慎就變成了小器。大家都有幾十年的人生經驗,過分小心的朋友,往往都犯了這個小器的毛病,小器的結果,問題就多了。所以孔子主張,何必三思而後行,再思就可以了。

【構思點撥】

這次作文,應該從文本內容思考延展開來提煉觀點。可以從思與行、理性與盲從、反省……來立意。

可根據立意寫議論文或者記敘文,寫議論文可從正反對比論證。因為理性,哥白尼發明了“日心說”,實現了天文學中的根本變革;因為理性,韓愈發起古文運動,給文學注進新的血液;因為理性,丁肇中發現j粒子家族,使物理學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因為盲從,東施效顰終成笑話;因為盲從,燕國燕國壽陵人邯鄲爬行;因為盲從,劉麗娟追星導致家破人亡。理性不盲從,才能使我們走對正確的道路,才能使我們又更多的收穫,才能使社會獲得更大的進步。

【名人言論】

1.《南齊書·公冶度》:“季文子三思而後行。”

2. 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孔子)

3. 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

4.要想成為真正的“人”,必須先是個不盲從因襲的人。你心靈的完整性是不可侵犯的…….當我們放棄自己的立場,而想用別人的觀點去看一件事的時候,錯誤便造成了。(《人性的弱點》)

5. 法國科學家法布爾曾做過一個著名的“毛毛蟲”實驗。這種毛毛蟲有一種“跟隨者” 的習性,總是盲目地跟隨著前面的毛毛蟲走。法布爾把若干個毛毛蟲放在一個花盆的邊緣上,首尾相接,圍成一圈,並在花盆周圍不到20厘米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蟲最愛吃的松針。毛毛蟲開始一個跟著一個,繞著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一小時過去了,一天過去了,毛毛蟲們還是不停地堅忍地團團轉。一連走了七天七夜,它們終於因為飢餓和精疲力竭而死去。法布爾在實驗筆記中寫下了這樣一句話:在這么多毛毛蟲中,其實只要有一隻稍與眾不同,便立刻會避免死亡的命運。

【最新素材】

1. 有一回豐子愷先生要畫一個人牽兩隻羊,畫了兩根繩子。有一位先生教他:“繩子只要畫一根,牽了一隻羊,後面的都跟來。”後來豐子愷先生留心觀察,看見果然如此:前頭牽了一隻羊,後面數十隻羊都會跟去。就算走向屠場,也沒有一隻羊肯離群而另覓生路,鴨子也是如此。實際上我們每天也都急匆匆地跟在一件事的後面,奔赴別人成功過的目標,盲目重複別人走過的路

2.古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是很有道理的,喪失了懷疑和判斷能力,只能盲從別人的意見。最可笑的例子就是對菠菜能不能補血的爭論。以前關於營養學的參考書上說吃菠菜能補血,但後來看到其他的書出來闢謠,吃菠菜不補血,這是一個誤區,最近好像又有人站出來重新提出“補血論”。要是萬事局限於書本,你相信哪一個?所以說,我們在讀書之前一定要有個信念,這書裡面說的不一定是正確的,可能還有其他結論,這一點一定要有思想準備。

3.一天,哲學家蘇格拉底在課堂上拿出一個蘋果對學生說:“請大家聞聞空氣中的味道”。一位學生很快便舉手回答說“是蘋果的香味”。蘇格拉底走下講台,舉著蘋果慢慢地從每位學生身旁走過,並要求大家仔細地聞一聞,空氣中是否有蘋果的的香味?這時已經有半數的學生舉起了手,蘇格拉底回到講台上,又重複剛才的問題。這一次,除了一名學生外,其餘的學生都舉起了手。蘇格拉底問那位沒有舉手的學生說:“難道你真的什麼氣味也沒有聞到嗎?”那位學生肯定的回答:“我真的什麼氣味也沒有聞到!”這時,蘇格拉底對大家宣布:“他是對的,因為這是一隻假蘋果。”這學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哲學家柏拉圖。現在的學生也一樣,人云亦云的還真是較為普遍的現象。許多教育家也看到了這一點。所以大力提倡“不盲從”教育,培養學生的個性及創造能力。

【寫作範文】

三思而後行

三思而後行,你會多些溫暖,少些遺憾! ——題記

進入重點中學才幾天,騰飛就失落了。

他選擇了沉默。不,是他只能選擇沉默。

像往常一樣,同學們三五成群地奔向校門口迎接父母,而他卻一直低頭不語,舉步徘徊。他膽怯地看看校門口,然後深深吸了一口氣,開始向餐廳奔去。

“喂!那位是叫你的吧!”一位同學對他說。他的心緊張起來,慢慢抬起頭。

只見,一位身著西服的中年男子正向他招手,那個人的身邊是一輛黑色的轎車,陽光下顯得格外氣派。

騰飛的臉上掠過一絲驚喜,然後奮力奔向了那個人。

“那個人是誰呀?”“我看很像他的父親,看來他還是個體面的人物呀!”同學們議論紛紛。

那個人遞給騰飛一個牛仔包,然後笑著對他說了什麼……

回到教室,所有人都把目光移到了他的身上。

“你家可真富呀!你爸爸的車子可真氣派。”同學們都羨慕地望著他。

他有些吃驚,但片刻後便自信地點點頭。

一時間,他成了“風雲人物”。

幾個星期過去了,他還沉醉於羨慕的海洋中。

突然有一天,當他和幾個男同學說說笑笑去吃飯時,背後傳來了一陣響亮而嘶啞的聲音。

“騰飛,騰飛,快過來。”他轉過頭,臉上的笑容頃刻間凝固了。

只見一位衣衫襤褸、滿臉皺紋的老人緩緩地走過來,手裡還提著四個紅紅的蘋果。

騰飛立刻把頭又轉回來,心裡“怦怦”跳得極快,他的臉連同耳根都紅透了。

“騰飛,騰飛,我在這裡。”那位老人的聲音更大,更粗糙了。

騰飛把頭又重重垂下。然後灰心喪氣地走過去。

所有人的目光都變得驚詫。

“爸,你怎么來了?”騰飛的眉頭緊住了。

“上次我腿病犯了,沒能親自把包送給你,多虧了那個好心人呀!不僅送我去醫院,又把包帶給你。”父親說了幾句就喘起粗氣來。

騰飛怔了怔,難怪那人說:“祝你生日快樂!”“我剛剛出院,可是心裡掛著你呀!就帶了些蘋果給你,也想看看你。”父親舒心地笑了,慈祥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騰飛慢慢地抬起頭,臉頰上滑落一滴淚,他強忍著笑了,笑得那么自信,沒有空虛,是那么真實、真切。

一直是作文高手的騰飛第一次大膽地站在講台前,在作文評點課上展示了自己的《愛讓我抬起頭》這篇文章。

“為了面子,我冷落了一直為我付出的父母,我深深自責過,多希望父母打我、罵我。而父母卻用愛的力量讓我抬起頭,用樸實的行動告訴我,凡事需三思而後行。”全班一片淚眼模糊,掌聲如雷。

[鑑賞]

這是一篇採用“小小說”文體的考場佳作,文章情節生動,細節逼真,扣人心弦,真叫人愛不釋手!小說寫得精彩,靠的是逼真的細節,比如,在描寫年邁的父親時,運用了極傳神的詞語,如“衣衫襤褸”“滿臉皺紋”“緩緩”等,一個年老勤儉的老父親形象便躍然於紙上!更難能可貴的是,本文構思精巧脫俗,情節曲折生動,初讀此文,讀者還以為是在寫一個富家公子,然而讀到騰飛的《愛讓我抬起頭》,我們猛然發現,騰飛用自己的經歷向世人告知:凡事要三思而後行。構思之精巧,文筆之細膩,無不讓人讚嘆!

三思而後行

孔子說過:三思而後行。然而,過去的我,總喜歡積極表現自己。常常是,還沒來得及“思”就……。

記得有一次,我們到學校的“多媒體教室”上課,由外校的老師執教的,同時還邀請了許多領導、老師和學生家長一起聽課。

進了電教室,就看見裡面已經人頭攢動。看到我們,家長們似乎很高興,聽:“瞧!那是我家兒子!”不由得,我的腰也挺得更直了。

我的虛榮心一下子膨脹了起來,心裡暗暗地想:我一定要好好表現,在爸爸媽媽面前露一手。於是,我就悄悄地“偵察”了一下後面的情況。眼尖,媽媽正微笑地看著我呢!

“哈哈!媽媽,兒子一定不會給你丟臉的。看我的……”我在心裡暗暗地下著決心。

上課了,課堂上,我的表現特別積極。只要老師提出問題,我總是第一個舉手,而且是舉得高高的,惟恐大家看不到我舉手。只要老師叫到我的名字,我是“嗖” 的一下站起來,生怕誰搶了我的風頭。

起初,我總能準確無誤地回答出老師的問題。我想,全體師生和家長,肯定都向我投來了讚許的目光。“瞧!花小迪正羨慕地望著我呢!”

課仍在上著,老師又提出問題,我不加思索、毫不猶豫地把手舉了起來。老師見我十分積極,為了鼓勵我,就再次讓我回答問題。這時,我的心中如同濺起的浪花,美滋滋的。待我站起來後,才發現我竟然沒聽到老師提的什麼問題,更不知道說什麼了。課堂上異常安靜,全場的焦點都集中在我一個人身上。我真想從地縫裡鑽進去,幸好老師很快叫我坐下,我就象泄了氣的氣球,坐在座位上。下面老師講的什麼,我再也沒有興趣了。

下課後,媽媽輕輕地走到我旁邊安慰我說:“兒子,不要緊,以後上課認真思考就行了!”還一再告誡我:“三思而後行啊!你忘啦!凡事都要經過大腦思考,如果光顧著出風頭,結果是要出大醜的呦!”

我的臉一紅,“媽媽!我錯了!”

這件事使我難忘,也讓我知道,不僅是學習,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不思而先行”了。

從生活中,我汲取了深刻的教訓,遇事要三思而後行,多觀察,多分析,多考慮後果。不然就會造成不好的後果,甚至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下水作文】

三思而後行

目睹現在社會,犯罪事件多得讓人憂心。有時候就想如果這些犯罪分子能“三思”(我做了會有什麼後果?被逮捕?蹲監獄?被處死?那家人呢?)那么這個社會將多么和平,多么美好!

牐犖乙簿常恨自己,因為——太急躁!特別是在我這個職位的,急躁實在要壞很多事!所以經常想:如果我能做到“三思而後行”,那該多好啊!

牐犆康弊囈教室(早自修或晚自修時),一看學生鬧哄哄的,沒幾個在自習。無名火騰地竄起;本是溫和的臉部線條猛地繃緊;拳頭狠狠地敲在門上,發出巨大的聲響;教室頓時鴉雀無聲,喉嚨聲嘶力竭地喊出:“你們想乾什麼?!!都什麼時候了?!!xxx你的書去哪了?!!!………”學生們一個個低頭自習,不敢再看我。而我也冷靜了,開始後悔……

牐犖液煤蠡冢這樣在全班同學面前發火,會疏遠和學生的距離,學生只能一時地安靜,不能真正一勞永逸,反而會養成不好的習慣,只有老師死死管住的時候他們才乖,一旦走開,就會不自覺……

牐犎綣我能“三思而後行”,能不動聲色地站在那裡,他們自然也會安靜下來。等心平氣和之後,再找班委了解原因,尋找對策,那這種情況以後也許就能根治。……多想能“三思而後行”啊!

牐犖液煤蠡冢我不該在全班同學面前批評一個學生。那樣會傷及他的自尊,即使他知道自己的錯誤也會不願意承認,也會跟我產生牴觸心理,那我就失去了這個學生的心了,以後想要再管好他,恐怕好睏難。

牐犎綣我能“三思而後行”,先想辦法,等下課後,再單獨找他,讓他自己講述,自己尋找錯誤,承認錯誤,自我承諾改正錯誤,那他可能將不會或減少再犯這種錯誤!……多想能“三思而後行”!

牐犖也歡系剽慊冢不斷地期盼著自己能“三思而後行”,但是在真正遇到問題的時候,我依舊還是那個我!久了之後,我能真正地理解“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句話的真正力量了。

閒著的時候,不禁又想:如果這個世界每個人都很有耐心,無論做什麼都能“三思而後行”,那這個世界將會如何呢?

牐牫宥期的少男少女會考慮這戀愛會有什麼樣的後果:父母的反對,老師的阻撓,學業的退步……於是戀愛沒了。真正的愛情就是衝動的,經過“三思而後行”的男女關係還能有原來的美妙嗎?

牐犠囈社會的青年會考慮:做什麼工作有最大的利益,最少的風險,最穩固的收入?於是創業的衝動少了,社會平靜了,也就不前進了。人人都“三思而後行”的社會,波瀾不驚,還有生氣嗎?

牐犎綣人人都“三思而後行”,那人人多不會做錯事,就沒有後悔、痛苦等等情感。那人還能真切地體會歡樂和幸福的感覺嗎?它將使人們失去多少人生的豐富體驗!這樣想想,有時候這“三思而後行”還真是有些可怕的。

牐犓懍耍順其自然吧。

【課外閱讀】

凡人與偉人的理性追逐

他們,是一群理性的思考者。

是吟出“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朱熹;是感慨“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蘇軾。

是被蘋果砸出萬有引力定律的牛頓;是敢於用《物種起源》和教會叫板的達爾文。

是在國難當頭建立京師大學堂的智者;是讓後來的北大成為新中國第一所男女同校的高等學府的人。

他們,這些理性的思考者讓宋朝獨立和唐朝的盛大輝煌。讓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宇宙與生命的力量,拯救一個民族的生死存亡。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們行路的準則。“我思故我在”是他們力量的源泉。

確實,人類歷史是由理性的他們推動。從鑽木取火到發明工具,從創造文字到建造城池,他們,挾帶著悠長文明,指引我們奔向遠方。

每個時代總會有一些理性的他們,孔子的“禮儀仁義”塑造了華夏禮儀之邦的美名;商鞅變革奠定了秦一統山河的基礎;公車上書、戊戌變法讓清政府見到了黎明的曙光。

然而,時代回敬了什麼?

孔子顛沛流離,累累如喪家之犬;商鞅身死車裂,背負無數罵名;康梁東躲西藏,避難日本。

他們將理性的力量播撒於時代,只是評價一個時代的標準都是我們對於他們的態度,理性的態度。

瘋狂年代的“我們”毫無理性可言,比如魏晉,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真正理性的人或是裝瘋賣傻,或是飲酒避世,只因時代毫不留情地給他們以“白眼”。

不免想到當下。我們現在的時代,早已為過多人指責,浮華空洞也好,爭名逐利也罷,也許是事實。但我們可不可以少一些衝動的口誅筆伐,多一些理性深沉的思考,更多地關注“他們”的價值,甚至,讓“我們”也成為“他們”。

其實,理性並非只是聖人的特權。當中國在法留學生以理性的愛國維護了中華的尊嚴;當地震時期,那么多普通人通過研讀唐山大地震紀實文學找出措施,那一剎那,我們與那些高高在上的他們的名字並無相異—都是理性的思考者,都是用理性實現價值的人。

巴金說過:“血固然寶貴,但也會迷糊了我們的雙眼。光榮地獻出自己,那是英雄的事業,我們似乎更需要平凡的人。”

理性曾是一種神話,他們曾是神話的主角。固然,他們是我們仰望星空時不可或缺的繁星。但低下頭,看著自己,我們與他們只是看上去不同。理性地想、理性地做,人們相信,這是一條沒有灰塵的路,相信所有愉快的夢都會通過,相信終有一日,我們會與他們相認。

【點評】

作者的行文比較大氣,材料比較豐富,內容比較充實。文中的“他們”均以“理性”冠之,主題集中。正是因為“他們”的理性,才推動歷史向前發展,然而“他們”卻承受著時代種種非理性的不公。這種關注就不是停留在一般層面,而是對時代理性的深沉呼喚。但正是材料比較龐雜,造成本文深度不足,何為理性,“他們”究竟怎樣進行理性思考而閃耀思想光輝,推動時代進步的,在這一需要重點關注的方面,還缺乏深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