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半命題作文:敬畏____(五篇)

1.敬畏少年楊航  少年強則國強。——題記  少年,總是應充滿蓬勃的生命力。敬畏生命,不如敬畏少年,因為少年,所以充滿希望。沉寂的時代,該當敬畏少年,領略他的崇高與莊嚴。幾十年前,北島代表剛毅的國人吶喊出“我不相信”的口號。十幾年前,一本暢銷書寫到“中國,你可以說不”,代表了少年們堅毅的呼喚,擁抱21世紀的少年,你們,值得敬畏。  敬畏,當由心而生;少年,會讓人們由心底而敬畏。梁啓超的《少年中國說》便為依據。初生之日,其道大光。今日的少年,不再是”溫一壺陽光下酒的嬌弱,他們有他們的剛強,他們作為種子,無畏埋沒,所以發芽;他們作為花朵,無畏凋零,所以綻放;他們作為鋼鐵,無畏鍛鍊,所以成鋼。他們是值得敬畏的一代,任憑雨打風吹,任憑風霜洗禮,剛毅的少年,莊嚴而端正。誠然,敬畏由心而生,為少年而生。 少年之剛,如乳虎嘯林,威震山岡;少年之利,如鷹隼展羽,翱翔天穹。敬畏少年之剛勇鋒利,更是敬畏中國之傲然屹立。曾有人十年磨一劍,今有中國十八年磨一少年。今日,該當亮劍,讓人們敬畏激濁揚清的中國之劍。敬畏其志氣:“幾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敬畏其豪氣“作千秋雄鬼,死不還家”,敬畏其霸氣“氣吞萬里如虎”。如今的青年,不再是那個“似這般畫畫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的孩子。敬畏少年之志,敬畏少年之勇,敬畏少年之高遠鴻圖。  敬畏,也是種謙卑。畢竟上有廟堂之高,下有江湖之遠。每個人都應有少年之志,先天下之憂而憂。謙卑之心,是存天地之正氣,法古今完人的決心。是讓少年充滿激情的利器。它不會讓少年忘乎所以,因為國之棟樑不敢搖擺,它不會讓少年委頓倦怠,因為國之榮譽,家之偉業。敬畏少年,是一劑強心針,打向華夏古國最激情的血脈。 少年中國,中國少年,是時代的引領者,讓每個人對其信任,永遠敬畏。在《敬告青年》發表百年之後,我們該拿出信仰,敬畏那: 熱烈而非冷漠的, 剛強而非軟弱的,  激情而非委頓的,  拼搏而非倦怠的——少年。 2.敬畏靈魂XX屆 高三 54  快節奏的鼓點,麻木不仁的面孔,疲於奔波的腳步……時代的浪潮推著我們快步向前,追逐著名利、金錢和無休止的物慾,然而我們的靈魂卻被我們遠遠地拋在了身後。是時候放下追趕的腳步了,讓我們停下來,等等我們的靈魂。只有給予我們的靈魂最起碼的尊重和敬畏,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得更遠、更堅定。物慾和金錢至上,使靈魂難有立錐之地。 從來沒有一個時代像現在一樣,物質和財富被擺在了如此重要的地位;也從來沒有一個時代像現在這樣,物質的富足與內心的幸福如此地對立。拔地而起的高樓取代了草長鶯飛的原野,對於物慾的追求取代了靈魂深處的呼喚。只知道追趕物慾而無暇充盈靈魂是可怕的,只有丟棄物質的低俗才能收穫靈魂的高貴,只有看破物慾的浮華才能收穫靈魂的真誠,敬畏靈魂,收穫靈魂的家園,花也清香草也濃綠,它自有一份返璞歸真的幸福。民族的劣根性桎梏民族靈魂的成長。 明朝來華的傳教明恩溥在《中國人的氣質》一書中,深刻揭露了中國人的十七種頑劣品質。然而,在幾個世紀後的今天,這些民族劣根性卻沒有得到絲毫的改變,甚至愈演愈烈。被撞倒的老人無人敢扶,女嬰被撞過路人視而不見;“面子工程”層出不窮,“樓渣渣”“樓脆脆”比比皆是;假冒偽劣產品肆虐,“毒牛奶”“毒饅頭”搞得社會人心惶惶。道德的淪陷,靈魂的喪失使中國社會陷入尷尬境地,經濟的快速增長掩蓋不了道德水平的下滑。一個民族,只有給予其民族靈魂真正的敬畏,只有它的民族靈魂不再兵荒馬亂,它的人民才能真正活得有尊嚴。 用道德支撐靈魂的成長,給予靈魂真正的敬畏。我們看到了社會的負面情緒,而我們也看到了更多的社會正能量。“信義兄弟”孫東林、孫水林;“最美媽媽”吳菊萍,“最美孝心少年”龍花……我們看到他們用自己內心的道德和信念,支撐起他們靈魂的成長,散發萬丈光亮。用道德的力量驅散心中荒蕪的雜草,還靈魂家園一片真正的豐富與收穫。願你做一個提燈上路的人,以敬畏之心點亮靈魂之燈,照亮人生的旅途,收穫人生純粹的明淨與幸福。 3.敬畏歷史  當螢屏上的穿越劇肆意修改著五千年歷史的濃重篇章,當古裝劇隨意塗抹著華彩的脂粉,卻全然不顧歷史的真相,當網路上儘是對歷史的篡改、戲謔、嘲諷時。你心痛嗎?看著千年的血脈被嬉笑吞噬,誰都會慷慨的大呼:“請敬畏歷史!”  我嘆項羽勇而無謀,終烏江自刎,我嘆關羽義薄雲天,竟走千里單騎;我嘆劉備仁義愛民,能成蜀漢大業。知史可以知興替,明得失,不僅如此,歷史更是一個民族精神文化的基奠。正是在一代又一代先人們對命運的抗爭和對生活的希冀中,民族之根深深植入了華夏大地。這是一種神聖而厚重的光芒,是一種嚴肅而真切的勉勵。難道這是可以戲謔的嗎?這是可以篡改的嗎?沒有敬畏,真是一種敗家! 但敬畏並不是戰戰兢兢,將歷史供於案上,日日焚香,頂禮膜拜,我們絕不反對將歷史融入生活,普及大眾。易中天教授講述三國時語言幽默,詼諧生動,讓聽眾頻頻發笑。但他卻言之有物,字字屬實,所講所想均是歷史的本來面目。如此,即便我們對歷史發出欣慰的喜笑或是將它視作一種娛樂的方式卻仍是不乏敬畏。為了對歷史真實性的尊重,方式的娛樂化也並不一定是壞的。導演高希希說過:“誰不愛看穿越劇呢?但只有穿越劇的話,你又怎么真正了解歷史呢?” 穿越劇最大的弊端就是它通過一個現代人的穿越,讓歷史的發展變得輕鬆靈活,甚至扭轉歷史走向。全然不顧真正中人們的艱辛與頑強,而讓一個現代人去輕巧的掌控和玩弄著一切,然而正是這種異想天開卻就得了無數人的青睞。不得不說,人們仍是缺乏對歷史的認知與責任感。歷史之美,在於對未來的無知和在當下的抗爭。功過是非無人可知,這又怎能讓現代人去攪擾歷史的河流呢?  我們的責任在於捍衛歷史,敬畏歷史,讓歷史始終是真實而嚴肅,可敬而可悲的。我們愛歷史正是愛自己靈魂的源頭,我們敬歷史,敬它將它盛衰功過諄諄教導後人,我們畏歷史,因為它會毫不留情將萬事萬物包裹在它博大胸懷之中。敬畏歷史,敬畏塞北秋風烈馬奔騰,敬畏江南春雨杏花私語,敬畏千古江山如詩如畫,敬畏人們世世代代的抗爭與拼搏。 4.敬畏生命XX屆 高三17 熊舒雁  生命以一條陽光泛濫的河流,半是燦爛輝煌,半是暗波洶湧。敬畏生命,是宇宙中永恆的哲思。生命其實並不抽象。生命是天山南麓稚拙地詮釋著生命蒼涼與華美的胡楊,生命是遙遠村莊裡眨著大眼睛渴盼知識的貧困兒童;生命是夏日路邊斑駁的樹影,生命是秋日裡同歸泥土的紅葉。生命是我們身邊最平凡的事物,更是我們自己。這一切樸實而渺小的生命,都值得我們體味與敬畏。  敬畏生命是人生的智慧。生命並不廉價,儘管我們生而有之;生命不分等級,無論你高低貴賤。自傲地俯視一切生命時,人難免感到高山巍峨的寒冷;何不放低身段,仰視人生,敬畏生命,在低姿態中踏實走好自己的路。  敬畏生命,並不是教人因畏懼殊甚而隨波逐流,任憑所謂的“宿命”束縛自身,在“生命”兩個大字面前畏首畏尾,在懶惰灰心時為自己找藉口。敬畏生命,便必須挖掘生命中理性的力量,發展自我的價值,生命的價值。惟有充分發揮自身價值,燃燒生命之火的每一分熱量,才是對生命最好的敬畏。  敬畏生命,是勇敢地做自己。很喜歡《月桂女神》的幾句歌詞:月桂樹飄香,雲纏繞星光,我的愛很不一樣;素淨的臉上,從不抹濃妝,堅持自己喜歡;月桂樹飄香,我要有話就講,比誰都不一樣。正因為生命是獨一無二的,無法簡易地複製貼上,每個個體的生命才在迥絕的宇宙中閃耀各不相同的璀璨光輝。生活中,我們需活出真實的自己,縱沒有偉人金戈鐵馬下的豪情,也要活出獨屬自己的清香。敬畏自己,摘下虛偽遮蓋著的,名為人云亦云的小丑面具,停止無謂重複著的鏇轉跳躍,踮起腳尖,跳起屬於自己的那支優美的人生之舞。  不管我們生活在繁華的時代,抑或蕭條的歲月,都應懷揣著對生命的愛與敬畏,一直走下去。敬畏生命,感受著一滴血液延展時震撼人心的熱量;敬畏生命,讓世界之樂章因自己的一個重音而變得更加美妙,讓世界之畫板因自己的存在而多一抹亮麗的色彩;讓自己活出自己的熱烈鮮明,在生命之道上,無忘、無悔地走下去。 5.敬畏文化XX屆 高三17 張博凌  梁思成曾竭盡全力試圖從政府規劃的“推土機”下挽救珍貴的北京古城牆,但他失敗了;而在這位偉大的古建築家離世不過百年之時,他的故居也粉碎在推土機的鐵鏟之下。這一前一後兩件事,道盡了當下中國文化被毀之悲痛。擁有泱泱五千年歷史的中國,最不缺的是文化;而如今,最缺的,是敬畏文化。 歷史文化是一個國家無價的寶藏。無論是風靡全球的中國孔子學院,還是外交部發言人答記者問時一句“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周而不比”的化用,都是我國文化普適性,包容性的證明。國際競爭中的軟實力來源於文化,民族凝聚力來源於文化,支撐中華民族實現“中國夢”的源動力也是文化。而因為缺乏對文化的敬畏對其不加保護和傳承的行為,正使每箇中國人將民族寶藏拱手讓人。 當花木蘭和熊貓成為好萊塢大片中的主角,而廣電總局習慣了用“檔期保護”的手段為地水準國產電影“強奪”票房的時候,我們已經嘗到了不重視文化的苦果,而這僅是冰山一角,因為缺乏敬畏,中國文化的傳承舉步維艱。不“畏”則不守,不“敬”則不傳。在中國國際地位日益提升的今天,營造敬畏文化的社會風氣已迫在眉睫,沒有這份敬畏,我們始終只是經濟大國,而非文化強國。 敬畏之心出於重視。對文化的重視不該只是政府規劃的一句闡述,更應是我們每個人植入腦海的責任感,當義務教育的普及已讓大多數人識了字,能念書,敬畏文化仍需要一份嚴肅認真的態度。聽起來,“敬畏”二字很大很沉重,而實際上敬畏文化只在我們的舉手投足間。對待漢字的寫法念法的嚴謹認真,對待閱讀經典的堅持不懈,對待文物古蹟的愛惜保護……這些就是敬畏文化。有了敬畏就有了重視,懂得重視就能夠傳承。如此,我國邁向未來的步子才穩而紮實,文化寶藏的價值才得以被利用。  當然,文化不分國界。這份對文化的敬畏同樣適用於對待外國文化,君子和而不同,無論對待本國還是外國文化,我們都要敬畏愛惜,相互借鑑交流,雙方皆有收穫。  敬畏文化是當今中國發展困境的一劑良藥。若每箇中國人真正樹立起文化自覺與自信,懷抱敬畏之心保護、傳承、發展文化,中國將昂首闊步、紮實穩健地走向更加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