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水岩風景名勝區高中作文

吊水岩風景名勝區位於貴州省納雍縣勺窩鄉與馬騌嶺鎮的交界處,距納雍縣城17公里,吊水岩景區集吊水岩瀑布、雲中小天池、十里杜鵑林為一體,這裡的氣候變化多端,夏天山腳氣候涼爽宜人;山頂則熱氣騰騰;冬天山頂寒風凌冽,山腳則溫暖如春,有“一山有四季,四季不同天”的說法,選擇不同的的景區位置,你就會感受到不同的氣候風光,見到不同類型的植被和棲息於此的各種珍稀動物。

從納水(納雍至水城)公路13公里處分路到勺窩鄉,行4公里就可到達吊水岩景區。站在勺窩鄉公路上,便可看見吊水岩瀑布從兩山之間成階梯狀懸空垂下,猶如一條銀鏈切如到濃霧之中,恰似舞台,忽明忽暗,幻影憧憧,因此人們稱吊水岩瀑布為三疊瀑。第一疊瀑布寬3米,高86米,萬練倒懸,似入峽谷之中,濺起飛沫瀰漫,春意融融,令人心曠神怡。沿著第一疊瀑布繞左岩小路而行,不到5分鐘,你就可進入第二疊瀑布區。高懸的瀑布下是一塊寬敞的大壩,接近瀑布的壩子被飛瀉的瀑布急流沖積成清澈明亮的流水潭,瀑布從潭中輕輕的流淌出來,沖刷著壩子中的“鵝卵石”中的鮮花野草,給人以天山雪水之美感。傳說古時候,勺窩鄉幾百戶人家耕耘著萬畝良田,人們生活在豐衣足食之中,其樂無窮!有一天,一個可惡的山神打此經過,看見人們載歌載舞慶祝豐收,山神一想不能與凡人同樂,頓生嫉恨之心,兇殘地趕走了雨神,使得此處年年乾旱,顆粒無收。即便人們殺豬宰羊祭祀蒼天和山神也無濟於事。田埂也被炎熱的太陽曬開了裂縫,正當人們處於絕望之時,忽然從天上降下一位叫龍隱秀才的神仙,他對人們說:“要老天下雨,就必須讓成年女子由岩上倒懸而掛,以頭髮和腳連線,形成人梯。成年男子則大擊鑼鼓,高唱祈雨歌,驅走可惡的山神,這樣,岩上就會象人梯一樣源源不斷地冒出泉水,灌溉萬畝良田”。於是人們就按龍隱秀才說的做,不用多久,岩石就被戳了兩個洞,象牛的鼻子,兩股泉水不斷從中傾瀉下來,形成高約30米的瀑布,透明晶瑩,澆灌了萬畝良田,後人為了永記求水的艱難,把該瀑布洞口稱為“牛鼻子洞”,勺窩田壩也從此得名。賞完第二疊瀑布,沿著“牛鼻子洞”左右兩側的小石頭路,在五彩斑斕的蝴蝶會和各種小昆蟲的陪同下,迎著習習涼風,呼吸著鮮花野草的芳香,不到10分鐘,就到達了第三疊瀑布,它位於水庫壩腳,高186米,寬5米,瀑布從兩山之間的石隙中奔瀉而出,激起陣陣水霧,剎似壯觀。人到此處,不免感到冬天般的寒意。倘若用手去捧水,十指頓感冰涼透骨,參差不齊的青松、杉樹、灌木林中,隨時可聽見候鳥回響山谷的鳴叫,樹林叢中還隱隱約約的看見野兔、野貓、野雞等動物覓食的蹤跡。

遊覽完第三疊瀑布後,攀登傾斜達70度左右的人工鐵欄天梯,爬到半山腰,駐腳休息,那種“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的感慨會油然而生。抬頭望正前方,則紅日流輝,重巒疊翠;低頭看後方則浪花層層翻動,簇擁腳下,令人驚心動魄,美不勝收。攀完天梯,就進入十里杜鵑林和雲中小天池,他們高距于海拔20xx多米的馬蹤嶺大山之上。小天池俗稱吊水岩水庫,始建於1978年,壩寬27米,深80米,水庫蓄水量272萬立方米,仿佛一面天賜的鏡子,專為群山秀色及蒼天白雲而設。長約2公里的小天池及四周被十里杜鵑花林帶環抱著,到了四、五月間,水倒映著鮮花,鮮花點綴著小天池的寧靜,相得益彰,甚是人間仙境。在小天池和大梁子之間,數千平方米的平壩,在幾十代人的雕琢下,已經形成了能容納上萬人的跳花場,每到節假日,人們就會不約而同的會聚於此,體驗生活。

小天池、十里杜鵑林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海拔高而熱的特點。即每到中午,山頂上蒸發出來的熱氣足以讓你感到甚是炎熱,此時此刻,除了蟬蟲“知了、知了”的叫個不停和成群結對的小螞蟻在綠草叢中四處奔波,尋找自己的歸宿處,其餘的小動物都隱藏了蹤影。你就地打個滾,也會滿身淌汗,沒有了山腳下吊水岩瀑布的那種涼意。不過,你別擔心,這種炎熱的時辰一天之中只持續五個小時左右,到了傍晚時分,山頂隨即會便得涼爽起來,這時你可以在寬闊的草坪上搭起帳篷,飢了搞野炊,渴了飲小天池中的水,累了就地而臥,豈不痛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