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社會責任的議論文高中作文

【篇一】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有社會責任感。

古人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但套用某人的話就應該是“天下興亡,我的責任。”

這句話強調的是每一個個體,都應具有社會責任感。當你坐在電腦前讀這篇文章時,或許會有這樣的疑問:我們為什麼要有社會責任感?

請想一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那好,社會的建設我們都不用管了,統統交給“匹夫”們吧。可是,“匹夫”們又會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天下的”匹夫“多得是,這責任為什麼非要叫給我來完成呢?於是會有這樣的情景:我們的城市臭氣熏天,因為我們每一個環衛工人認為別的環衛工人會替他完成他的工作;我們的鄉村雜草叢生,因為我們每一個農民認為別的農民會替他們種地;同樣,我們的社會將會無人建設和管理,因為我們,我們每一個人認為同齡人會承擔管理國家的責任,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

所以,社會是一個整體,人的成長也是由自然人變為社會人的一個過程。我們生活在社會中,任何人脫離了社會就不可能生存和發展,更不可能成就任何事業。社會是一個整體,人么在社會中必定有不同的角色,也必定有不同的責任。我們對社會負責,社會也將為我們負責。

那么,我們該怎樣承擔社會責任呢?

第一,作為公民,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要胸懷天下,承擔起關愛社會的責任,共同營造“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

第二,維護國家的尊嚴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當國家的尊嚴受到侵犯時,我們應挺身而出,堅決維護國家的榮譽和尊嚴,顯示出對國家和社會的高度責任感。

第三,主動為國家分憂,勇擔重任,與國家共度難關。

第四,我們青少年肩負著鑄造民族輝煌的重任,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通過我們的奮鬥變為現實。

讀者們,讓我們振奮起來,為建設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和社會而奮鬥!

【篇二】

記得小時候媽媽常常教育我:做一個對社會有責任感的人。雖然年幼的時候我並不知道其中的含義,但我隨著年齡一天一天地長大,知道了其中的奧秘。小時候,我只認為愛護環境,不打架,不闖紅燈,這就是對社會的責任感。

現在,我終於知道什麼樣的人才是對社會有用的人。讓我們插上飛翔的翅膀一起去看看吧!來到馬路邊上,看見一位穿淺藍色上衣的叔叔正站在馬路中間指揮著汽車,他就是*叔叔。他們每天風吹日曬,不怕寒風,就是為了保障我們的安全,人民能夠安居樂業地生活。接著,我們再來到美麗的教室。

瞧!那不是我們和藹可親的王老師嗎?不僅僅是王老師,天下所有的老師默默地奉獻著,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考上大學。有的學生正在埋怨自己的老師,為什麼要留那么多的作業?請你不要怨恨,因為他們是為了你,因為他們是有責任感的人!我們站在馬路邊上,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嗯,好舒服啊!是誰?是誰把馬路掃乾淨?是誰?是誰?是誰給了我們美好的生活環境?他就是——美麗的馬路清潔工。

有人說,清潔工這個工作地位太低;有人說:“清潔工掙不了多少錢,何必要費那么大的力氣呢?但是,請你想一想,如果沒有他們,我們會有那么好的生活環境嗎?所以,我們應該非常的尊敬他們。

這些人不都是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嗎?從小我就有一個遠大的夢想,那就是長大以後成為一名醫生,為人們解除病痛的折磨,成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在人們最需要我的時候,我一定要挺身救助。我要成為像白求恩那樣的人,默默奉獻,我要把我的一切全部貢獻給所有的人,甚至我的生命。因為我是一名醫生,所以從現在開始,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做一名傑出的醫生。去年四川汶川地震,不僅牽連著全世界人民的心,也使我的社會責任感變得更加強烈。

我永遠忘不了那天——5月12日。那時,我正坐在家裡的電視前,看到在地震中受傷的孩子們,他們失去了自己最親的人。再去想想那些在地震中無私的英雄們,他們不顧危險,不途勞累,把那些遭難的人,從房頂下,石敦中,一點點的救出來。不論風雨不論饑寒。他們只知道他們背復著太多人的生命。必須努力才能整救他們。當他們每救出一個倖存的生命的時候,臉上都會露出燦爛的笑容。那些無私的英雄每天都忙祿在第一線,有的就連自己的家人受難卻不能回家探望。看看他們那些無私的人。

我不得不驚嘆。他們完成得不光是他們的責任義務還有他們那無私的精神,奉獻別人。從現在開始,我就要好好學習。要做一個將來對社會充滿責任,對的起社會,對的起祖國的人民,把我的一切奉獻給我的祖國母親。

【篇三】

若說社會如樹,那責任則是葉了罷。

夏日染綠的葉,那遮天的蔥鬱綠冠,遮掩了炙熱的驕陽,留下一席綠蔭。就如同責任感是人們造福社會乃至一個時代歷程的原動力。喚醒一個人對於社會和國家的責任心,必將會將自己的命運與民族和國家聯繫起來。在貴州貧困山區支教的徐本禹,用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傾頹的教室,扛住了貧窮的孤獨,扛起了他對於社會的責任心。而當法國釀酒業、養蠶業和畜牧業相繼遭到危機時,法國化學家巴斯德立即意識到自己應當肩負起拯救祖國的責任,奮不顧身的投身於科研的前線。而時間也證明了,他的社會責任心不僅挽救了法國,同時也開闢了一條通往微生物學的嶄新道路。是責任的葉讓徐本禹點起了愛的火把,刺痛了我們的雙眼;是責任的葉讓巴斯德成為了一個世界的救世主,讓他成為了一個全新領域奠基人。

隨著蟬鳴的隱去,他們伴著樹葉最終漸漸得退出了歷史的舞台,然後他們的可貴精神與研究成果卻滋潤了數代人的土壤,秋葉濺落,卻又化作為春泥,積聚起了另一股強而有力的能量,讓社會邁向新的蛻變。

若說社會如樹,那人則是葉。

每一片葉都有屬於自己的位置,他們在各異的位置卻共同唱著同一生命之歌。即使我們是全然不同的個體,但我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回報社會,去肩負起對於社會的責任心。《後天》的編劇兼導演,艾默里克,作為一個置身於環保事業的他,將這份理念融入他的職業生涯。用一場深刻人心的電影激起了全球的人民與溫室氣體鬥爭的決心。梧桐的葉像父親的手,仙人掌的葉似慈母的針,牽牛的葉如同所有人們真摯的心,每個人都是一片葉,無論貴與賤,長與少,我們都可以找到一個我們自己的位置,來為生命之樹爭光添彩。然而,面對90後非主流中萎靡頹廢的一面,喪失社會責任心,忘卻家庭責任感的腐蝕;面對由應試教育而扭曲的學習價值觀,“為了中國的崛起而讀書”的豪言壯志的消褪;面對物質文化的興起,責任意識的衰退,人們過度的關注於利益卻忘記了付出,我們的責任感在消失!一場浩大的雷雨捲走了樹葉!讓樹木們只得變為無聲的石英雕像!

索忍尼辛曾將這樣一句話作為他身為作家的責任:我們誰能夠大言不慚地宣布,現在這個世界的弊病與我們無關?沒錯,社會這棵參天巨樹並不是完美無缺的,在今後的這無光里,我們這些年復一年更替的樹葉,必須要有覺悟去肩負起去完善它,去呵護它的責任,萬不得讓它成為萬年後沙漠中的一棵枯樹啊!

【篇四】

留美學生張棟給自己布置了一份假期作業——每天上街撿一個小時的垃圾。也許有人會覺得這很不可思議。其實不然,張棟選擇了利用有限的時間來還街道一點潔淨,體現著一個躊躇滿志的大學生貢獻社會的決心。她正懷揣一份社會責任感踏上人生的旅途。

梁啓超曾發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的呼喊。同樣,作為當代青年,我們將成為社會未來的中堅力量,將成為社會的主人翁。因此,我們要做有社會責任感的青年,帶著社會責任感上路。

回望新中國的革命史,青年人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青年人為著人民的解放,民族的復興付出一切。正是一大批懷揣社會責任感的青年譜寫出中華民族復興序曲。

戊戌變法的領導人之一,梁啓超曾面對一個取捨生命或學問的決擇,他毅然發出“讀書人死於學問乃死得其所”的感慨。有人說他迂腐,愚昧;魯迅先生曾為了避免一個民族陷入盲目的驕傲自大中,放棄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亦有人說魯迅愚蠢。可正是這“迂腐”的梁啓超為中國的民主革命打開了嶄新的一頁。除了那份對民族,對社會的責任感,還有什麼能支撐他堅守在革命陣地上呢?魯迅的“愚蠢”則是為救國救民而吶喊,展現出了一個革命家的民族氣節。作為當代青年,我們須懷揣一份社會責任感,從前人手中接過復興民族,繁榮國家的歷史使命。

看今日之青年,有伊拉克運動員海珊爭以生命的名義奔跑;有蘭迪教授用人生的最後一堂課來詮釋生命最純樸的價值;有文花枝、洪戰輝感動中國的義舉;有四川大地震之後,幾十萬人的救援隊伍;有為國家利益搖旗吶喊的“憤青”;還有北京奧運會那支朝氣蓬勃的青年志願者隊伍。他們正用行動向世人展示青年人對社會的熱忱。

如果說人人心中都已有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哪還會說出“花三百萬種死你”這樣囂張,愚昧的話來;哪裡還有在災難臨頭之際,放棄自己的學生,作第一個逃兵的老師;哪裡還會有為獲取利益而不顧消費者健康的廠商?然而,在我們這個充斥著功利主義、拜金主義的社會裡,這些都是事實。這樣看來,一名青年學生對社會著任感的追尋,還會讓你覺得不可思議嗎?

其實,社會責任感的體現不一定是轟轟烈烈的“大手筆”,只需我們認真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