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關於讀後感800字【三篇】

【篇一】

人的價值=尊嚴+愛——《簡愛》讀後感2個月的暑假,學校布置了一些作業,讓我們讀幾本好書。對於我來說,我並不怎么喜歡讀那些過於乏味的教育性重的書。所以我就選了《簡愛》,其實我很早就想讀這本小說,但由於種種原因,沒有把它讀完,借著這個機會,我就去網上讀了這本小說。

小說女主人公簡愛,對於她,我有的是欣賞和讚美,她追求獨立,追求男女之間精神的平等。雖經歷不幸卻熱愛生活,並把愛帶給每個需要她的人。為了自己的愛的信念,平等的真實純粹的愛,甚至毅然放棄渴望以久的唾手可得的愛情,並最終也自己的愛人實現了精神上的平等,簡愛的一生,雖談不上轟轟烈烈,但卻是平凡而不平庸。

而簡愛的好友—海倫,充滿智慧和愛心的小女孩。海倫的忍耐是常人無法理解的,包括簡愛。海倫因小事受鞭罰,簡認為這是無法忍受的。她說:“要是他用那個鞭揍我,我會從她手中奪過來,我會當著他的面把它折斷。然而海倫卻以聖經中的以德報怨,告之以忍耐既然無可避免就非忍受不可,命中該你忍受的事如果你說受不了,那是軟弱和愚蠢的。簡驚異而無法理解這種信條,也無法理解和贊同她的寬容,然而她感覺到了海倫是“憑藉一種我所看不到的光來考察事物的”

比起簡愛的反抗、海倫的忍耐更耐人尋味。

而小說中,簡愛與羅切斯特一波三折的愛情,讓我形成了最初的愛情觀。在羅切斯特先生的面前,她從不因為自己是一個地位低賤的家庭教師而感到自卑,反而認為他們是平等的。不應該認為她是僕人,而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也正因為她的正直,高尚,純潔,和那顆沒有受到世俗社會的污染心靈,使得羅切斯特為之震撼,並把她看作了一個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流的人,並且慢慢地深深愛上了她。他的真心,讓她感動,她接受了他,而當他們結婚的那一天,簡.愛知道了羅切斯特已有妻子時,她覺得自己必須要離開,她這樣講,“我要遵從上帝頒發世人認可的法律,我要堅守住我在清醒時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瘋狂時所接受的原則”,“我要牢牢守住這個立場”。這是簡愛告訴羅切斯特她必須離開的理由,但是從內心講,更深一層的東西是簡愛意識到自己受到了欺騙,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戲弄,因為她深愛著羅切斯特。哪個女人能夠承受得住,被自己最信任,最親密的人所欺騙呢?簡愛承受住了,而且還做出了一個非常理性的決定。在這樣一種非常強大的愛情力量包圍之下,在美好,富裕的生活*之下,她依然要堅持自己作為個人的尊嚴,這是簡愛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小說的結局很完美,作者美好的生活理想——尊嚴+愛。如今的社會,為了金錢與地位,大家在窮與富,選擇富;愛與不愛,選擇不愛,很少有人像簡愛那樣為了愛情不顧一切。我真的很喜歡簡愛的性格,也喜歡這本小說,所以在閒暇之時,希望大家都能抽出時間去閱讀。

【篇二】

讀完這本書,我有許多感悟。這是一本很好的書,我十分喜愛它。相信大家都知道並且都讀過這本書,故事的內容就不需要介紹了。

看完這本書後,特別是了解了巴金的生平後,我真的覺得書中的覺慧與巴金本身十分相似。

殘酷的現實確也教育了青年巴金:母親死後四個月,二姐就患“女兒癆”死了。她性情溫和,從小熟讀《烈女傳》,她學到了許多封建“婦道”,知道作為女人,要順從一切,忍受一切。那本書里,有個寡婦因為陌生的男子拉了她的手,她便把自己的手砍掉;有個王妃,官里起火,她甘願燒死,也不出來,因為怕失體面。二姐熟讀這本書後,顯得與她年齡不大相符的沉默與憂鬱。祖父生日的三天后,她的生命就結束了。

大哥的處境十分困難,巴金是非常了解的。大哥本來與一個從小在李家走動的巴金表姐很好,但是這門親事後來沒有成功,他用在祖宗神位前拈紙團的辦法,選中了另一個姓張的姑娘。大哥心事成虛話,雖滿肚委曲,但也沒有反抗,也從不曾想到反抗。後來祖父死了,恰好這時大嫂懷孕,臨盆在即,這就成為叔嬸們打擊他們的可趁之機,他們一方面在祖父靈堂前提出分遺產,一方面又認為祖父去世不久,長房在服孝期間,在家生孩子,將與祖父在天之靈相衝,因而竟然要求大哥送妻子到城外一個偏僻的鄉村去生產,說離開家裡越遠越好。

大哥在大家庭中與長輩因循、敷衍、妥協、服從慣了,並不能接受巴金兄弟要讓大嫂留下來在家生產的建議。他最後還是拿著衣被陪著自己的夫人上轎,到城外把孩子生了下來。雖然,大嫂並不像《家》里的瑞珏那樣難產而死,但當孩子彌月以後,大嫂抱著孩子回家,巴金看著叔嬸們臉上所顯露勝利者虛偽表情,愈益增加了他對這個大家庭的憎厭。

巴金是覺慧嗎?高家的悲劇源於李公館經歷的悲劇;鳴鳳、瑞珏、梅表姐這些悲劇人物的誕生,是巴金從李家悲劇生活的經歷中提煉出來的,這是因為巴金所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個人的悲劇,他感受的是一代人的悲劇。正是巴金在封建大家庭中經受了大量的心靈折磨以後,最後才演化成了小說《家》中覺慧的決心和眼淚。他比覺慧看到的更廣,也更深。

可以說巴金的《家》是他對自己的家族生活的記敘和諷刺。

這些便是我讀完這本書的感想。

【篇三】

很長時間了,終於把《高老頭》這本文學巨著給看完了,《高老頭》讀後感--鍾憲良。說它是文學巨著,自有他的道理。巴爾扎克把一八一九年到一八二零年初的巴黎描繪得栩栩如生,當你捧著這本書閱讀著其中人物的各種語言,思想和動作,你就會從這位作者細緻的語言中感受到當時巴黎的背景。

《高老頭》是巴爾扎克所寫的《人間喜劇》中的第一部。在我眼裡,這個作品是他所寫的秀的作品之一。當我在圖書館的書架上發現這本書的時候,我總幼稚的以為這種書給人以無聊的感覺,還沒讀完就覺得心情壓抑,無法再讀下去。可是巨著就是有一股莫名的魅力,讓我好奇地拿出這本書,並開始閱讀,與巴黎當時的人物來一次近距離的接觸,讓我也成為當時的一員,去走訪巴黎上流社會和一般平民。

既然標題為《高老頭》,那本書的主人公自然是高老頭不錯。作者筆下的高老頭是在當時巴黎中罕見的偉大的父親。他的女兒都是有身份、有身價的伯爵的夫人,她們都已擠進當時巴黎的上流社會。而她們的父親高老頭對這兩個女兒特別溺愛,當她們缺錢花的時候,他總是慷慨地將自己的財產分給她們,即使已經被她們的貪婪"榨"得自己身無分文,一無所有,他也從不後悔

。他總是自欺欺人,他到死也惦記著他的兩個女兒,認為他的女兒是世界上最有孝心的女兒。即使是一個吻、一個握手,他都覺得那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因為他從來不是一個人,那兩個有孝心的女兒總是陪在他的身邊。可是事實呢,那兩個女兒在父親臨終前都不能滿足父親的一點點要求,去看看他。而是找出各種理由,托時間,不去看那身無分文的父親。當我看到此,為那高老頭感到無比的憐憫,他付出了自己的所有愛,換來的卻是女兒的冷眼白眼,這算什麼?

而這本書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還有拉斯蒂涅。當他第一次來到巴黎的時候,是帶著自己心中的理想,想在巴黎這個現代的社會,闖出自己的一片天空。他努力學習,要在大學中獲得學位,然後賺大錢。但是現實讓他改變了對巴黎的最初印象。高老頭對女兒的溺愛,為了錢而被兩個女兒氣死;伏脫冷"想弄大錢,就要大刀闊斧的乾"的指點;以及鮑賽昂子爵夫人"越沒有心肝,就越能步步高升"的告誡,讓年輕人認識到金錢的重要性,讓這個原本天真、正直的年輕人最終一步步地走進泥潭,選擇拋棄自己的理想而走入上流社會,在埋葬高老頭的同時,他也埋葬了自己的良心和善良,準備和這個社會挑戰,讓自己也成為這個上流社會的一分子。

《高老頭》的作者生動形象的描寫,在字裡行間中透露著當時巴黎社會的*現象,揭露了金錢對人的巨大的腐蝕力量,以及人與人之間*裸的金錢利益關係,批判了當時巴黎的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罪惡。行文更是連貫曲折,跌宕起伏,是一部值得一閱的優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