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的困惑(國慶六十五周年徵文,附點評)

王亮

春風吹綠了柳枝,秋霜染醉了楓葉。歲月,也把爺爺那滿頭黑髮變得銀白銀白了。如今,爺爺已經早過古稀,但身體依然十分硬朗,整天到晚總是閒不住,總愛收拾著他的那些“老古董”。在我們眼裡,他那些“老古董”是一文不值;可在他心中,那就是他的命根子。

突然一天,爺爺好像失去了什麼似的,急得直跺腳。後來才知道,爺爺發現很多東西不見了。

(一)是誰拿了爺爺的中山裝

提起爺爺的中山裝,爺爺總是樂得開懷大笑。聽說爺爺的中山裝是當年一個“下放”的讀書人送他的,爺爺穿起來可顯得精神了。聽爺爺說,這中山裝還是他和我奶奶的“大媒人”,奶奶第一次見面相中了他呢!在當時,中山裝在人們眼中是高貴的,象徵著知識,象徵著地位。因此,爺爺一穿上那件中山裝就捨不得脫下。但因為時間的流逝,中山裝被無情的歲月尖刀劃破,最終,被歲月之風吹走。終於有一天,爺爺翻遍家裡的大箱小櫃再也找不到他的中山裝了。於是傷心的爺爺冒出了一個想法:叫我陪著他到城裡轉轉,看能否再找到他心愛的中山裝。

來到大街上,爺爺被街上的成百上千間服裝店給驚呆了。“這么多賣衣服的!”爺爺驚奇的說著,叫我領著他一家一家地找著。這裡的服裝樣式可真多啊!有西服,有運動系列服,還有休閒系列裝。這真使爺爺看著眼花繚亂,但就是沒有他找的中山裝。

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一次又一次的堅持,在有這么多衣服的地方,卻沒有中山裝的容身之所,失望、傷心的爺爺終於困惑地問:“怎么不見了?是誰拿了我的中山裝。”

(二)是誰拆了爺爺的草房

爺爺原來住的是茅草房,泥巴牆,土地面,矮矮的,窄窄的。可在爺爺眼裡,草房裡能感受到家的溫馨,那牆上掛著的舊照片,讓人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那煤油燈發出的一閃一閃的微弱的光芒,讓人有一種魂牽夢繞般的感受。還有那門前的老柳樹下,更是充滿了孩子們的歡笑、鄉里鄉親們的問候。

近幾年,農村的經濟發展了,爸爸的生意興隆起來,家裡的條件自然好了,我家也蓋起了二層小樓房。毛茸茸的牆壁變成了光滑滑的瓷磚,牆上的照片換成了液晶電視機,五彩繽紛的花式燈取代昏黃的煤油燈。房中還多出了電腦、電冰櫃等高檔物品。

爺爺也隨著搬了進來,他的茅草房自然也光榮“下崗”了。起初,爺爺也十分高興,久而久之卻覺得渾身不自在,總覺得那草房中的味兒沒有了,天天又朝思暮想他那幾間破舊的茅草房。

爺爺想搬回茅草房了。

可是,當爺爺又來到他的草房前時,原來的茅草房早已不見蹤影,卻只見一片綠油油的草坪了。爺爺轉來轉去,自言自語地嘆到:“怎么不見了?誰拆了我的茅草房?”

(三)是誰推走了爺爺的人力車

爺爺有一輛很舊很舊的人力車。爺爺說,這是我們家的命根子、傳家寶,年輕時他就是先靠拉這輛人力車來養活我們一家人的。他還說,人力車不僅能夠養家餬口,而且還能廣交朋友,只要來坐人力車的人就可以與其談天說地。後來,爺爺老了,不拉車了,但我們家還專門留有半間小房子來放他這輛人力車,從不允許我們小孩子亂拉亂動,還不時地給我們講述他的人力車的故事。

有一天,爸爸買回了一輛“賓士”,沒有車庫,怎么辦?乘著爺爺下鄉了,他的人力車庫順其自然被取而代之了,那件我家的傳家寶不得不被爸爸“革命”了。

爺爺回來了,看著嶄新的車庫,看著原來想也不敢想只有大幹部才能坐的嶄新的“賓士”,眉毛仿佛都笑了。可是,唉!自己的那張人力車呢?“汽車雖好,恐怕不能找到我年輕時的感覺啦。”他一邊走,一邊找,一邊嘀咕,“怎么不見了?是誰推走了我的人力車啊?”

(四) 是他,就是他!

是誰拿了爺爺的中山裝?是誰拆了爺爺的茅草房?是誰推走了爺爺的人力車?

是他!就是他!

是他!他拿走了爺爺的中山裝,但帶來了的是更好的服飾,使我們更加溫暖,更加自信。

是他!他拆去了爺爺的茅草房,但帶來了的是更美的大樓,使我們更加安全,更加安心。

是他!他推走了爺爺的人力車,但帶來了的是更酷的汽車,使出行更加方便,更加快捷。

是他!他帶走了過去的缺撼,帶來了現在的甘甜、未來的美好。

他是誰?他就是改革開放,他就是我們幸福奔小康的開始!

評語

本文在構思上以小見大,通過爺爺日常生活中的中山裝、茅草房和人力車的失蹤不見,體現了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國富民強的重大主題。內容具體充實,避免了板著面孔說教的弊端。

文章標題引人入勝。大標題通過“困惑”二字引發讀者思考,使人不禁產生“解惑”的欲望,小標題的三個問題,更讓讀者好奇心倍增,不知不覺進入文中。且小標題使文章結構明了,脈絡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