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冊期末考試作文:放棄與獲得

愚人不懂有舍才有得,智者深諳捨得之道。我一直信奉世間萬物皆守恆的道理。舍與得,不正好體現這一道理嗎?

前幾年,股市大漲,幾乎是全民炒股,我在母親的叢恿下,也小小地投了一筆錢入市。當時我雖年少不知世事,也未總結出“守恆”的道理,但我卻懂得“適可而止”、“知足常樂”的意義。所以當時我見漲就收,不願等待更大的,利益。無奈母親見大盤走高,硬是不肯推出,現如今......

由此我想到一個故事。

大致講的是一個人受其父之命去賭場中培養對金錢的正確態度。此人第一次進賭場,輸了個精光。第二次父親叮囑他:輸到一半時就退出,此人照辦。多次以後,他竟能贏了。贏得忘乎所以,又一次落魄而歸。父親這次建議他贏得本金一半就退出。有了這兩條忠告,此人果然穩賺不賠。

這個故事也蘊含捨得的道理。輸,令人想再通過賭而扭虧轉盈;贏,令人想獲得更多。人性本是如此,倒也不算貪婪,但這樣終歸是凡人。而那位父親給的忠告,就有些許智者的風度了。

以上兩例雖有些俗氣,充滿了銅臭味,但卻源於生活,能顯示大道理。

“知足常樂”這個成語我恨喜歡,這其實是捨得的初級形態。捨去更多利益從而獲得快樂。這裡的利益可以是金錢,可以是權力,也可以是世間萬物。舍與得取決於人對事物的價值評估,人對事物的價值評估取決於人的價值觀,人的價值觀取決於人成長的環境與本身的性格。

這就可以解釋愚人比智者多了。不是每個人都能有意識地使自己懂得捨得的。

在這點上,陶淵明實在是有大智慧。毅然丟掉烏紗帽,回歸自然,這是一種真正的淡然出世,這是對捨得的完美詮釋,這體現了陶淵明的人生哲學:自然最美,快樂至上!

我為此非常崇拜陶老先生,並且也努力向這種心境靠攏。

這一切的前提,便是放棄與獲得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