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種境界

生命,對於每一個人的意義都是不同的。對於有的人,生命是一種責任,或是一種緣分,又或是一種修行。但是對於蘇軾,生命是一種境界。

有人說,千年出一個蘇東坡。正是這樣,縱觀古今,有誰能像蘇軾那樣有著博學的頭腦,寬廣的胸襟,豁達的胸懷呢?蘇軾,不論遇到什麼樣的逆境都可以笑著面對。

這天夜裡,三十九歲的蘇軾坐在窗前,望著窗外的一切,開口吟到:“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是他著名的《江城子》,寫給他的亡妻,王弗。他長情,十年前,結髮之妻突然離去,他悲痛。十年後,他依舊記得她的音容笑貌,不時地回想起她的點點滴滴,是那樣真切,是那樣痛心。如此長情的蘇軾,若是他只寫這些詞作,怎么能登得上大雅之堂?怎么能得到如此高的聲譽呢?

站在船上,週遊赤壁,蘇軾的口中出現了這樣的句子:“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詞作大氣,豪情壯志,就是蘇軾,就是這首詞,改變了詞在文壇上的地位。蘇軾博學卻不驕傲,他還自謙不比周郎。這等謙虛又有幾人能比。策馬奔騰,雄姿英發,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這時的蘇軾為報國家,老年出戰。他意氣風發,雄姿不減年少。

但是如果你覺得,蘇軾只得寫出這等粗狂之詞,那就是你的錯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這首《水調歌頭》被世世代代的人傳頌,詞風清新,內涵深刻。賞月的詩詞往往清逸孤寒,蘇軾的這首詞,猶如在飄渺的雲端,掩映於清輝之間。抒酒問月,頗有李白之風範。明月皎皎照徹天上人間,天上是孤寒一片,人間是相思無眠。“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圓缺,此事古難全”,已是豁達,但“但願人長久,千里其嬋娟”更至樂觀誠摯,種種感情交融於月光之下,頓成千古絕唱。胡仔評道:“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出,余詞盡廢。”

在《記承天寺夜遊》中,蘇軾正值被貶,心情惆悵,但卻在賞月後釋然,最後寫到“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這不是一種豁達的心胸嘛?即使政治不順,蘇軾還是開朗樂觀的生活著。

這就是蘇軾,可以柔情似水,可以豪情萬丈。不論遇到什麼事情都會從悲傷中走出來,正如他說的:“君臣一夢,今古空名。”人生如夢,沒有什麼事是過不去的,沒有什麼事是你的牽絆。這種灑脫的境界使人生得到最大的釋懷。做一個蘇軾這樣的人,把生命當做一種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