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中國夢

中國夢

學會控制是我們現當代人在人際交往、學習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種能力。人們只有學會控制,才能實現中國夢。

首先,也是最基本的一點,我們需要自我約束。先是行為上的,喜安逸富貴。惡勞苦貧窮,是人的天性。這就要求我們要做到“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客服惰性。這是實現中國夢的前提。

這就好比你走上了工作道路,在一家嚴令禁止在上班期間玩遊戲的公司,卻無法控制自己對遊戲的痴迷,屢屢偷玩,最終一定會被炒魷魚。又比方說你在此之後又開了一家個體店。卻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年倒有三分之一的時間不開門,那這家個體店最終也將難逃關門倒閉的厄運。

由此觀之,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是當代人立足於社會,實現中國夢的根本要求,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

然而單單只能控制行為,也是遠遠不夠的。要實現中國夢,也要求我們能夠控制自己的感情。不感情用事,做事之前就算不能做到“三思而後行”,做事起碼也能過一過腦子,理智做出決定。同時,能否控制好自己的感情,也是區分一個人成熟與否的標誌,做事情橫衝直撞,不注意場合,我們稱之為“愣頭青”,一個真正成熟的人該是理智、冷靜的、善於察言觀色,遇到事情之前先做分析,這種人在人際交往中往往更占優勢,更加討人喜歡,吃得開。

有了這些先決條件,我們還應培養對事物的把握、感知能力。這決定了一個人辦事能力的高低。歷史上的成功人物或是偉大的國家無一例外的擁有這個能力。漢高祖劉邦善於馭人,他重用軍師張良,慧眼識屠夫樊噲,這是他對人心精準的把握。三國名將諸葛亮一出精妙絕倫的空城計,讓人不得不感嘆於他的料事如神,超絕的智慧。他們對事物的控制力、運籌帷幄才是我們現當代人最應該追求的。

當然,控制不是畏手畏腳,具體情況應具體對待。在胸有成竹,勝券在握時,我們也應當放開手腳去做。一個強大的民族首先要會抓住機遇。但若是在沒有把握時,以退為進也未嘗不可。

在國家問題上也是這樣,一個控制有度、會審時度勢、有智慧的民族往往在國際交往,國際事務的處理中更吃香。更易實現“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