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後感心得高一作文800字10篇

《論語》中國文化導讀之一,它蘊含了中華千年的智慧,值得我們用我們的一生去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論語》讀後感心得高一作文800字10篇,以供大家參考借鑑!

《論語》讀後感心得範文一

【韶逝,寸陰是競】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而在二十一世紀的現代社會,我從它簡潔樸實的文字里,懂得了很多人生之道。書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孔子感嘆時光飛逝,感慨人生世事竟像流水一樣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復返。

時間雖然可以很長很長,但也可以很短很短,也有人認為時間是世界上最無情的事物,不願多等待一秒鐘,可時間就是如此,如果你不珍惜,它不會等待任何一個人,就像高爾基曾經說過:時間是最公平合理的,他從不多給誰一分。人生中我們走過很長很遠的路,一步兩步,一秒兩秒,一年兩年,一直積成我們煙花般燦爛輝煌的人生。

世事變遷如此之快,我們要好好珍惜,雖然我們沒有超能力讓時間停止或者倒退,但是我們可以過好每一秒鐘。在這大好青春年華里,我手持一本書——《論語》,坐在夢幻一般的教室中品讀書中教給我的人生真理。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雖說時間無情,但它又是有情的,它對每一個人又都是公平公正的,如果你珍惜時間,那么時間將會回報你的付出,如果你認真對待它,它一定不會辜負你。時間會幫助那些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人,因為他們明白時間是真正寶貴的,人生是珍貴的!。

如果我們能把握人生的每一秒,我們的人生才不會顯得空虛,我們要珍惜它,不要看著時間讓它從我們指尖流逝。每天中我們都會浪費許多時間,可他們並不知道那些浪費的時間對那些已經到生命盡頭的人來說是何等的重要。

曾經聽我班主任說過:“時間不會等你,只有你去等待時間。如果你浪費別人的時間,那你就是在謀殺,如果你浪費自己的時間,那你就是在自殺。”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可世上不會有後悔藥,也不會有時光機,如果不想讓未來的自己後悔,那么此刻我們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不要等到生命的盡頭才知道時間的可貴。

時間是寶貴的,但它總是悄無聲息地從我們身邊溜走。為了讓將來的自己感謝現在的我們,所以此刻要珍惜時間才能擁有更輝煌的明天。

《論語》讀後感心得範文二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可哪用半部《論語》,幾則《論語》就足以讓我領悟了做人的道理。就如這句------字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言行要謹慎,不要誇大自己的知識,要有謙虛的學習態度,這才是真正有內在的智慧!

孔子還說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恕”這個字,可以讓我終身受益。就是自己不想不喜歡幹的事,也不要強迫別人做這件事。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因為別人欺騙自己而反過來是不可取的。就像蛇咬了你,你該不會咬回蛇吧。所以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我們學校每個學期都會進行經典誦讀比賽,《論語》也是我們必背的內容。下個星期比賽就要開始了,隨著誦讀的深入,《論語》總是讓我有常讀常新的感覺。《論語》不光讓我明白了要謙虛謹慎,要學會換位思考的道理,同時它還告訴我們要實現家庭和睦和社會和諧的奧妙。

讓家庭和睦就要做到“孝悌”的本分。正如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這句話在教導我們要孝敬父母也要順從長兄。不應該與兄長姐姐鬥嘴,更不應該與父母親作對。孝敬父母,順從長兄,這是一個人做人的本分,這是一個人擁有“仁”德的根本。如果人人都能守住這個做人的本分,那么社會上就不會有孩子因父母批評賭氣出走的新聞,也不會有某地“逃兒村”的怪相,更不會有日本留學生汪某機場刺母惡劣事件的發生!因此,讓我們將孝悌銘記於心,家和萬事興!

家庭和睦可以讓我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也可以促進社會的和諧。而《論語》中的“克己復禮”,我認為也是可以作為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的準則。禮,就是禮讓別人,大家互相謙讓,互相幫助,沒有壞心眼,世界不就變得很美好的嗎?而禮的另一個層面是“誠信”,這也是做人的根本。孔子也說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做人、做事要誠信,做生意也要誠信。

《論語》是儒家著作之一,這些語言閃耀著非同一般的光芒,使我參悟了其中讀書與做人的重要性,以後我們依然會繼續誦讀,也相信會有更多的收穫!

《論語》讀後感心得範文三

《論語》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孔子對流水的感嘆,融進了他對時光飛逝,人生苦短的感嘆。用逝水象徵時光的流逝――一種促人及時行動的緊迫感,一種生命價值只有在奮鬥中才會實現的歷史責任感,都在一聲嘆息中流露出來,帶給人無盡的思考。

時間――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易被忽視而又最令人後悔的東西。一步步、一程程,已經走了多遠,永不停留,走過秒、分、時、日,又積成日、月、年代。高爾基說過:“時間是最公平合理的,他從不多給誰一分。勤勞者能叫時間留下串串果實,懶惰者的時間留給他們一頭白髮,兩手空空。”我們不能讓時間停留,但可以每時每刻做些有益義的事。

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前途。時間老人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不多也不少。時間老人對每個人又是不公平的,在同樣的時間內,人們的收穫卻不同。所以我始終相信“珍惜時間的人時間也會珍惜他‘”這句話。懂得珍惜時間的人會好好地使用一分一秒。因為他們知道時間是寶貴的。如果你會把握時間,你就會把握生命,你才不會虛度人生,如果你虛度人生,那么在你虛度的一分一秒的時間裡,你可能不會感覺到什麼,然而有一天你去計算,你會覺得浪費的時間可以乾很多你沒時間幹的事情。這時,有的人懊惱,有的人想禰彌補,但這是無濟於事的。俗話說的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如果你不想自己以後後悔,那么現在你就要珍惜時間。歷史上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十分珍惜時間。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與朋友約會,他站在橋頭一邊等一邊在紙上寫著,雨淋濕了衣服,他也毫不察覺。朋友來了滿懷歉意的說“不好意思,耽誤了你寶貴的時間。”愛因斯坦卻興奮地說:“我非常有意義地度過了這段時間,因為在這些時候我又想起了一個出色的想法。”時間是寶貴的,它總是不知不覺地從我們身邊流走。你是想把它當作日曆一天天撕下去,到最後只留下一個生鏽的日曆夾嗎?因此我堅信珍惜時間的人才會擁有美好的明天。

《論語》讀後感心得範文四

《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論語詮解》是對《論語》中言論進行註解和翻譯的書,它配有精確的注釋和譯文,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論語,使我們真正讀懂經典。這是我們新時代好隊員傳承祖國優秀文化,誦讀經典名篇的必讀之書,裡面記載了孔子關於政治、哲學、教育、倫理、文學、藝術各個方面的言論,從中告訴我們許多學習知識和做人道理。

關於學習,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句子有:“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它告訴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要經常地複習,不斷地練習,才能不斷地進步。我想起了自己在期末語文考試時,有一道題我使勁想了好久才下筆作答,這就是平時沒有認真複習到這個知識點的表現啊!我決心在新學期里努力做到經常性地複習老師教過的知識。還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告訴我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智慧,也是對待學問的正確態度。有時候,爸爸給我講解數學題,爸爸問我聽懂了嗎?我說懂了,可是再讓我做類似題目,我又做不出來。以後,我一定要改掉不懂裝懂的壞毛病,這樣我的數學成績才能越來越好。

這本書不光可以增長我們的知識,還告訴我們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呢!比如“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就告訴我們為人之道,替別人辦事要做到盡心竭力,跟朋友交往要誠實,老師傳授的知識要去複習。我從小到大,無論是在幼稚園還是國小與人交往都是誠心誠意的,從來不和同學們吵架鬧矛盾,因此在班級里有很好的人緣,大家都非常喜歡和我做朋友。還有“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這句話告訴我們見到賢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作為小學生,我要向表現好的同學看齊,學習他們的優點,看到愛搗亂、表現差的同學,我就要反省自己上課有沒有分心、不積極舉手,下課有沒有追逐打鬧等跟他們相似的毛病。

《論語詮解》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讓我從中得到知識和道理不計其數。它真的是一本值得我們每個新時代好隊員用心去閱讀的書。

《論語》讀後感心得範文五

暑假裡,我讀了《論語故事》這本書,其中給我感受最深的是《齊襄公失信致死》這篇故事,讀後,讓我深有感觸,深受啟發。

故事中,齊襄公說話做事很不靠譜兒,發布政令反覆無常,對大臣和百姓不講信用,齊國民眾被他弄得不知所措。他的兩個同父異母的弟弟公子糾和小白早早逃到外國避亂去了。有一年,齊襄公派大臣連稱、管至父駐守葵丘,並答應他們一年後就會有人來替換。到了第二年,他們沒有接到回家命令,向襄公打報告,襄公卻對他們的要求置之不理。大臣們對言而無信的襄公十分惱恨,於是決定發動叛亂,派人去刺殺襄公。在宮中,無知等人與侍衛經過一番搏鬥之後,終於將襄公殺死了。

齊襄公的失信不僅使國家遭受動盪,自己還丟了性命。你們看,失信的危害是多么大呀!這讓我想到了現在社會上的一些失信的事情:三鹿奶粉違規添加三聚氰胺,導致很多嬰兒食用後雙目失明、甚至早早夭折,最後是廠家倒閉,相關人員進了監獄;還有些企業從進口的“洋垃圾”中將受到嚴重污染的衣服經過簡單處理後冒充“外貿尾單”在市場進行銷售,導致購買使用的消費者身體受到病菌感染,出現嚴重疾病住院……每當我從電視裡,報紙上看到這些新聞,看到父母失去子女、患病無法醫治病人的痛苦流淚的情景,我為他們感到悲傷難過,同時也非常氣憤,氣憤這些廠家的不道德,不誠信。如果廠家能夠講誠信的話,怎么可能會出現這樣的事情呢?

我身邊也有一些同學存在不講誠信的地方:比如,我們都在隊旗下宣誓過,要遵守社會公德,遵守交通規則,可是有些同學還是亂扔垃圾、橫穿馬路等等。同學們,讓我們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現在不從平時點滴做起養成講誠信的好習慣,等我們長大了,怎么可能成就一番事業呢?

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ní),小車無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不講信用,真不知道他還能做得成什麼。就像大車沒有安橫木的輗,小車沒有安橫木的軏,車子怎么能行駛呢?

人無信不立,國無信則衰。我們是學生,更應該從小養成講誠信的好習慣,堅決反對不講誠信的行為。

《論語》讀後感心得範文六

作為一名高中生,我們每天都需要學習大量的新知識,需要了解這個複雜的世界,需要汲取為人處世的智慧。其中,學習是最關鍵的前提。可是在當下知識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習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學什麼,為什麼學,如何去學,都需要我們細細思考,踏實去做。《論語》一書給予我很多啟迪。

人生在世,必須樹立學習目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孔子也與我們一樣,在十五歲時把追求學問作為人生的志向,並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自己的志向,終其一生,學而不輟,最終開創了儒家學派。可見志向對一個人的重要,“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便是從反面論證這個道理。

學習的態度直接決定者學習的效果。孔子一直強調“學而不厭”,並讚賞孔文子“敏而好學”,說的正是這種態度與精神。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應該端正學習態度,主動學習,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要為自己而學,為自己的夢想而學。“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此之謂也。

根據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我們還要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弄清如何去學習。子曰:“學而時習之。”告訴我們學過的內容要按時複習,經常練習,直到把知識理解,並能熟練地運用它為止。即使這樣,也還不能說是真正理解透徹了,還要做到“溫故而知新”,在鞏固與複習中舉一反三,可以有自己的獨特的見解。 那么怎樣才可做到“溫故而知新”呢?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強調就是“學”與“思”的結合,他認為“學”是“思”的基礎,“思”要在“學”中進行,二者相輔相成。這更是驗證了學思結合的重要性。在新知識的汲取中,我們更要做到這點,不能只學習不思考,一味的記憶與練習,是無法真正掌握所學的知識。

學會了學習,學到了知識,孔子更強調“學以致用”。靈活運用自己所學知識,把所學的知識落到實處,這就是學習的目的。不要讓知識去支配你!不要做知識的奴隸,古代的掉書袋多半是這樣,我們應該讓學習的知識,與品德融為一體。無目的的學習,就如同失去了夢想,讓我們無法向更遠的前方邁進。

這就是《論語》中的“學”,同時也是孔子主張的“學”,我身同感受,作為高中生,應該遵循聖賢的學習之道,去探索去發現學習,同時應該找到自己的學習方法。讀懂《論語》,讀懂《論語》中的“學”,讓你我走得更遠。

《論語》讀後感心得範文七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我愛傳統文化,《論語》吾之最愛也。

《論語》與我初次結緣

在我讀學前班時,媽媽在朋友的介紹下買回一本《論語》,那時我不識字,但翻著那簡短的文字,我就很好奇,硬拉著媽媽教我讀。剛開始,第一則,媽媽每天教我讀5遍。俗話說:“反覆是記憶的基礎”。到第五天時,我已經能背誦第一則了。在媽媽的鼓勵下,我也覺得挺有成就感的。學第二則時,就堅持複習第一則,就這樣我堅持了一段時間,我積累的知識越來越多,學習興趣也越來越濃。我也明白了:“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的道理,嘗到了“反覆是記憶的基礎,記憶是理解的竅門”的滋味。

《論語》與我成為朋友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與這本書成了要好的朋友,它一直就在我的書桌旁陪著我讀書,空閒時我隨手一翻,它就像變魔術一樣,化身為聖人,與我促膝相談——與君一句話勝讀十年書。

在學習中,每當學到《論語》知識我就非常激動,因為我又可以和我的朋友見面了。當老師教我們班的同學讀時,我已經會背了,當他們會背,我就會默寫了,這時老師就會走過來摸著我的頭說:“孩子,你太棒了!”這時我在高興之餘,更要感謝我的好朋友---《論語》

當我學習懶惰做作業不思考時,我的朋友也會敲著我的腦袋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時我明白了以後做什麼事都要三思而後行。

《論語》是我生命中的指路明燈

《論語》是石,敲出星星之火;《論語》是火,點燃熄滅的燈;《論語》是燈,照亮夜行的路,《論語》是路,引我走向黎明。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我懂得了如何培養言而有信,嚴於律己的處事品質。在我們班的同學中,大多數都不能言而有信,嚴於律己,犯了錯誤總是想推卸責任,從不找自身的原因。而有修養的人卻能在遇到問題時,不斷反思自己並修正自己,寬以待人。

如果我們大家都能認真學習《論語》,那么就會成為有良好修養的人,我們這個社會就會更加和諧美好,中國夢的實現就指日可待。

轉眼間,我即將結束國中的生活,我的朋友《論語》仍然陪著我,為我的成長指明方向。

傳承我國傳統文化——《論語》

近年,社會上掀起了傳統文化熱。各種方式都在普及《論語》。但有的演講並沒有把握它的本質,有的影視劇只為追求收視效果,卻不尊重歷史,這樣普及傳統文化並不好。我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反覆朗讀,知行合一。

總之,我會從現做起,從我做起,帶動身邊的人誦讀《論語》,我也要把這種方法傳給我的子孫後代,讓他們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把中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論語》讀後感心得範文八

世界上的真理永遠是最樸素的,就好像一路陽光,看似微小,但是仍照進了你的心田。就像《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但是他激活了你內心的良知與友善。

《論語》是孔子的弟子把孔子說的話進行編撰和記載而留下的一本儒家經典著作。在我跟隨老師學習了一段時間後,我深知了許多道理,其中孔子對學習的闡釋讓我受益頗多。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把學過的知識時常溫習,不是很快樂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很快樂么?別人不知道我,我不生氣,不是很君子么?其實,對於我來說感觸最深的還是第一句。因為老師要求我們每天都要背一段書,但是給的時間並不是很充分,所以每次都是在課上強背下來,結果一下課就忘得一乾二淨。所以每次都要複習,就這樣反覆重複,一次又一次的背誦,背出來的效果居然比一次性背出的效果好。要知道,我背書從不背第二遍,總是一遍過。所以總會有遺忘的現象。自從我用了老師的這種方法之後,我背書就再也沒忘過。

學習還應多思考,孔子曾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告訴我們如果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惘而無所適從;如果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感到懈怠。因為國中我的數學成績並不是很理想,所以導致我一到數學課就會走神或開小差,幾乎沒有完完整整地聽完一節數學課。要么就是聽一會課就玩了起來。隨著我數學成績的越來越差,我就再也沒有在數學上花過多大功夫。結果惡性循環,我的數學越來越差。可當我進了高中之後,因為新奇感,我第一次在數學課上集中精力聽課。結果我居然燃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數學課再也沒有開過小差。但是當我學習了一段時間後,我就感覺漸漸難了起來,作業看不太懂了,只能看著筆記,翻著書,花大量的時間來完成作業。再後來,就徹底看不懂了。就像《論語》中寫的那樣,迷惘而無所適從。正當我陷入絕望時,同學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他用自己的休息時間來教我如何思考問題,並拿出了課外資料向我講解。看到他的資料,我的臉就紅了。因為我自己也買了一本,但是因為我國中養成的壞習慣,我的資料到現在一字未動。看著他幾乎快寫完的資料,再看看我的空白一片,我知道了原因。自那之後,我就不停的在書與資料中盤鏇。終於,經過我不懈的努力,我的作業又回到了剛開學時的模樣,漸漸地回歸了正軌。

讀完了《論語》之後,我感覺我對學習的理解更深刻了。溫故知新,學以致用,舉一反三等,都對我們的學習有著很強的指導性。我要在《論語》的幫助下,更好地學習。

《論語》讀後感心得範文九

【開卷有益】

一本好書就好比一座礦山,只要你不斷地從中挖掘,反覆品味,就能受益無窮。

讀一本好書,就像在和書的作者談話,因為書是作者內心所見,所感,所思。而我第一遍閱讀一本書往往沒有什麼深刻的體會,但在深入的了解,思考,你就會發現一片好比天空和海洋一樣讓你寧靜致遠的世界。《論語》就是這樣一本好書,一本站在諸子百家頂峰的作品,其中包括了政治,人文,禮儀,道德等許多方面,古代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而這部經典之作在當下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

走進《論語》,跨越時空的障礙,何其有幸見到了和藹可親的孔子和他那些勤勉好學的弟子。我聽見了孔子對我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我看見了孔子和他的學生們的學術討論,互相交換自己的志向,我感受到了孔子及其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和對自身嚴格的要求。我便向孔子提問說:“怎樣才能做一位君子呢?”孔夫子一縷鬍鬚,呵呵笑道:“君子不器。”“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我與孔子交談一番後,又看到了他的門生曾子,他一邊走一邊吟誦:“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他誦完後微笑著看著我,我猛然醒悟,他是在叫我每天反省自己過錯並加以改正,我謝過曾子,繼續往前走。不一會兒,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人正坐在路邊若有所思,心想此人一定是顏回了。便不由得低吟起孔子的那句話“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此情此景,孔子之言不虛啊!所有的身外之物都拋諸腦後,只想著去提高自己的學識和學養,我暗暗記下這一幕,不去打擾顏回。遨遊在仁愛的海洋里,我不能自已。

中華泱泱大國,上下歷史5020xx年,長江,黃河,遼闊中原,孕育了深厚的古代文化,它是《論語》,是中華五千年歷史的積澱;它是《論語》,是華夏璀璨文明的結晶;它是《論語》,是國家乃至世界的瑰麗寶藏。而《論語》讓我最受用的是它告訴了我生活中許多處人為事的道理:腳踏實地地做人、認認真真地學習、誠實守信地交友、孝順地對待家人,這樣會使我們變得更加完美。這就是論語的智慧,它像一劑良藥,治癒著我們的心靈,它是一盞明燈,點亮我們勇往直前的道路。

《論語》讀後感心得範文十

國學經典挽救這個時代 ——《論語》《孟子》讀後感

我常常想,什麼是“國學經典”,“國學經典”有什麼用。現在,我從《論語》《孟子》中找到了答案。

剛開始讀,我覺得句子難讀,想放棄。媽媽告訴我,聯繫生活實際就不會感到乏味。真的,我越讀越愛不釋手,因為我從中悟出了真理——“溫故而知新”教會我學習要常常複習,在複習中收穫新知識;“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我學習與思考的聯繫以及它們的重要性;“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讓我懂得要謙虛,要實事求是……

如果你問這些足以挽救時代了嗎?那么我要告訴你,書中教會我做人的句子,更是數不勝數。

讀了“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這句話,我又想起前兩天看到擁擠的小店裡一個人在買東西時拆開包裝,將別的袋子裡的東西裝入一個袋子。這不就是自私自利嗎?還有貪心小販以次充好、自來水摻甲醇,這些事都說明小人喻於利的道理。於是,我從中學會了要有原則有底線,不唯利是圖。

讀了“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句話,我想起了感動中國的無臂鋼琴師劉偉。他10歲時因一場事故被截去雙臂,19歲時學習鋼琴,一年後用腳彈鋼琴的水平就相當於用手彈鋼琴的7級水平。23歲他登上了維也納金色大舞台,讓世界見證了中國男孩的奇蹟。被截去雙臂不就是上天給他的磨鍊嗎?“當命運的繩索無情地縛住雙臂,當別人的目光嘆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執地為夢想插上翅膀。”這就是中國人民給他的頒獎詞,是全中國人民對他的肯定。今天的中國,還有什麼勵志故事趕得上劉偉的鋼琴聲?從劉偉的身上,我讀懂了面對困難,要相信自己,迎難而上。

讀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托起生命的最美媽媽吳菊萍浮現在我的腦海中。20xx年7月2日下午,杭州濱江白金海岸小區,兩歲的妞妞趁奶奶不注意爬上了窗台,接著被窗沿掛住,隨時都有墜落的可能。這可是在10樓!一分鐘之後,妞妞掉了下來,剛好路過這裡的吳菊萍踢掉高跟鞋,張開雙臂,衝過去接住了妞妞。被緊急送往醫院的吳菊萍被診斷為左手臂多處粉碎性骨折,預計半年後才能康復。“這是本能,是一個母親應該做的事情。”吳菊萍一臉平靜地說。“在這個物質生活富足的時代,信仰迷茫、價值紊亂的新聞接踵而來,吳菊萍用柔弱的臂膀托起了生命的奇蹟,喚醒了普羅大眾對傳統美德的自覺。”這是人民給予她的頒獎詞,更是她應得的讚美。

這就是國學經典的魅力。有它,才會有感動中國的人;有它,人們才會懂得生命的真理;有它,才會有和諧美好的中國!因此,國家才會這樣宣傳國學,弘揚國學;學校才會要求我們“童聲誦國學,經典潤童心”要求我們做到“讀而常吟之,學而時習之”。我們需要國學,國家需要國學。國學是人之本,民之基,國之根。國學像土,一畝心靈之土,為無數幼苗提供營養,使它們開出美麗的鮮花。國學像水,萬物生長的生命之水,滋潤著小樹舒枝展葉,天天向上。在這個信仰迷茫的時代,是國學挽救了人們的良心,挽救了這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