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童心的高一作文700字

人生最可寶貴的是保持童心,因為它是一種很容易丟失的東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關於寫童心的高一作文7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童心

對於每個人來說,童年都是他最幸福的時代,像童年裡的物質與天真啦,像童年裡的歡笑啦,像童年裡的辛酸與淚水啦,像童年裡的困惑啦,都組成了童年裡美好的畫卷。

有首歌,是歌頌童年的,一提起童年,那優美動聽的曲調,便隨之而來,使我又憶起童年活潑的影子。

小時候,也許有點淡忘了罷,我和同學小李去寶安區22區邊緣荒郊玩兒,他告訴我:“過了土丘後是一堵牆,牆後是公路,再後面就是荒廠了,那是有桂圓樹的。”

我急切的想看看那風景,心底總有點怕,因為在那種地方是有毒蛇的,更何況此時正值盛夏,若進去是會頭暈的。我卻按耐不住我這小小的心了。隨他去了,先來到山丘,紅色的山脊映在帶水的小塘里,爬過丘脊,踏著草地向危牆奔去,但過牆可不簡單了,牆足足有兩米高,已是破碎不堪,碎磚頭裡橫豎擺放著一些賭徒棄掉的骰子和酒瓶,我們並不留戀那骰子,只顧爬牆。牆好像在跟我們鬥氣,非生出些玻璃刺來,看了怪害怕,若一不留心,不是摔下來,便是刺破手腳,小李顯得挺自在,試了試手,一骨碌上牆,告訴我可以被他拉上去,我管不了太多了,順著他爬上去的地方上,他一拉我,就上來了。

俗話說得好,上山容易下山難,我不敢下去了,看著他下去後,很著急,直至急得想哭。四十分鐘過去,經過我多次嘗試後終於灰心了,他出個妙法,讓我踩著他的肩膀下來了。

我不知怎樣感謝我的這哥們兒,只一次次說謝謝,若是他人,不定甩下我就走了呢!

克服困難後,走向那一片林子,樹枝都朝我招手,桂圓樹上有許多小果實稱龍眼,我倆邊吃邊玩,最後帶著很多,伴著笑聲與夕陽回家去。

這是我童年裡最難忘的一段,也是受益匪淺的一段。噢!我多年不見的摯友,是你的臂膀撐著我翻過高牆的!

久違了!童心!.

一個人最幸福的時光在哪裡?你會毫不猶豫的回答—童年。沒錯正是童年一個充滿夢的年齡。

小時候我老是盼望著自己能夠早點長大—長大後就可以做到很多現在不能做的事情,而現在我長大了!卻又總覺得失去了什麼,那正是我們久違的童心啊!

我追逐著童心,他帶我來到了童年的樂園—三年未歸的老家。一進門爺爺就滿臉掛著慈祥的笑容迎接我的到來。爺爺老了,真的老了。那滿頭的銀絲像一根根鋒利的銀針刺痛著我的心靈。

曾幾何時,爺爺背著我到處遊玩。而現在他卻只是一個有無縛雞之力的垂暮老人。

我又來到了小時玩耍的河邊,一群孩子們正在這裡玩打嬉戲。那不正是童年的我們嗎、我至今仍清清楚楚的記得下河摸蝦而差點掉到河裡的情景,玩得滿身污泥回家被奶奶罵的情景,和你一起玩過家家而被別人嘲笑的情景……想到這些,我不禁熱淚盈眶。你們在哪裡?童年的玩伴!你在何處啊?我逝去的童年!

我又來到了小時玩耍的桃樹下。七年了。它還是一點也沒有變,還是那么高,還是那么大。還是一如既往的開花。看著這棵桃花樹我仿佛進入了時空隧道。他將我引入了七年前。那時我和你一起上樹偷桃被狗追得到哭鼻子的情景,在桃樹下躲貓貓的情景,仿佛古代將軍打仗的情景。

而現在陪伴我的只有孤獨,只有考試的壓力只有成堆的作業。別了,我親愛的童年。別了我曾今的摯友。你們將化為一塊通紅的烙鐵將我們純潔的友誼,追夢的時光永遠烙在我的心裡是我永遠無法忘懷!你們將變為一顆顆閃亮的珍珠時刻照亮我內心的黑暗面。你們將化成風,帶走我所有的不愉快!感謝你們讓我擁有一段溫馨的回憶!

久違了,我的童年!久違了,我的童心!

童心夢

奉獻是用愛心鑄成的一道彩虹,五顏六色,清新飄逸,帶給人們溫馨與快樂。真誠的夢也是在奉獻的呵護下萌芽生長的。

完美無瑕冰晶般的童心完全是用奉獻裝滿的,他們沒有任何的私心,面對一個需要幫助的人會不假思索地伸出友誼援助之手,相反,一顆經歷了風霜雪雨的成年人的心,有時竟沒有冶煉到童心般的純潔程度。

材料中提到的奉獻焦點是徹底與不徹底的問題。牛是徹底的、真誠的奉獻,遠遠超出了它向人類索取的東西;而豬只是在索取後做了一點本職的貢獻,怪不得人們不喜歡它。

這樣看來,童心的夢是最真摯,最美麗;童心的奉獻最徹底,最完全。

在紛繁蕪雜的社會中,許多人覺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趨於淡薄,親朋好友間的距離不斷疏遠。五六十年代的“奉獻”,此時幾乎杳無蹤影。”人生價值“之類的東西也只是喊口號而已。

然而,奉獻的火焰並沒有熄滅。在社會的每個角落裡,一顆顆童心在呼喚。他們舉起搖擺著的雙手在擦洗人們心靈的塵埃,夢想著奉獻再回到身邊。

奉獻需要付出,自私的人永遠不懂奉獻。正因為童心沒有被自私的蛀蟲侵蝕,還是”人之初,性本善“的給予。所以,我呼喚童心,讓世界充滿愛心,讓奉獻的人受到尊敬,讓奉獻精神流芳千古。

牛給予人們那么多,依然默默無聞,不求人們回報它什麼。豬在生前沒有什麼大貢獻,地還抱怨人們不喜歡它。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具體體現,是人們不同社會屬性的反映。

當然童心既需要付出,又需要給予。他們雖不懂什麼是真正的奉獻,但無形中比成年人做得還好。幼稚的童心不懂得如何去戰勝”愛的荒原“,如何讓死神望而生畏,迷惑的雙眼還看不清眼前的朦朧,潛意識中會由著性子去做,原來自己正在做最徹底的奉獻。

社會需奉獻來充實,這才是一個完美無缺的大家庭。否則物質文明再發達也無濟於事,始終彌補不了精神文明的缺陷。

永遠的童心夢,永遠的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