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寫作範例:錯過

寫作範例:錯過

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如賓士的列車,車窗外不斷閃動著變幻不定的景色,錯過觀覽窗外的美景、奇景,並不是多么了不得的事,關鍵是我們不能錯過預定的到站。沒錯過,抓住了;錯過,溜走了——這正是人生的經緯線。有些錯過的,就永遠錯過了,但因為你善於細細咀嚼這錯過的苦果,終將能從悵惘中升華出省悟,乃至於釀出詩意與哲理,你的生命或許反而更有深度,你的心靈或許反而更添光彩。

其實,每個人對人生中的錯過都會有獨特的體驗和真切地感受。請以“錯過”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題目自擬;③寫成記敘文或議論文;④不少於800字。

(一)話題解說

1、搞清錯過內涵,“錯過”的字典釋義為“失去了時機和對象”,這種“時機和對象”一般指主觀上可以抓住而未能抓住的。“錯過”是人生的教訓,在心理上常常出現後悔的情緒反應。因此,文中如果出現學會、選擇、把握、放棄錯過,那就改變了話題內涵,實際上屬於離題,這是對話題(錯過)概念理解不清,導致游離話題甚至出現明顯偏差。

2、立意與角度,由於話題作文常可有多種立意和切入角度,認真審讀導語可提煉出這樣一些立意和角度:

(1)、以豁達的態度對待“錯過”,一般的“錯過”並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事,只要關鍵時不錯過;

(2)、人生的關鍵處千萬不能錯過,一定要小心在意;

(3)、錯過以後要細細咀嚼這錯過的苦果,從錯過中獲取人生的教訓,心靈或許能走向成熟……

當然文章不必都從這幾個角度切入,比如也可寫為什麼錯過,錯過了些什麼,錯過後有哪些思考,錯過後又該怎樣等等,只要能體現“錯過”,言之成理,即可。

3、對“錯過”要有個性化的、精彩的解讀

示例:

(1)當你為錯過太陽而懊惱的時候,你也將錯過群星。(泰戈爾)

(2)世上沒有“萬無一失”的人生,錯過是人生的常態。

(3)不必為錯過嘆息。錯過漂亮,你可以擁有健康;錯過健康,你可以擁有智慧;錯過智慧,你可以擁有善良。……珍惜已擁有的一切,即使錯過再多,我心亦無願無悔。

(4)梅花錯過了與春天的溫馨約會,於是有了傲霜鬥雪的英姿;月亮錯過了與白晝的約定,於是有了溫潤皎潔的美麗。

(5)人生如賓士的列車,欣賞窗外變幻不定的景色,錯過觀覽窗外的美景、奇景,並不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關鍵是我們不能錯過預定的到站。

(6)有些事有很多機會做的,卻一天天推遲,想做的時候卻發現沒有機會了;有些話有很多機會說的,卻想著以後再說,要說的時候,已經沒有機會均了。人生常常伴隨著“錯過”。

(二)關於文體的選擇

(1)記敘文:通過記敘一件“錯過”的事,詮釋你對“錯過”的理解。

(2)議論文:探討如何理解“錯過”,如何對待“錯過”等問題。

(3)散  文:聯想生活中一些有關“錯過”的事,詮釋你對“錯過”的理解。

(三)範文

後來

後來,終於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一旦失去就不再……

每當聽到劉若英這首後來《後來》,我總是感慨萬千,唏噓不已。倒不是我失去了“有些人”,只是很多更可貴的東西讓我一次次地錯過了。

想起這件事來現在僅僅是笑笑而已,然而在當時對於我來說,那是一種怎樣的悲痛啊!

那還是很小的時候,鄰居叔叔有事去上海,我軟磨硬泡要他帶我去,他纏不過答應了。然而臨走的那天,我出去玩,玩瘋了,等趕回去一看都人去樓空了。家裡人惋惜道:“咳,遲了一腳,剛走呢。”我一聽就“哇”的一聲大哭起來。大人們笑笑各乾各的去了,我卻一直耿耿於懷。以後的幾天,我總是想著想著就哭起來,纏著爸爸“要去上海”。終於,爸爸煩急了,一把拎起我就著屁股來了兩下,一邊罵道:“自己錯過的事還怪別人!哭哭,哭有啥用?”哭是不敢再哭了,只是那種難以釋懷的傷心和委屈纏繞了我很久。

後來,終於明白,自己錯過,只由自己承擔。還有,錯過了,不能只哭泣,否則,就會一直痛著。

上海給我帶來的傷痛早已煙消雲散,一轉眼我就面臨著所謂的“第一個轉折”,中考在我們這個高中屈指可數的縣城來說,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那陽光明媚的第一天,我的天空卻烏雲密布。

從考場一出來就偷偷地拉著一個同學對答案,陽光就在那一瞬間倒塌。單位換算,單位換算毀掉了我的物理,那是真真切切的雙腿一軟,夏天,轟然倒塌。我想,刻骨銘心大概就那樣了,淚水早就淹沒了一切。老師將我扶出教室,先是一堆安慰的話,我根本沒聽清,只有最後一句,伴隨著那個飛火的六月深深地烙在我的腦海。

“錯過了太陽,你還有月亮。錯過了一門,你還有六門呢。如果現在你就放棄,那你就永遠地錯過了。”

十六歲的年輪並沒有讓我讀懂這句話,只是那一抹似懂非懂支持我勝利地走出了考場。

後來,終於明白,錯過不是過錯,但要堅持,千萬不能放棄,否則就只有永遠地錯過了。

現在我坐在考場裡任思緒飄往十九年的回憶,其實感慨已經頗深。

幾年前我還讀不懂時間,只是認真或不認真地活著,過著,跟阿貓阿狗一樣無事可做的快樂或悲傷著。直到現在,幾頁幾頁地撕著高考日曆的時候,心才猛地一顫——時間飛逝的太快了。

現在終於懂得,有些東西,像時間啊,青春啊,一定要在擁有的時候好好把握,不能總是錯過後才在眼淚中明白,一旦失去就不再……

人不能總是唱著《後來》。

【評點】:一小一大兩個人生歷程中的小故事,足以說明何謂錯過,故事的展開和敘述都伴隨著細膩的心理波動,於是我們看到了錯過確實常常讓人痛悔莫及,在該能把握之時千萬別錯過,否則短暫的人生該是怎樣的灰暗與落寞。小作者的敘述風格親切委婉,卻有痛徹心肺的感受。

魚並不是每次都很大

小時候,我很愛釣魚。喜歡蹲在河邊的葦叢里,一手持竿,一手撥弄著淤攤上的螺殼,雖說心有二用,但若有魚貪饞上了鉤,我可是從來沒錯過,順手一提釣竿,活潑亂跳的魚就乖乖上來了。

然而有一回我倒幾乎失敗了。那也是一個晴空萬里的夏日,太陽曬得河水微微震顫,泛出鱗光。我跟往常一樣,提了釣竿和魚餌,在河灘的蘆葦里蹲了下來。

河水碧粼粼的,平靜得如同一塊大理石。岸邊的蘆葦又高又密,絲毫不透一點兒風,這樣悶熱的天氣,我已大汗淋漓。

但此刻我的心情卻是極端的好,想到即將上鉤的大魚,我就禁不住想咧開嘴大笑。今天姥姥讓我們幾個孩子釣魚,看誰釣的最大,最厲害的垂釣者將被邀請到姥姥家去吃一桌“全魚宴”。我靜靜地蹲在岸邊,暗想,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可不能錯過。

蹲得累了,我不得不站了起來,望著平靜的河面,望著對岸隨風微微點頭的蘆葦,我竟有些飄飄然,似乎我已經是一個勝利者,趾高氣昂地接受獎勵去了。

轉眼一想,現在高興似為時過早,若因為興奮而錯過了大魚,豈不是連獎勵也錯過了?念及此,我什麼也不管了,端坐下來,一心注意著浮子的動靜。

半晌,魚兒終於耐不住誘惑,有一個貪吃的上了鉤,就在浮子沉到最底時,我猛一提釣竿,哈,果然一條魚兒掛在上面亂跳。取下魚兒,我忽然記起我沒帶簍子,轉念一想,姥姥只要大魚,這魚兒未必就是最大的,於是順手一拋,歡快的魚兒又回到了水裡。

……

我漸漸焦急起來,後來的魚兒竟沒有一條比第一條大,我坐在泥灘上,覺得渾身發熱,地底的熱氣透過屁股不斷襲來。抬頭望望天空,猛然發現,太陽已漸漸西沉。我喪氣地收起漁具,蹣跚著回去。

那次,我什麼也沒釣到,自然沒吃得上“全魚宴”,但後來我漸漸認識到到,我表面上什麼都沒錯過,但實際上卻錯過了很多東西。

生活也和釣魚一樣,每一次你取得成就,你都會覺得不足,仍有更大的渴望,但別忘了,暫且收下這次的成就,因為錯過了這次,你連下次的成本也沒有了,所以生活其實是一連串的珠子,一顆都不能錯過。生活的路是一步步走來的,正如拾起一粒粒的珠子,錯過了任何一顆都將影響你的後一顆珠子。記住,魚並不是每次都很大。

【評點】:本文作為記敘文頗為成功,事例的介紹與描述很細膩,特別是心理波動的過程清晰而有層次,這就為後文錯過的心理剖析奠定了基礎,於是結尾部分的論述水到渠成,既扣題又有了一定的思考深度。

別為錯過嘆息

西方有句格言:人生易逝,幸運之神只光臨人一次。那么,當我們失去了,錯過了,我們是應該嘆息,還是應該微笑?

(【點評】:用格言引出問題,問而不答,但觀點顯然易見,且在行文上為下文張本。)

有人錯過了,於是哀嘆時運不濟,命途多舛。像賈宜,雖然才學廣博,但因無法釋懷主子的年少死去,竟也抑鬱而終。無怪乎蘇軾要嘲笑他。 有人錯過了,卻不是一臉的頹衰,一身的怨氣。智者面對一隻鞋子掉下火車,果斷地扔掉另一隻,這是一種睿智。蘇東坡被貶,卻高唱“一蓑煙雨任平生”,這是一種氣度;朴樹以0.5分錯過上北師大附中的機會,他勇敢地走人生地路,終能“一生如夏花一樣絢爛”,這是錯過後的另一機遇。 

(舉例對比論證,有力地回答了開篇提出的問題,即證明了觀點。)

悲觀地咀嚼錯過的苦果,讓自己被淚水淹沒,這種人是無法走出陰影擁抱新生的。他必將錯過更多。 積極地把握一次失敗,將錯過看作警戒,看成提醒,終能於錯過的枯井挖掘甘泉,滋潤人生新的航程。

(對上文例子做了進一步分析,再次有力地回答了問題,同時為下文作鋪墊)

當歐洲人為尋找更邊便捷的“香料之路”時,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前赴後繼地踏上行程。雖然他們錯過了財富卻抓住了真理的尾巴,他們發現:原來地球是圓的! 有人於錯誤的實驗中錯過本身目標,卻發現了青黴素;有人於一個糟糕的藥方中尋找到可口可樂;有人不小心弄髒了一件昂貴的禮服,卻意外地發現了乾洗劑。 

(例舉三個“錯過星星得到月亮”的例子,證明了觀點:別為錯過嘆息)

人生是多么微妙,錯過星辰,還有太陽;錯過太陽,還有雲朵。這些從錯過中有所收穫的人一定會告訴你:別為錯過嘆息,從錯過中收穫,你會增加生命的深度,你會獲得幸運之神的垂青。 (對上文的例子做分析和總結,從道理上為觀點提供力的依據。)

現在,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回答:當我們失去了,錯過了,微笑是我們的唯一表情,思索在實踐是我們的唯一行動,成功也將是我們的唯一結果。 錯過了春天,請別放棄迎接夏天。  (結尾照應開頭,強化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