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四川卷作文題解析

【高考真題】

請以“總有一種期待”為題目,寫一篇文章(60分)。

要求:1、立意自定,文體自選;2、不得套作,不得抄襲;3、不少於800字。

【場外支招】

一、題目內涵的探究

題目的中心是“期待”。什麼是“期待”,簡單說就是“期望;等待”。這是寫作的原點,但不是全部。

“期待”含義豐厚,指向人類細膩美好的心靈,期待里有希望,期待里有關愛,期待里有夢想,期待里有追求與嚮往……

期待可以說是美好事物的源泉,是人成功的引導思想,是人生的動力,社會進步的力量,期待是一種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

期待,不沉緬過去,不滯於現實,而是面向未來。期待是指事物的價值在將來會得到明顯的增長……

期待可以對自己,可以對別人,可以對社會,可以對自然界,可以對宇宙空間中的一切美好事物。也就是說,可以是對自我的期待,對別人的期待,還可以是對國家、民族的期待等。

期待,未必帶來的就是好結果。有時候會帶來一場空有,期待,未必會成為現實。儘管如此,人類總少不了期待,期待始終沒有離開人類。

題目中還有兩個限定語要注意,一是“一種”,限定的是“期待”,屬定語這是對內容和材料集中的暗示,“期待”眾多,選取一種來寫。不能雜亂,要突出文章的“神”。二是“總”,限定的是“有”,作狀語。用在題目中強調“常常有”“經常有”“一直有”“總是有”。這實際上對“期待”的選擇也有限定,這裡的“期待”是一種經常有的、一直有的“期待”。

二、立意與內容的確立

題目有限定,也有開放。立意呈現出最大的自由度。

可大題材與大立意,如

1、期待世界和平

2、期待台灣回到母親懷抱

3、期待社會和諧

4、期待國家強盛

5、期待文明、文化、道德的回歸等

也可以是小題材、小角度,如

1、期待成功

2、期待幸福

3、期待真誠友情等

無論是大立意,還是小題材,都要突出這種期待的由來已久,不可遏止,強烈而持久。

三、文體的選擇

“總有一種期待”,總的來說,適合寫以抒情見長的散文,也可寫成哲理化散文,還可以寫小小說,編小故事。稍微難寫的是議論文。若要寫成議論文,議論的重心當在某一種期待的價值與意義、影響與結果上。

【例文】

總有一種期待

四川一考生

時間正在招搖過市……

我們的文化卻在漸行漸遠……

當“火星文”夾雜“梨花體”翩躚而至,我們的五千年文明卻潰不成軍時,我總有一種期待:我們的文化何時回家?

當“偷菜熱”攜帶“瘋狂英語”席捲神州,我們的五千年文明卻被遺落在那個蒹葭蒼蒼的年代時,我總有一種期待:我們的文化何時回家?

黃河為鑑,長江為證,歷史在慨嘆:是不是我們的五千年文化只能是時尚的裙下之臣,匍匐於地,卑微如塵埃?

余光中先生曾說:“中國是最美、最母親的國度。”我們的血液里流著一條黃河的支流,可又為何讓我們早早地遺落了那絢爛的五千年文明?作為炎黃子孫,我們總有一種期待,期待著我們的文化回家!

著名紅學家劉心武先生說:“《紅樓夢》是我們文明的明信片。”可說偌大華夏民族,浩浩十三億人口,真正認識這張明信片的又有幾人?我們怕是早已將時間浸潤在網路遊戲的世界裡了吧!

慣於拿政府搞笑的美國人總把明星選為政客,又把政客變為明星,議會可以旁聽,議員可以致信。這就是他們特立獨行的文化,最引以為傲的存在。

一個沒有文化的人就是一個沒有過去的人,既然沒有過去又何談未來?所以我總有一種期待:我們的文化何時回家?

當馬甲代替了旗袍,當商品經濟的喧鬧代替桃花源的怡然自樂,當“閃婚”“閃離”的躁動代替“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的珍惜,當時尚代替我們的千年文化時,我總有一種期待:我們的文化何時回家?

王國大廈拔地而起,始基於黃土大地,帝國雄鷹憑虛凌空,終棲於獨木寒枝。時尚即便再好,也要我們的文化為它打基做墊,我們又如何能在時尚面前輕易就失落了我們的文化?

茶越沉越厚,便不會人走茶涼。

酒越存越香,便不會酒醉人傷。

我們用五千年來醞釀這一場文明,如何能在此就甘心放棄?

誰將聲震世界,必將長久深自緘默;誰將點燃閃電,必將長久如雲漂泊。我們的文化早已緘默千年,漂泊千年,怎可敗在時尚腳下?

我總有一種期待,我們的文化何時回家?

【點評】

此文閱卷場判為滿分。該文有如下特色:

一、立意高遠,大氣非凡。文章涉及的是大題材,關注的是文化的回歸,文明的傳揚。

二、氣韻充沛,感情強烈。“總有一種期待:我們的文化何時回家”這一主旨句,多次出現,一唱三嘆,深切表現了作者的激憤與憂思。

三、言之有據,引述有力。作者的慨嘆是建立在對人間世相的分析之上,加之餘光中、劉心武的經典言論,使全文持論確鑿。

四、句式多變,手法多樣。有整句,也有散句;有陳述,有感嘆,還有反問;有擬人,有比喻,還有借代。這一些,使得全文生動形象,富有感召力。

總有一種期待

四川一考生

席慕蓉說:“繁花落盡,我心中仍留有花落的聲音。”也許但凡有落紅處,皆期待歌吟“淡煙楓葉落,細雨蓼花時”。也許但凡有春意處,皆期待歌詠“春深淺,一痕搖漾青如剪”。也許但凡有寒風處,皆期待吟誦“西風惡,夕陽吹角,一陣槐花落”。

花落無香,詩意余香。總有一種期待,期待一陣花底催歸的籬菊香,期待一灣杉陰竹合的清淺流,期待一縷絲絲清瘦如蒹葭的白月光,我總期待這詩意的人生,讓靈魂愜意,幽居在人生的籬牆中。

天寒日暮時,我總愛臨窗輕讀席慕蓉的《桐花》,為一個女子的才情溫婉而陶醉;隻影淒清時,我總愛尋覓徐志摩筆下“清靜的小園”,尋覓那份無所欲求的心情;迷惑驚惶時,我總愛靜靜品讀錢穆先生的《人生十論》,在深沉思索中感悟生命的真諦。總有一種隱隱約約的欣喜,期待這滿池文雅的蓮馨將我的心扉輕啟。

我更期待那茶煙碧紗下,輕挑燈花,看納蘭的青絲映出月色的乳白,轉身嘆得“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龔定盒把劍而吹,直至“吹笛秋山風月清”,直至“斷腸聲里憶平生”;歐陽修溫一壺冷月,竟也白泠泠似水;陸游騎驢遠遊,看瀟瀟暮雨,雨絲風片。棲息在遠古的詩意中,染一幅溶溶的水墨丹青,等一晚潤潤的梅子黃時雨,又怎能不期待遙斟一杯離索,品一瞬悲涼呢?

嚴羽在《滄浪詩話》中喟嘆:“詩者,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總期待觸摸到那無盡的意韻,便能指間詩韻流轉,與淺灘蘆花一般的柔美緩緩而擁。

“千古詩文,余愛以血書者。”王國維如是說。我們勾勒著文木先生落筆成《儒林外史》的奇思美文,殊不知他貧寒如洗,筆硯都無,蕭然環堵,無竹無月,以書易米,無墨無紙。天若寒時,攜友出城,吟詠嘯歌,暖足而歸。我們幻想著張暈賦詩四韻,弦歌終日的美景,卻不知他造廬長安,花木幽疏,帶罪至秦,唯義所求。詩意如此,怎一個美字了得?總期待吹笙者的清音柔柔迴腸,不如期待詩意棲居於饑寒中,窘迫中,無盡的寒冬之中!

因為,豁達如蕉下客,以詩文訪友,月邊漁,雨邊鋤,卻也有在青山眼裡的寂寞;鎮靜如梭羅,與瓦爾登湖的無言落照為伴,與心靈漫長對話,卻也有黃塵意外的孤寂;執著如米勒,對上流社會給予平靜的藐視,卻也有將心靈棲居於畫布上的無奈。

“使風聲化為歌聲,並用自己的愛使之更加甜美的人才是偉大的人。”正如紀伯倫所言,無聲的詩意是靈魂的幽居,它融入了詩化的愛與美,吞咽了命運的苦與悲,才因此厚重感人。

總有一種期待,期待生盡其歡,志盡其高,死盡其靜,期待漫步的靈魂棲居於詩意的碧水灣中。

【點評】

本文閱卷場判為滿分。

一、立意精準,思想深刻。許多考生立足於現實的物化的期待,而作者從精神層面思考,聚焦於一點,即“總期待這詩意的人生,讓靈魂愜意,幽居在人生的籬牆中”,這樣立意,精準而高遠,有理性思考的光輝!

二、材料豐富,內容充實。作者閱讀量大,知識面廣。熟讀了古代名家的詩文,走進了納蘭容若、龔定盒、陸游,閱讀了嚴滄浪、王國維的文章評論,走進了吳敬梓、張犟的精神世界。作者還閱讀了現當代中外名家的名篇,從席慕蓉、徐志摩、錢穆的文章里吸取了營養,從紀伯倫、梭羅、米勒的身上得到啟迪,作者信手拈來歷史典故,恰當引用詩文名句,文章因此增色不少。

三、妙用修辭,文采飛揚。文章第2、4、7、9段成功運用排比,氣勢如虹。多次妙用反問,加強語勢,啟人深思。

第四,句式多變,語言典雅。長句與短句交錯出現,語言靈動。恰當運用文言句式,文章有一種典雅美。

總有一種期待

四川一考生

我是個山里娃。

山里娃和城裡娃不一樣。城裡娃只管埋頭讀書,吃喝有家長伺候。山里娃沒那福氣,除了讀書還得幫家長乾農活。

山里娃和城裡娃也有一樣的地方,那就是不管是山里娃還是城裡娃,大家總有一種期待。

城裡娃的期待很單純——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

山里娃的期待也很單純——走出大山,變成個城裡娃。

為了實現自己美好的期待,城裡娃在孜孜不倦地努力——讀書,讀書,除了讀書還是讀書。

較之城裡娃,為了實現自己美好的期待,山里娃要付出兩倍的努力,因為要走出大山,要變成個城裡娃,先要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

很小的時候,這個期待就開始在我心裡醞釀、發酵。

往事越“十”年,“牧童”揮鞭。那時一放學,我總是“外甥打燈籠——照(舅)舊”,揮著鞭兒,牽著繩兒,吆著牛兒,上山去了。

放牛的時候,牛和我都很繁忙。牛忙著吃草,我忙著讀書。牛吃草,一副躊躇滿志的樣子;我讀書,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勢。牛吃著草,不時東張西望,哞哞地叫幾聲,像在告訴它的小主人:別管我,你只管安心讀書,我不會走遠,我就在你身邊。善解人意的牛,解除了我的後顧之憂。我忘情地讀書,讀語文,讀英語,讀那些拗口的定義、定理……琅琅的讀書聲,和著滿耳的天籟之音——風聲、流泉、鳥鳴,在綠意盎然的山坡上迴蕩。

就在這平淡的牧童生活中,我幼小的心靈一天天地騷動起來:這樣的生活,我是多么不甘心啊!我不甘心就這樣在大山里放一輩子牛,更不甘心重走父輩的路。我要走出大山,到山外的世界闖蕩,使自己變成個城裡娃!

可是,山外的世界,是說去就去的嗎?當年,白居易初到長安,詩壇泰斗顧況訓導他說:“長安米貴,居大不易。”但是,白居易憑著出類拔萃的才情,很快在繁華的長安站穩了腳跟,名噪京城。是啊,走出大山,得有真本事才行。

於是,懷著這種期待,面對堆積如山的學習資料,我不再犯愁了,書海衝浪,不是一種富有情趣的生活嗎?聽到老師嚴厲的批評,我不再抱怨了,逆耳忠言,不是校正航向的羅盤嗎?面對考試的失利,我不再沮喪了,一次挫折,不是通往成功的一塊基石嗎?

就這樣,我腳踏實地往前走,我心中的期待不僅越來越清晰,而且離我越來越近了。

城裡娃,你們等著吧,總有一天,我會和你們一樣,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城裡娃。

山外的世界,你等著吧,總有一天,我會向你走來,走進你的懷抱,融入你的血脈。

因為,總有一種期待,會賦予你無限的生活激情;總有一種期待,會讓你在坎坷遍地的路上義無反顧;總有一種期待,會讓你穿越重重迷霧,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坐標。

【點評】

此文閱卷場判為滿分。該文有如下優點:

一、層層鋪開,結構嚴謹。開篇通過山里娃和城裡娃的對比,引出題旨;中間部分緊密圍繞題旨展開敘事、議論和抒情;篇末與開頭照應自然,有水到渠成之妙,而且使題旨得以強化和升華。

二、生活氣息濃郁,情意表達充分。通過抒寫山里娃特有的生活,表達自己的期待,生動、形象,有較強的感染力。

三、語言富有表現力,質樸親切,活潑明快。“往事越‘十年’,‘牧童’揮鞭”顯然化用了毛澤東的詩句“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巧妙而詼諧,表現了作者較高的語文素養和較強的語言功力;另外,對比、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嫻熟運用,給文章增添了不少亮色。

不足在於作文表現的理想淺近了些。(發表在《作文與考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