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南高考滿分作文10篇

1.我是你的眼睛這是我最後一次去看老何了。並不寬敞的房屋下堆著些祭祀用的物什,堂屋中央擺放著一口黑得發亮的棺木。老何靜靜地躺在裡面。他的面色黃中透著青——好像他對我們發著怒的模樣。我覺得我可以抓住點什麼,一伸出手,眼睛上涌了一般熱氣,把我的眼鏡也給弄得模糊不清了。我抬起頭,竟看到滿屋子的人。老何你看到了嗎?他們都回來看你了。他們的眼睛裡還寫滿了和當年一樣的熱烈,那熱烈如今也灼燒到了我,讓我的胸中充滿了似要噴出來的濃焰,一如當年的你啊,老何。三十年前的老何有著瘦乾的模樣,每天都在這片小山坳里晃悠。破敗的山村有一種出奇的寧靜,老何覺得這種寧靜實在太過沉寂。他在溪邊撿了一擔擔鵝卵石,填上了村口那條坑窪窪的泥漿路。抬頭看見天上飛過的一隻麻雀,突然知道少了些什麼。老何用自己的積蓄買了些紅磚,最後修修補補,在村口蓋了一座很小的紅磚房,他自製了一塊木板,上面用炭塊寫上“村口國小”四字。接著他挨家挨戶勸說村民們讓孩子到“小紅磚房”里上課,他擔任校長,也是唯一的教師。老何的學校開辦起來了。他用炭塊當粉筆,用手抄的作業本作學生的教材,每當講到高興處就滿臉通紅。“世上有許多好地方,”老何常說,“北京有故宮,有頤和園,還有圓明園。圓明園可惜被洋鬼子破壞了,要是也能去看一看……”他忽然停下來,有些黯然,抬起頭,眼睛便又亮了:“你們要努力讀書,將來一定能走出山坳坳,去多看看外頭的世界,也就當是老師我看了!”三十多年間,老何送走了一批批學生,他總說,孩子們眼睛裡有光啊,那光太熱烈,灼得他非得做些什麼。於是,他做了孩子們的老師,看他們一個個飛出大山,飛到世界各地,去那個美麗的“外面”飽覽美景。“我也是桃李滿天下了。”我每逢去看望他,他總是這樣對我說,是感慨,也是嘆息。我靜靜地握著他的手,聽他講他和他的學生過去的趣事,心裡有一種格外的自豪……“爺爺……”我抓住他已經不再溫暖的手,眼前是一些照片,那些爺爺口中的“孩子”手持著它們。你看,那是故宮,那是圓明園……一位年長的叔叔跪了下來,溫和的聲音都顫抖著:“何老師,我們回來了,我們帶了 世界 回來。您放心,我們一直都是您的眼睛!“我也忍不住哭了起來。我也是你的眼睛,爺爺,我會把這條路堅持下去。我知道,坐在志願填報的電腦前,我一定會告訴自己:就報師範吧。讓我成為你的眼睛,替你去看世界的美。也讓更多人替我,成為我的眼睛,看到世界的未來。

2.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橡膠是一種重要的工業原料,且只生長於熱帶。二十世紀初的美國由於本土無法種植橡膠只能依賴進口,於是愛迪生提出:“能否從植物中提取類似的成分?”在這一構想提出後,美國研發出了人工合成橡膠。《大學》云:“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以創新推動了社會進步。在當下,創新應被大力提倡。創新往往源於現實的挫折與對未來的希冀。正如大樹有對遠方的嚮往但又無法移動,這一理想與現實的反差使其以新辦法實現願望。對國家強大的希望與邦聯現實的混亂使美國棄邦聯而采聯邦。同樣,有著對人民更好生活的嚮往,讓中國選擇改革開放而非固步自封。所以欲先創新,要打破固有的“差不多”這類得過且過的思想,更要打破舊有的溫床。人是有惰性的,而國人思維體系中又有保守、謹慎的一面。正如魯迅先生所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身上,中國人自己是不肯動彈的。”創新的思想保證應是對更幸福生活的追求,有了對未來的追求才會有對現實的不滿,才會產生創新的動力以跳出舊生活。而僅是主張有口飯吃,也就無從創新了。創新以自我革命形式實現。大樹的新辦法並非仙人傳授,果實也不是上帝為其所掛,而是自出心裁。當代社會競爭加劇,時代飛速發展,只有能創新者可以勝出。反觀百年老店柯達,雖率先研發數位相機,但死守膠捲不放,最終黯然破產。究其根源,在於其公司以其成熟膠捲技術為傲,而不願輕易改變。這說明創新需要一個自我革新機制。這種機制外在動力是競爭對手帶來的壓力,內在動力是體制內部具備的發展認知,而後者更重要。要實現對舊有的突破和否定絕非易事,雖有外來壓力,人們也可選擇逃避,只有內在對發展趨勢的認識,才可以促使人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從而推動革新,又反作用於這種創新思維。今日無數大型企業秉承創新理念,斥巨資於研發,而創新帶來的成果又使企業煥發新生。創新最終引向成功。大樹以果實讓鳥獸將種子帶向遠方,實現了自己的理想。而在現實中,創新作用遠不止此。創新一方面給創新者帶來了物質效益,另一方面也產生了努力後精神上的力量的增強。此外,一人的創新起到的帶動作用可以激發全社會對創新的興趣,從而引發萬眾創新,極大地帶動民族、國家乃至人類的進步。“日新之謂盛德。”大樹用新辦法實現了對遠方的探索,而智力足備的人類更有理由去開拓創新,打開新未來。

3.以我之力,追我所願總在追我之願望。枝繁葉茂的大樹想去遠方,又或有熱情洋溢的人想讓人生熠熠發亮。唯獨忘卻自我力量。大樹從前只想借外物之力到達另一個境地;所謂青春年少也只不過依靠著周身的真實支撐。我們總尋求寄託,摒棄實踐;總沉迷念想,忽視作為;總著眼外界,無睹內在。理想的尋求與達成,終究回歸於自我飽含深情的起點,對自我的思索與發掘,對自我的革新與創造。無數人敗給了外力。對己身不滿,然後是無聲的控訴與無可奈何的歸於平靜;對社會持異,改造人世的理想最終又被悄無聲息地否決,再又回到對暴烈摧殘生命的默許,對性別不公之象的熟視無睹,或對《熔爐》、《素媛》事件持續發酵的司空見慣。大多時日,大多數人,堅信自身力量的微乎其微,執著於自身對理想的無能無力。然,正如大樹衝破阻隔,憑己之力去往遠方,芸芸眾生間,亦有不懈於夢,無愧於心的人們,奪得了潛在的力勢與優長,達到了心之所向。聽伊迪絲唱《玫瑰人生》,146厘米的個子,帶她穿過了廢舊的巴黎老巷,逃過了父親的謾罵,避開了曼哈頓的繁華,皆因在音樂中覓得了夢想的真諦。讀柴靜《看見》,她說,我們渾然難分,就像水溶於水中。紛繁的亂象與缺失關照的弱勢群體,她將自己作為發力的來源與希冀的個體,將鏡頭深入山間樹林,深入被黑暗籠罩的生命,終於尋獲心之所想。看約翰·納什《美麗心靈》,數學家與精神分裂,不可思議的激烈碰撞。但他未曾屈從於現實,三十年,三十年對數學的熱愛與往復的搏鬥,他以自我無可匹敵的頑強與堅忍,戰勝了所有喧囂。漫漫歲月,從個人到群體,從滔滔黃河之水到遙遠深藍的愛琴海之岸,浮於表層成為現象武裝,當點到即止化為慣常思維,自我改變與自我追尋便顯得稀缺,彌足珍貴。去追,如霍金以病殘之軀寫成《時間簡史》,靠《萬物理論》;去發揚優長,如簡·奧斯汀以細膩溫和筆觸力被封建屏障。如大樹,不僅是自我念想的實現,它的種子已在各個角落生根復蓬勃生長;如平凡又偉大的個人,柴靜,納什為夢想所貢獻的,亦生長成人類社會的寶藏。正如法國詩人蘭波在其《深谷睡者》中所寫,閃爍的太陽已越過高傲的山巒,幽谷中的光點有如泡沫浮泛。以我之力,追我所願,掙脫世間繁雜的禁束,去往內心無垢的星空。

4.借風喚花醒,聊贈一枝春結束了漫長冬日,東風卻遲遲不來。蕭瑟依舊,寒冷徹骨,花兒難以綻放。喚與東風來,相許一枝春,才換回滿園奼紫嫣紅競相開放。是以借東風亦有道,唯有運用自己的智慧,讓他人心甘情願地給予幫助,才能成就心中所想。徐志摩說:“是人沒有不想飛,凌空去看一個明白,這才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權威,做人的交待。”欲飛之人,不愁無翼,因為他們不會在尋求幫助無果之時輕易氣餒。國人知周杰倫者皆知方文山。年輕時的他默默寫過幾大本歌詞,也投給過演唱公司希望借成名歌手之口讓自己被業界承認。顛沛流離數載,艱辛苦楚在歌詞中寫盡,終於讓他等來一個周杰倫。他的詞成就了一代巨星,也是經周杰倫之口眾人才認識了背後的方文山。若他在演唱公司碰壁之後便果斷放棄,樂壇也迎不來這樣一個輝煌的傳奇。無助似乎就無望,然而不用自己的智慧想出妙計,怎么讓人給予幫助,如何有那關不住的“滿園春色”?回看先人們的飛行歷程我們就能明白:萬戶借風箏有過短暫的飛翔;人雖無翼,飛翔夢也曾被稱為無稽之談,但萊特兄弟造出飛機,人終能翱翔藍天。“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他們都與我們無異,正是因為他們“善假於物”也,才能得償所願。雖說利益驅動他人給予幫助,但我們正是要讓他人看到我們身上蘊含的希望,人們的智慧得到可憑藉的“物”。這才有馬雲吸引他人投資鑄就阿里巴巴的神話,才有中巴的友誼和無數歐美國家投入亞洲投資銀行;才有中國開展多邊外交走在逐漸騰飛的路上。正如xx總書記所說:“我們的藍圖是宏偉的,但我們的奮鬥必將是艱巨的。”因為我們在藉助他人的力量時仍需更多努力,才能將這些力量為己所用,成就一個國家偉大復興的未來。大樹因為用甜美的果實才讓自己的種子傳播到世界各地,無他,因果實甜美,誘惑人心。而我們的花朵待醒,借與那東風吹滿園,贈與它陣陣花香沁人心脾,靜待春的綻放。

5.未來路上靠自己參天大樹雖沒有翅膀,沒有腿,但靠著自己的智慧與努力,結出果實,讓飛禽鳥獸將自己帶到了世界各地,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人生亦是如此,要想成就輝煌的事業,擁抱幸福的明天,就必須先放飛美麗的夢想,再靠自己進行艱苦努力的奮鬥。幸福的未來之路上,始終伴隨著夢想華麗的舞步。夢想是催生動力的搖籃,沒有夢想就沒有巨大的推動力。空寂大漠,駝鈴陣陣,因為跋涉的心渴望遠方的綠洲;遼闊長天,雄鷹點點,因為飛翔的心渴望高端的的雲層;蒼茫大海,帆影憧憧,因為遠航的心渴望彼岸的港口;三更燈火,書聲琅琅,因為求知的心渴望未來的光環。正如大樹,聽了鳥獸們旅行的見聞,一顆環遊世界的夢想的種子便根植於心。正是懷揣著那對夢想的渴望,才讓人有了實現它的信心和決心。因為夢想會發光所以無論身處多么漆黑的角落,總有一束光,引領著我們前往,風雨兼程,在所不惜。幸福的未來之路上,必然浸透著個人奮鬥的汗水。奮鬥是獲取成功,實現夢想的必要途徑。沒有人能一勞永逸,也不能依靠別人實現夢想,唯有用自己的汗水,通過自己努力獲取的未來才能熠熠生輝。中國有句古話:“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意味一個人要想走得遠,走得好,需得立足當下一步步去走,才能身行千里大有作為。君不見,書家聖人王羲之的書法之所以游若蛟龍,翩若驚鴻,是因為他臨池學書,廢寢忘食,常年洗筆將一池清泉染成濃黑;桌球皇后鄧亞萍的球技之所以爐火純青,所向披靡,因為她夏練三伏,冬練三九,多塊球板被握出溝槽而渾然不覺;無臂琴師劉偉的腳下功夫神奇,風景無限,是因為他夜以繼日練琴不止,腳趾被磨出鮮紅的血泡也從未想過放棄。他們為著未來而不懈奮鬥者,使他們今日被鮮花和掌聲裝點得璀璨無比,晶瑩的汗水折射出他們勇於追夢的心,他們值得擁有這一切。可有的人,沒有夢想,更不曾想過要為自己的未來努力奮鬥。他們也像大樹一樣,沒有翅膀,沒有腿,卻將自己的未來寄希望於別人,好惡逸勞,醉生夢死。試想飛禽走獸若答應大樹的請求,他們終有一天也會因大樹的龐大而感到飛行的疲憊體力不支,大樹也不能前往那么多的地方欣賞風景。依附他人而鑄就的未來,哪有自己雙手拼搏而出的那樣動人閃光?自己奮鬥,不苛求別人,那樣獲取的未來才是春光滿滿,幸福無比。願你我都擁有大樹的智慧與勇氣,靠著自己的奮鬥,擁抱幸福的未來,走出自己的康莊大道。

6.修心如蓮樹求禽獸以攜,遭拒;結實以靜候,則鹹相食,其籽得傳。《勸學》有云:“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然他物何以願為我所用?蓋因其腹中有物,非空也。人,只有自我修行,價值昭彰,才可求他人賞識,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即是此理。修心如蓮,不蔓不枝,香遠益清。田田的荷葉間一段綠波,愈令風荷芳行萬里。漢有昭君,不賂畫工,寂寂深宮她沉婉若水。修心如蓮,終得一日,天理昭昭。她的傾城姿容醉了天子,醉了使臣,以公主之位和親匈奴。識大體的智慧,濟蒼生的胸懷,沉著大氣的風範,令她成為一首絕唱。直至百千年後,人們仍可從杜甫的吟誦中瞥見那一抹驚鴻的倩影,驚艷了歲月。是什麼讓一位紅顏以扶柳之態名留青史?是其內在的德。修心如蓮,憑自我價值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蜀有孔明,“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躬耕於南陽,不爭虛名於諸侯。然而一代名主劉玄德恭敬相邀,三請兩拒,傳為美談。如果他不是臥龍先生,只是一介凡夫俗子,又有哪個帝王會甘心低頭細語呢?羽扇綸巾間的豪情膽識是其吸引劉備的法寶。修心如蓮,孔明靜候。以兼濟天下之大才贏得生前身後名。姜子牙垂釣言:“願者上鉤。”八十高齡遇文王。可見,世人渴求的與年齡無關,與相貌無緣。內在價值的升華才是一個人得到讚賞的根源。甜美的果實讓飛禽走獸們心甘情願地為之奔波;幾句空話卻沒有激起一絲漣漪,人性說到底總還是帶著那么一點點的自私與冷漠。為利相謀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我們誰也沒有必要因此去指責他人。如何讓他人盡心盡力地伸出援手?我們應當磨礪出自我價值,給別人一個襄助自己的理由。人,如果一味只求索取,最終沒有誰會願意施予。修心如蓮,讓馨德之香愈遠愈清。礪己如實,令品質之花不凋不敗。於天地山川中探求,亦得此理。紫雲英鋪滿山野而無人理睬,菟絲子則更令人厭惡。然而,蘭花之較弱易萎,仍有人大費精力悉心養護。蚌深臥水底,恆有漁人冒死打撈。為何?因其有內在價值值得人為之一搏。唯有自身璀璨如星空,如鑽石,如珍珠,才可讓人於萬千沙礫中發現自己。不入法眼,焉得相助?嘗怨世之漠然,冷眼不助。心境達然後方知是己身之妄求。人之助我,謝之;人之袖手,解之,後以明德召之。修心如蓮,己之昭彰如朗月清輝。何妨互利?世界吻我以歌,我送以清香,修心如蓮。

7.智者若樹春花的智慧在於燃盡生命的怒放,於是有了草長鶯飛,最美人間四月天。夏蟬的智慧在於蟄伏地底十七年,於是有了一朝破土,一鳴驚人。鳳凰的智慧在於烈火的淬鍊,於是有了脫胎換骨,涅槃重生……而樹的智慧,卻遠不止如此。智者,若“樹”。“要有最樸素的生活和最崇高的理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凍、路遙馬亡。”樹的智慧在於志存高遠。正如高曉松所說:人生不應當只有苟且與當下,還應有詩和遠方。只有心存著“遠方”,我們才能勇往直前,不至於像失了羅盤的水手。有了目標與方向,我們才能更好地到達終點。“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立下了這樣志向的周恩來未曾彷徨,引領著中國走向富強。“如果再讓我做一次選擇,我仍選擇中國,選擇核事業”,鄧稼先堅定的志向使他在核領域一往無前……智慧的大樹向著遠方,於是它有了目標和動力。智者若樹,志存高遠。“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要先“舍”而後“得”,樹的智慧在於捨得。如果大樹吝嗇自己甜美的果實,不肯分給鳥獸,那么它永遠不能到達遠方去看這世界。就像壁虎,如果在危急關頭它不捨得自己的尾巴,便無法得到自由與新生。而沙礫,因為懂得放棄自己的稜角、捨棄暫時的光明,才得以於蚌殼中蛻變為珍珠。智慧的大樹懂得捨棄,於是它的種子隨飛禽、走獸們來到了世界各地。智者若樹,懂得捨棄。“呼山不來,我去就山”,樹的智慧在於變通。然而我們的生活中卻有許多人不知變通,只知愚蠢地一條胡同走到底。就像許多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變優秀,不顧孩子自己的實際情況,盲目地要求他們考好分數、讀好大學。於是易中天先生批評道:龍,怪獸也;器,器材也;材,木材也。現在的家長讓孩子成為怪獸、器材、木材,就是不成人。這么說也許過於絕對,但不可否認的是,只把“好分數好大學”作為評價孩子的唯一標準,確實有些病態了。正如奧斯卡·王爾德所說,成為你自己,因為別的都有人做了。我們不必將自己禁錮在一條模仿他人的路上,而應綻放自己的芬芳,成為最好的自己。智慧的樹雖然沒有翅膀飛翔,沒有腳奔跑,但它知道變通,同樣到達了世界每一個角落。智者若樹,知道變通。就連三毛也曾說:“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一半在土裡安詳,一半在風裡張揚。”樹的智慧可讓我們仔細品,然後便有思維的禮花在腦海中綻放。

8.雖去不了遠方,也不負春光這天一直在下雨,春樹給臥病在床的父親餵了飯後,就拿了個板凳坐在門口,向門外望去,看著朦朧的遠處發著呆。春樹是個不幸的孩子,他家是村裡的貧困戶,媽媽因為忍受不了這個潦倒的家而離家,哥哥早早地外出打工,只留春樹和父親住在這破舊的屋子裡。春樹小時候被開水燙傷過臉,臉上留下了難看的疤,雖然村民們都很純樸,沒有排擠他,但他內心深處卻有一塊疤,他很自卑。他努力學習,成績優異,卻讀完高中後就回家幹活,照顧父親——家裡沒有足夠的錢,父親身體越來越差。春樹很喜歡看課外書,從課外書里,他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外面有高樓大廈,有摩天輪,有很多新奇的事物,他是多么渴望外面的世界啊。可是他的父親,他的臉,都讓他無法在外面的世界討生活。雨漸漸停了,他站了起來,他想到外面走走。他很鬱悶,想散散心,走著走著,看到一個果農在採摘水果。那果農見著他,就咧開嘴笑了:“哎呀呀,來得正好。來,揣幾個橘子給你爸爸吃。這橘子啊,可好銷了,它是要運到全國各地的呀,貴著呢!”春樹看著一棵棵橘子樹,它們的形狀並不好看,紮根在這大山的泥土裡,卻結出這么甜美的果實,他好像明白了什麼。回到家,看了看哥哥幾天前寄來的信。有幾張城市風景的照片,背後有幾行字:弟弟,大城市雖美,但繁華背後也有著無盡落寞。你這么聰明,一定能在家鄉有所作為的!若干年後,還是這個山村,那裡雖不富裕,但村民都很淳樸。你只要走進那裡惟一的國小,就會看到一群小學生坐在老師周圍,滿臉笑容地聽他講課。老師瘦瘦的,臉上有疤,但他的聲音是那么自信,那么洪亮動聽。他在這裡教了好多年書了,孩子們都親切地叫他“大哥哥”,他教的小學生,有的考上大學,去了大城市,有的畢業後,留在了這所國小。這么多年,也算是桃李滿天下了。有記者採訪他,問他為什麼要在偏僻的山村里辦國小。他平靜地說:“只想讓更多人能接受教育。”記者想採訪他早年經歷,他不好意思地說:“以前,總想著去外面,但又去不成,後來一想,自己出不去,可以幫助別人出去嘛,就在這裡辦了學校,雖然去不了遠方,也不負春光。”

9.為自己開扇窗一星隕落,黯淡不了整個天空。一花凋零,荒蕪不了整個春天。——題記我是一個女孩,因為我的出生,讓爺爺奶奶的抱孫夢落空了。我想,大概是因為我足夠幸運,才能這樣一點點成長,直至今天坐在這個能決定我未來的高考考場。你也許會奇怪,我為什麼會這樣說。是的,我與其他人有那么一點不同,我的聽力很差,對於一個農村家庭來說,的確是一種致命的打擊。我依稀記得小時候的自己對於聲音的反應很差,我記得爸媽總是要對我“大喊”,我記得我從來都是坐第一排。我無法正常的與其他小朋友交流,所以每當她們玩著捉迷藏以及丟沙包時,我總會一個人默默的坐在課桌上,我把課本看了一遍又一遍,眼睛卻不自覺地向操場瞄去。每當有人望過來,又極其心虛地收回目光,像做壞事被抓住了。我無法擁有XX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陶艷波的媽媽,她做兒子的耳朵。她十六年陪伴,她作他的耳朵,她是他的同桌,讓他聽見這世間的輕盈,也聽見無聲的愛。我的媽媽,她只能在放學回家一遍又一遍教我讀拼音,她只能偷偷背著我去其他同學家裡,叫她們陪我一起玩。她只能在趕集回來給我帶回來一本《安徒生故事》,但正是這樣一本書,開啟了我對閱讀的愛好,也開啟了我心中的一扇窗。即使我的聽力不好,但我卻沉浸在那些故事中。我愛上了文字,愛上了閱讀,我慶幸,我為自己開啟了一扇窗。秋風送爽,田間翻滾著金黃的稻穀,爸媽面朝黃土背朝天。冬風蕭瑟,爸媽仍在風雪中勞作。他們為了我,省吃儉用。就在十歲那年,他們帶我去大城市,那些冰冷的檢查設備讓我害怕,與醫院裡那些穿著漂亮的人相比,我們一家如同最可憐的存在。後來,我的耳朵上多了一樣東西,那是一個助聽器,哪怕很多人從我身邊過都要看我的耳朵,但我心中比害羞更多的是歡喜,我能夠更清楚的聽見聲音。即使是這樣,我依然與書為伴,我嘗試著寫作,在六年級時,我的習作《母愛》在《小溪流》發表時,我看到我的文字變成了鉛字。當我的作文被鄰班語文老師拿去當範文朗讀時,我終於聽到的不是“那就是隔壁班那個聾子”,而是“今天老師朗讀的那篇作文是她寫的”。大樹沒有翅膀,也沒有腿。但它結出甜美的果實,果實中包著種子。飛禽、走獸們吃了果實,大樹的種子就這樣傳播到世界各地。我也沒有翅膀,我甚至是一個別人口中的聾子,但多么慶幸,一星隕落,暗淡不了整個星空,一花凋零,荒蕪不了整個春天!我為自己開一扇,讓我貧瘠的文字帶我去看世界!去傾聽這世界的輕盈與無聲的愛!

10.換一種方式遠行身未動,心已遠。去遠方吧!這仿佛一聲來自遠方的呼喚,輕輕撩撥你的心弦;又似是一句來自靈魂的催促,柔柔拉升渴望遠方的目光。可紅塵的紛繁便同十丈軟絲,輕易縛住你的身,阻隔著遠方的夢。那又如何,總有一種方式,讓我們遠行。困住一個人的方式,無疑是殘疾和病痛。無論是史鐵生困於輪椅之間,還是力克、胡哲自出生便四肢全無,他們都仿佛是上帝的造弄者,承受著超於常人數百倍的痛苦。可身體又怎能禁錮一個人渴望遠方的心?就這樣,力克打開他“不設限的人生”,史鐵生也在文學上找到精神升華之路。記得史鐵生曾給他的偶像——美國短跑名將劉易斯寄去自己的一本書,劉易斯回贈他一雙跑鞋。後來劉易斯來到中國,第一件事是拜訪史鐵生。史鐵生笑說:“你送給我的鞋我也穿不了啊。”劉易斯則回道:“你送給我的書我也讀不懂啊。”記者便記錄道:《鐵生穿不了的鞋,劉易斯讀不懂的書》。如果缺陷即意味著不完美,那哪一個人不是被缺陷束縛?我們要像史鐵生一樣,即使被各種不利所禁錮,也要尋一種方式,讓靈魂遠行。正如那棵飛不動走不得的樹,一粒種子,能讓“我”到達遠方。銅牆鐵壁,無法囚著一顆渴望遠行的心。前蘇聯飛行機設計師圖波列夫囚於監獄,可他在獄中仍孜孜不倦地設計。終於,他的飛機翱翔於天地,護祖國一方淨土。逝世不久的前南非總統曼德拉身在獄中,即使這般田地,他也未放棄爭取種族平等的鬥爭,甚至對著看守他的獄卒還進行反種族歧視的演講。二十七年歲月,在他出獄那天,黑人也迎來光明。遠行,無拘形式,只因心向遠方。我身處之地,青燈重疊,綠水環繞,仿佛與世外喧囂隔離,儼然一派世外桃源。可這也無疑是一種禁錮。遠方的繁榮、絢爛,像是一個耀眼的夢。可又有多少人,可以任性地“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你聽,考場上紙筆相磨的沙沙聲。你看,每個人眼中鎮靜又嚴謹的目光。是啊,我們正在用這種方式。讓我們走出這座小城,走向美好的遠方。如果繁雜迷了你的眼,冗長囚禁你的身,你換一種方式運行,只因心靈已飄然而去。流水清冽,風聲緩緩,宮殿巍峨,街市庭台。去吧,去吧,它們就在遠方,等你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