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2019天津高考範文3篇

高考,是全國公認的考試,高考雖然說一直受到人們的詬病,但作為一個全國性的選拔性考試,還是有著自己積極的意義的,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20xx天津高考範文3篇,供大家學習和參閱。

20xx天津高考範文一:不器與器

“君子不器”

《論語為政》中,孔子如是說。

“君子當器”。

我說。

孔子認為,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樣,拘泥於某種特定形態功能,但求一技之長安身;而應當追求“道”,不斷“致良知”,探求人間真理。而當今,資訊時代洪流滾滾,人們忙碌如蟻,轉而追求起“小確幸佛系°的態度,嚮往隨遇而安的生活追求偏安一隅的快樂,這雖無可厚非,然而不得不引起我們警覺:這樣的生活,是否正離先哲的教誨漸遠,而庸碌的我們,又是否活得越來越簡單,以至把自己活成了警言中單調的“器”?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博覽群書,為探求人世真理孜孜不倦,終於成為“百科全書學者”,自成豐富的哲學體系,為後世景仰;我國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少年立下大丈夫當朝碧海而碁蒼梧的雄心壯志,三十載踏遍華夏大地,一部《徐霞客遊記》寫盡九州風流。此番例子,不勝枚舉。這些人類星空耀眼的群星們,可能從未耳聞“君子不器”,但他們明白處於時代之中的人,所要堅持的信念,所要追逐的目標。他們或許身處異代不同時,但都心懷天下,願意為了人類的發展前進,不斷追求真理,披荊斬棘。木桶或高樓,都無法阻擋他們。他們跳出了“器的局限,真正成了孔子所言的君子。

而當代的我們,新時代的青年,面對改革浪潮的隘口,在先哲指引下,更應該胸中有志,敢於跳出舒適的安全區,不甘為“器”,放遠目光,為時代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如此,才不負千年之前,孔夫子對青年,對蒼生的願景。君子,不為器——君子,也當器。

心懷天下,不囿於“器”,更當充納自身,學習於“器”。學習器的包容,學習器的廣闊。“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們學習”器”,包含外物,也包含自己。

包含外物,要求我們心胸豁達開闊,學習器“如一的品格,既要有不畏風霜的銳氣,更要有也無風雨也無晴的灑脫。不畏過往,也不忘初心。不斷涵養,為自我展提供更多的養料;包含自己,要求我們努力奮鬥,學習器豐富的斷提升個人素養品質,鍛鍊自己,為接受知識、措置外物打下堅實的基礎。

玉不琢,不成器。為了擔當起時代的責任,在心懷天下的同時,不斷提升自我我們應當學器”,又不囿於“器”,將內心的遠大理想和個人修養有機統一,方能成器”,方能不負韶華,成長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有為新青年。

20xx天津高考範文二:國之重器

“國之重器”是什麼?

支撐一個國家存在或變強的物或人,就是“國之重器”。前兩天在報紙上讀到題為《國之重器,人才為要》的評論,不由沉思:看我煌煌中華,可稱“國之重器”者誰?

想到了小個子巨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震聾發聵的吼聲過後,改革開放的大幕訇然中開,古老的中國開始了走進新時代的勻加速接力。你看,科學發展,和諧發展,那握緊百姓的手緊緊握住的是江山錦繡;你看,兩個一百年的構想,正譜寫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序曲。胸懷使命,熱血擔當,高瞻遠矚,東方巨輪在領航人的揮手中不斷破浪乘風。

想到了那一張張智慧的面龐。為尋找最合適的安放地,“天眼之父”南仁東帶著300多幅衛星遙感圖,跋涉在中國西南的大山里;為提取青蒿素,屠呦呦40年如一日,歷經近200次的失敗最終取得成功;黃大年以超負荷的付出,填補了我國在深部探測關鍵領域的技術空白。超凡的智慧,置於為國爭光的平台輔以執著的努力,才成就了張貼著國家符號的重器干城。

想到了那一個個正直的名字。在身縛各種各樣“繩索”的大環境下,顧準保持著頭腦的清醒;在舉國上下皆瘋狂的時代,張志新堅持真理髮出泣血的質疑與吶喊;在經濟利益高於一切的大潮下,有固守良知正義、敢於向一切不合理揮刀的堅強女性王選,有媒體人白岩松、柴靜,有“公知”代表崔永元……他們是這個民族的脊樑。

又想到了那一雙雙舞動的手。地動山搖過後,洪水肆虐之時,綠色的方陣瞬時現身,他們用血肉之軀撐起傾斜的天柱,以緊密相連的手為百姓搭起安全的環島;炎熱的烈日下,凜冽的寒風中,有身著各色工裝的身影,他們手中的鐵鉗、瓦刀、方向盤,像極了舞台上的各種形制的樂器;還有潤物無聲的教師、加班加點的醫生、走街串巷的快遞員、扮美城市的清潔工……每個人用各有所長的雙手,推動著社會的優雅徐行。

領袖、智者、思想者、士兵、普通勞動者,每個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詮釋著“國之重器”的具體內涵,豐富的這一辭彙的色彩與蘊涵。

“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愛得深沉,所以竭力;愛得深沉,所以盡心。竭力盡心,方成“國之重器”!

20xx天津高考範文三:“器”之斷想

想起與“器”有關的幾個成語

一、懷才抱器

有的書上也寫作“懷材抱器”。意思是既有好的思想品質,又有工作的才幹和能力,換成今天的話就是德才兼備、又紅又專。

這個成語出自唐趙璘的《因話錄》:“德宗搜訪懷才抱器、不求聞達者。”實際上說的是皇帝用人的標準,這樣天下的讀書人就有了努力的方向。當然,對“才”和“器”的解釋,古今是有差別的。古代的“才”“器”主要聚焦於治國理政及對指對朝廷的忠誠方面;今天的“才”與“器”內涵與外延要廣大得多,概括來說,就是立身處世的能力本事和服務國家社會的精神。

現在有些人對“才”“器”的理解有些跑偏:不求問“才”之高低,只求多拿鈔票;不問“器”之所指,只為一己炫耀。典型的拜金主義、利己主義,如果任其膨脹,必將成為影響社會安定和諧的毒素。當戒之慎之!

二、不器之器

“不器”,就是不象器物那樣只有某一方面的作用;“不器之器”指具有全才的人,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有開闊的視野,精尖的修為;說得再直白些,就是“某一方面懂一切,一切方面懂一些”。

唐白居易《君子不器賦》有句云:“抱不器之器,成乎有用之用。”其中的“有用”其實是“有大用”,起“重要作用”,這樣的人才一旦有了合適的平台,就會如魚得水、如鵬馭雲、如蛟入海,換個說法,就是“國之重器”。

做“不器之器”應該成為每個有志之士努力的高標。目標高遠,才不會被狹隘的功利思想所裹挾,才能廣泛涉獵,深入研究,為將來的“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隨才器使

有趣的是這個成語出自《水滸傳》第七十一回。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怎么排?一個根本的原則是“隨才器使”。“或賓士,或偷騙,各有偏長,真是隨才器使。”根據各自的長處(包括“偷騙”),安排適當的工作。

這與“用人如器”的意義較為接近。梁山要發展壯大,就要充分發揮每個人的特長。如果宋江亂點鴛鴦譜,讓阮小二作馬軍統領,讓李逵當水軍都督,宋清是自己的弟弟就坐二把交椅,看黃立彆扭就讓他靠邊兒站,那樣的話就不用等朝廷派兵,自己就先呼啦啦散攤子了。

如何做到“隨才器使”?很簡單,一要了解是哪方面的“才”與“器”,二要有以事業為重的胸懷。

我們這個社會需要“才”“器”,更需要確保“隨才器使”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