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滿分作文:2014高考滿分作文精選3篇

高考,作為全國最公平的一次考試,很大程度上對考生將來的命運起著重要的作用,也對考生的未來走向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2014高考滿分作文精選3篇,供大家學習和參閱。

2014天津高考滿分作文:退而知之

春光明媚的大地,一方方的稻田水清如鏡。

田裡的秧苗,整齊地排列在農人的身前,好似它們很享受農人為它們做的規劃,一行行,一道 道,不歪不斜,均勻如織。幾個插秧人,俯首躬腰,疏疏落落地散落在田野里,一步一彎腰,一步一後退,左手執苗,右手插秧,動作嫻熟而有節律;他們的倒影, 與青天白雲一同映倒在水中,在一波一波的漣漪中,構成自然的水墨作品。這情景不禁讓我想到一首詩: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短短几行字,滲透著幾分禪意。這世間,何人不是把目光投向前方?何事不是將腳步邁向未來?或許,只有農人插秧,才是一步一步地往後退,退一步,便向豐收的秋日靠近一步。

試想一下,若是農人一直向前插秧,插出的秧苗有那番境界嗎?或許,剛插下的秧,因為急於向前,而被踐踏於泥水之中。原來,就像插秧這樣看似尋常簡單的動作。背後竟然也藏著深刻的人生哲理。

善男信女應該知道,寺院中都有一個規矩,在香客離開寺院時,不能闊步向前,而要一步一步退出廟門,退下階梯,並雙手合十,誠心禱告,淨身回到生活中來。 這個規矩,與農人倒退插秧竟如出一轍。禱告者一步步後退著離開後院,卻是離佛越來越近,離道越來越近,離自己的本心越來越近,再看看這些插秧人,與其說農 人是那些虔誠的香客,不如說這些秧苗是佛的化身,農人一次次地彎腰,一次次地後退。插出滿田的碧綠,插出滿心的希望。可想而知,當他們看到眼前的一片新 綠,會是怎樣舒朗的心境!

這是一個喧囂的時代,人們為名奔波勞累,為利碾轉忙碌,在沉沉浮浮、起起落落之間徘徊,看起來,他們似乎在 大步流星地前行著,可回頭一看,不禁黯然發現,自己雖付出了許許多多,卻還是站在原地。想得到的,或是曾經得到的,但猛然發現,這些都成過眼雲煙,自己耕 作的那片心田,此刻卻凌亂不堪。

陽光灑滿田野,心同時被照亮了。看著插秧的農人,我明白了,一切執念都是心魔,曾經過分看得很重的事,隨著時光的逝去都會雲煙俱散,唯有內心的那一片寧靜是亘古不變的。“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當我們被紅塵俗世所擾時,不妨再去看農人插秧,看他們 在退步之間,海闊天空的享受。

沉思間,又有幾行秧苗,隨農夫後退的腳步延伸開來……

2014河北高考滿分作文:繼續攀登永不停止

山腳下,流水潺潺,鳥語花香;山腰上,古木參天,林靜山幽;山頂上,雲海茫茫、群山隱約。遊客們有的于山腳賞景,有的流連于山腰,卻只有極少數人選擇了繼續攀登。

繼續攀登,看是簡單的口號,卻要讓說者拒絕多大的誘惑、忍耐多難的艱辛?登山如此,生活亦是如此,日益豐富的社會總是會給奮鬥在路上的人們提供各種享樂的機會,燈紅酒綠的時代也會讓稍有成就的青年止步於眼前的美景,恐懼繼續攀登的孤寂。可是,生活是不會停止的,過早止步的人們會失去多少苦盡甘來的樂趣。因此,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應該繼續攀登,永不停止。

“寧可暴死在未知的路上,也不願一路走在安逸之中”的優米網創始人王利芬,在人生登頂的途中,在山腰處望見了自己人生的美景,作為一名非常成功的職業媒體人,王利芬半山腰處的美景可謂比別處都略勝一籌,但她不喜歡這種“一眼望到頭”的生活,不安分的她選擇離開央視自由創業。當很多“過來人”告訴她前方的山路“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猿猱欲度愁攀援”的時候,王利芬選擇了“在路上”——不貪圖安逸和克服萬難的精神讓她在坎坷的登頂路上永不停止,見到了屬於自己的高處,取得了成功。

當然,生活中的誘惑實在太多,山腳山腰的美景又實在讓人不忍離去,面對這一切,我們又該如何保持那一顆繼續登頂的心?香港著名推銷商馮兩努給出了答案,他說:“世界會向那些有目標和遠見的人讓路。”的確,儘管眼前的綠柳花紅暫時遮住了你登頂的雙眼,但如果你心中有目標,有向上的勁頭,你便不會停止你攀援的腳步。

曼德拉用“爬上一座大山後,你會發現有更多山要攀登”來形容他卸任總統後的生活。曼德拉在他的人生旅途中,選擇了“繼續攀登,永不停止”的生活方式,一直到他去世,他都不停地在人生的山峰攀登。於是,曼德拉成為了去世後極少數被世人記住的人之一。是啊,人生不能徜徉在山腰的美麗,而是要不停地攀登一座座高山。

繼續攀登,永不停止!永不停止於山腰的美景中,永不停止於登上一山之頂的喜悅中。

2014河南高考滿分作文:創新+合作=成功

成功之花,紮根在競爭合作的土壤上。美玉只有立於創新思維的陽光中,才能綻放出令人驚艷的美麗。

——題記

古人云:“變則通,通則久。”亦云:“團結力量大。”這裡的變,指的是思維上的轉變,即突破慣性模式;而團結,亦不僅僅是指與隊友合作,更要與對手合作。

“山羊過獨木橋”的遊戲恰恰說明了這一點。雖然是在比賽,隊員們卻打破了習慣。兩隊在競爭中合作,雙雙通過獨木橋,實現了雙贏。何樂而不為?

創新與合作促成個人的成功。學習生活中,我們更多的是把同學們當成對手來看待。今天他比你多做出了幾道題,多考了幾分,明天你發奮要爭這口氣。這看似動力十足,實則“火藥味”亦濃,心晴不爽。倒不如把所謂的“競爭對手”看成朋友。在學習中互相監督,互相鼓勵,共同進步。 由此觀之,為人處事,唯有打破思維定勢,把對手看成朋友,才有可能獲取更大的舞台。雖說“與人斗,其樂無窮”,然“與人合作,更是樂亦無窮”!

創新與合作推動企業的發展。一個企業要想發展壯大,勢必少不了這兩個關鍵字。前幾 年,香港與珠三角搞“前店後廠”模式,在競爭中合作,互相彌補不足,擴大優勢,迅速實現了現代化,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

今年,電商風靡全國,一筆筆電子交易匯款呈幾何式暴漲,相關的產業亦發展迅猛。百度、京東、騰訊、天貓等無一不在轉變傳統思維,在與對手的競爭與合作形成產業鏈條,實現了規模效應,實現了利潤最大化。

創新與合作同樣鑄成國家的崛起。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中國威脅論”在西方興起,東亞周邊各國也有點沉不住氣。於是xx提出了命運共同體理論。即我們與周邊及世界各國的關係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要打破傳統的“大國崛起”與霸權相掛鈎的思維觀念,致力於和平崛起的新思想。因為我們與周邊國家利益共生,息息相關,既是對手,又是朋友。是一個統一的命運共同體。唯有如此,才能保證中國和平崛起,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創新與合作乃個人、企業與國家成功的“雙響炮”,少了其中任何一個,成功都不會是完美的成功,只有雙管齊下,才是成功的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