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考語文作文寫作技巧:感情真摯

聯考語文作文寫作技巧:感情真摯

一、有“我”——做一個現實生活的體驗者

文章應該事真、情真、理真,否則,就如剪彩為花,刻紙為葉,不可能有生命活力。前人說“讀《出師表》而不痛哭的人不是忠臣,讀《陳情表》而不流淚的人不是孝子”,就是因為這兩篇文章都抒發了強烈而真摯的感情。前者表達了諸葛老師知恩圖報、盡心竭力的誠摯之情,後者表現了李密祖孫二人相依為命的篤厚之情,從而強烈地觸動了讀者的心靈。

真情從“實感”中產生。如果缺少生活的“實感”,就不可能有真情。生活中有些事讓我們感動,就想把它寫下來;寫下來的東西能夠引起讀者的感動,它在我們眼裡便是好作品。平時要善於感動,學會感恩。歌德說:“從某種意義上說,每一首詩,都是一個給世界的吻。”我們要善於以飽滿的感情去觀察和對待周圍的客觀事物,與其建立感情,再將這感情融入作文中,這樣就不愁文章沒有情感,缺少感染力了。要做一個可以和他人、和全人類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的人,一個有著人性與人情的真正的人。

親情、友情、人情,都是在點點滴滴的平常小事中體現出來的。正是一些家常瑣事,讓我們深深領略生活的況味。2024年聯考江蘇卷有篇滿分作文《下輩子還做您的女兒》,描寫平凡的媽媽,用不平凡的母愛充實了女兒的成長過程,有關媽媽啃西瓜皮的細節,很能撥動我們的心弦;濃濃的親情,流淌於淳樸的文筆中,讓人產生一種無法抑制的感動。感恩,不一定要感謝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善於發現美並欣賞美的道德情操。感謝父母辛勤工作,感謝兄弟姐妹之間的相互幫助……對人們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我們都應有一顆感恩的心。只要有感恩的心,你就能時時感念父母,就能明白父母心甘情願、不辭勞苦地為我們所做的一切!有一顆感動的心,你就會覺得每一天都是美好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富有意義的。

二、有“物”——尋找感情的“承載物”

抒情,往往要藉助某一具體的事件、景物作為“憑藉物”,否則,“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李清照“淡盪春光寒食天”一句,雖不著一個“情”字,然而情采畢出;辛棄疾“落日樓頭,斷鴻聲里”一句,雖未言一個“愁”字,然而誰不知詞人滿腹的“愁”滋味呢?李、辛二詞何以取得如此突出的效果?一是情感使然,是情感的魅力所致;二是其情感抒發都有恰當的“承載物”。大凡文章者,或借事,則要選準事;或借景,則須找定景;而說理文,議論是龍身,論點為龍眼,抒情是靈魂,其立足點在於一個“理”字。

(一)借敘事來抒情。借敘事抒情,敘事是手段,不必追求事件的完整過程,而要把濃郁的情感融於敘述之中。要選擇生動感人的細節作為情感的凝聚點,著力用情。比如賈平凹的《哭姨娘》,回憶了姨娘與自己的一段患難生活:

記得那年春上,奶奶生日,家裡又揭不開鍋了,你從外邊借回一元錢,買了三斤豆腐。豆腐做好了,你一筷子夾給奶奶,一筷子夾給我,我讓你吃,你說你嫌豆腐有一股豆味兒,反胃。姨娘,我那時真傻,還以為是真的,就三口兩口扒吃了豆腐,後來在廚房裡,卻見你吞著野菜吃,我才知道你是哄了我。我後悔地哭起來,你卻笑了,說我懂事,讓我以後長大有錢了,再給你買多多的豆腐吃。可到現在,我一塊豆腐也還未給你買了吃,你卻死了。

作者敘述了“文革”年代鄉村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看來很平常,敘事中似乎不露聲色,但卻傾注了深情。

(二)借寫景來抒情。情感是流淌在文章中的血液,“情”要隱,隱到不直說別人也能感覺到。借寫景抒情,關鍵是選擇善於引發真情的景物。請看鄭振鐸在《海燕》中描寫大海:

海水是皎潔無比的蔚藍色,海波是平穩得如春晨的西湖一樣,偶有微風,只吹起了絕細絕細的千萬個粼粼的小皺紋,這更使照曬於初夏之太陽光之下的、金光爛燦的水面顯得溫秀可喜。我沒有見過那么美的海!天上也是皎潔無比的蔚藍色,只有幾片薄紗似的輕雲,平貼於空中,就如一個女郎,穿了絕美的藍色夏衣,而頸間卻圍繞了一段絕細絕輕的白紗巾。我沒有見過那么美的天空!

作者通過對大海、天空細緻的描繪和形象的比喻,表露出對大自然誠摯的愛,寄託著美好的情懷。

(三)借細節來顯情。列夫·托爾斯泰說:“藝術起於至微。”“至微”,就是指那些顯示人情的美、人性的美,具有永久的藝術價值的細節。成功的細節描寫,往往能產生“一瞬傳情,一目傳神”的藝術效果。

三、設境——在情景中觸發情緒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面對實情實景,在特定範圍內有對象地寫作,容易激發興趣,調動情緒,觸發靈感。比如站在風中、雨中、雪中,或月下、花間、霞光里,寫一個景致;比如憑窗遠眺,寫遠山、遠水或是遠天,那該是怎樣一種寫作境界?又何愁寫不出情景交融的佳作?又如開展寫作“活動”課,在活動中醞釀情感,報告、講座、演講、交流、討論、辯論、競賽、實驗、展覽等,體驗生活;觀察高山流水,感知風花雪月,體驗世態炎涼,捕捉生活中的閃光點,採擷真情的花朵,變“單一”為“多樣”,變“靜寫”“死寫”為“動寫”“活寫”,我們就會感到自己的思維活躍起來了,感情豐富起來了,文章也變得感人了。可見,寫作需要尋求一種最佳境界。

(一)在考場上,讓自己在想像的情景中觸發情緒,在一種亢奮中抒情作文。生活中的一些尋常事,從選材“新”的角度看,並沒有什麼優勢,但考生如果能對其進行情感化的處理,在敘事伊始就渲染濃郁的情感氣氛,則有可能收到震撼人心的表達效果。

(二)臨場寫作時,想像一個讀者就在你的面前。比如以“溝通”為話題作文,寫與家長的溝通,可想像父母就在身邊;寫“溝通”之艱難和必要,就好像誤解過你的人正在聽你傾訴;寫國際間通過溝通走向合作,就構想自己參與了國與國之間的談判……即使所寫文章沒有明確的讀者,你也可以想像此文是寫給你的老師或朋友的。

(三)向閱卷者吐露真情。要知道,你的文章的唯一讀者是那位跟你的語文老師非常相似的人。把考場寫作看成是和忠實的朋友的思想情感交流,不設心理防線,坦誠地向對方講述、議論、傾訴,那么,文章就會情真意切。“讀者”在情感上接受了你,信任你,那么就容易認同並接受你所表達的一切。你不能只是用“筆”去寫,而應該同時用“心”去寫,把“讀者”引到自己創設的特定氛圍中,與自己同喜同悲,同樂同愁。即使文學功底不是很好的學生,只要將真情傾注於事件中,滲透於字裡行間,也能獲得良好的表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