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考寫作技巧:語言通順

聯考寫作技巧:語言通順

一、語言規範

在寫作中,語言規範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用詞要體會詞義的輕重、適用範圍的大小和詞語的感情色彩,不能隨意生造詞語;二是造句不能有成分殘缺、搭配不當和誤用關聯詞語等毛病;三是除了在記敘性文章中為了描寫風土人情的需要,可以適當使用方言、俚語外,一般不用方言、俚語。

二、語言準確

有些看法,要表達得十分準確才行。“我認為”“大家都這樣看”“一部分或者說是一小部分人的不良行為”“從全局看是好的”“這只是一個人或少部分人的看法”“不是有不少人這樣去幹嗎”“我願意這樣”等等,是全稱還是特稱,一定要搞清楚,千萬不能以偏概全,把個別人的不良行為強加到全體人員身上。有些說法還應婉轉。比如下面一段文字:

發牢騷,是人們將內心積壓的意見、見解、看法說出來,雖然有時態度或形式有些不太合適,但終究是些真實的意見——當然裡面不免有些偏激的成分,我們一定要認真對待啊!

這段文字中,考生把握分寸就比較好,“有些不太合適”“裡面不免有些偏激的成分”,兩個“有些”準確地界定了“牢騷”的特點,使人們更清楚地認識到“牢騷”的弊端。這就是語言準確的體現。

三、語言連貫

要做到語言連貫,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文章中的每段文字,都要統一於一個主題,圍繞著一個中心;二是一段話要按照各句與中心的關係以及各句之間的關係合理地組織起來,可以根據人們認識事物的客觀規律,根據句子的意思和思路的展開依次排列,也可以憑藉語法手段(如關聯詞、方位詞、數詞、代詞等)或修辭手段(如排比、對偶、層遞等)來組合各個句子;三是句子之間要有語言和語氣上的聯繫,如用主語承前省略、代詞呼應、選用關聯詞語、適當重複上下文的內容等方法,確保語言呼應;四是增添必要的過渡性語句,避免由於思維速度高於表達速度而帶來的中間環節被省略的“跳躍”現象。

四、語言得體

要達到語言得體的要求,一要注意表達對象。“心中要有讀者”是寫作的重要原則,如果試題中規定了寫作對象,語言的運用就要考慮到這一限制。二要注意區分不同的文體:記敘性文體講究以情動人,以敘述、描寫為主,語言要形象生動;議論性文體講究以理服人,以闡述、議論為主,語言要嚴密概括;說明性文體講究以知授人,以解說、說明為主,語言要準確簡明;套用性文體講究以事告人,以敘述、說明為主,語言要平實簡潔。

五、考場作文“語言通順”有竅門

竅門有二:一是多寫短句。考生由於表達能力有限,用長句一般不容易表達清楚,而短句把握起來則容易得多。二是寫完後多讀幾遍。許多考生對語言的理性分析能力有限,但語感相對好一點,事實上,只有自己讀來朗朗上口,語言才可能是通順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