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考作文寫作技巧:運用心理描寫突出中心

聯考作文寫作技巧:運用心理描寫突出中心

心理描寫,是直接揭示人物內心活動狀態的一種寫法。跟語言、行 動描寫相比,它更能直接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思想鬥爭,不但可以把 人物寫“活”,而且能使文章的主題思想表現得更加鮮明、突出。而讀 同學們的習作,感到大家在運用心理描寫方面,還有許多不盡人意之處。

主要的表現是:

第一,在寫人(寫他人)敘事(記敘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時,忽視心理描寫,就事論事,沒有寫出自己在此事之前、之中、之後是怎么 想的。

第二,在寫自己的心理活動時,口號化,表面化,有時又不惜弄虛 作假:明明自己心裡沒有那么想,卻偏要寫自己是那么想的;有時故意 抬高自己,把自己的思想寫得挺高尚;為了襯托他人,有時卻又成心貶 低自己,把自己的思想寫得很骯髒。

第三,在描寫他人的心理活動時,真的“鑽”到了人家的腦子裡, 把自己的心理強加在他人身上。

大家讀讀下面這篇短文,體會一下小作者是怎樣運用心理描寫的: 發生在家裡的一件小事 一天晚上,我正在屋裡寫作業,忽然聽到一件什麼東西摔在地上,聲音特別大。 原來是奶奶在收拾屋子時,不小心把暖壺打碎了,熱水灑了一地。在廚房做飯的媽媽聞聲趕到,一看,連忙問:“媽,您沒事吧?”“沒事。嗐,老了,不中用了。”媽媽讓我把奶奶扶到沙發前坐下,然後趕 緊洗了洗面手,拿笤帚掃去了地上的碎片,又不聲不響地用墩布把地拖 淨。

不大一會兒,爸爸下班回來了。他見氣氛有點不對頭,就問媽媽是 怎么回事。媽媽悄聲把經過告訴了爸爸。我想爸爸可能要埋怨奶奶一頓。 我想錯了,爸爸走到奶奶跟前,關切地說:“媽,不要緊的。您傷著了 沒有?”“我沒事,忙你的去吧。”“媽,我看看您的手,燙著了嗎?”媽媽也走過來,關切地問。奶 奶忙把手背了過去。我把奶奶的手伸給爸爸、媽媽看。只見奶奶的小手 指上劃了一小道血口,流了血,血口的邊緣很紅。“媽,您怎么不早說 呢!我給您包上。”媽媽說完就找來紗布,小心翼翼地把奶奶的手包上 了。奶奶擦了擦眼睛,笑了。

屋裡又恢復了平靜。我真為媽媽、爸爸這樣孝順、關心老人感到高興。

這是一篇清新秀美的小文,讀來令人激動、欽羨。文章之所以能夠 產生這樣的效果,是因為字裡行間充滿了濃濃的情和意。而這一切,又 都是小作者善於描寫人物心理、善於運用心理描寫的結果。

文章中,通過描寫媽媽、爸爸一系列的行動和語言,真實而準確地 表現出父母發自內心地對奶奶關切和體諒的心理;

通過描寫奶奶的語言(“沒事。瞎,老了,不中用了”“我沒事,忙你的去吧。”)、動作(奶奶忙把手背了過去)和神態(奶奶擦了擦眼睛,笑了),真切而生 動地寫出奶奶由自責到激動、欣慰的心理。

文章中,還先後兩次直接描寫“我”的心理活動:先是猜想爸爸可 能要埋怨奶奶一頓,結果事實很快證明自己想錯了;最後寫“我真為媽 媽、爸爸這樣孝順、關心老人感到高興”,既點明了文章的主旨,又抒 發了自己對爸爸媽媽、對溫馨家庭的讚美和熱愛之情。

從這篇短文的寫作特點中,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

(1)寫人敘事時,要特別重視通過描寫自己的心理活動來突出中心 思想。在寫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時,不但要寫清事情發生髮展的經過, 還要寫出自己在做此事之前、之中、之後的心理,即寫出自己為什麼要 這樣做。在記敘看到的、聽到的人或事件時,也要把自己“擺進”文章 中去,通過描寫自己的心理活動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以“我”的心 理映襯、烘托主要人物的品質,突出或點明中心思想。

(2)在敘事過程中,要如實地描寫自己內心深處的活動。是怎么想 的,就怎么寫,不虛偽,不造作,不誇張,不掩飾。要寫出自己的童心、 童真。故意抬高自己(口號化、表面化)或成心貶低自己的做法,都是 不可取的。

(3)描寫他人的心理活動時,要慎重、客觀,不能以己之心,強為 人意。國小生作文,採用的大多是第一人稱(以“我”或“我們”的口 氣來記敘)的寫法。由於“我”不能鑽到他人的腦子中去看,所以採取 這種人稱作文,就不能以“他想”的形式直接寫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必 須要在描寫人物言行神態方面下功夫,通過描寫人物的語言、行動、表 情和體態,去揣摩、推測,這樣才合情理,使人感到真實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