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作文指導:作文的謀篇布局技巧

謀篇布局對工作,對生活,甚至對自己的人生都是至關重要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作文的謀篇布局技巧,歡迎大家參考!

【作文的謀篇布局技巧】

一、幾種常用的結構方法

1、一線串珠法

在作文的謀篇布局階段,如能找到一個貫穿全文的線索,那么眾多的材料就能很快串連成章。這叫“一線串珠法”。

線索有多種形式,常見的有:一是以時空為線索。就是按事件發生時間的先後和空間轉移次序,或以時間、空間交錯轉換作為線索。二是以問題為線索。指按事物的不同內容或問題的不同性質為順序來安排線索。三是以因果為線索。按事件發展的因果關係安排線索,按作者對人物事件的情感走向或認識發展為線索來組織敘述寫人。

如何選擇這條線索呢?一要能聯繫文章各部分,即線索能完滿地表達主旨,忠實地傳達作者意圖,把組織材料和表達主題統一起來。二要選用使用起來順手,不牽強的線索,能把不易聯結的材料勾聯起來,起到化腐朽為神奇的作用。三要選擇能貫一拯亂的線索,貫一為拯亂之藥,線索貫一是指有始有終。

2、鏡頭組合法

審題立意以後,根據表達主題的需要,選擇幾個典型生動的人物、事件或景物片段組合成文,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鏡頭組合法”。

運用鏡頭組合法構思文章時,主要有兩種組合法:一是橫向排列組合,橫向組合一般以空間的變化為主,例如以“屋子”為題,可以寫家鄉的老屋,城市裡的高樓大廈,農村裡的低矮木屋等等;二是縱向排列組合。一般以時間的變化為主。仍然以“屋子”為題,可以選擇如下鏡頭來寫:遠古時期的洞穴,奴隸社會的木屋,封建社會的宮廷,社會主義時期的人民大會堂等等。

這是一種易於操作而又行之有效的快速作文構思法,它條理清晰,重點突出,形式簡潔,能充分展示作者的聯想、想像能力,又能使文章的內容豐富多彩。鏡頭組合法在結構形式上一般有兩種方式,或者用“一”“二”“三”將文章分為三到五個部分,或者給各部分加上一個簡明醒目的小標題,對各部分內容進行簡要概括。

3、懸念解疑法

所謂懸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可以在開頭,也可以在中間)設定一個懸念使興趣不斷的向前延伸和產生欲知後事如何的迫切要求,所以懸念設定得好,就能收到吸引讀者始終懷著緊張情緒或關切地讀下去的藝術效果。在作品中設定懸念,一是可以使敘事避免平鋪直敘,使文章波瀾起伏,增強生動性和曲折性;二是可以吸引讀者,牢牢抓住讀者的心。

懸念解疑法的基本模式為:設定懸念→探因解疑→解疑明旨。懸念的設定一般有三種方式。第一種:一個懸念的提出、破譯、完成,往往是一個獨立事件的完滿收結,是對主題的一次較為完整的表現。此類懸念,不但是一種敘事方法,也是一種構思方法。因此,這類懸念從設定到完成,要有一定長度。就一篇作文來說,懸念不宜設定過多,一般有一兩個就行了。第二種:在敘事的過程中不斷地製造懸念,使敘事本身追求一種懸念迭出、一波三折的藝術效果。第三種:我們不妨把它稱作是懸而未決的懸念,它可以給讀者留下想像的餘地,使文章意味無窮。這種手法在時下的一些小小說中最常用。

二、高考作文布局謀篇幾點技巧

要義解讀

布局謀篇就是文章內容的組織和排列形式。布局謀篇的最終目的就是使文章結構言之有序。安排結構的基本原則是四個字:不板不亂。具體要求有四:一是綱目清楚,思路貫通;二是層次清晰,段落完整;三是銜接緊密,符合邏輯;四是開頭明快,結尾有力。

技巧點撥

考場作文布局謀篇的三個方法

一、串點

所謂“串點”,就是選擇幾個有代表性的“點”,然後在那個“點”上加以發揮,通過幾個“點”所連成的片,就構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比如下面一道以“關注家園”為話題的作文題:

[例文]

永遠的家園

家是我們能找到舒適、安全、記憶、友誼、親切以及最重要的一樣東西--幸福的地方,它是我們付出責任和忠誠的地方。

--約翰·霍華德·佩恩

家園,是人類依戀的地方,是人類用愛編織的幸福,它是人類用心鑄造的輝煌,它伴隨著歷史的河流流淌,演奏著無奈與激情的鏇律……“我”是一隻在時代隧道里穿梭的蜜蜂,跟我到歷史中遨遊吧!

(一)

飛到那個奸臣當道賢人哭泣的南宋王朝,“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熾熱悲壯的豪邁,壯懷激烈的渴盼,登高望遠--山河破碎,仰天長嘯,抗金英雄在演奏著一曲“精忠報國”的壯烈之歌。金人的長驅直下,錚錚鐵蹄,踏遍萬千山河,風雨飄搖中的大宋王朝,成為他心中誓死堅定保衛的對象,縱然生命已遠遠逝去,但高昂的號角依然在風中迴蕩,“士可殺不可辱”心繫國家的忠臣形象永駐人間;風波亭邊,佇立著這位剛正不阿的英雄,千百年來,他似乎目眥盡裂,怒斥敵人,還我河山!

“家園”--萬歲!

(二)

遠遠的。一方墓碑,埋沒在連天衰草之間,我飛到那上面小憩,似乎覺得墓碑在風雨里默默地沉寂冥想,英吉利的鋼鐵炮車和法蘭西雪亮的皮靴在他身軀上無情地碾過,美輪美奐的圓明園,讓“天朝大國”里君臣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美夢擊得粉碎。刻骨銘心的恥辱已深深地烙印在殘垣斷壁的國家的軀體上,曾經的錦繡,曾經的殿宇,而如今,卻是一個情結,繫著古老華夏的興衰榮辱,繫著國破家亡的那一刻,飽經孤獨與傷痕。

(三)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熱血的青年,執著的理想!一聲聲憤恨而堅定的吶喊迴響在大江南北,啊!誰說我們沒有後繼力量,飛到遊行的隊伍的上空,那是1919年5月4日,歷史在這一刻按了一下快門。懦弱的北洋軍閥,誤盡蒼生,而早就對“支那”垂涎三尺的列強更是得寸進尺,魔爪不斷地蹂躪美麗的家園。“還我青島”,青年們在奔走呼號,用自己的行動喚醒國民麻木的魂靈,點燃他們反抗的種子,“英雄並非無淚,不灑敵人前,男兒七尺軀,願為祖國捐”。

“他們,是亂世時代最可愛的一族。”

里爾克說:“我們的任務是把這暫時的、頹敗的大地改鑄得深刻、充滿痛苦和熱情,從而使它的本質在我們心中‘無形地’復活,我們是這無形之物的蜜蜂。”我的心卻被感動著,崇拜那些衝鋒在前的英雄,更愛富饒的家園,因為深知:為了“她”,願做蜜蜂,獻出一切不言悔。

本文在布局謀篇時,選出三個“點”(三個片段),以一隻蜜蜂為載體,橫穿時空,連綴三“點”--岳飛、圓明園、五四運動,揭示“家園”萬歲,表達自己的愛之深,恨之切,有較強的感染力。通過對上面習作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採用“串點”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們在作文上“謀篇布局”的水準。當然,文無定法,就是採用“串點”法,方法也多種多樣,比如最常見的“日記體”和一些短小精悍的以“小劇本”形式構成的一幕幕情景,都是很好的方式。另外,在採取這一方法時,也要注意兩個問題:

1.選點的數量。一般以三個為宜,或多或少都會或單調,或繁瑣。而三個“點”既符合人們的閱讀、欣賞、審美習慣,也比較容易把所要表達的內容表達清楚。

2.點與點之間的聯繫及代表性。雖然說通過選“點”來寫,比較易於操作,但要注意到,點和點之間,並不是毫無關聯的,而應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同時,所選“點”應能代表一個“面”。

二、起興

所謂“起興”,就是借鑑古典詩歌中“興”的表現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言之物也”。具體來講,就是在闡述事理前,先說一件事情,然後在此基礎上引發開去,從而把相關道理闡述透徹。比如下面這篇文章:

從“縱身入水”聯想到的

人們在冷天游泳時,大約有三種適應冷水的方法:有些人先蹲在池邊,將水撩到身上,使自己能適應之後,再進入池子游;有些人則可能先站在淺水邊,再試著步步向深水走,或逐漸蹲身進入水中;還有一些人,做完熱身運動,便由池邊一躍而下。

據說最安全的方法,是置身池外,先行試探;其次則是置身池內,漸次深入;至於第三種方法可能造成抽筋甚至引發心臟病。但是相反的,最感覺冷水刺激的也是第一種,因為置身較冷的空氣中,每撩一次水,就造成一次沁骨的寒冷。倒是一躍入池的人,由於馬上要應付眼前游水的問題,反倒能忘記了周身的寒冷。

與游泳一樣,當人們要進入陌生而困苦的環境時,有些人先小心地探測,以作萬全的準備,但許多人就因為知道困難重重,而再三延遲行程,甚至取消原來的計畫。又有些人,先一腳踏入那個環境,但仍留許多後路,看著情況不妙,就抽身而返。當然還有些人,心存破釜沉舟之想,打定主意,便全身投入,由於急著應付眼前重重的險阻,反倒能忘記許多痛苦。 在當今社會,各行各業的競爭日趨激烈,如果做什麼事都過於小心翼翼,十拿九穩才付諸行動,那往往也就失去了機遇。現在人們都說,庸者喪失機遇,強者抓住機遇,智者創造機遇。而要創造機遇,就必須有“一躍入水”的冒險精神,否則將很難在人生的大舞台上展身手。如果是年輕力壯的人,我鼓勵他做第三種人。雖然可能有些危險,但是你會發現,當別人還猶豫在池邊,或半身蹲在池邊喊冷時,那敢於一躍入池的人,早已浪裏白條地來來往往,把這周遭的冷,忘得一乾二淨了。在陌生的環境,也就由於這種人比別人快,較別人狠,而且敢於冒險,所以往往是成功者。

這篇文章,由入水的“三種方法”作為引子,然後分析各自的利和弊。在此基礎上,聯繫到社會現實生活,最後導出規勸。整篇文章,條理清晰,環環相扣。這樣的結構方式,易於操作,且所說的道理,也便於人們接受。

需要強調的是,在前面所說的故事,一定要能起到起興的作用,後面的延伸內容跟前面的內容要有內在的聯繫,不能油水分離,互不沾邊。另外,一定要能做到“由此及彼”,在“彼”上大做文章,作為重點來寫。

三、追問

所謂追問,就是多問幾個為什麼。這在說理文中特別有作用。任何現象的出現都是有原因的,原因是什麼呢?可以展開分析;有因必然導致果,會出現什麼結果呢?可以展開分析;呈現出的現象是什麼樣子呢?可以展開分析;怎樣去把握它呢?也可以展開分析。即圍繞“為什麼”“是什麼”“怎么樣”去設定問題,展開議論思路。另外正面可以設問,反面也可以設問,多問幾個為什麼,思路便會開闊起來。比如“說‘機遇’”這個題目,我們可以這樣來“設問”展開:

1.機遇是什麼?

2.古今中外有抓住機遇取得成功的人和事嗎?

3.機遇是成功的唯一因素嗎?

4.為什麼要抓住機遇?

5.抓不住機遇會怎樣?

6.怎樣才能抓住機遇?(即自身要具備什麼素質?)

這樣層層設問,步步深入地分析,就較容易把問題講透。我們可以看出,通過設定問題來展開分析,不僅思路清晰,而且文章結構也不覺單薄。不過有一點要注意,就是不宜明顯以“設問”修辭格的形式出現,在每一小段的前面設一問題,然後作答。像上文,“問”在暗處,“答”在明處,行文自然流暢。

範文引航

高考回眸

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過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能保持好奇心。質疑、發現、智慧、高尚、驚喜、快樂、煩惱、平庸……這中間的每個詞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樣跟在好奇心的後面。

請以“好奇心”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要求: 角度自選; 立意自定; 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思路點撥

在立意時,可以採用追問法,通過追問“什麼是好奇心?”“為什麼需要好奇心?”“怎樣對待好奇心?”等問題,在諸多答案中任選一個作為文章的立意。

立意時,對好奇心可以肯定,也可否定,還可以既肯定又否定。因為好奇心本身沒有良莠之分,但是,好奇心帶來的結果卻有好壞之別。如可從下列幾個角度立意:(1)如果你真心希望你的人生能不斷成長,那么就得有像孩童般的好奇心;(2)讓好奇占據孩童的心靈;(3)如果你不希望人生過得那么乏味,那就在生活中多帶些好奇;(4)好奇心會讓你發現生活中處處都有奧妙;(5)好奇心能讓你更好地發揮潛能;(6)發揮你的好奇心,人生就會體驗發現“神奇”的喜悅;(7)好奇心是把雙刃劍……

在文體的選擇上,可以說本題適合於各種文體,而不是側重於某種文體。寫議論文的可以以選定的立意作為文章的中心,寫出對人具有啟發性的文字。寫記敘文的,既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與體驗選材,也可以根據立意,在古今中外蒐集、篩選與題目相關的題材。即便是寫考生比較喜歡的記敘性、議論性散文,也不會有多大難度。

佳作示例

好奇心

親愛的後世子民們,我是埃及最美的王后,奈菲爾提蒂。三千年前工匠們為我雕塑的胸像使你們有幸在今天領略到我驚世駭俗的美;而在你們注視著這一尊“石膏像”時,我的精魂也在注視著你們。千年來凝眸的人無數,而我只記得兩個人,一個男孩,一個男人。記得他們的原因很簡單,男孩的眼神中,充滿了好奇,三千年來最最震撼我的好奇;男人的眼中,失卻了好奇,三千年來唯一一雙不帶半點好奇的眼睛貼在他臉上。

男孩的敘述

我叫路德維希,1871年生於柏林。

聽說國家考古隊在古埃及發現了一個古代村落遺址。遺址中出土了無數埃赫納吞時代的珍寶,但考古隊只向記者報告了一件:奈菲爾提蒂胸像。

當考古隊回到柏林時,俾斯麥宰相親自迎接。胸像被放在菩提樹下街的阿爾特斯博物館。無數人爭相訂票,想一睹古埃及女王的芳顏。我慢了一步,只能等上一整周,才能親眼驗證報上照片中的美。

……

一周終於過了。我走進博物館,穿過漸已空蕩的大廳,到處搜尋。轉過拐角,我一眼就看到了她。我狂奔而去,把工作人員嚇壞了。

我凝視她的雙眸,她似乎也在看我。我問她:“你一生高居神殿之上,受萬人膜拜,這樣的生活是否快樂?你安撫萬民,為國王生兒育女,是否在你母儀天下的外表下,也有一顆普通女人脆弱的心?你在宮闈中巧辨是非,是否在你靈敏的政治手腕後,也有歡笑與柔情?你坐在紫帆高桅的三層船中,是否也曾渴求莎草船中的芬芳?……”

女王的眼神中現出一絲困惑,又有一些感動,一滴淚滑落?

……不,那只是一尊石膏像。

男人的工作筆記

我是北美最大的文物商,名叫喬納森,1955年生於紐約。

最近我開始投資古埃及藝術品。前天我來到柏林,考慮收購大名鼎鼎的奈菲爾提蒂胸像。聞訊,記者蜂擁而至。胸像是十九世紀末發現的,除左側有少許殘缺外,保存完好,彩繪鮮艷,有升值的可能性。但來到博物館與專家討論後,我覺得古埃及雕塑存世甚多,於是改變收購計畫,來到裴加博物館調查亞述王宮石刻的市場狀況。

附:途經胸像展櫃時,發現其眼神無光,甚是失望。

女王的話

男孩長大了,便失卻了好奇心;我的子民們,三千年來人類也長大了,你們是否還有一顆好奇心?

請伊西斯保佑!

亮點透析

此文亮點有二:

亮點一,本文採用“串點”法布局謀篇,思路清晰。作者借埃及豔后的眼睛,“串點”審視了一個“男孩”,一個“男人”,感慨萬千,發人思索。深刻地闡釋了“好奇心”的內涵。全文構思巧妙,結構活潑自如。

亮點二,文字表述有力度,文采飛揚,有很強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