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寫作素材積累:清明里,思念繾綣

【清明里,思念繾綣】

冬去春來,時值清明,迷冥細雨,點點散落,湖面微漾,煙霧迷濛。春意闌珊,堤邊楊柳,十里柔情,和著煙雨,微微搖曳;輕煙柳影,許是薄雨收寒,未曾感到一絲涼意。信步堤岸,聞風觀雨,恣意欣賞,怡然心會,盡享此刻寧靜,妙處難與人說。

繼而,登階攀爬,時而張望,時而駐足,都只為那石階兩側青翠古柏,倒不是為樹的形態各異吸引;而是為了風雪摧殘中散發出的厲寒不衰的烈氣,只有此刻才有的新綠柔情,生意盎然的柏趣所迷。漸漸遠行,攀龍馭閣,遙望遠處,群柏鬱鬱蔥蔥,盡收眼底。因煙雨阻隔,忽近忽遠,隱約濃淡:墨綠、青綠、翠綠,層次有序,盡顯其中。直嘆這千萬棵古柏,似是柔情永駐,不然怎會青翠如此。

睹物思人,念前事,怯流光。驀然回首,沮水河畔,如約而至的我們,曾在小雨纖纖,藹藹春空里,沿登陵道拾級而上,猶記得,那時風景:古柏參天,翠色常駐,朦朧春雨,別有風情。還記得我們一起相擁軒轅手植柏,懷著敬仰之情望著鬱郁參天的古柏。也記得明嘉靖年間的那塊下馬石,感觸“文武百官到此下馬”字跡的遒勁;還有陵道盡頭,一起跨進陵園區內最為引人注目的“漢武仙台”,一起傾聽白髮斑駁的老人講述漢武帝劉徹北巡,勒兵十餘萬,還祭黃帝冢,橋山,停兵祭祀,為己駐台,祈求長壽成仙;相傳伶倫應黃帝之邀於橋山月夜聚風光,鳳嶺春煙繞八方的鳳與凰的休憩地創作音律;素雀憐惜黃帝出巡赤腳而取皇帝腳印為其制靴的故事,那些古老而又美麗的傳說,現在仍清晰記得。還有那陵前祭亭,飛檐起翹,亭內立著的郭沫若手跡“黃帝陵”碑石,誠心亭內毛澤東手跡,祭黃帝陵文。文人墨客的筆墨,皆印跡橋陵,銘記於心也。

然而,白駒過隙,曾經相約明年,再來這翠微高處的我們,如今,杳杳音塵俱斷絕。唯獨我依舊重遊,似乎那裡還有著我們曾經開懷大笑的樣子,還有著我們聊笑古今的樣子,還有著我們徜徉遠方的夢想。再次觸摸著我們曾一起刻下的印跡,沉思著年少浪跡,只是感嘆到得再相逢,恰經年離別。

思往事,惜流年,易成傷,從別後,難相逢,只想憑高,盡日凝佇,細想曾經,不道流年,早已暗中偷換,故人難聚矣。還好,我們都還韶華正好,應自喜,不問舊人新愁,免使年少虛度,繼續昂首闊步,莫負青春。

重遊故地,望著接踵摩肩的人群,觸碰那清脆綠茵的松柏,懷念著我們的曾經,感受到了歷經滄桑的橋陵,不知它是如何度過那些戰亂紛飛,王朝更替的年華,才保留到現代文明,讓人為之震撼。

感今惟昔,世變滄桑,中更蹉跌,越數千年,仍立東方。古今如夢,何曾夢醒,人文初祖,誰人敢忘卻?祭祀大典,年復一年,何曾中斷?只因這橋陵承載著華夏兒女的血脈濃情,也承載著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積澱;既寄託著我個人的濃情愁思,也寄託著華夏人的真摯情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