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陝西高考作文素材範文

對於陝西的高考考生們來說,在作文的備考上可以積累的作文素材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20xx年陝西高考作文素材範文的相關資料,供你參考。

20xx年陝西高考作文素材範文1:再回首

幾縷清風,拂過素箋,游弋在荒煙蔓草中的斑駁往事,穿透回憶,飄然而來。

透過苦丁茶氤氳的霧氣,我仿佛聽到了你泠泠的聲響,在朵朵水花中擷取三分易安的婉約,三豐倉央的浪漫,三分鄭燮的淡然,一份納蘭的心緒,攜我細細回首一路以來有你相伴的日子。

回首,在童年,你是讓我享受詩意、嚮往生活,啟迪我長大的長者。記得年幼時,我每背會一首詩,便會得到媽媽一個及時的獎勵,於是,就在這樣“功利性”的鼓勵下,我的記憶被“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等句子充斥著。我享受著這詩意的寧靜,又嚮往著真正的生活。第一次感受到了你的魅力,便不能作罷,決定與你如影隨形。

回首,在少年,你是讓我洞明世事、認識生活,引領我長大的良師益友。我總以為大觀園是煙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你卻證明我錯了。於是,我終於知道清幽的瀟湘館裡那個女孩的痛苦:“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不知道一份緣竟然如此之深,讓一顆素心走不出他目光的牽絆;不知道一份情竟然如此之深,讓一份相思甘心為他守候千年;不知道一份愛竟然如此之苦,讓一段情感向他償還一世的淚水……你用晶瑩的水花,向我展示著青春的愛與怨,笑與淚,告訴我珍惜現在。

展望,在青年,你是讓我回味過去、感悟生活,塑造我成長的益友。忘不了江姐就義時的從容和淡定;忘不了齊曉軒用鮮血染紅的紅岩,你用排空的巨浪向我訴說今日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越千年,觀世事紛紛滄海橫流;展宏圖,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有所思,看江山如畫志在千里。”毛主席氣勢恢弘的話語昭示著我們人生的價值取向,新世紀的有為青年便是我們在回首中明確的目標。

夕陽西下,尋常巷陌,是誰,徘徊故里,悽然悵嘆草木深深?

暮色薄涼,灑暖回憶,又是誰,任花燈瘦盡,含淚係數梧桐細雨?

回眸塵封的記憶,一襲溫情逐漸彌散,你如一盞銀蓮,洗滌我來路的塵埃。穿越紅塵的風煙,回首思量間,你教會我睿智,讓我看清眼前的路,一往無前。

感謝你——蹚過我心靈的溪水——書籍,讓我多了一份感悟,在回味中前行。

一葉一菩提的旅途中,與你為伴,今生何憾!

20xx年陝西高考作文素材範文2:換個眼光看待你

換一種眼光看待你,世界。

——題記

曾經抱怨春日的悶熱,卻忘記了燦爛如錦的朵朵繁花;曾經抱怨夏日的炎炎,卻忘記了薔薇開盡的滿院綠涼;曾經抱怨秋日的淒涼,卻忘記了滿山紅楓的熊熊烈火;曾經抱怨冬季的寒冷,卻忘記了雪花飛舞的銀裝素裹。

一直以為,苦難,是人人避之的,是被人們所憎惡的。於是面對困苦的一籌莫展,脆弱如溫室里的花朵應運而生。在挫折前逃避,在危險前止步,成了我理所當然的做法,思維無法靈動,而只能讓自己在一次次打擊中僵化,最後不堪一擊。我開始懷疑,懷疑自己曾經的行為,我嘗試著換個角度,換種眼光去看待苦難。

現實,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另一種眼光,我看到那本如水般柔滑的性格被苦難打磨得鐵般堅硬;另一種眼光,我看到那頹廢終日的學子被苦難改變為發奮讀書的棟樑;另一種眼光,我看到那肢體殘缺的殘疾人被苦難推向成功的巔峰。

我頓時醒悟:苦難,它不是任何罪惡,不是災難,不是一個人的窮途末路,而是財富,一筆永遠值得珍藏的寶藏!

每次經過街道,看到伸手向路人要錢的乞丐,總是不屑一顧,認為他們是社會的寄生蟲,不懂得自力更生。可當我看到在一次捐款活動中,我才捐了幾元錢就以為這是愛心,是慷慨時,一位步履蹣跚、衣衫襤褸的乞丐,顫顫巍巍地走到紅色募捐箱前,毫不遲疑地拿出一張百元大鈔放進了箱子。我愣住了。要知道,一百元對於一個乞丐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啊!我急急向那離開的背影追去,攔住他:“您何必為了別人,而把自己的積蓄捐出呢?”他笑了:“有人比我更需要它。”我站在原地,停了足足有五分鐘,意識到我剛才的詢問是對他的褻瀆,對他高尚行為的褻瀆。

我想,應該換一種眼光看待他們,給他們尊重,給他們掌聲;他們並不一無是處,他們也富於愛心,甚至比富豪都要慷慨。

習慣了以悲觀的心態看雲捲雲舒,花開花落,夕陽西下;固執地以為落日意味著結束,生命的結束。於是心中不免有惆悵之感,不免向好友青訴說。誰知她聽後竟笑道,你太悲觀了,花落,是自然界的正常現象,它標示著又一輪新生命的開始;而朝陽,亦是明日一輪紅日冉冉升起的象徵,它們不代表著在絕望中死去,而代表著在痛苦中新生。見我仍是一副迷茫的樣子,她又開導我說。你應該換一種眼光。

是啊,忘記換一種眼光,看落日,看殘花,看所有殘缺的風景,看生命,看人生。

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我對著湛藍的天空大聲呼喊:“我要換一種眼光看待你,世界!”

20xx年陝西高考作文素材範文3:永遠的廢墟

“廢墟有一種形式美,把拔離大地的美轉化為皈附大地的美。”

——余秋雨

雖敗猶榮。我是在讀完余秋雨的《廢墟》後,想到這個詞的。盛景固然美麗,但那畢竟轉瞬即逝,只有那一份悲壯,才可以刻骨銘心。於是,在完美與殘缺面前,我毅然選擇了殘缺。就如同我深深地眷戀著圓明園的斷壁殘垣與莫高窟的沉寂優雅,因為它們昭示著那些朝代的興盛與衰落。

1860年,英法聯軍悍然闖進閉關自封的大清帝國,圓明園慘遭蹂躪,幾代的輝煌,付之一炬……得勝的侵略者滿載而歸,他們的歡呼聲背後,卻隱藏著一個古老民族沉重的嘆息――清帝和他的子民們,早已無力負擔巨大的費用重建這座舉世聞名的萬園之園,只好任由這藝術瑰寶的殘骸暴露荒野,遺留到了今日――等待著後世,為它再造一世威名……

不久前,聽說國內一位很著名的導演拍攝了一部關於圓明園的影片,我很想看看,但卻害怕去看。記憶中,圓明園留給後世的,是在殘風中搖搖欲墜的斷柱,和荒原上莽蒼蒼的野草,當然,還有那一份獨屬於廢墟的閒靜;我擔心著,現代人高科技的製作會將這原始的殘缺之美,化為烏有,會讓這原本沉寂的廢墟變成喧闐的街市,失掉它原有的獨特魅力。既是這樣,不如讓遺存存於眼中,再為自己的心靈,留下一片空地,建造那昔日的輝煌。

在大多數人心裡,廢墟總代表著衰亡,“廢墟表現出固執,活像一個殘疾了的悲劇英雄。”“廢墟昭示著滄桑,讓人偷窺到民族步履的蹣跚。”然而,大地卻不能缺少廢墟,就像老者不能沒有白髮,那就失去了歲月的留痕……

王圓錄,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為了一己私利,這個無知的出家人把成千上萬的寶藏以低價賣給了洋人;為了建造一個三清觀,他用刷子和鐵錘毀掉了前人心血凝鑄的瑰寶!他沒有受到制裁。也許,愚昧腐朽的清王朝永遠也領悟不了敦煌國寶的真正價值,於是只好任由歷史的年輪把這廢墟碾碎,碾碎,留與後人評說……

圓明園的雕欄砌柱雖被“兩個強盜”付之一炬,但他們燒不去康乾盛世書寫的壯麗篇章;莫高窟的精美壁畫雖被王圓錄毀於一旦,但他抹不去敦煌佛都傳承千百年的文化底蘊。廢墟是偉大的。於後世來說,廢墟是最好的老師,它講述著歷史,影射曾經的成就與殘敗;它講述著歷史,讓人們學會忘記與銘記。

一片廢墟,一個民族的浮沉,一種文化的沉積――廢墟不應遭到唾棄與掩蓋,它是歷史的見證,是文明的象徵。“還歷史以真實,還生命以過程。”尊重歷史,尊重廢墟,因為廢墟也是一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