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的高中作文素材

深度這個詞語,感覺是藍色的一片,猶如大海,難以捉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關於深度的高中作文素材,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深度

要深,自然是要往下鑽,往裡面鑽。生活也要有深度,但卻並不是那么容易達到。有時候刻意裝出深沉的樣子,但深沉了,卻未必有深度,本質還是膚淺的。

其實思考是一件相當費時間的事,思考不比做一道物理題,三十分鐘一個小時都是短時間,很多的思考者都用盡了自己的一生去思考。這個時間的感性認識可以從讀書的時間對比得來:讀小說往往是輕鬆的(青春小說暢銷小說尤是如此),就我自己而言,半天基本可以搞定一大本;讀散文類的書要慢點(經典散文尤是如此),因為散文要品,要琢磨,讀散文,先是感官享受,再是頭腦享受,這個就費時些,差不多一本要耗費至少一周課餘時間;技術學習類的書就再慢點,因為除了琢磨,有些還需實踐;最費時的要數讀哲學類的書,邊讀邊思,就《聖經》《孔子》《沉思錄》之類的書,往往是剛讀了小半節,就發現大上午已過去。讀哲學類的書,從讀書速率上絲毫沒有“追書”的成就感。可見思考是費時的。

從更廣泛的意義上來說,我們又幾乎無時無刻不在思考,也很少量度思考的時間。但無時無刻的思考便很少涉及深度,所以深度還是很難達到的。

雖然深度具有偶然性,頓悟也還是要靠積累。鑽的時候,儘可能地再往下一點點,也許離有深度的生活就更近了一點點。

守住內心的深度

一盞茶,一縷香,一捧古卷細思量,如豆的燈光下,書香浸染,茶香繚繞,心香氤氳……

生活的節奏快了,零亂的不應該是我們內心的步伐,在這個淺閱讀流行的時代,我們當守住內心的深度,心靈的深度。

也曾在淺閱讀的潮流里隨性,但面對那一幅幅裝幀精美的圖集時,仍不住嘆息,懷念那蟬鳴蛙聲里的往昔流年。淺閱讀的簡單輕鬆,實用有趣吸引著人們忙碌的心,讓人們在淺淺的閱讀中完成了自己的心靈之旅,再融入到快節奏的生活中,而我更喜歡那散發著淡淡馨香的深閱讀,更喜歡在深層次的閱讀中淨化自己的心靈。

深閱讀似茗,需細品,需在風靜人定的夏夜想起那“留得殘荷聽雨聲”的閒情;需在金風裊裊的黃昏想起那“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婉約;需在浩浩江水邊想起那“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豪放,深閱讀,是一種更貼近心靈的閱讀。手裡捧著書,在幽幽荷香中,溫一壺月光下酒,在字裡行間聆聽,來自遠古的清音,一直認為,閱讀是與作者內心的交流,不經意的行文間,可見作者的揚眉微笑;不經意的思考間,可見自己的寂寂心聲,喜愛深閱讀,喜歡在字裡行間感受作者的心意,喜歡看作者筆下流淌的情思,淺閱讀可能是僅僅與作者有個會面,近未深交,便已走遠,未免讓人遺憾,閱讀的深,讓我們獲得更多,很多人懷念過去在書店讀書,世界仿佛只剩下了書,只剩下了自己和作者的喁喁私語,只剩下了自己的會心微笑,在小小的書店裡,人人卻可以有一個大大的內心世界。

喜歡深閱讀的人,會喜歡在春天踏青,感受風乎舞雩的愜意;會喜歡在夏夜談心,感受蛙聲一片的欣喜;會喜歡在秋天登高,感受落木蕭蕭的壯美;會喜歡在雪夜神遊,感受萬樹梨花的涼意。深閱讀,讓我們在忙碌中擁有一份閒情,在快節奏中暫停腳步,讓心靈擁有純淨如水般的溫暖和感動,深閱讀的幽遠與閒適,似水般流淌著對生命的感悟,似雲般拂掠著塵世的感動。

人生有味是清歡,深閱讀的清明淡雅,讓我們在生活中受到心靈的淨化和感悟!

人生的深度決定人生的高度

噴薄而出的海嘯蓄勢在大海的深處,震爍天地的雷電醞釀在雲層的深處,參天屹立的大樹紮根在泥土的深處。自然的力量大都來自於自然的深處,而我們人生的力量又源於何處呢?

毋庸置疑,它來源於我們人生沉潛的深度。換句話說,我們沉潛的深度給了我們人生中最關鍵的力量,而關鍵的力量決定了我們人生的高度。

沉潛深度源自持之以恆的毅力。俗話說:“水滴石穿,繩鋸木斷。”水滴的力量來源於它們將自己沉潛在時間的長河中,日復一日,終成穿石壯舉;細繩的力量來自於它們將自己捆綁在歲月的車輪上,一次又一次,終成斷木偉業。俄國著名畫家列賓為了畫好那幅《涅瓦河邊的普希金》,閱讀了大量有關的歷史書籍和詩作,進行了長時間的構思,畫了數百張草圖。他不斷描繪,反覆修改,為了完成一幅理想的畫作,他竟花去了20xx年。20xx年的描描繪繪多么枯燥,可列賓堅持了下來;20xx年的塗塗抹抹多么耗費心血,可列賓沉潛了下來。列賓用20xx年的光陰展示了他人生沉潛的深度。

沉潛深度源自始終如一的專注。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專注才能將人的力量發揮到極致。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可有人偏偏不為之所動。著名昆蟲學家洪式閭在杭大工作期間,潛心科研,身在西湖邊,竟十多年不曾遊覽西湖。他說:“天下美的東西太多,而我的事情更多。”古人云:“性痴,則志凝。”而洪式閭正是用他的性痴去挖掘他人生的深度,這樣的深度美足以讓西子湖黯然失色。

沉潛深度源自不畏困難的勇氣。人生的道路蜿蜒曲折,荊棘叢生,只有具備開拓進取的勇氣才能無往不前。陰冷、骯髒、潮濕的實驗室可以讓儀器失靈,可以使人的健康受損,但從未動搖過居里夫人投身科學研究的信念。居里夫人1899年2月6日的工作日記上記下了室溫:攝氏六度,然後在旁邊一連打了十個驚嘆號,表示了她征服任何困難的決心。瑪麗·居里夫人,一個女子,一個科學家,更是一個勇者。她的人生深度在她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後,在打下的一個又一個驚嘆號中延伸。

沒有深潛入水,企鵝就不會有破水而出、登上陸地的力量,也就沒有了那一道優美的經線;同樣,如果沒有深潛的功夫,一個人就只能永遠漂浮在人生的長河中隨波逐流,永遠無法登上屬於自己的陸地,更無法飛上屬於自己的天空。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長江萬丈,非一川之功。我們的深潛需要我們的毅力,我們的專注,我們的勇氣。有了這些,那么就讓時間去蓄積我們的能量,讓生活去醞釀我們的爆發。只有沖天而起的那一刻,才是我們創造人生新高度的時刻,才是顯示“沉潛”巨大力量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