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點觀後感四篇

《弱點》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生活在社會最低層的黑人孩子的故事。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弱點觀後感四篇,希望您喜歡!

弱點觀後感四篇篇一

看完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只要有一份真誠的愛,再沉默再笨蛋的孩子也會有美好光芒閃耀的時刻。我們都需要愛,即使擁有強大的軀殼,即使擁有強大的內心,也毫無例外。

劇中的丹尼斯·奧赫無疑是悲慘的,黑暗的童年裡,極度缺乏父愛,就連所剩無幾的母愛帶給他的卻是一次又一次的傷害。幾經周折的轉養,斷斷續續的教育,淡漠的交際圈,社會早已把他該有的童真和該擁有的幸福剝奪無遺。他變得沉默寡言,變得極其敏感。而我所處的現實中,也有不少諸如奧赫的小孩,可是他們又能怎樣?改變不了的現實,只能默默地承受,只能靜靜地等候,等著一輛駛向遠方溫暖的列車,帶著他們在陽光明媚的時候啟程。我該時刻提醒自己我是個幸運的孩子,要學會惜福,也要愛那些愛我的人。

可是丹尼斯·奧赫無疑是幸運的一個。他空洞的眼神里曾無數次散發出渴望溫暖的信號,莉·安妮·陶西接收到了,她接收到他的信號,並且他們熱心的一家盡他們所能幫助了那個可憐卻又幸運的孩子。

安妮媽媽是個聰明的女人,很有愛心,這恐怕也是他們全家人都能生活得幸福快樂並且都富有愛心的重要元素吧,這僅是我自己的看法。我覺得一個女人能做到安妮媽媽那樣,是一個女人莫大的榮幸。有一份社會責任感,有自己的事業,有溫暖的家庭。她的言談舉止讓我對她有著佩服的讚賞,時尚卻不失真實的上流社會女人,她能把社會關係打理得井然有序。有極強溝通能力的賢良淑德的好好妻子,她是她成功丈夫身旁的成功女人。有愛有榜樣的好媽媽,她是可愛活潑孩子成長道路上最好的牽引者。

這個有智慧有魄力的女人讓一切有利的因素髮揮所能,讓生活如生活地生活著。也許,也許,將來某某女人也能成為她那樣,但願吧,希望吧,誰又能否定呢?

劇中SJ是一個亮點,這個小孩兒已不止一次讓我捧腹大笑,嗯……他的性格我喜歡,嘻嘻。肖恩·陶西這個N好的男人,絕對的,是女人結婚的理想對象,哈哈。柯林斯·陶西,美女丫,身材不錯,長的也不錯,性格也不錯,說的自己都垂涎三尺嘍,嗯……很不錯。

無數個溫暖的場景撥起我的心弦,我知道,愛是不可或缺的,愛是要努力的,愛是平凡又偉大的。我還想說些什麼呢?此刻盡在不言中……

弱點觀後感四篇篇二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生活在社會最低層的黑人孩子的故事。他從一個吃穿沒著落的孩子發展到一個優秀的大學橄欖球運動員。這其間,安妮一家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安妮以她博大的胸懷和愛心接納了麥可,以她的開朗熱情感染了麥可,以她無私的愛融化並溫暖了麥可那顆飽受創傷的心。

影片中,安妮一家都極富同情心和愛心,我要說,這一切也許都緣於安妮這位心胸開闊、充滿愛意的女主人。安妮的女兒柯林斯,雖然看上去有些高傲,但她對於同學們不解和嘲笑的目光根本不在乎,並且在自習教室時,主動走到麥可旁邊坐下,陪麥可一起做作業。這一舉動無疑給那些看不起黑人孩子、歧視麥可的同學一次大大的驚異與警告,也顯示出了柯林斯沒有種族歧視的愛心。安妮的兒子小肖更是一個熱情開朗、調皮有加的快樂小男生。他以他獨有的方式關愛著麥可,並以有了麥可這樣一個大哥而驕傲。安妮的丈夫也是一個極開明的男士,他尊重安妮的選擇,支持安妮的一切愛心活動,成了安妮不可多得的給力者。麥可生活在這樣一個幸福陽光的家庭中,真算是他人生的最大幸事。

當安妮的老公鄭重地問麥可是否願意成為他們家的一員時,麥可的目光環顧著這個家庭中的每一個人,看到每個人都對他投來充滿笑意的目光並點頭示意時,麥可輕聲地說:“我以為已經是了。”這就是麥可肯定的回答,是一種幸福的融入。

在整個影片中,最令我敬佩與感動的人物便是安妮那份偉大與智慧的母愛。

有一次,麥可開車帶著小肖因處於興奮狀態中而出了車禍時,安妮的表現讓我由衷的佩服,看著她當時的表現,我想,即使是孩子的親生母親能做到這樣也應當說是少之又少,她首先確認了麥可沒事,然後再去看小肖,當她確認小肖也沒什麼大礙,但被警察告知這只是一次偶爾的幸運時,並沒有因自己的寶貝受到傷害而對麥可惱怒,而是平靜地走到麥可身邊,蹲下身來關切地撫摸著麥可的肩膀,告訴他小肖沒事,並關心著麥可因救小肖阻止那個氣囊時受傷的手臂。這些舉動足以安慰一個缺少關愛而受傷的心靈。這不只是做秀,而是一個充滿愛心的人才可以在無意識中表現出來的言行,這已經遠遠超出了一個偉大母親的愛,而是把這份愛灑向了整個人類,在我的意識中,這才是真正的博愛,真正偉大而無私的愛。

麥可在橄欖球訓練場上,一直不得要領,教練試圖以嚴厲的語言來讓麥可開竅,但卻總也不得要領。而安妮卻用了一個恰當的比喻,讓麥可明白了自己的位置和職責,給這個孩子上了一堂生動的責任課。最令人佩服的是安妮說出的一番話:“大聲吼沒用的,他不相信別人,在他以往的經歷里,那些人都裝做關心他,但後來都消失了。”這句話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特別是對於我們這些在親職教育中出現差錯的家長。我們在看到孩子犯錯時,試圖以獅吼來警醒我們的孩子,可效果往往相反,不但得不到我們想要的結果,反而讓孩子站在了我們的對立面,不要說配合我們的教育,而是完全朝另一個方向走了下去。

另外,這句話也在告誡我們這些家長,當我們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所改變時,不要企圖孩子也會順從地隨之改變,因為孩子在我們以往不當的教育方式下,已經不再信任我們了,孩子心目中那個溫暖的母親已經離他們遠去了,所以,我們只有付出比以往更多地精力和愛,逐漸地拉近與孩子之間的心靈距離,這才是我們最先要做的。我們要給自己時間,給孩子時間,在這樣愛的付出與等待中,才能看到我們期盼中的孩子又回到了我們身邊,並朝著我們期盼的方向健康、快樂地成長著。

當教練發現麥可的驚人的變化時,來到安妮身邊請教她對麥可說了什麼讓他有這么大的變化,安妮的一番話再次讓我感動與受教:“你應該了解你的隊員,他的保護意識排在前2%。”這句話足以可見安妮的智慧所在,她看到一個孩子身上的優點與長處,並使之發揮到極致,以帶動其他方面的發展。這也正給我們家長提了個醒,不要把目光只關注在孩子的缺點上,而使之遮蓋了孩子身上的長處和閃光點。當你把孩子自身的閃光點找到,並使之不斷地擴大,以至於用它的光環去照耀著其他方面時,你會發現孩子的缺點在一點點地縮小,而優點卻在一圈圈地擴大著。

最後,因為調查人員的一番話,差點造成了對麥可更大的傷害。她告訴麥可,安妮一家對他好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為了讓他為他們的母校服務。因此,麥可感覺受到別人的擺布與愚弄,從而惱怒的離開安妮家。安妮陷入深深地自責與痛苦之中,她不僅提出了對自己的質疑:“客觀地說,我是一個好人嗎?”看到這兒,我不僅想到我們這些做父母的,在為孩子做任何一件事時,都是抱著對孩子好的心態而去盡心盡力的做的,都像安妮那樣真心地為了孩子好才那么做的,可是,當孩子不領情時,當孩子對我們的愛發出質疑時,我們也開始懷疑自己的初衷,我們也像安妮一樣對自己提出了質疑:“我真的是愛我的孩子嗎?我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嗎?”在自己的質疑聲中,我們會像安妮一樣,不難發現自己的偏差之處、自私之點:這其中,我們給孩子的愛里已經摻雜了我們的需要和渴望;已經融入了我們的面子問題;已經在這滿滿的愛里續寫了太多的虛榮與自我。就像安妮的老公肖恩說的:“在這裡面,你獲得了一種變態的滿足感。”真的,做為家長的我們,顯然是真的在愛我們的孩子,但也同時有了些許的面子問題、虛榮心問題,從而體驗這其中得到的滿足感和榮譽感。

在又一次找回麥可時,安妮與麥可有了一個特別智慧的對話。安妮:“你想打橄欖球嗎?”麥可:“我玩的還不錯。”其實這也代表了麥可已經喜歡上了這項運動。麥可問:“你想讓我去田納西?”安妮:“我想讓你自己選擇,這是你的生活,你自己做主。”麥可接著問:“如果我不想打球呢?”安妮強調說:“這是你自己的生活,你自己做主。”在我看來,這是最明智、最智慧的母親,她懂得尊重孩子,知道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她明確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界限,這讓父母與子女之間都會有一種輕鬆的愉悅感,所以,麥可才在以後的調查談話中用了這樣一個詞“選擇”,他明確地告訴調查官,是我選擇了這所大學,因為我的家人都在這個學校讀書。

這就是理由,是一個再恰當不過的理由,更是一份在愛的力量支持下的自由的選擇。如果做為父母的我們,都有這樣一份從容,都有這樣一份信任與尊重,那么我們的孩子都將是快樂而幸福的孩子。

弱點觀後感四篇篇三

《弱點》(《theblindside》)這部電影是根據麥可。劉易斯的作品《弱點·比賽進程》而改編的電影,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守護有心人》,我想,不管是取名《弱點》還是叫《守護有心人》,都是體現了電影所包含的溫情。

主人公奧赫是一個幼時父母就離異而無家可歸的黑人,他寡言少語,比較木訥,個子相對同齡人而言高出很多,看起來笨笨的,但是他卻擁有天賦般的運動細胞,打起橄欖球來卻是健將一名。他的命運在一次橄欖球賽後主動撿垃圾而改變。他的行為引起了陶西一家的關注,陶西太太看見他無家可歸,獨自走在寒冷的馬路上時,陶西太太決定收養他。而當陶西太太將她要收養奧赫的事情告訴她的朋友們時,朋友們不但沒有肯定她的行為,反而冷嘲熱諷的指責陶西太太的行為,勸他不要去做損己利人的事,但陶西太太對她們的說教,不以為然,堅持自己的決定。這不禁讓我敬佩,也讓人感慨現在的社會,像陶西家這樣有錢的人太多了,但又有幾個能像陶西太太那樣,自己有能力時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呢?大多數所謂的有錢人,他們把錢拿去置辦奢侈品去了,良心,早就被他們自己吞噬了,這個社會不禁讓人思索究竟是怎么了。

劇中陶西一家讓他不斷被感受家庭的溫暖,讓他不斷在“你要保護好你的家人”的激勵下為家人而戰,不斷取得驕人的成績,隨之而來的名聲大振,也讓奧赫苦惱,媽媽的自作主張,讓他感覺自己沒有被尊重,奧赫直言不諱地告訴了媽媽自己的感受,陶西太太也漸漸感覺到自己的自私,逐漸放開手讓奧赫自己決定自己的人生,一家人在相互體諒和相互尊重中又回到了和諧。

當奧赫去大學報到時,全家人去送,離開時陶西太太十分不捨,獨自一人回去車裡哭泣,這一幕雖然在普通家庭很常見,但對於這樣一個家庭來說,這一幕更讓人感動,同時也體現了陶西一家的真誠和善良,然人感覺很溫暖。

我覺得一部好的電影不在於它的內容又多深奧,而在於它的內容能有共鳴的人,讓人感覺到溫暖和這個社會最本真的東西,就算是做好事,即使你一開始是帶著目的去的,但當你得到觸動你內心的東西是,你會不顧一切去付出,你會發自內心的高興,同時也會感動自己,人生又能有幾次是能感動自己的呢?

同時,作為家人,彼此之間應該互相體諒尊重,有什麼事情大家說開來,一起想辦法解決,而不是彼此隱瞞和記恨,那樣矛盾會隨之而加深,最終是傷人又傷己,那就得不償失了。我想說的是,家人之間的相互尊重是很重要的,和諧的家庭關係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的,有尊重才有彼此間平等的相處,不管你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會有自己的見地和想法,都希望能夠得到家人的尊重和理解,當然這裡的尊重不是一味的縱容,是有選擇性的,至於怎么選擇那是個性問題。

總之一句話,溫情需要用心去實踐,用心去體味,上天會眷顧有心人的,守護好你的有心人吧!

弱點觀後感四篇篇四

黑人奧赫自幼父母離異,無家可歸。不過,木訥的他卻因為極強的身體條件和運動天賦,幸運地進入了一家孤兒院。雖然,他科科零分,但是一些細節卻讓他顯得與眾不同。一次排球比賽後,他主動收拾垃圾的行為,引起了陶西一家的注意。於是,陶西太太決定收養奧赫,並把他培養成橄欖球選手。陶西太太讓他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同時,陶西的兒子還幫助奧赫訓練,使他很快地融入了橄欖球隊的生活,不斷激發運動的潛能。終於,在一次比賽中,他因出色的表現嶄露頭角,開始獲得了球探的關注,隨之帶來了一系列的甜蜜和麻煩。

看完《弱點》有一下幾點感受

1、快捷有效的教育方法。陶西收養奧赫後,觀看他的第一場橄欖球賽,非常失望,內心很著急。賽後,肖恩用調料瓶當作隊員來和奧赫一起商量戰略和戰術,這樣直觀形象進行引導他,他進步很快。這是的一種很快捷有效的教育方法。

2、用“愛”和“智慧”引導孩子進步。奧赫參加訓練的時候,教練總訓斥他,越訓斥他,他表現得越不好。這時,陶西太太走近奧赫,引導的大概內容為,你把隊員看成我們陶西一家,保護其中A隊員像保護肖恩一樣;保護B隊員像保護陶西一樣,……。簡短的指導後,奧赫表現很好,進步非常快。陶西太太用“愛”和“智慧”來引導奧赫,這是他進步最快的原因。而教練伯特只知要成績,一味的訓斥,結果適得其反。如今,很多家長面對孩子不佳的學習成績,你是怎么做的呢?又取得什麼樣的效果呢?

3、自己的決定,自己的人生。當奧赫有機會申請去名校讀大學時,奧赫經過一番思考決定去密西西比大學。面試的時候,面試官列出一系列陶西一家利用他證據,如陶西夫婦畢業於密西西比大學,陶西一家向陶西西比捐款等等。此時,奧赫一時接受不了,痛苦後離家出走。陶西內心無比難受,靜下來後內心十分擔心奧赫,到處尋找他。找到奧赫後,心平氣和與奧赫談,談話內容是這樣的,幫他分析上哪所學校的利弊。經典對話內容:“我想讓你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這是你的決定,奧赫,這是你的人生。”奧赫說:“如果我想做低賤的工作呢?”陶西回答:“這是你的決定,這是你的人生。”

初高中學生處於逆反期,不想上學,想出去打工。作為孩子的父母,你又是怎么做的呢?“自己的決定,自己的人生”這是最好的回答。

每個人都有弱點,這是我們難以避免的,我們不必為此慚愧而逃避,打開自己的心扉,接納自己的弱點,坦然的面對弱點,才終有一天能把它放下,去做我們自己。我們沒有必要為了別人的價值觀而活,給自己一個信念,告訴自己什麼是最重要的?發揮自己的長處,走適合自己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