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團大戰觀後感2000字

《百團大戰》讓我銘記歷史,不忘恥辱,更讓我們明白了戰爭不是兒戲。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電影《百團大戰》的觀後感作文20xx字,供大家參考!

百團大戰觀後感20xx字篇1

在單位黨委的統一組織下,我觀看了《百團大戰》這樣一部描述我軍抗戰經典戰役的電影,重溫了我軍光榮的戰鬥史和中華民族頑強抵抗日本法西斯的精神。縱觀整部電影,場面氣勢恢宏,真實震撼,愛國主義精神貫穿始終,令人熱血沸騰。

通過這次觀影活動,我再次對百團大戰的歷史背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自1939年冬以來,日軍推行"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據點為鎖"的"囚籠政策"對抗日根據地進行頻繁掃蕩,並且在掃蕩過程中採取臭名昭著、慘無人道的"三光政策",企圖割斷我華北各根據地之間的聯繫,削弱和摧毀我抗日軍民的抗戰意志。在這樣的抗戰形勢下,我八路軍總部決定發動交通破襲戰,重點是破襲日軍在華北的重要戰略運輸線之一的正太鐵路和同蒲路北段,給日本華北方面軍以有力打擊,以此來鼓舞抗戰士氣處(媽媽讓我再愛你一次觀後感)於相對低潮期的中國軍民。

八路軍首先在正太鐵路發起攻擊,因此開始稱為"正太戰役".隨著該次戰役的深入進行,華北抗日根據地軍民的抗戰熱情空前高漲,最終我軍實際參加戰鬥的部隊達到了105個團,時任我軍最高戰役指揮官的彭德懷將軍就決定將該次戰役命名為"百團大戰".該次戰役歷時5個多月,成功粉碎了日軍的"囚籠政策",擊斃、擊傷、俘虜日偽軍共46480人,緝獲各種機槍5942挺,各種炮50門,破壞鐵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橋樑213座,火車站37個,隧道11個,煤礦5個,倉庫11個。這一連串勝利的數字沉痛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有效阻緩了日軍南下進攻的步伐,極大地鼓舞了全國抗日軍民抵抗到底的決心。

《百團大戰》這部電影使我更加深刻認識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在抗戰中發揮的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國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是參加戰爭時間最早,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犧牲最大的國家。在面對滅國滅種的危難時刻,每箇中國人上到將軍,下到士兵以及普通老百姓表現出來的大義凌然,同仇敵愾的民族氣節是一致偉大的。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在深刻感受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英勇抗擊日軍的戰鬥的同時,我再次想起了從小受到的愛國教育里的一句話"落後就要挨打".在當今的國際秩序中,很多時候仍然遵從"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一個國家的話語權和地位都是靠自身實力獲得的。國際反華勢力強大,日本軍國主義還沒有被徹底消滅,要想我們中華民族長久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我們必須建設好自己的國家。有國才有家,唯有一個強大的中國,我們才能免遭外敵再次入侵的苦難。

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勇抵抗日本法西斯的無數先烈用自己的鮮血和犧牲為我們今天能夠有尊嚴的活著和創造幸福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給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如今,建設國家的重任落在了我們的肩上,我們需要不斷繼承和發揚抗戰精神,團結一致,堅持學習,在科學研究這個長期的戰鬥中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努力將各自的本職工作做出色,眾人拾柴火焰高,只有我們每個公民都付出努力貢獻,國家才能富強和長治久安,我們才能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共產黨領導八路軍發起"百團大戰"很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想通過勝利給當時處於抗戰水生火熱的全中國百姓帶來希望。當時的中國處在那樣貧窮落後外強殘暴入侵的困難環境下,仍然有無數先烈對祖國的未來抱有極大信心和希望,投入到頑強抵抗入侵的偉大戰鬥中。現在,我們已經生活在了相對幸福得多的社會中,雖然我們的國家和社會制度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日常生活中總會遇見一些"負能量"的事情,但是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總是在不斷朝好的方向發展。我們應該相信共產黨的領導,對我們的黨和國家始終抱有希望。"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為一名中國人,目前國家和社會出現的一些問題正是我們應當努力改進的方向。

在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這個特殊的日子即將到來之際,我再次帶著沉痛的心情緬懷在抗日戰爭中奉獻和犧牲的民族英雄,感謝他們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所做的貢獻。同時也為祖國今天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我對社會主義中國充滿信心,祝福我們的國家在現代化建設的道路上不斷取得更大的勝利!

百團大戰觀後感20xx字篇2

我們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懷指揮八路軍一二九師和晉察軍區等共一百零五個團二十餘萬兵力,對華北地區的日偽軍發動了一次進攻戰役。這次戰役共進行大小戰鬥1800餘次,攻克據點2900餘個,殲滅日偽軍45000餘人,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鼓舞了中國軍民抗戰的鬥志,增強了必勝的信心。

自1939年冬以來,百團大戰日軍以鐵路、公路為支柱,對抗日根據地進行頻繁掃蕩,並企圖割斷太行、晉察冀等戰略區的聯繫,推行所謂“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八路軍總部決定發動交通破擊戰,重點破襲正太鐵路和同蒲路北段,給日本華北方面軍以有力打擊。在華北交通線中,正太鐵路占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橫越太行山,是連線平漢、同蒲兩條鐵路的紐帶,是日軍在華北的重要戰略運輸線之一。八路軍的進攻戰役首先在正太鐵路發起,因此開始稱為正太路戰役。

7月22日,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副總司令彭德懷、副參謀長左權下達《戰役預備命令》,規定以不少於22個團的兵力,大舉破擊正太鐵路。同時要求對同蒲、平漢、津浦、北寧、德石等鐵路以及華北一些主要公路線,也部署適當兵力展開廣泛的破擊,以配合正太鐵路的破擊戰。

8月8日,朱德、彭德懷、左權下達《戰役行動命令》,規定:晉察冀軍區破擊正太鐵路石家莊至陽泉(不含)段;第129師破擊正太鐵路陽泉(含)至榆次段;第120師破擊忻縣以北的同蒲鐵路和汾(陽)離(石)公路,並以重兵置於陽曲南北地區,阻擊日軍向正太鐵路增援。要求各部在破擊交通線的同時,相繼收復日軍占領的一些據點。在這些地區和交通線上,駐有日軍3個師團全部、2個師團的各2個聯隊、5個獨立混成旅團全部、4個獨立混成旅團的各2個大隊、1個騎兵旅團的2個大隊,共20餘萬人,另有飛機150架和偽軍約15萬人。

在1940年下半年,百團大戰彭德懷指揮八路軍一二九師和晉察軍區等共一百零五個團二十餘萬兵力,對華北地區的日偽軍發動了一次進攻戰役。這次戰役共進行大小戰鬥1800餘次,攻克據點2900餘個,殲滅日偽軍45000餘人,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鼓舞了中國軍民抗戰的鬥志,增強了必勝的信心。

按八路軍總部原來規定,參戰兵力不少於22個團。但戰役發起後,由於八路軍廣大指戰員和抗日根據地民眾痛恨日軍的“囚籠政策”,參加破擊戰的積極性非常高,因此各部投入了大量兵力,計晉察冀軍區39個團、第129師(含決死隊第1、第3縱隊等)46個團、第120師(含決死隊第2、第4縱隊等)20個團,共105個團20餘萬人,還有許多地方游擊隊和民兵參加作戰。 (全部加起來可能200個團都不止)

當彭德懷、左權在八路軍總部作戰室聽取戰役情況匯報、得知實際參戰兵力達到105個團時,左權興奮地說:“好!這是百團大戰。”彭德懷說:“不管一百多少個團,乾脆就把這次戰役叫做百團大戰好了!” 由此,正太戰役就發展成為百團大戰。

1940年8月,八路軍指揮部動員了一百多個團,在華北地區兩千多千米的戰線上,對日本侵略者發動了大規模攻擊,拔掉了敵人靠近根據地的碉堡、據點,炸毀了鐵路、橋樑、公路,使日軍的交通線癱瘓.這就是著名的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觀後感20xx字篇3

1940年8月,日本軍方採取了“囚籠政策”,想通過一條條鐵路兵線將華北八路軍圈住,瓮中捉鱉,更打算“竭澤而漁”,將人民民眾這些“水”放幹了,混在裡頭的“魚”——也就是八路軍也就活不長了。在此之前,日軍在平津戰役、棗宜戰役中大勝,激起了八路軍的血性——不能再拱手相讓華北了!

百團大戰就是這樣來的。彭德懷司令、左權副司令都已經深知日軍的詭計,這個“囚籠”已經越縮越小,八路軍已經被包圍了,不得不背水一戰,開展一次大破襲戰爭。想徹底擺脫束縛,得把囚籠的四條邊全部衝破,也就是多方進軍,也只有如此了。以前的八路軍都是被動的防禦,被日軍貶低為“游擊隊不過是游而不擊的膽小鬼”,如今局勢混亂,只有主動攻擊了。軍事計畫細則擬定後,左權副司令親自跑遍華北,調集來華北所有的軍事力量,人力物資,一共有105個團參加此次戰役,參戰人數四十萬人,八路軍看到了希望!百團大戰壯觀而激烈,是中國第一次向日本發起主動攻擊,也徹底擊破“游而不擊”的謬論,平復晉察冀!

戰爭是那么殘酷,然而就是在這硝煙中,卻發生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中國軍隊先成功破襲了日軍四條鐵路,然後攻打兵家必爭之地——娘子車站,儘管八路軍有勇有謀,殺敵無數時,日軍開著火車帶來了無數的援兵,對八路軍進行後背偷襲。八路軍仗著氣勢,回頭猛打,居然擊退了這突如其來的援軍,我不得不佩服八路軍的勇猛,同時也抱不平——日軍裝備如此精良,八路軍只能拿步槍,這是極大的劣勢啊!日軍接著開來了裝甲車和坦克,八路軍受到了重創,只能靠著火車把坦克裝甲給撞爛才能獲勝了。火車軌道卻和坦克軌道不一樣,必須去扳那個變道器,火車才會撞上裝甲坦克。機槍,大炮,坦克,閃著冷光的武器對準了八路軍,可是八路軍毫不畏懼,口令結束後一同衝出了草叢,去搶扳道器,日軍的槍口無情地對準了八路軍——血肉橫飛,屍橫遍野,每當一有人扶上扳道器,便立刻被無情地穿了幾個孔,扳道器上已經疊了數不勝數的屍體。班長看不下去了,令人火力掩護,然後衝上扳道器,開始扳道。毫無疑問,他也像別人一樣,立刻被裝甲車的子彈擊穿了肚子,嘴中流出一絲血流。他的眼眶已經充滿血絲,仇恨的目光望向日軍,接著扳道。日軍怕了,又朝著他掃射了一番。他的衣物被血染紅了,在夕陽下綻放著金色的光采,正義之血永遠絢爛!他幾乎沒了知覺,最後一個動作便是抓緊扳道器,讓自己往扳道器上倒下,他身體的重量扳動了扳道器,說時遲,那時快,那輛火車正好到了,因為變了道,所以出軌,往裝甲車和坦克那兒駛去。“砰——”火光四散,裝甲車報廢了,班長安詳地閉上了眼睛,倒在了戰友們的血肉之軀上,那隻手在扳道器上,還沒鬆開……在姚家峪,有一位啞巴,帶頭將他們養殖的馬貢獻給八路軍,讓八路軍也擁有了一支強大的騎兵。在八路軍騎兵巡邏時,遭到日軍騎兵追擊,日軍的騎兵十分迅猛,炮兵也無法阻止他們前行的腳步。啞巴看見了彭德懷還沒跑走,開始了抉擇。電影中的他痛苦地抉擇著,撓頭咬牙,後來,只見馬上的他肌肉一繃,一蹬腿,駕馬沖向日軍騎兵群,馬尾上拖著一條絆馬鞭。日軍嚇壞了,哪料這箇中國人如此勇猛,一人衝來。啞巴騎著馬沖入敵陣,絆倒了許多匹軍馬,日本騎兵只能撤退,啞巴和馬,就這樣安詳的葬在了關家垴。

我看著一個個熱血戰士倒在祖國的疆土,看著在這硝煙中上演的一個個感人故事。戰士們視自己的命如草芥,甘願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他們的愛國精神實在令人敬佩不已。每一個戰士的倒下都激發了彭德懷的鬥志,八路軍展開了更加激烈的攻擊。1940年12月,百團大戰結束,八路軍損失一萬人,而日軍死亡兩萬餘人,投降一千人;擊破偽軍5000人,投降一千人,破襲了日本在華北的重要軍事道路和倉庫,逼迫日本退出華北,可謂戰果纍纍!就像說的:“戰爭的過程必定是十分艱難的,可是勝利一定會光顧我們。因為: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

戰士們告訴我們:堅持就是勝利!不要因為一時的失利而放棄!更教會我們:擁有一顆赤子之心,忠心報國,我們是龍的傳人!《百團大戰》讓我銘記歷史,不忘恥辱,更讓我明白了戰爭不是兒戲。我害怕戰爭,所以我更要有出息,為國爭光,讓我們的國家更強,才能讓別人打消侵略中國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