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話劇觀後感

《雷雨》是一出話劇。話劇和小說不同,小說是通過故事情節構造出一個個個性鮮明的人物,而話劇則是由一個個性格不一的人所構成的故事。下面是小編向各位推薦的雷雨話劇觀後感,希望對各位能有所幫助!

雷雨話劇觀後感篇一

《雷雨》中,我最喜歡的是周蘩漪,她最讓我同情,也最讓我心痛,通篇看完,總覺得她是一隻困獸在做著最後的鬥爭,又覺得她是一隻黑夜裡甲蟲,看不到明朗的天明,但卻用最最低沉的調子和最最炙熱的心做著掙扎,她的命運是讓人糾結與惋惜的,但就是這樣一種惋惜,讓我覺得她有一種魅和魔相互並存的魅力。作者曹禺說“整個劇本,最讓他疼惜與愛慕的就是周蘩漪,這個人物讓他覺得他自己與周蘩漪是多年的故友,總是在不經意時與她心靈相惜”。一位可以衝破桎梏又有著一顆強悍心的女人,我自認為她是值得我們去欽佩的,雖然她最後依舊落在了情愛的火坑裡。

對於周蘩漪的垂愛,讓我又憐惜另一位女人,那個單純,天真又不失真誠的四鳳,整個劇中四鳳算是一個悲劇角色,在愛與世俗面前,她選擇了突破,但是這一切都不過是老天開的一個玩笑,同母異父的兩兄妹,在彼此內心困鬥的掙扎中走到一起,也許,本身就是一個錯誤,或許,老天總是希望錯誤越美麗越好,就像飛蛾撲火一般,不到灰飛煙滅都不覺得這是一種美麗。四鳳的結局是必然的,也是果然的,殘酷的社會造就了她本身的悽苦,當她以為自己可以超凡脫俗時,越愛越深,直到最後無法自拔,愛,本身不是一個錯誤,但有時候,愛容易出錯,錯了一步,反而步步都錯,直到最後泥足深陷。

同樣擁有兩個女人愛的——周萍,這個永遠希望妥協又矛盾的男人,雖然他不是一塊完美的寶玉,但是卻讓兩個女人同時愛他愛到痛徹心扉,掏心掏肺,我不得不說,這個男人有一種魅力,他的魅力就是他的矛盾和懦弱。周萍這個在矛盾與現實中掙扎的人物,讓人既產生一絲憐憫又帶有幾分恨意,憐憫他在這個家庭環境中的處境,痛恨他做事優柔寡斷。作者曹禺說“如若可以,我希望有個好的演員化開他性格上的一層雲翳,起首便給他幾根清晰的線條,隨後在一層一層的去描繪”。這樣一個男人,你不能急切給他做一個定義,需要你抽絲剝繭的剖析和窺探他內心世界,所以我說,這就是他的魅力,一個無法輕易下定義,需要你用心、用情去解釋的男人。

與這個世界有著鮮明對比的人物,就是周蘩漪的兒子周沖,他是一個夢想的幻想著,可悲的是,他不是夢想的主宰者,他可以做夢,但是卻無法織夢,作家曹禺說“周沖是個最讓人心疼的人,他的天真,他的單純,把劇中本已不看的的社會彰顯的更加污穢不堪。”這個織夢的孩子,當夢破碎時,他就已經無法生存,作者給了他一個做好的歸宿——死亡,看到他死亡時,我的心到不覺得悲傷,反而覺得這是最美的結局。記不清誰曾經說過“既然不能讓夢綻放在時代的腳步里,那就將它扼殺在自己夢的搖籃里,死亡便是最好的歸宿”。

仔細看《雷雨》中,你不得不注意這樣兩個人物——魯貴和周朴園,一個是見利忘義的小人,鄙俗不堪的社會下等人,與之相反的卻是位有著名望金錢又極度自私的上等人,兩個人物的穿插與搭配,讓人不得不想到“生存‘二字,一個在下等社會苟延殘喘的下人,一個在上等社會裝腔作勢的財主,為了生存,都選擇了齷蹉的行徑,只不過一個的卑鄙行徑富於形色,而另一個則將卑鄙的行徑匿跡隱藏。

魯大海,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他抵制社會一切的不平,但是,魯大海做起事來卻不動腦子,憑意氣用事,雖然最後不曾寫過多他的結局,但認真讀《雷雨》的朋友們都一定懂得,他最後的結局必是被殘酷的社會打敗,也如飛蛾一般。

將魯侍萍放在最後來寫,並不是她不重要,反而是因為太過重要,雖然劇中她不是第一個出場,但是她卻是整個劇本的線,悲慘的命運,讓她並不曾得到老天的垂愛,反而變本加厲的將一切殘酷的事情都付諸她身上,當她知道自己的兒女有了不應該有的結果時,她反而用一種逃避的方式,來掩飾內心的苦楚,也許,痛苦到了一定程度時,反而自己就不知道痛是什麼滋味吧!魯侍萍就是這樣一個人,痛到極致,反而覺得痛才是最好,最美的結果。

《雷雨》最後將兩個悲苦的女人變成了瘋子,可想而知,作者曹禺不知經過多少的揉搓塑抹才有了今天的我們看到的《雷雨》。過多夸詞不必言說,只想對未看過或已看過的朋友說一句”這是一部值得用心、用情看的話劇“。

雷雨話劇觀後感篇二

看過話劇《雷雨》好久了,心裡仍對其中的一些情節難以忘懷,當時的一些感受久久留在身體裡,所以想一吐為快。

第一次了解是在語文課本里節選的文章,曹禺的代表作,強烈的衝突很激烈。後來買了書,看得很快,記得20xx年12月31日,全地球的人歡慶新世紀到來的時候,我,那時非常不屑人類的自我自娛,伴隨著新世紀的到來,我看完了《雷雨》,了解了整個故事,感慨很多,不過印象不是很深了。

今年,有幸和同事們到人藝看《雷雨》又一次深深觸動了我。

對於大少爺和四鳳,百轉千回,四處找不到出路。到後來母親隱瞞事實讓他們私奔不再回來,在我看來已經是一條沒有辦法的出路了——有些事實不知道至少能減少痛苦讓人還能活。可事情到了最後,自以為是的老爺用他的道貌岸然,讓孩子們知道了事實,逼著大少爺認母親。當“母親”說出口,結局再也無法挽回。這話劇就像一道題,左右突擊,終於找到一條有些明朗的路,最後卻發現是個令人絕望的死結。

絕望,深深地絕望,讓人看不到出路。就是這種感覺,壓著每個人的內心,讓我也覺得心裡積蓄著萬種苦衷卻找不到出口,就這樣壓在胸口,實在憋悶得很。

這種絕望在繁漪身上也處處體現,就像她是絕望的化身一樣。我一直以為四鳳才是話劇的主角,中文系的宇哥告訴我,繁漪才是,我才重新認識繁漪這個角色。繁漪作為一個受過現代教育的女性,落入這個家庭,一方面被老爺的忽視、無愛、專制控制著,另一方面,被自己對老爺的愛的索求、對大少爺愛的要求控制著,即使追隨內心有所突破——可惜並不被世俗認可——另一方面又落入另一個欲求的陷阱。最後也成為壓制別人的人。繁漪也曾苦苦哀求,也曾像鬥獸一樣反抗,卻四處碰壁,突圍不得。當繁漪伴隨著閃電的霹靂,出現在四鳳的視窗,著實的嚇得我心驚。緊緊拉著旁邊的人的胳膊嚇得不敢看。一個可憐的繁漪,終於被內外的壓迫變成了一個可怕的繁漪。

作為曹禺的代表作,話劇實在精彩,短短的三個小時跌宕起伏讓觀眾也投入其中。《雷雨》即使作為現代的故事,似乎仍然是無解的題,除了對當時社會的批判,對現今的意義又有什麼呢?現在每每經典的演出仍是過去的那幾齣,這樣精彩的新劇本很少有——屬於文藝的範疇不再說。

我想這種絕望是在讓人難受,其中哪些絕望是我們現在可以避免重複的?如果說那些絕望是當時社會造就的,如果說曹禺老先生批判的是當時的社會,那么我們現在的社會又如何呢?我們已經解放了什麼?又被什麼禁錮著?又有哪些是人們自己畫地為牢,被自己的思維套牢著的?

我想,想想這些,可能我們就能夠少些絕望吧。

——僅此作為《雷雨》的觀後感,也算作一個小結,暫時放下心中的情緒,繼續前行。

雷雨話劇觀後感篇三

《雷雨》是一出話劇。話劇和小說不同,小說是通過故事情節構造出一個個個性鮮明的人物,而話劇則是由一個個性格不一的人所構成的故事。《雷雨》之所以會成為名著,正是因為它成功的塑造了8個個性鮮明不一的人物。

都說《雷雨》是曹禺的第一個藝術生命,也是現代話劇成熟的標誌。看過以後,的確正如旁人所說的那樣他將中國話劇推上了歷史上最轟動熱烈的顛峰時期。

《雷雨》所描寫的是一個家庭幾代人之間的矛盾,誤會,以前種種恩恩怨怨,恨情愁,混亂而不清的家庭倫理。僅僅一天的時間,牽扯,披露了他們多年苦心隱瞞的事實。表現出兩個家庭之間前後三十年的錯綜複雜的糾葛,寫出了那種不合理的關係所造成的悲劇。

我為之著迷的是《雷雨》之中的這些人物。

周家的僕人魯貴,我認為是一個成功的人物。通過曹禺的描寫,覺的他是一個很奴隸的奴隸,表面對主人恭恭敬敬,其實在背後卻做出有違良心的事情,他已經完全身陷於奴婢的生活,沒有自己的尊嚴,自己的想法。抓到了主人的把柄,卑賤的威脅著,那種小人的勢力,完全體現出來。而他同時又在向自己的妻子、女兒顯示自己,不以做奴婢為恥,反以為榮。也看不起他妻子的窮骨氣,為了點尊嚴兩年才回一趟家,甚至他認為女兒現在這樣好的生活都是拜他所賜。魯貴在主人前是一隻畢恭畢敬的綿羊,而在背後卻是一個頤指氣使的老頭兒。他很精明,很狡猾,像一隻獵犬一樣,周圍任何事情他都能有所察覺,來作為他的護身符。

同樣也是身為僕人的四鳳,她有著自己的感情,想法,並不以自己的身份而難堪。但是畢竟身份有別,她想,卻又不敢。四鳳也非常單純,不了解社會的複雜性。她的想法,她所想像的情,是很單純的,很聖潔的。但是她的這種善良,對最後的打擊來說太不堪一擊了。

魯大海是四鳳的哥哥,是礦工工地上的工人。他是一個充滿精力的人,剛正不阿,和魯貴是一個強烈的對比。魯大海是一個正義的,不會被其他事物所打動的人。他的這種獨一無二的性格在雷雨中很與眾不同,給讀者帶來了一點不一樣的感覺。他不認為人之間有三六九等,所以鄙視魯貴,恨周家,他的正義感使他厭惡周家。

周家的大少爺周萍。他是一個鬱悶的人。他所做過的事情,不堪回首。周萍拚命想要忘記,忘記過去的一切,一切由於他的衝動而犯下的過錯。我不知道他對四鳳的感情是真是假,但是我清楚周萍是需要人來拯救的。他想忘記一切,可是他辦不到。

裡面的女主人公,周公館的太太,繁漪是被曹禺稱為最富有“雷雨“性格的人物。那段對她的描寫,首先想到的就是一個標緻的女子。身材高挑,長相秀美。儘管她是受抑制的,但是她心的火仍在燃燒。她在忍耐,不休止的忍耐。為了誰,為了她的兒子,還是別人?她是一個不屬於周家的人,她骨子裡的是截然不同的東西。她是與周家對立的人,不甘心生活在抑鬱的花園般的“牢房”里。她不是一個好母親,不是一個好妻子,但是她是一個肯為自己的未來努力的人。

《雷雨》結尾就像一場暴風雨,將所有的人都卷進了這場家庭的悲劇。每一個人都難逃宿命。不得不感嘆,命運這個東西有時候太黑暗了。剛剛才讓你感到曙光的來臨,馬上卻又將人打入萬丈深淵。這是一齣悲劇,是一出非常可怕的悲劇,在同一天裡三個人死了,兩個人瘋了。黑暗陰鬱是《雷雨》的基調,是在雷雨來臨之前的預兆。我們都認為是我們在主宰著自己,可是時常又不是自己在主宰。不知是命運在向我們開玩笑,還是我們在向命運開玩笑。

《雷雨》里的人物的命運是黑暗的,他們對命運沒有一絲絲的反抗就已經被征服了。假如四鳳和周沖沒有死,也許他們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周萍假如再冷靜一些,也許就不會自殺,兩位母親也就不會因此而瘋掉。命運有時是黑暗的,但是我們應該相信,在黑暗的盡頭就是光明。命運其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都對命運低頭。這黑暗就猶如劇場的幕一樣,我們知道會有閉幕的時候,有我們在黑暗中等待的時候,但是我們應該清楚,在瞬間漆黑之後會有更精彩的劇目。而不是應該讓黑暗蒙蔽住自己的眼睛,理智,甚至於心靈。

我們自始至終都應該明白命運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應該去朝著光明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