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辛亥革命的觀後感

電影《辛亥革命》講述晚清末年,內憂外患,中華民族到了危亡之際。改良派維新變法運動的失敗,以孫中山、黃興為首的同盟會,為推翻腐朽的清王朝,拯救中國,於1920xx年發動武裝起義的史實創作,是一部全景展現辛亥革命的電影。那么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辛亥革命的觀後感,一起來看看吧。

辛亥革命觀後感800字

昨天,我觀看了《辛亥革命》,圍繞影片我定了一個主題“創造美麗新世界的鑰匙”。從電影裡面的一句話說起“他跟我們不在同一個世界”,不同世界觀會造就不同的人生,也會得到不一樣的結果。如何在我們的生命當中創造屬於自己的美麗新世界,屬於更多人的美麗新世界,這裡分六個層次來談。

第一個層次,成為自己生命的革命烈士。如同孫中山先生的身份轉變,少了醫生,多了新制度的誕生。孫中山先生讓自己的身份,內在的身份和外在的身份做出了更好的轉變。如同一個人要有更好的發展,他必須放掉過去,把過去的自己革掉,因此成為自己生命的革命烈士是至關重要的。

第二個層次,掌握三大元素,即信仰、制度和境界。信仰就是在電影裡面提到的三信的層次,即信任、信念、信仰。信仰是我們一生當中最重視最追求的核心主張,我們一生當中到底為何而來。孫中山先生相信只有推翻帝制,才能邁向民主,所以他推翻20xx多年的封建制度,這不只是信念,不是當下的念頭,而是一輩子努力的方向。人一定要有信仰,我們一生當中到底要追求什麼,想要得到什麼,想要付出什麼,想為這個社會帶來什麼普適價值。

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制度會讓一個人安逸,制度也會讓一個人充滿動力,所以制度的創新與最佳化是非常重要的。

境界不同,為這個社會所帶來的貢獻也不同。隆裕太后的境界是不上斷頭台,不餓死就可以了;袁世凱的境界是要當上大總統;然而孫中山先生的境界是要推翻20xx多年的封建制度,讓後代的子孫們享有永久的幸福。

第三個層次,理解並運用革命的潮流。革命的潮流分三個層次,制度、物質、心靈。孫中山先生致力於制度革命,推翻了20xx多年的封建制度,接下來的前輩們都在致力於改善勞苦大眾的生活,讓大家富起來。隨著歷史的進程,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然而富裕不見得會帶來快樂、喜悅、健康,所以現代人都愈加關注身心合一的成長。

第四個層次,不斷贏領具有贏領力的人。圍繞共同的目標和夢想,不斷贏領具有贏領力的人達到相同的高度。

第五個層次,學會讓內在力量更強大,善用陰陽調和的力量。全世界最偉大的自然定律就是和諧定律,即陰陽的能量要達到和諧,如同太極圖的意義,陰陽和諧。陽的力量代表是黃興先生,陰的力量代表是孫中山先生,他們兩個和諧地運作,把這件事情辦成了。培養自己內在力量更強大,就是我們既要有創造力,又要有包容力,既要有慈悲,也有具有一種不一樣的主動性。

第六個層次,袁世凱先生和孫中山先生,不約而同做到了康熙帝對他的兒子雍正交代的四個字“戒急用忍”。人要有耐性,不要害怕失敗,等待對的時機再採取行動,而不是莽撞的行動。這部電影告訴我們,要實現大的夢想和計畫,要做到“戒急用忍”。

回看歷史,振我中華――電影《辛亥革命》觀後感

上周星期三晚自習一、二,我們觀看了電影《辛亥革命》以後,我深深地被震撼了:徐錫麟被殺、秋瑾被俘、彭楚藩等被抓、黃興揭竿而起……這些可敬的革命先驅者,可歌可泣,令人盪氣迴腸!一股振我中華的豪情油然而生!

回看一百前的歷史,我們看到懦弱無能的清政府,閉關鎖國。國門被轟炸,主權被踐踏,中華民族每況愈下:由於政治的腐朽與經濟的衰退,無法扼制西方列強的侵略與壓迫,在一次次列強的進攻面前敗下陣來。兩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的結果都是中國被迫割地賠款,被迫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進而引起列強的瓜分狂潮,直至八國聯軍進入中國並強迫簽訂《辛丑條約》,迫使中國“將大沽炮台及有礙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即解除防務,而外國軍隊則駐紮於中國京畿周圍的要地,實行永久軍事占領。中國在西方殖民主義強加的不平等條約體系束縛下一步一步地“沉淪”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以孫中山為首的先驅者們,開始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 早期他在日本創立了報社或團體之類的鬆散組織來宣傳和探討挽救民族問題。漸漸地思想成熟,建立革命團體――興中會。專門負責和領導具體地活動。團體成熟後就建立了同盟會,把各個革命團體組織和團結起來,形成同盟。這大大壯大了革命力量。同盟成熟後,就成立政黨。用政黨力量來挽救國家和治理國家。顯然他的這種思路在當時已經很先進了。因為他已經走出了第一步一一用政黨地形式來進行革命――一種有組織有紀律有綱領和武裝力量地形式。

接下來以孫中山為首的民主鬥士們,領導武裝力量發動武裝革命,掀起了一系列反封建高潮,使得清朝政府和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無法在十九世紀的中國立足。民主共和國思想深入人心。中國看到了希望,人民開始有了思想的醒悟和革命的萌芽―――這就是辛亥革命的歷史功勳!

回看一百年前的歷史,我們還知道以林覺民為代表的年輕的革命黨人 ,為什麼拋妻棄子,放棄富裕的家庭,個人的前途,去進行看不到前途的革命――因為革命代表了中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即使明知自己看不到勝利,也要為革命奉獻的精神。

回看一百年前的歷史,我們更明白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必須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牢牢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堅定不移高舉愛過主義偉大旗幟,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鞏固和加強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大團結,才能廣泛凝聚中華民族一切智慧和力量共同奮鬥。

回看歷史,站在辛亥革命百念的歷史新起點上,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的現代大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們距離富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仍有不小差距,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依然任重道遠。我們一定要緊緊抓住並切實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是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更加奮發有為地推進現代化事業發展!

…… ……

現在,祖國的變化日新月異,迅猛發展!回看歷史,我們怎么不會感慨萬千、激動萬分呢?同學們,我們是初升的太陽,讓我們肩負起振我中華的偉大使命吧!

電影《辛亥革命》觀後感

作者:高一(1)班 劉沙

我是懷著沉重的心情看完《辛亥革命》這部電影的。觀後我百感交集,熱血沸騰,我想大聲吶喊……

我要大聲吶喊:吶喊一個朝代的無能,吶喊一個沉睡的巨人!

一個落沒的王朝總是平覆一個輝煌的王朝。在清朝歷史的足跡中,我找到了屬於康乾盛世的那一個,盛世滋丁,安居樂業。但畢竟康乾盛世畢竟只是曇花一現!更何況其經濟水平、軍事實力遠遠比西方的歐美國家落後呢。到了晚清,一時的盛世瞬間便成空中樓閣――1840年,英國的罌粟第一次向古老封建的中國開炮,外國商人攝盡所能,大量鴉片浩浩蕩蕩破門而進。鴉片泛濫,泛濫了中國人們的心;鴉片蠱惑,蠱惑著麻木不仁的沉默者。它的一聲炮響打破了沉醉於“天國”的美夢。這只是一個王朝淪陷的開始罷,翻翻沉重的歷史吧――第二次鴉片戰爭,洋務運動,甲午戰爭,八國聯軍……血寫的事實刺痛了雙眼。今天的我們不能僅僅為外來的侵略者的無理而犯下罄竹難書的罪行而感到憤慨,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我們透過歷史看清了所謂的文明人的嘴臉,當他們擦亮自己的鞋趾高氣揚時,還不知道腳底下踩碎了多少他們的“文明道理”。他們一次又一次在古弱國土上進行著一次又一次的野蠻的分贓。回觀歷史,那些歲月已過去,我們更應該撥開一切來看清自身的問題:閉關鎖國,思想落後,這都是一個民族致命的弱點。當中國人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軍捕獲槍斃時,看看吶,圍觀的竟是一群中國人啊!麻木的心有誰能喚?麻木的人有誰能喚!

這時,辛亥革命就在民族存亡那一刻,爆發了……

我要大聲吶喊,為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你們是我們民族的希望!

觀看歷史,我們看到:在檀香山上,在興中會中,烈火待燃,炮火待發。各國志士,華人華僑決心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統治,建立共和國。當武昌起義的炮火打響,黃花崗烈士林覺民正在給他的妻子寫《與妻書》……他的眼淚潛然而下,滴落化成了墨,寫不盡的纏綿悱惻,捨不得擱筆,一閣,就是永別。他沒有悲悲切切,而是大義凜然表現出一個男子漢愛國氣節。再看秋瑾被捕後,英勇不屈。1920xx年7月15日(農曆六月初六)凌晨,秋瑾被押到紹興軒亭口刑場,她目別祖國藍天,慷慨就義,年僅31歲。她以一腔熱血,終於喚醒了中華民族;還有許多許多這樣的仁人志士,他們不怕流血犧牲,為了探索新中國,揮灑自己的滿腔熱忱……

辛亥革命的炮火,響遍武昌城頭。連綿幾千年的封建王朝,終成歷史。悲哉!秋之為氣;壯矣!瑾其可懷。寂寞黃花,碧血永悲:風雲變色,埋恨千古。青山有幸埋忠骨,有多少為革命而付出了鮮活的生命,而他們的功績是永遠也不會被歷史的風沙所沖刷,永遠不會…… 我要大聲吶喊,吶喊今天這個用無數生命會換來的世界!

我要大聲吶喊,醒醒吧,那些民族分裂分子! 列寧說過:“忘記歷史就等於背叛。”看看吧,為什麼破壞分子惡意、極端地想鬧分裂?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們根本沒有將祖國、社會的利益放在他們的心中,他們在實施著背叛行動,他們沒有銘記歷史帶給我們血的教訓。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就是這些人的共同利益、最高利益、長遠利益;也就是所有中國人、炎黃子孫、華夏兒女、龍的傳人共同的生存、發展、繁榮、受人尊重的權利!無論是我們大陸、還是台灣、甚至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的中華民族的一分子,都不應當違背這個最高的共同利益!

最後。我在此大聲吶喊,同學們,祖國的命運由我們主宰,我們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