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讀書筆記《霸王別姬》觀後感

寫在前面: 影片《霸王別姬》 中反覆提到四個字“從一而終”,從該片的開頭到結尾,仿佛就是“從一而終”唱了一出霸王別姬的戲。

影片開頭,張國榮飾演的程蝶衣和張豐毅飾演的段小樓,在十一年後再聚首,共唱京劇《霸王別姬》;影片結尾,又回到了十一年後的一開始的舞台,在一曲《思凡》後,程蝶衣自刎於段小樓面前,活脫脫就是一個虞姬自刎於楚霸王面前。

影片中反覆提到四個字“從一而終”,從該片的開頭到結尾,仿佛就是“從一而終”唱了一出霸王別姬的戲。電影的主角程蝶衣也從一而終,唱了一輩子的京戲,也幾近是一輩子就只唱了一出京戲——《霸王別姬》,並且也只認定了一個“楚霸王”——段小樓。也包括段小樓的妻子菊仙,一個聰明伶俐的女子,從頭至尾地愛一個段小樓,並一直期盼著小樓不再唱戲而安安生生地同她共度一生。

程蝶衣的“從一而終”雖甚,卻顯得尤為動人。他對“虞姬”的“從一而終”,讓不僅是劇中的觀眾也包括劇外的我們只覺得“人戲不分”、“雌雄同體”。不光是惟妙惟肖的虞姬,還有劇中那一幕,在台上唱貴妃醉酒的蝶衣在不斷鏇轉——即使抗戰時劇場裡忽落的宣傳單漫天飛舞,即使是劇場內燈光驟無,“貴妃”依舊鏇轉至醉躺於台上。程蝶衣不只對京戲與“虞姬”從一而終,還同虞姬一樣對楚霸王段小樓從一而終。戲台上有虞姬對霸王的愛,也有程蝶衣對段小樓的愛。當然,最後的一幕不僅有虞姬自刎於楚霸王,也有程蝶衣與段小樓的最終別離。或許,袁四爺才是“真霸王”,而段小樓在戲裡只是個“假霸王”,但只因“真虞姬”程蝶衣先遇著了段小樓,也先認定了段小樓。在從一而終的“真虞姬”心裡也就只有一個楚霸王,那就是段小樓。戲台上的虞姬的眼神,程蝶衣對京戲的“不瘋魔不成活”,蝶衣被小樓一次次地傷害時,黃包車裡、雨中、大煙煙霧裡木然的臉以及那雙眼,都被張國榮恰如其分地演繹出來了。而這也唯有電影《霸王別姬》能展現給你,這活生生的“從一而終”。

但從一而終的程蝶衣卻活在了凡人堆里,更活在了紛亂多變的近代。他認定的伴侶段小樓成婚成家了,從民國到抗戰到內戰再到文革,周圍的大時代也容不下他對京戲的純粹。時間如滾滾的洪流總是在奔騰前行中,它實在容不下這樣一個人。一如曾經富貴顯赫的大太監張某後來成了一個只會叫“買包煙”、“買盒煙”的老乞丐,執著於“從一而終”、執念太深的人們終是遂不了願的。當自己的心與外在劇烈矛盾著,掙扎過也無用。如西班牙的悲劇詩人塞內加,自殺或許成了最好的解決方式。在批鬥場上的程蝶衣,穿戴得虞姬模樣,撕心裂肺地喊出:“我早就不是東西了,可你這楚霸王都跪下來求饒了,那這京戲能不亡嗎?”程蝶衣在此時已死了的。當段小樓對菊仙說出:“我真的不愛她,我跟她劃清界線。”的時候,那個在鏡子前摸著珍珠項鍊、嚮往著夫妻平靜生活的“花滿樓頭牌”菊仙,也已是死了的。就像那把蝶衣從小到大苦苦尋找的劍,或許本就該被遺失、焚毀,而被免於被焚毀,那便是注定讓虞姬自刎於霸王面前用的。

《霸王別姬》里從一而終、執念過深的人,他們被詮釋得很真實徹底,也很動人。而他們的動人之處,我想大概在於這些人執著的信念一直為我們所欠缺,就像是現在的我們總是改變得太快,大多數怕是早丟棄了童年的玩具、幼時的記憶與曾經的信誓旦旦,而縱使現在去那些角落尋找,恐也只能粘了一手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