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那邊觀後感1000字

《天那邊》影片以一對戀人到山村支教為話題展開。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天那邊觀後感1000字,希望您喜歡!

天那邊觀後感1000字篇一

看了這部電影的名字《天那邊》,讓我想起很久以前看過的一個故事,是一個“山那邊”的故事,講的是一個隱落在群山中的村子,一個在村子裡成長的孩子,從小站在家門口,望著那一山又是一山的綿延群山,問他的父親:“父親,山那邊是什麼?”他的父親蹲在門檻上,抽一口草煙,面前的大山在他眼裡變得混沌,嘶啞的回答他的孩子:“山那邊是另一個世界。”孩子沉默,他仍然每一天站在門前望著大山。之後孩子鍾愛上了文學,文學帶他了解了山那邊的世界,他開始創作,作品帶著他,最終去了山那邊的那個世界……

而《天那邊》,兩個慣於豐衣足食還有足夠物質精神生活的都市小年輕,一個為了理想,一個為了感情,從現代化的都市走向了落後的山村,開始了理想與感情的考驗,一次理想與現實的較量,一次感情與信念的賭注。

這部電影毫無疑問在反映一個當代大學生的支教現象以及中國許許多多落後農村裡的落後教育,有對有志青年敢於獻身的讚揚,也讓人看到中國教育現存的嚴肅問題。這是一部小成本電影,劇情不算新穎,甚至有點俗套。但這么一部沒有什麼突出特點的電影也平平凡凡地讓人並不厭倦的看完了。許曉萌身上對教育事業的熱情和對自我的理想與決定堅持到底的衝勁和決心,但同時也有著現代都市年輕人易衝動的個性和看事情做事情缺乏深思熟慮的思維方式以及那股隱隱的大小姐慣性脾氣;江可可身上典型的現代都市化青年形象,信誓旦旦,信念不定,對事物以新鮮感度之,在缺乏物質化的世界裡,他無法生存,即便是堪比性命還價更高的感情,也擋不住他投身物慾都市的腳步;破羅身上的農村人的淳樸、敦厚同時也帶著點小小的私心,這樣的純民即便是在農村,恐怕也不是那么多了。

看這部片子時,我想起了另一部關於支教的影片《美麗的大腳》:一位都市女教師、一位北大荒農村教師和一群貧困孩子之間的支教故事,至今倪萍那句“千里迢迢”還在我腦中留有很深的印象。還有一部記不得名字的電影,一個本是被拐賣到山區裡的年輕城市姑娘,在逃脫人販子的路上逃到了一個落後的小山村,並在小山村里當起了老師,之後又離開村子的故事。這雖然不是像《天那邊》和《美麗的大腳》一樣的支教,但也給了我不少感觸。這些在當時都給了我不小的觸動和感動。此刻想來,在那些貧困的山區,能留住幾位支教的老師,這確是個令人心酸的嚴肅問題。咱們在雜誌上、報紙上、電影上、電視上看到過的那些頌歌,在生活中的現實實例又有多少?!

咱們在歌頌這些支教事跡的同時,毫無疑問也在向世人展示那些偏遠山區的貧困處境,那些資源缺乏的孩子的困境,這在那些孩子的眼裡看來,不知又是何種味道,從某種層面上來講,這並不利於他們的成長,只能讓他們增加自卑感。處於生活優勢的人,總是想靠著給予那些生活劣勢的人各種幫忙來展示他們的無私,歌頌他們的奉獻,卻不曾思考那些他們給予的對象,只覺得授予已經是偉大,卻不知那是另一種傷害。

王家衛早說過,天那邊是還是天,但是那同一片天空下的土地,卻是不一樣的世界,貧富差異、階級等級、圈子層次……這些都能在咱們的發奮下融合,真正成為同一片天嗎?

天那邊觀後感1000字篇二

從電教室出來,我抬頭仰望那一碧如洗的天空,擦乾我眼中的淚水,又想起了遙遠的天那邊。在那間簡陋的教室里,會不會又來了一位新老師呢?

影片以一對戀人到山村支教為話題展開,剛剛大學畢業的許曉萌和男友江可可一齊來到邊遠山區做3個月的支教老師。年輕有抱負,要實現自我人生理想當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促使許曉萌這個在家嬌生慣養的獨生女,從家裡偷偷跑出來毅然報名到山區做一名志願者;江可可,是個有多年海外領悟生活,沒有完成大學課程的都市時尚男生,他來到那裡,主要是為了證明自我對女友的感情忠貞不移,不顧哥們兒們的再三盤問和要挾,不顧將要應對的任何艱難險阻。這樣,三個月的時刻,兩個不一樣目的的都市時尚男女將要變為山村裡的老師…

一開始一切都是新奇的,遠離了城市的喧鬧,在寧靜山野中聆聽鳥鳴狗吠;擺脫塵世的紛擾,自由的呼吸著清新的田野空氣。那裡湛藍的天空下,散發這泥土的芳香,淳樸的鄉民們熱情地歡迎他們的到來。江可可和許曉萌似乎有誤闖世外桃源的感受。然而世外桃源的淳樸生活對於早已習慣了方便快捷的都市生活的人來說只是一時的新鮮,卻不是長久之計。陰暗潮濕的屋子,狹小的床鋪,不帶半點葷腥的飯菜,讓習慣都市生活的這對青年男女有些不知所措。

小萌正因有理想與意志的支撐,而不拘生活上的小節,專心投身教育。而江可可卻開始舉棋不定,他開始來那裡的目的是什麼?那裡又是不是他實現理想與人生價值的地方?在這沒有電視,沒有手機信號的偏遠山村里,他們唯一的娛樂方式是猜拳跨步,1條泥濘的小路上,兩個移動的身影,電影中給了這樣的特寫。

所謂“道不一樣不相為謀”,可可最終選取了離開。他背棄了與小萌的誓言,但我卻並不責怪他。每個人都有自我的理想和選取,選取來那裡是正因感情,選取離開只是正因看清現實,他並不屬於那裡。小萌因戀人的離開而病倒,此時在他身邊安慰她的是羅老師。其實這個人物早就出場了,只是在前面咱們一向把他當作一個笑話來看,學生們稱呼他“破羅”。他帶著濃重鄉音的國語,他滑稽的迪斯科舞蹈,他在足球場用手死抱著球不放。他每一次出現都會引來陣陣爆笑聲。

“破羅”一人身兼數職,他不僅僅是老師,還是校長,還是學校大廚。一個從5、6歲到16、17歲各各年齡段混合的班級里,共有18個學生。他每一天要從國小課程教到高中課程,只有國中文化水平的“全能老師”全心的愛著這些孩子,不願意讓他們受一點委屈,同時也為擁有這些孩子們而自豪和驕傲。但是,他畢竟只有山村裡的國中水平,沒有標準國語教學沒有科學嚴謹的教學方法,沒有科學的教學理念……

遙遠的天那邊需要像羅老師一樣的願意無私奉獻精神的教員,正因他的呵護孩子們才得以愉悅成長;也需要像許曉萌一樣的具備先進科學文化水平的教師,正因有她的正確引導學生們才能成人成才。羅老師為了修建教室,上山背黃泥遇到土石流,而葬身大山里。他的那份無私奉獻精神,最終由許曉萌繼承了。小萌捨棄了城裡優渥的工作待遇回到這個需要她的小山村。

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勇氣與魄力,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決心和毅力的,我鍾愛小萌的那份率真與獨立,執著與堅強,她好似一朵蘭花在寧靜的幽谷中散發著淡淡的若有似無的香氣,只有凝神靜氣才能嗅到她的美。我鍾愛羅老師的樸實與樂觀,專注與奉獻,正如一顆不起眼的小草,雖然渺小但並不放下,一向堅持做最真最好的自我並為孩子們奉獻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