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博物館觀後感3篇

九一八博物館觀後感1

20XX年6月25日,經過一番舟車勞頓之後,我們來到了瀋陽黎明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進行為期兩周的生產實習,到了這裡的第七天也正值周六,於是老師組織和帶領我們參觀了九一八紀念館。我們懷著沉重的心情先參觀了館外的一些情景,外面橫躺豎立著一些石碑,矗立的石牆上寫著九一八事件發生當天的日曆,外圍的牆壁上雕刻著九一八事件過程中遇難的我國同胞的各種各樣痛苦的姿勢。這些無一不痛斥著當年日本人犯下的罪惡行為,同時也在深深地敲擊著我們每個人的心田,謹記當年日本的罪惡行徑,時刻不忘我國的恥辱史。九點鐘的時候,開館了,隨著沉重的大門被打開,一股悲涼的意境撲面而來,隨著老師的指揮,我們進入了館內。光線比較暗,裝潢映襯著紀念館的主題。我跟著講解員,聽著她講述著從九一八事變開始,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血色歷史。

19世紀末至20世紀前半葉,日本逐步確定了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的戰略方針。1931年7月和8月在東北製造了“萬寶山事件”和“中村事件”。9月18日,日本又製造“柳條湖事件”,發動了侵略中國東北的戰爭。當晚10時許,日本關東軍在瀋陽北大營南約800米的柳條湖附近,將南滿鐵路一段路軌炸毀。日軍反誣是中國軍隊破壞鐵路,向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發動進攻。次日晨5時半,日軍占領北大營。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國民黨政府對日本的侵略採取不抵抗政策,導致東北三省在短時間內淪陷。

人群簇擁著,走過一個個展廳。向前走,看著平頂山大屠殺未寒的屍骨,猙獰的表情是在痛訴日本侵略者的罪惡行徑。會不會在閉館後的夜裡,亡靈們會飄蕩到日本戰犯的蠟像前,哀嚎著,怒罵著;向前走,看到了日軍在東北的殘酷統治,侵占大量的資源,在人體上進行實驗,慘不忍睹;向前走,看到了東北軍民的抗日戰爭,獄中的趙一曼,抗日英雄楊靖宇將軍,雪後的大片白樺林,重現了抗日戰士圍繞篝火團團而坐的露營場景。他們為了抗擊侵略者,保衛祖國奉獻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的事跡將一代代傳誦;向前走,看到了共產黨領導著全國人民抵抗侵略者,抗日救亡運動高潮迭起;向前走,看到了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罪大惡極的戰犯被押上了歷史的審判台,受到了正義的審判。

走出紀念館,長舒了一口氣,短短的一個小時,卻經歷了那段屈辱的歷史,民族抗爭反抗的歷史。館內珍藏的圖片,文物還縈繞在腦海中。走到警世鐘的面前,“毋忘國恥”的銘文深刻人心。這場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空前的災難和損失,也給後人留下了深刻的歷史血鑒,勿忘國恥,我們思考的應當更多,更深! 其一,勿忘國恥當思國運。走進瀋陽市“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讓人深思再三的莫過“國運”二字。從高聳的殘歷碑到蜿蜒的展廳,如同是用一串串“難”字勾畫出的國難圖,國家的災難,民族的苦難,抗爭的磨難。撫今追昔,百感化做一念:當苦日子離去的時間越久遠,當富日子光臨的越急匆,我們心繫國家,民族的命運,如何才能讓國恥一去不復返?歷史事件告訴我們,國家民族的興衰成敗,需要把十三億人的力量凝聚起來,惟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

其二,勿忘國恥當思發展。76年前,我國經濟落後也是造成國門洞開、生靈塗炭的一個重要原因。看昨天知國恥,看今天想國興,看明天盼國強,只有致力於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增強綜合國力,國家才能長治久安。為了不再做“弱肉”,不再被“強食”,我們必須勵精圖治、奮發圖強,以科學發展來大踏步地向前追趕。我們要清醒地砍刀,我國仍是一個開發中國家,人口多,底子薄,生產力不發達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我國經濟總體規模雖然比較大,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還排在世界100位之後。面對現在,倍感發展之迫切,不思發展就如同當年的不抵抗,有發展才談得上民族尊嚴,才能在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中,使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真正巍峨挺立。

其三,勿忘國恥當思憂患。古往今來,我們的民族不乏“憂論”:憂國憂民,先憂後樂,等等。“憂”具有很重要的道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然而,這個道理,似乎沒有“直奔主題”,沒有“坐落”到目的上——憂患是為了圖強,我國人民先進意識大大增強,國家也正在欣欣向榮地強大起來。這是個大醒,大幸。但是,世界風雲變幻,“落後就要挨打”還將是一個長久而嚴酷的現實。因此,面對76年後的“九一八”,正如中央領導同志指出“居安思危”,應成為我們不可忘卻的憂患意識。

是啊,這段屈辱的歷史,是每箇中國人都不能忘記的,然而,這人類史上悲劇的導演者,日本的人類同胞們,你們是不是也應該記住這段歷史呢?修改自己的教科書,扭曲歷史意圖將這段歷史抹殺掉,不讓下一代的日本青年們了解知道他們的祖輩犯下的罪惡行徑;參拜靖國神社,把戰犯當做自己國家和民族的英雄來敬拜;否認南京大屠殺,否認你們的野蠻的行為。這種種的一切,都是你們對待這段歷史的態度和做法么?反思自己,中國為什麼會被侵略?落後就要挨打!國家的軟弱必然會受到列強的宰割。然而現在,改革開放後的中國飛速發展,經濟方面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軍事力量也屬於全球一流,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讓中華民族屹立在世界的頂端,我們以自己是中國人兒驕傲,自豪。然而,我們的國家是真正的強大了么?釣魚島的主權問題一直與日本僵持,被韓國非法扣留的中國漁民無法回國,黃岩島問題還是在與菲律賓對峙。中國的主權一直被周邊小國所侵犯著,為什麼全世界都在說中國強大了,但小國們還是依舊敢於尋釁呢?是國家的實力沒有真正強大,還是我們的民族精神、主權意識在這市場經濟的潮流中漸漸消退了呢?

因此,牢牢的記住這恥辱的歷史吧!耳邊的鏇律輕輕響起,那是每一個中國人都必須會唱響的鏇律——“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對,無論何時都要記住是“最危險的時候”,我們要時刻有著民族危機的意識,只有這樣,為了國家的未來,為了民族的奮起,才能讓自己不斷的發奮,努力!

九一八博物館觀後感2

九月,美好的九月,秋天中的秋天,就這樣又一次無聲無息地滑過。人間九月天,承載著歲月的滄桑,承載著如詩的心語。那些從心裡流淌出來的詩行似霧、如夢、又像風,早已鋪展成一條蜿蜒的心路。回首時,才發現生命里那些絲絲縷縷的疼痛與哀愁,早已深藏。

九月,我們11級18班全體同學來到了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作為一名瀋陽人, “九一八”已經成為我心中對祖國熱愛的一種標誌,提到“九一八”每一個對祖國抱有深情的人都會為之一震。1931年,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突然襲擊瀋陽,以武力侵占東北。繼7月和8月在東北製造了“萬寶山事件”和“中村事件”後在同年的9月18日,製造了“柳條湖事件”,從而發動了侵略中國東北的戰爭,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每年的這一天全國各個都會舉行著各種不同的紀念活動。為了同學們能深切受到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班級集體組織大家參觀了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對於“九一八”,東北人會更有特殊的感觸,每年的這一天晚上9點18分,瀋陽的上空都會拉響3分鐘警報,此時汽車停止不前一起跟著按喇叭,行人都要站立低頭,表示對九一八事變中去世的中國人民深切的哀悼和對這場殘酷的事變所引發的戰爭的苦痛回憶,更是對中國人民的教育和觸動。這3分鐘漫長得會讓每一個中華兒女在腦海中不斷浮現一幕幕不堪回首的畫面;這3分鐘深刻得會使今天過上幸福生活的我們對此刻的安逸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和不珍惜;這3分鐘沉重的如落入萬丈深淵後被救起的那一剎奄奄一息中喘著粗氣的生命體……這3分鐘是一種生與死的別離之痛,是一段心如刀割的感傷,它蘊含了太多,“九一八”也代表了太多,所以直到今日每當人們看到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時,耳邊響起激昂的義勇軍進行曲時還會深情落下眼淚,還會在心裡默念祖國加油!因此每年的這個時刻,警報聲長鳴,愛國主義的活動也是豐富多彩,然而作為一名在讀研究生,我們有幸的去參觀了一次紀念意義深遠的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從眼耳鼻等不同感官來紀念這個沉重的事變。在這短短的幾個小時中,每一個前去的同學都心情複雜,小小的心裡都埋藏著對祖國的愛和感動,都有著十分深刻的感悟。

通過九一八博物館裡陳列的一件件物品,浮現的一張張畫面,我認知到,日本發動的九一八事變是蓄謀已久,早有策劃。當時日本天皇,提出“惟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這種錯誤的思想導致了這場事件的發生,而日本的侵略行動中心是鼓吹以武力侵占中國東北,進而占領全中國,實現日本的“大陸政策”。以至於後來中國人民在接下來的十四年里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物質財富被肆意的掠奪,精神受到壓制,心靈和肉體都飽嘗著煎熬。因此中國人民不會磨滅這種長在身體裡的痛,不會忘記這種流淌在血液中的苦。對於這個國恥日子中國人民永遠記憶。

九一八博物館觀後感3

位於瀋陽市大東區的柳條湖橋,就是七十六年前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的發生地。為紀念這一重大的歷史事件,在這裡修建了一座“殘歷碑”,1999年又擴建成“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1931年9月18日晚,駐紮在我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精心策劃了“柳條湖事件”。他們先是由鐵道“守備隊”炸毀了瀋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爾後嫁禍於中國-軍隊,並以此為藉口,突然向駐守在瀋陽北大營的中國-軍隊發動進攻。東北軍執行蔣介石“不抵抗”政策,未進行有組織的抵抗,使日軍當晚即攻占北大營。19日,日軍又占領了整個瀋陽城。4個月後,隨著東北軍不戰自潰,日軍順利占領了東北三剩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我們集體組織參觀了九一八紀念館,身在九一八紀念館中,心情無法平靜,眼前的一幕幕罪證,一幕幕血-案,無聲地向我們講述著上個世紀發生的,永遠鐫刻在歷史聖碑上的無法磨滅的事件。日本侵略者的所作所為像刀疤一般,傷在每一代國人的心上。九一八,一個從小就開始銘記的日子,九一八,國人永遠無法忘卻的時刻,侵略者,當你們的戰刀已經銹跡斑斑,當你們的所謂先烈遺像被一次又一次地拜見,我們,在這九一八的紀念館中,重溫那段讓世界為你蒙羞的醜聞。 身在九一八紀念館,我無法不想起日本侵略者在中國大地上一刀刀屠戮,是你們,頂著大東亞共榮的偽面具,從未將中國人的生命放在眼裡,東北,南京,你們的罪你們最應該明了,你們的惡你們要誰去承擔?你們還妄想揚起傲慢的頭顱,說你們從未犯罪,說南京是誤會,篡改你們對下一代的教科書,侵略者,血腥和殘暴污染了你們自己的雙手,請正視歷史,不要讓無恥和下流代表了你們的靈魂。你們就是這樣來表現大和民族的氣節,就是這樣來兌現當年大東亞共榮的諾言嗎!?

1931年的9月18日,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了蓄謀已久的侵華戰爭。這場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空前的災難和損失,也給後人留下了深刻的歷史血鑒。今天,面對第79個“九一八”,勿忘國恥,我們思考的應當更多、更深。

其一,勿忘國恥當思國運。走進瀋陽市“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讓人深思再三的莫過於“國運”二字。從高聳的殘歷碑到蜿蜒的展廳,如同是用一串串“難”字勾畫出的國難圖,國家的災難、民族的苦難、抗爭的磨難……撫今追昔,百感化作一念:當苦日子離去的時間越久遠,當富日子光臨的越急匆,我們心繫國家、民族的命運,如何才能讓國恥一去不復返?歷史實踐告訴我們,國家與民族的興衰成敗,需要全國人民的人心支撐,而要把十三億人的力量凝集起來,惟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

其二,勿忘國恥當思發展。77年前,我國經濟落後也是造成國門洞開、生靈塗炭的一個重要原因。看昨天知國恥,看今天想國興,看明天盼國強。只有致力於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增強綜合國力,國家才能長治久安。為了不再做“弱肉”,不再被“強食”,我們必須勵精圖治、奮發圖強,以科學發展來大踏步地向前追趕。我們要清醒地看到,我國仍是一個開發中國家,人口多、底子薄,生產力不發達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我國經濟總體規模雖然比較大,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還排在世界100位之後。面對現實,倍感發展之急迫,不思發展就如同當年的不抵抗,有發展才談得上民族尊嚴,才能在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中,使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真正巍峨挺立。

其三,勿忘國恥當思憂患。古往今來,我們的民族不乏“憂論”:憂國憂民、居安思危、先憂後樂、進亦憂退亦憂,等等。憂,具有很重要的道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然而,這個道理,似乎沒有“直奔主題”,沒有“坐落”到目的上——憂患是為了圖強,而圖強又必須先進。如今,我國人民先進意識大大增強,國家也正在欣欣向榮地強大起來。這是個大醒、大幸。然而,世界風雲變幻,“落後就要挨打”還將是一個長久而嚴酷的現實。因此,面對77年後的“九一八”,正如中央領導同志指出,“居安思危”應成為我們須臾不可忘卻的憂患意識。

史路迢迢,多有一鑒:“兢兢以強,迤迤乃亡”;“盛世不怠,奮發圖強”。惟有人人不怠,才有舉國不怠;惟有舉國不怠,我們民族才能長盛不衰,明天才會更加美好。 身在九一八,警笛緩緩拉起,我心潮澎湃,想起最近發生的釣-魚-島事件,日本人在當代難道還要繼續演繹著他們在上個世紀所演慘劇的續集?國人們,腳踏這片用鮮血換來的熱土,請不要忘了我們用鮮血染紅的國旗,日本作為一個國家,它的所作所為已經無法再讓我們繼續忍耐,中國是一頭睡獅,那個支離破碎的年代,睡獅醒來過,請不要讓雄獅再次沉睡,不要讓全世界藐視了這頭雄獅,主席不在了,八路軍不在了,但我們十三億中國人還在,我們將歷盡艱辛,堅定不移,不忘國恥,與外來侵略,破壞祖國利益的一切勢力作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