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錢學森的觀後感600字

《錢學森》這部影片,讓更多人了解他,了解建國初那段複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局勢,了解這天的世界。那么下面是小編和你們分享的錢學森觀後感600字,一起來看看吧。

錢學森觀後感600字優秀篇

人活著究竟為了什麼?這個問題已困擾我好久了,直到我看了影片《錢學森》後,我終於明白了——活著就要“發光發熱”!

原來我並不熟悉這位偉大的科學家,觀看了這個影片後,錢學森先生才真正走進了我的生活。我才了解到先生原來有這樣一段往事:他曾被美國拘禁了5年,只因為錢學森先生知道了新中國的成立,想回國為自己的國家效力,而他實在太有才華了。美國曾想用名利留住錢老——聘請錢學森先生為終身教授。而錢學森先生只想著回到自己祖國的懷抱,直到通過多方努力,先生才回到了魂牽夢縈的組國。

“不管怎樣,也要回到祖國,為祖國盡一份綿薄之力。”錢學森先生的事跡讓我十分感動,一個人愛國竟到了如此地步。先生的行為啟示了我:只要活著,就要自己的祖國人民服務,就要為祖國出力!

錢學森先生回國之後,更做出了革命性的創舉,第一顆核子彈的升起是意味著我國的進步,沙漠中的巨響讓全國人民為之一震……先生為我國科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不愧為我們中國的“飛彈之父”!他不知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看到這裡,我思潮起伏……

古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一個願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漢子;有“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岳飛,一個精忠報國的將軍;有“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的陸游,一個心懷天下的詩人……如今,我們敬愛的錢學森先生,毅然放棄了在美國的金錢、地位、名譽,用自己一生的研究成果來報效祖國!

“錢學森”——我們全中國的驕傲!先生的愛國之心不僅使我們全中國人民銘記在心,連國外的許多科學家一聽到他的名字,也都肅然起敬!是他引起了我們心靈深處最真最誠的愛國之心。是他給了我最深的震撼,更是他讓我明白人生的真諦——活著就要造福祖國人民!不論多么艱苦,也要為祖國人民 “發光發熱”!我因此也下定決心,做一個像錢學森先生這樣的中國人!

錢學森電影觀後感600字精選篇

錢學森,1920xx年12月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杭州。從1920xx年進入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開始,他就立下了要用所學的科技知識報效國家志向。1920xx年,他考入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習機車製造專業,後來,受到淞滬抗戰中中國軍隊航空力量太弱的刺激,他決心改變自己的專業方向,努力掌握飛機製造的尖端技術。

他主持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參與了近程飛彈、中近程飛彈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製,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飛彈運載核子彈的“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訂了中國第一個星際航空的發展規劃,發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論和系統學等。

錢學森是舉世公認的人類航天科技的重要開創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工程控制論的創始人,是20世紀套用數學和套用力學領域的領袖人物,被稱為中國近代力學和系統工程理論與套用研究的奠基人。他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控制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作出了開創性貢獻, 著有《工程控制論》、《論系統工程》、《星際航行概論》等。

錢學森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曾獲中科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小羅克韋爾獎章和世界級科學與工程名人稱號,被國務院、xx授予“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獲中共中央、國務院、xx頒發的“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在畢生實踐著科學報國信念的奮鬥歷程中,錢學森淡泊名利,人品高潔,充分展現出一位科學大師的高尚風範。他說:“我作為一名中國的科技工作者,活著的目的就是要為人民服務。如果人民最後對我一生所做的工作表示滿意的話,那才是對我最高的獎賞。”

20xx年10月31日,這位被譽為人民科學家的科學巨擘走完98年的人生歷程,溘然長逝。

他是我國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錢學森電影觀後感600字推薦篇

在我國的歷史上,有許多的偉大人物,正是他們的付出,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錢學森——一個響亮的名字,一個讓我們一輩子懷念的名字。

今天中午,我們觀看了《錢學森》這部影片,再次走進了這位偉人的崢嶸歲月。他是世界力學大師馮·卡門的學生,1920xx年出生於上海,為了能夠更好地報效祖國,於1935年留學美國。看完電影,我的最大的感受就是震撼,震撼於錢學森波瀾壯闊的一生,震撼於新中國成立初期人們努力趕超的幹勁。

對國家的深沉愛意決定了錢學森一生的方向,也造就了錢學森偉大的一生。假若錢學森沒有堅持報效祖國的決心,而是留在美國,也許他仍舊會是一個享譽全球的科學家,但他絕不會是這樣一個偉大的錢學森——報效祖國的行動卻需要一個人的高尚的愛國之心作為支撐,這就是錢學森最讓人敬佩的一點。

錢學森在美國的導師曾經這樣問過他:你回到中國能做什麼?現在中國的航天業沒有任何基礎,你回去相當於回到了農耕時代。錢學森堅定的說:祖國需要我做什麼,我就去做什麼,就算只是回去種蘋果!所以最終,回國願望強烈的錢學森幾經輾轉回到了當時一窮二白的中國。

面對新中國技術、人才、工業等各方面的空白,錢學森帶領科研人員從仿製入手,根據現有技術和條件逐步研究、完善,奠定了中國飛彈的基礎。1964年,第一枚核子彈試驗成功,接著,他帶領科研人員克服了天氣地理等困難,完成兩彈對接,並且在羅布泊靶場成功試射新中國第一枚核飛彈!

縱觀影片,錢學森的臉上都帶著自信和堅定的笑容,這一點讓我為之動容。一個科學家不能只做好科學就夠了,更重要的是他要用他的人格魅力,彰顯著科學的魅力和人格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