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復興之路有感

《復興之路》可以讓我們了解到了許多關於我國的發展歷程和黨的艱辛歷史。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觀復興之路有感,供大家參閱!

觀復興之路有感篇1

在觀看過《復興之路之崢嶸歲月》和《復興之路之繼往開來》後感觸頗深,共產黨作為中國的執政黨為新中國的建設奉獻了其所有的光和熱,他們用自己的鮮血開創了中國的新紀元,用自己的生命書寫了新中國的歷史,讓中國從一個飽受欺凌的民族變成了如今這個繁榮昌盛的國家,告訴了全世界人民,我們不再是“東亞病夫”,我們不再是“沉睡的獅子”。

特別是觀看了《復興之路之崢嶸歲月》之後,讓我真正的感受到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句話的內涵。

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努力尋找出路,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使他們尋求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並以此為指導思想建立了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的鬥爭才走上科學社會主義指引的勝利發展的道路。

中國共產黨經過不懈的努力,始終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完成了新中國的統一,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標誌著中國面臨的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這一歷史任務的基本完成,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勝利。它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發展的方向,為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創造了前提、開闢了道路。

為了這一天的到來,先進的共產黨員前赴後繼,在這崢嶸百年中歷經無數艱難坎坷,他們的業績將永遠載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史冊。

在首都北京建立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上,共和國第一任xx毛澤東親自撰寫了碑文: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抗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中國共產黨始終把建設新中國視為己任,不斷的努力和探索,終於尋找到了真正適合中國發展的道路。建國以來,黨始終堅持著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積極營造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使中國在半個多世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復興之路之繼往開來》主要講述了中國在新一屆領導集體的帶領下,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社會和諧發展。自此,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迎來了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激勵著走在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的每一位中國人。

民族的復興離不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的發展,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時代賦予我們莊嚴神聖的使命,社會主義政治體制和民主形式將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不斷完善、豐富。

一個民族要實現自己的偉大復興,必須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中國人民歷經艱辛探索而開闢的民族復興之路。今天,中國的發展已經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必須要謹記xx所說的要始終不渝地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做到“四個堅定不移”: 堅定不移地堅持解放思想,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落實科學發展,堅定不移地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

對於有著一個燦爛文明民族今天是如此渴望再創輝煌,也只有經歷苦難的民族才更加懂得重新奮起的意義。回首過去,歷史發生了滄桑巨變,事實有力地證明:只有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中國共產黨,選擇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作為祖國未來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各條戰線的主力軍,我們大學生一定要牢記中國近現代的歷史及基本經驗,繼承先輩的優良傳統,自覺的承擔起時代賦予我們把中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使命。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對未來充滿信息。因為歷史的經驗昭示我們:只有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設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以馬克思主力、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為指導思想,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努力奮鬥,為中華名族的繁榮昌盛奉獻自己的青春和光輝,我們堅信把中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的美好願望,一定可以實現!

觀復興之路有感篇2

這兩天我觀看了一部紀錄片——《復興之路》。讓我了解到了許多關於我國的發展歷程和黨的艱辛歷史。

這部紀錄片回望了160多年中國的歷史,中國人民從飽受欺凌、貧窮落後,到奮起戰爭,艱辛爭取自由,找到了一條中華民族復興的正確道路。這一巨變,使我感受到: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今天這個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中國。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期間,西方資本主義對外侵略擴張,而中國清王朝閉關自守,中國與西方的經濟差距越來越大。英國、法國、美國等國家正資產階段革命的作用下不穩前進,中國卻在唐朝統治者的腐敗無能統治下趨向衰落,人民生活困苦,壓迫嚴重。

一時間,中國的前途與出路令人擔憂。一個有生命力的民族,一個強大的國家,都需要精神的力量。在中華文明幾千年的變化中,有過無數的輝煌,也曾經多次經受過各種天災人禍的考驗。但是,無論經受怎樣難以想像的磨難,偉大的中華民族總是從逆境中奮起,百折不撓,闖過重重難關,走上了新的道路。

在這部紀錄片中,我激動地看到,中國走過一段漫長而艱難的道路,難道有一個國家遭受過中國這樣的恥辱嗎?看到現在繁榮富強的新中國,我們應該學會為自己的祖國感到驕傲自豪。

中國能夠在國際上保持高速的經濟和社會的穩定,並在國際上有一定得地位是經過許多仁人志士的努力,我們要珍惜現在幸福的生活,還要用自己的雙手去建設祖國。希望明天的祖國會更美好!

觀復興之路有感篇3

中共十七大前夕,央視推出了電視政論片《復興之路》,包括“千年局變”、“ 崢嶸歲月”、“ 中國新生”、“ 偉大轉折”、“ 世紀跨越”、“繼往開來”6集,影像資料豐富,解說詞準確感人,生動再現了160多年來中國人民為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而前赴後繼地奮鬥追求的歷程,清晰地勾畫出中華民族從倍遭屈辱、到奮起抗爭直至走向復興的歷史脈絡,提綱挈領,主題鮮明,氣勢恢宏,其強烈的感染力和衝擊力既令人振奮,亦發人深省。我看完後,感觸頗深。

(一) “感慨”“ 感動”“ 感激”

1840年,英國侵略者的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五千年文明古國從此慘遭帝國主義列強鐵蹄的蹂躪,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四萬萬中國人民掙扎在水深火熱之中,為了民族的生存和尊嚴,為了中華的崛起,中國人民前赴後繼,不屈不撓,譜寫了一曲曲悲壯激越的近代史歌。

看完《復興之路》,我的內心充滿了“感慨”、“ 感動” 和“ 感激”。 感慨的是中華民族百餘年來所遭受的深重苦難,像一幅幅交織著腥風血雨,凝聚著親仇愛恨的歷史畫卷將侵略者的殘暴和醜惡完完整整紀錄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讓我深深地感到,落後就要挨打;感動的是許多仁人志士為國家救亡圖存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犧牲;感激的是中國人民經歷了很多曲折艱難,最終在我們黨的堅強領導下,走上了一條成功的發展道路,正是在這條正確的發展道路上,中國人民過上了幸福安定的美好生活。

(二)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

民族復興,路在何方?歷史就是最好的見證。《復興之路》以雄辯的事實,向世人昭示:歷史選擇了共產黨,人民選擇了共產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在於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

自誕生之日起,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馬列主義武裝指導全黨,並在堅持中發展,於實踐中創新,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隨時根據新情況,提出並解決新問題,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由此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

從舊民主主義革命到以馬克思主義為指針、以共產黨為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國人民積百年之力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建立了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初步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之後,正為建設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努力奮鬥——這就是歷史的選擇、時代的選擇、人民的選擇!《復興之路》自覺地“用歷史感悟未來”,在中國未來應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重大問題上,進行了有說服力的論說,有利於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信念、凝聚共識。

(三)復興之路上的精神血脈

一個有生命力的民族,一個強大或追求強大的國家,都需要精神的力量。在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演進中,有過無數的輝煌,也曾多次經受各種天災人禍的考驗。尤其是近代百年,更是內憂外患,災難深重。但是,無論經受怎樣難以想像的磨難,偉大的中華民族總是能夠從坎坷中奮起,百折不撓,闖過難關,攀上新的高峰。正是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形成、發展並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浩然正氣。也正是這樣一種精神,支撐、引導著我們從歷史中走來。

這一精神血脈,源遠流長,生生不息。在林則徐、譚嗣同、孫中山身上看到了它,在李大釗、方誌敏、劉胡蘭身上看到了它,在魯迅、聞一多、朱自清身上看到了它,在雷鋒、焦裕祿、王進喜身上看到了它,在許許多多為了民族的生存發展、國家的興旺發達而犧牲奉獻的無名英雄身上看到了它。

隨著社會的發展,愛國主義內涵也必然愈加豐富,在不同的時期,它的主要表現也會有所不同:民族危機時的共赴國難、沙場捐驅,革命鬥爭中的拋頭顱灑熱血、為真理獻身,和平建設時期的辛勤耕耘、默默奉獻,等等。然而,發展之中總有一脈相承,這就是要永遠保持民族的自尊、自豪與自信,時刻將祖國的利益和民族的尊嚴置於首位。這也是《復興之路》所給予我們的啟示。

(四)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道路

中國曾走過一段漫長而艱難的道路。近代以來向西方學習,發展資本主義,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無數先驅者的嘗試終究都失敗了。中國愛國者在屢次碰壁後才發現,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富強中國。

從積貧積弱走向繁榮昌盛,從溫飽不足走向總體小康,從封閉自守走向全面開放,青藏鐵路在世界屋脊上創造奇蹟,載人航天實現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東中西部區域統籌發展,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低保、醫療、農民工等問題取得顯著進展,我們取得的一切勝利,無一不是我們黨正確領導的結果,無一不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中國繁榮富強和人民幸福安康的唯一正確道路。

《復興之路》告訴我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道路”,一個走向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一個致力於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的中國,必將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征程中,譜寫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人民美好生活的光輝篇章。

近代以來的一百六十多年,中國經歷了兩個跨世紀。然而,二者又是如此的不同。20世紀來臨時,祖國尚在八國聯軍的鐵蹄下呻吟,人們憤怒、哀傷——“江山慘澹,回顧彷徨,不能不為祖國前途痛哭耳!”今天,即使還有諸多困難有待解決,即使還有未知的風險,我們已沒有了百年前的屈辱、哀傷和無奈,一個生機勃勃的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始終不渝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華民族必將迎來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