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樂空間影評3篇

極樂空間影評1

極樂空間的影評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盛讚它的主題,另一類則是痛斥它的平庸,在我看來,去電影院看不會覺得買虧了.

儘管存在諸多缺陷,但導演知道什麼可以直擊人心,兒時的承諾……孩子的命運……世界的希望……對不公平的憤怒……對奇蹟的追求

驅動著每一個人的渴求都是如此簡單:奪回

奪回,這兩個字就像一台馬力十足的發動機,催促著正個故事到結尾,但當你走出電影院,或許會思考:奪回之後又怎樣

也許,舊的權力會腐蝕新的主人,正如當下

因為那是我們人類本性使然

極樂空間影評2

當20xx年,一部名為《第九區》的低成本科幻電影橫空出世,那些懦弱、醜陋的外星人完全顛覆了我們心中外星人的形象。也正是這部電影,讓我們認識了一個才華橫溢的尼爾·布洛姆坎普。這位南非出生的導演用他獨特的視角和對色彩與眾不同的理解驚艷了整個影壇,甚至有影評人更是將這部電影定義為科幻電影的里程碑。20xx年,尼爾·布洛姆坎普帶著一部耗資一億美金的《極樂空間》再次出現在大熒幕前,但是這部作品卻讓他在影迷的心裡從天堂跌落到深淵。

糟糕的主線:坑爹的山寨版《逆世界》

如果一部電影沒有一條驚艷的故事主線,那么其他方面不管多么的精湛都會白費。《極樂空間》就是糟糕的例子。相比《第九區》而言,該片的主線設計實在過於平庸,完全沒有了前作的靈氣和獨特的視角,甚至都不用看電影,看完簡介之後就有影迷發出驚嘆,“這和《逆世界》有什麼區別?”。

馬特達蒙飾演了一位生活在地球貧民區並身患癌症的青年,通過不斷的努力勇闖朱迪• 福斯特守衛的富人區極樂空間,最終打破了兩個空間的區隔。跟《逆世界》同樣的雙空間概念、同樣的貧富分區、同樣的男主角單槍匹馬改變世界,太多的雷同了讓人失去了觀影的欲望。如果不是馬特•達蒙和朱迪• 福斯特的精湛演技讓影迷有了一些不同的感受,這條主線幾乎就可以定義為抄襲。這也讓筆者分不清究竟是導演的江郎才盡還是對劇本的編輯不夠完善,但結果讓人只能說:該片主線真心坑爹。

英雄式主角:性格缺陷造成喪失記憶點

這部好萊塢大片果然沒有讓大家“失望”,延續了好萊塢一貫的個人英雄主義風格。對於一直被影迷認為走文藝范兒的導演尼爾·布洛姆坎普來說商業片或許真的太難了。因為導演有太多想要通過本片來訴求的思想、有太多想要隱喻的現實、有太多過於集中的話題,但想得太多後,結果卻非常不理想,我們除了看到一個對種族制度存有極度不滿的導演外,就是一個堪稱完美的人民英雄。

不知道是誰發明了屌絲這個詞並賦予了它寬泛的意義,但是用來形容馬特•達蒙飾演的馬克思卻特別準確。這個屌絲跟所有好萊塢英雄一樣,完成了一次對高富帥和白富美的逆襲。它在犧牲了幾個炮灰朋友後,憑藉一己之力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格局。這樣的人物設定我們看得太多了,因為知道他不會死,所以導致各種該片的各種爆點都讓人提不起精神,造成了主角根本沒有任何讓人難以忘卻的記憶點。個性的差異化缺失成為這個英雄式主角的致命弊病。

失敗的演員選擇:精湛演技背後的視覺疲勞

筆者相信,願意進入影院觀看這部《極樂空間》的觀眾一定是馬特•達蒙或者朱迪• 福斯特的忠實冬粉。其實朱迪• 福斯特飾演的國防部長非常傳神,不論是冷艷的氣質還是心狠手辣的行為都被其演繹得入木三分,但筆者個人觀點認為,馬特•達蒙飾演馬克思一角卻並非最合適。

馬特•達蒙因為長相不夠出眾,所以一直被認為是演技派。而到了20xx年其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後,他就已經徹底跟偶像派告別了。其精湛的演技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對於這樣一部科幻片而言,他似乎駕馭起來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們回顧一下跟該片相似的《逆世界》和前段時間上映的科幻大片《遺落戰境》,一個選擇了英國當紅小生吉姆·斯特吉斯,一個選擇了老牌帥哥湯姆•克魯斯。

從這一點看得出,一部好萊塢式的科幻片,如果沒有一個帥哥撐場是萬萬不行的。對於這一點,剛剛接觸商業電影的導演尼爾·布洛姆坎普可能還沒有領會到,所以才會選擇了馬特•達蒙。雖然其擁有精湛的演技,但是面無表情的樣子實在讓人有些審美疲勞了。如果選擇的是“精靈王子”布魯姆或者“吸血鬼”羅伯特·帕丁森這樣的帥哥,可能結果會更好一些。

一個商業化的影片被導演賦予了太多的東西,導致了這部電影有些“不倫不類”,而《第九區》過高的標桿也讓影迷對於《極樂空間》的期望過高,從而導致他在影迷心中的地位從天堂跌落到深淵。但是筆者認為,我們還是應該帶著包容的心,給這位導演更多的空間,讓他通過這部電影好好思考一下,如何更好的為商業電影賦予藝術色彩。

極樂空間影評3

本來自太極俠開始,我想對這個暑期檔的電影都做一下點評,但是看了個遍之後,我覺得可以一言以蔽之:都是爛片。

我之所以寫《極樂空間》的觀後感,倒不是因為它不是爛片,而是因為對它的期望值比較高。有《第9區》在先,看完電影,我開始以為都是編輯毀了導演尼爾•布洛姆坎普的電影,結果一查資料,是這貨自編自導。你說身為一個處女座,尼爾拍出這樣的作品,是不是應該自殺謝罪呢?

前半部分吐槽向,後半部分假裝嚴肅臉。

在中國,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身處虛擬的網路,揮舞正義的大旗,對執政者口誅筆伐,將一切問題歸根於現有的體制以及政府,卻往往給不出正確的建議,我稱這種人為“公知”。

尼爾就是這樣的公知,這部電影的設定很簡單:在未來,上層社會住在太空的空間站里,那裡有清新的空氣、優美的景色以及碉堡了的醫療福利,下層社會住在地球,無產階級工人們只能在工廠被人剝削。主人公馬克思(…)身患絕症,於是他為了拯救自己順便拯救全人類向極權政府發出挑戰。你看,這樣一個並不晦澀的設定,再加上多年來拍攝科幻片的經驗,將影片拍得BUG百出簡直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但尼爾不愧是大導演,他就是做到了,在討論結尾的政治命題之前,先讓我們看看主人公同志蛋疼的革命之旅:

1.影片一開始幾個機器人就叫囂著:我們對公民採取零容忍政策,多嚇人啊!接著他們對主人公說:你身負兩項重罪,還處於假釋期……請問主人公如此年輕,兩項重罪判了多少年就假釋了?好一個零容忍,是不是在黑我國寬嚴相濟的刑法典!

2.地球賤民要偷渡去太空站啦,什麼?如此碉堡的太空站竟然沒有防禦措施,要靠地球上的特工發射遠程飛彈,還是特么是肩扛式的?!請問如果人家正在打飛機,你們該怎么打飛機!

3.主人公身穿一套機械裝甲變得狂霸酷炫拽!不過……這裝甲是直接釘在肌肉裡面的,給丫釘裝甲的時候忘記把人家衣服脫了,主人公獲得被動技:永遠不能洗澡洗衣服。

4.黑老大說道:人腦傳輸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啊!十幾分鐘後,老大親派的小弟掏出一根數據線,將二位大腦的USB插口連在一起,結果…電腦就開始自動運行了啊!複雜個P啊!你好歹學習其他黑客假裝“啪嗒啪嗒”敲幾下鍵盤啊!

5.主人公大腦里有開啟新世界的鑰匙,上峰趕緊封鎖洛杉磯,然後全城搜捕反政府分子馬克思!但是…為什麼只有一架飛機灰來灰去啊,太空站你這樣對地球自暴自棄真的好么。

6.主人公終於殺進太空站了!國防部長親自帶隊去抓捕!於是黑幫趁機進來了,什麼,沒有任何阻攔!所以整個國防部除了部長就沒有別人了是么!

7.國防部長會見有高度暴力傾向的特工,居然不帶保鏢;看見特工精神失常,結果丫就把腦袋湊過去了,作死也不是這么作的好么!

8.我本來還以為太空站沒有遠程制空制導武器,是因為地面部隊很牛逼,但是主人公殺進來之後,還是只有反骨特工一個人在跟他乾啊!科技點不能全點醫療啊指揮官!

除此之外,我還要另外全程吐槽一下女主:兩人青梅竹馬久別重逢,男主候要跟人約會,女主很嚴肅的拒絕了,表示自己的情況很複雜,結果後來發現就是帶了個身患絕症的小女兒而已啊。男主表示不在乎,跟女主被押在一艘飛船飛往太空,好容易找到機會炸得敵人七葷八素,得以脫身,結果還沒來得及補刀,女主就一直在喊:我被卡在座位上了!快救我!男主不管敵人前去解救,果然被醒過來的敵人襲擊,結果女主頭也不回的抱著孩子就跑了!就跑了!然後還不是因為孩子沒有身份沒法使用治療儀(男主早就告訴過她了),影片的最後為了救孩子男主壯烈犧牲,女主在夕陽下散步,露出了燦爛的微笑!

言歸正傳,就這樣,不知道為什麼之前居然能夠順利存活的太空站終於被主人公攻下了,我覺得再攻不下觀眾都要自己上了,然後,主人公犧牲自己,換來了空間站的新生,黑幫老大控制空間站,賦予了所有公民在空間站生活的權力,然後……他派下飛機,就去解放全世界受苦受難的人民。

真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啊!尼爾一定是近代史沒學好,才會有如此天真可愛的想法,那三架萬能醫療機,又怎能禁受得住百億人的凌辱?影片拍到這裡,不是導演自己腦殘,就是把觀眾都當成腦殘。

一個空間站能支撐多少人?把極樂空間分享給全世界人民的想法,帶來的不是共同富裕而是共同毀滅。仔細思考一下,一個擁有“極樂空間”(少數人掌握大量資源)的世界,和一個只有貧民窟的世界,哪一個更好呢?

這個問題就是現在我們面臨大多數社會問題的縮影,少數特權階級把持看似大量的資源,而底層人民則怨聲載道。但是其實那些資源分散開來,就如杯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完就沒有了。社會改革,必然是一個痛苦而漫長的過程,在轉型成功之前,任何貿然的舉動都可能帶來災難性的後果,我寧可活在一個有特權階級的不平等社會,也不願生活在你我皆貧的世界大貧民窟。

有人會說,如果不向既得利益者爭取,那么永遠也不會獲得權利。這句話是對的,但是現在網上爭取利益的方式實在是幼稚不堪,套用影片中的情節:

——“馬克思,我們打算去偷車。”

——“你們有什麼計畫么?”

——“我們打算中午去。”

沒錯,這就是現在網上大多數反對者的計畫:沒有計畫。他們拿城管開涮,但遇到不良商販的時候還是會咒罵政府;福利要向北歐國家看齊,奢侈品物價向原產地看齊,日用品價格向人民公社看齊;政治制度照搬美國就能民主自由,民主國家永遠都沒有貪污腐敗。

我們國家存在很多很多的問題,但是這樣一味迎合草根的情緒,為了轉發量和冬粉數,製造話題,東打一槍,西放一炮,偶爾還要造個謠,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其實我明白,大多數網民只是發泄情緒,而非持這樣的觀點。但是意見領袖們則將這種匯聚起來的情緒,當成自己引導出來的政治主張,而以關心社會,不惜斷頭流血也要為國為民的人民英雄自居,這就令人反感了。

在我看來,那些微博上自詡關心社會的和被關在監獄裡的、逃往海外的人,一個像樣的反對派都沒有。

如果米國推特的言論和微博相似的話,想必尼爾•布羅姆坎普也是一個大V,為了配合影片的宣傳,熱門推特上一定會有他這樣的言論:

@導演尼爾•布羅姆坎普V:【免費醫療究竟還有多遠】我國今年軍費支出9000億,而德州剛剛有兩位老人因為得不到救治在家中痛苦自殺,難道有什麼比公民的生命還有重要嗎?在百年不遇的國家裡百年不語!支持的人狠狠地轉!

轉你妹啊,看到就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