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無法觸碰觀後感3篇

電影無法觸碰觀後感1

看電影,我很少去記導演,主演,出自哪裡;每一部電影對於我,就是一個故事。電影《無法觸碰》的開始讓人覺得乏味,但好電影,總值得讓人堅守!

首先說說黑人driss,如果只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他,那就是真實。 一個流露著真性情,敢說敢做的黑人大小伙 。越往後看,就越發讓人佩服和尊敬他。 其實,他就是一個特別普通的人,沒有超凡的特長,沒有偉大的夢想,但他又是那么的不普通。 試著問問我們自己,在這個社會裡,還有幾個人能如同driss一樣,活得如此真實!真性情!純粹!

越長大,我們面對生活,面對事情卻越發的變得複雜。有多少人,甚至慢慢的迷失了自己。想想我自己,也開始慢慢變得不是我自己了,這樣是會做人了,懂事了,還是別的什麼了? 電影看到最後,很想哭,是什麼,讓我慢慢的偏離了自己,活得這么累,真的很累...

而菲利普,因為跳傘的事故,終身殘疾,看著萬貫家產卻不能動彈,每晚還要在床上因為藥物的副作用痛苦的呻嚀,到後面我才明白為什麼他要選擇dirss 做他的護理,任他的性子,跟他一起開跑車,吸菸。而對那些真正專業的護理冷言相對。 我想他已經看破了這個虛偽的社會,當他將driss的畫以高價賣給那些自認了解藝術的人時,更加是將這個虛偽,物質的社會現象詮釋的淋漓盡致。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只有他和driss在一起,他才會有難為的笑容,一直到最後他終於和愛戀很久的筆友相見...

電影無法觸碰觀後感2

“時而歡笑,時而淚下,人生何求。”這是一家法國媒體對這部電影的評價,同樣的,這句話也很精確的形容了我看完這部電影后的第一感受。

該片的兩位男主人公,一個殘疾富人,一個底層黑人,是身份相差懸殊的僱傭關係,這類“窮看護”和“富殘病”朝夕相處發生碰撞交鋒後滋生友情的故事,很容易被拍得落入俗套,氛圍常被營造得悲戚莊重而感人,甚至難免刻意煽情,也很可能會藉此題材來宣揚某種理解共存的精神,甚至扯出人文氣息來,但這部影片的整體呈現卻簡潔明了,幽默詼諧,溫暖可愛,全片找不到那種淒淒楚楚的悲調,即便現實很悲劇,“富殘病”高位截癱,只有脖子以上有知覺,有前科的“底黑窮”家事煩惱,前途渺茫。

影片基於真實故事改編,總搭幫合作的奧利維·那卡什和艾力克·托蘭達採取了劍走偏鋒的迂迴戰術,提煉了人物性格的亮點,如病人的不甘平庸包容豁達以及黑人的樂觀開朗純真善良,並以相當輕鬆的調子來表現這種看似不可能存在的友誼和深情。其中,精彩的對白對於人物的再現、劇情的推進、節奏的調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黑人德瑞斯對歌劇和古典樂的一系列爆笑點評,準保令維瓦爾第、巴赫等一乾長眠了的音樂大家也啼笑皆非。

憑心而論,影片對人物的營造趨於平面化,整體表現手法有略顯單一粗陋的嫌疑,但所幸立意真摯,故事動人,細節飽滿,情感充沛,運鏡乾淨,對白出彩,表演更是純熟自然。雖然因劇本限制,片中的角色普遍卡通化,缺乏層次感和立體感,但在這樣一部簡單輕鬆的喜劇中,訴求一旦太多,就會改變創作的初衷,也會令影片顧此失彼。

弗朗索瓦·克魯塞飾演了因高空跳傘事故而導致嚴重殘疾的菲利普,雖然基於角色需求,他的肢體語言受限,只能以脖子以上的部位來參與形體表演,但他的表演頗為生動,一張臉看似波瀾不驚,實則飽含了心緒的千山萬水。

法國人似乎屢屢在光影中表現高位截癱的角色,如《潛水鐘與蝴蝶》里勵志的馬修·阿馬立克,《枕邊的男人》中神秘的蘇菲·瑪索,就表演的精彩程度而言,克魯塞居中。奧瑪·賽的德瑞斯可謂活靈活現,他所表現的這個熱愛現代音樂、運動細胞也不錯的黑人,有點逗有點貧還有點可愛的孩子氣,而且逗得頭頭是道,貧得恰到好處,又孩子氣地率真無邪,惹人喜愛。

好的友誼是你通過這個人和世界相連。菲利普和德瑞斯之間的奇妙互動也產生了積極作用,影片通過比對德瑞斯對門口隨意停車者的態度,表現出了這段友情對他產生的影響,而喜歡現代樂的他攜弟歸家時這場戲的配樂風格的改變,則說明了友誼潛移默化的作用。

而德瑞斯之於菲利普,就像一個快樂使者,從一開始,他就沒把菲利普當殘疾人,他給予了他普通人的待遇,他沒有故作憐憫的眼神,也沒有強作感同身受,他總是想說就說想唱就唱,總是風趣幽默插科打諢,還總是咧著大嘴齜著大白牙開心地笑,特別在看歌劇時,他笑得幾乎沒形象。似乎在德瑞斯的觀念里,一切都可以拿來開涮,不論天才巨匠還是反面人物,他的樂觀幽默,給菲利普灰色的人生增添了別樣的色彩。最重要的是,德瑞斯知道菲利普需要什麼,他幫他打開了一扇通往未來生活的窗。

影片的OST很值得靜心來聽,除了大量引用的經典古典鏇律、耳熟的現代音樂,魯多維科·艾奧迪的鋼琴配樂也帶來了一份聽覺感受,仿佛引領著一種娓娓道來的訴說情緒,哀而不傷,且溫情美妙。

只要打開心靈的窗,陽光會照進來的。

影片在平淡的記錄中以一種出奇不意的善良與真誠來打動每一個觀眾的心。我們常說一部好的作品不單是一種情緒的注入,一種色彩的調和,它會讓我們聯想到更多,感觸到更多,領悟到更多,學習到更多。顯然這部電影就可以做到。即使是再有錢的人,再懂得欣賞高雅藝術的人,他在沒有愛,沒有感知能力,沒有自由的前提下,他都只能算是一貧如洗,一窮二白的人。“歐巴馬”是一個好人,即便是他從前撒過謊做過牢,而人終會改變的,不管你多大,天生條件多么的不好,多么的不會說話……

無法觸碰的是心靈,是愛,是無法言語的美好。

電影無法觸碰觀後感3

這部電影講述了在眾多人都失敗於照顧一個高位截癱的白人富豪菲利普後一個貧窮、曾經有犯罪記錄的黑人德里斯成功地照顧了他並與之建立友誼的故事。

菲利普,一個上流社會的富人,一個滿腹經綸飽經風霜的成功人士,一個高貴的白人,一個在追求自由地向雲端飛翔過程中被摔到地面導致高位截癱無法觸碰朋友、社會乃至整個世界、心靈空虛和封閉的主人。

德里斯,一個貧窮並有犯罪前科的人,一個文化程度低,頭腦簡單的年輕人,一個無拘無束、野性奔放、心靈開敞、身體健壯本無心做僕人只因為要領取失業救濟金而成為菲利普的僕人的黑人。

本來來自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社會地位的人是難以觸碰和相容的,但是那些似乎跟菲利普社會背景比較接近、小有成就的人們都因陷入自己所謂的成就的局限性而無法與菲利普的心靈觸碰,只有德里斯,這個毫不掩飾自己好壞,直白的黑人小伙子讓菲利普產生了試用他的決心。在相互摩擦和包容之下,他們成了最佳搭檔,德里斯真誠開放的心終於被菲利普接受,菲利普那顆任何人都無法觸碰的心也終於被德里斯觸碰。

雖然出身貧困,但德里斯在菲利普前不曾卑躬屈膝,沒有因對方的金錢和地位而折服,當菲利普的女兒對他不敬時,他立即維護自己的尊嚴,向菲利普提出要揍她,而在正統的貴族群里奴僕是絕對不敢這么跟主人說話的。但是菲利普尊重了德里斯,他向他承諾由他來管教她,這是德里斯所需要的。

德里斯雖然照顧菲利普,卻不憐憫他,不同情他卻也不歧視他,而是把他當成正常人對待,這給菲利普很大的肯定。對一個病人來說過多同情和照顧實際是在不斷地提醒對方你不如我,你是一個殘疾人,一個廢物,一個與眾不同的劣等品。對一個病人來說,他們要的是跟正常人一樣的的普通,而德里斯總是忘記菲利普癱瘓的事實,這讓菲利普感到自己沒有被當成殘疾人。

如果一場疾病讓一個人喪失了內在和外在的一切並不是最可憐的,最可憐的莫過於像菲利普這樣的人,雖然本能沒有喪失,有著跟正常人一樣的渴望,但是實現這種渴望的能力有著重大的缺失,他唯一能夠抒發其情懷的方法就是給一個未曾見面的女性寫信,並從中得到安慰。他愛她,但是自卑的他想都不敢想去跟她通話,更不要說是去見她。是德里斯幫助菲利普打破了跟她通過的界限,並跟她約會。但是在第一次約會時,菲利普沒有等到女方的到來就退場了,並從此對她隻字不提,表明了他的自卑和脆弱,而是德里斯幫他找到了她,成就了他的愛情夢想。德里斯的個性決定他是一個敢想敢幹的實幹家,正像影片中所說他是菲利普的手臂,幫助菲利普實現著他的一切。他活潑、野性、豪爽、有創意、膽大敢為,這正是菲利普那個正統、統墨守成規的貴族圈子所缺少的,也是菲利普所欣賞的,更是他需要的,德里斯的個性成就了菲利普的幸福。

如果說德里斯是一匹千里馬,那么菲利普就是伯樂。如果沒有菲利普的慧眼,德里斯終將埋沒在窮困的人群中,是菲利普讓德里斯放棄了只拿救濟金的想法,通過幫助德里斯賣出他的畫,讓他看到了自己的價值,讓他看到一個街頭混混也可以走入正途。曾經有人警告過菲利普用一個有犯罪前科的人是要小心的,因為他無情,而菲利普表示他需要的就是他的無情。“道是無情卻有情”,實際上菲利普看出德里斯無情和與眾不同的不羈的個性後面的有情、通達和幹練,正是菲利普對德里斯正確認識和接納,不僅成就了德里斯的生活也成就了自己,讓自己的生活產生了飛躍。

兩種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之所以有著如此深厚的友誼重要的一點在於他們相處的地位是平等,彼此是尊重的。他們有著平的空間,平等的生活,不存在著誰統領誰,誰臣服臣服於誰,菲利普沒有歧視德里斯的貧困和犯罪背景,而德里斯也沒有歧視菲利普的殘疾。平等和尊重是理解和交往的基礎和根本,在平等的基礎上彼此尊重對方的工作,思想、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即使是差距最的心靈也可以彼此交融。

本片的意義就在於向人們展示了兩種極為不同的不文化和社會背景下人的心的融合過程,然而其借鑑作用不僅僅如此,還給我們提供了如下的啟示:

一不要做不適宜的事

當一個人拚命地向生活或事業的雲端飛翔時,是否應當考慮自己的極限,如此才能避免像菲利普那樣被重重地摔到地面致殘?人都希望進步,但遺憾的是明明有些人不適合做某種事或者不適合在這段時期做某種事,但是自己不意識,認為只要努力就一定成功。其實一個人成功與否是多種因素決定的,努力只是成功的因素之一。成功要德(福德)、智(智慧)、體(健康的身體)全面發展,還要有天時地利人和。做任何事情都要講究緣分,只有緣分到了,才能水到渠成。良好的夫妻關係、朋友關係、商業關係等一切關係都講究默契,然而默契不是僅僅靠努力得來的,儘管努力有一點作用。默契是在對方不經意地作出任何事情,其結果都對另一方有利,就是那種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境界,這種境界可以遇到,卻無法爭到。勉強自己在不恰當的時刻做不該做的事,追求不應當有結果的結果,最後一定是適得其反。

二 雖然不幸但要自強

很多人不幸地成為了菲利普,還有很多人雖然身體健壯,但是心靈卻跟菲利普的身體一樣截癱和殘疾,但是這些人中很多並沒有向菲利普那樣幸運地得到德里斯的認可和幫助並遇到不嫌棄他是一個殘疾人,願意跟他終生相守的筆友。那么這些人就應當向德里斯學習,讓自己有德里斯為菲利普去平衡和開拓生活的精神去平衡和開拓自己的生活。無論什麼樣的生活狀態都有其平衡點,找到那個平衡點,心就是坦然的,生活就是快樂的。而菲利普的故事也向我們證明即使是他那樣高位截癱的人都有快樂的生活,那么比他狀況好得多的人們應當過得更好。

三 良好的僱傭關係

德里斯不羈的創意和菲利普的包容成促進了他們僱傭關係的良性發展。利普的優點是準許德里斯的個性發揮,甚至可以接納德里斯個別時候對他的不服從和標新立異,甚至在一般人看來是野蠻的行為,比如去打那個隨便停車的傢伙,他是一個好老闆。總是希望自己員工順從自己的老闆聽不到不同的聲音,不能集思廣益。如果在美國公司一個高官整天順著老闆說話,沒有創意,不懂得表達自己的見解和風格,不久就會被炒魷魚,因為一個聰明的老闆絕對不會花高價來聘用一個僅僅聽他的話、跟著他身後說是的人。優秀的美國老闆寧可要一個能幹的刺頭做管理,也不要一個沒有見地的順毛驢。

作為雇員要善於讓自己的老闆了解自己,用一位美國公司總裁的話說,當你來到一個公司要讓公司很快注意到你的存在,當然他所說的存在不是指員工整體跟老闆打招呼說話。在國外競爭激烈的環境裡一個人拚命地在展示自己都不一定能被得到重視,如果不去努力地展現自己的才能和特點,你就被他人忽視,你的機會就會錯過。老闆需要的是忠誠和有能力的人,所以德里斯的開朗和真誠、直白和奔放、創意和衝勁的風格代表了新時公司員工,特別是管理層的主流(至少在北美是如此,國內企業我不清楚)。

四 首先邁出多付出這步的人智慧

菲利普作為僱主對德里斯不但尊重,而且關心,他幫助德里斯賣掉了他的畫,卻改變了他的一生,他對德里斯的付出已經超越了他們僱傭關係中他應當給予他的報酬。當德里斯走了以後,菲利普的生活陷入困境,德里斯聞訊後心甘情願地回到菲利普的身邊,並主動為他找到他的筆友,促成了他們的婚姻,其作為也超出了一個雇員應履行的義務。試想一下,如果當初菲利普對德里斯公事公辦,斤斤計較,那么德里斯走後還會回來嗎?還會主動成全他的愛情夢嗎?德里斯能這么做跟菲利普對他前邊的善待有關。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對方又沒有對我多做什麼,我為什麼要對他多付出?別人有困難跟我有什麼關係?這實際上是拒絕布施,把互動的主動權交到了他人的手中。除非這個世界的人不需要幫助(如果人人都是這么想,世界上就沒有幫助,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否則總是有一個人要去先付出。 在一些人眼中那個先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的人是傻子,是出力不得好,一來並沒有得到回報,二來只要做事就比不做的人容易犯錯,就容易得到他人的非議,但是實際上善於付出的人是智者。

雖然從善的人在幫助別人的時候並不圖報,但是善行激發人的愛心,讓人喜悅,善行修養著從善人的品德,鍛鍊著從善人的實幹能力,同時也讓從善的人贏得他想不到的機會和利益,因為被接受過他的幫助的人心中一定會記著他,即使一千人個裡面有九百九十九人知恩不報,那么還是會有一個人記著他的善待。即使任何人都沒有報答他,他也贏來了一份福德,一顆寬廣和仁慈的心,而這些正是一個成功人士不可缺少的素質,更何況在因果規律面前任何的付出都不是白費的。

付出不一定是給錢或者給對方帶來實際的利益,有時一個首先的問候和微笑都是對他人友好的付出。

當我在駐京的美國公司工作時,我曾經陪同一位美國公司的副總裁去紅橋市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到了那裡他第一要買的東西就是送他秘書的禮物。我們都清楚他跟比他大得多的老太太秘書絕對不是什麼不正常的關係(美國婦女65歲才退休,國外一流事務所的前台和著名老闆的秘書秘書都是60多歲的老太太,而不是漂亮姑娘。),他這么做就是對下屬的一種關愛和對她工作的肯定。

當初的我,一個30多歲的中國姑娘在北美工作的時候,聖誕節收到了和幾位公司合伙人的賀卡,因為是單身一人,被他們邀請到家中吃飯(在國外如果能被邀請到家裡是非常友好的表示。),這讓我不僅感到他們對我的重視和尊重還感到溫暖。直到我回到北京,還是在每年首先收到我過去的頂頭上司的賀卡,就這樣一直持續了若干年,直到他去世為止。在上班的時候如果是在大門前見到老闆,他們一定是先跟我打招呼,為我開門,先請我進去。在討論問題的時候他們更是尊重我的意見,即使我的意見與他們不同,甚至是批評(有時我會跟他們爭論),只要是對的,他們不但欣然接受,還讚揚我,如果是錯的,他們也不批評我,卻幫我分析錯誤的原因或者在一個合適的機會為我介紹相關資料去讀,讓我自己去領悟錯誤的原因。他們了解我,於是只要有對我事業發展有利的機會就一定想到我,讓我參與,他們對其他雇員也是如此。在我從他們那裡不斷受益的同時我越來越願意把真實的我顯露給他們,願意把真正的的想法告訴他們,願意真心地促進他們的事業成功。他們真的可以為他們的員工提供一個任意發揮潛能的工作環境。

聰明的老闆和員工從來都不把對方放在對立的位置上而是彼此在乎對方,珍惜對方。我永遠都不會忘記我在曼哈頓工作的時候。那家事務所名列美國前茅,事務所的老闆在美國享有盛名和崇高的地位。有一天他邀請大家去他家打高爾夫球,方式是自願報名。我因為工作忙,沒有報名,他的手下主管打來電話,問我為什麼不去,他們非常希望我能去。我說我的工作沒有做完,她立即說沒有關係,他們可以延長我交任務的時間。我又說因為沒有準備去,所以沒有帶運動褲(在國外上班都是穿西服裙),她立即請我放下手中的工作到外面去買,說要買好的,公司給報銷,因為這次活動他們無論如何都不能沒有我,他們特別希望我去。我很感動,以最快的速度買了一條曼哈頓最便宜的運動短褲,參加了這次聚會。那位著名的老闆熱情地招待我,為我端來椅子,送上飲料和食品,還親自帶我打高爾夫球。從聚會開始到結束,他大部分時間都在陪著我,跟我聊天,這讓我印象至深。從那以後我幾乎天天加班,我用盡我的所能為這位老闆賣命,捨去了很多娛樂時間。我的中國同伴說我是一個讓老闆幾個美金收買了的又笨有又傻的working animal(工作狂),但是我卻在拚命的工作中自得其樂,為這樣的老闆付出,我心甘情願!而事實證明我的一切付出和努力老闆都是清楚的,雖然我付出的時候沒有不圖任何報答而恰恰是在感激和報答老闆,但是我的老闆因為我的付出讓我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穫。

如今時過境遷,那條發舊的運動短褲珍藏在我的箱子中。對我來說那不是一條運動褲,是一種平等和尊重的結晶,是一種地位顯赫的貴族首先向一個年輕貧窮的打工族的表示關注和愛護的象徵,是一個僱傭關係良性循環發展的標誌。不僅是我的老闆,在那樣的環境中幾乎人人都願意首先向他人伸出友愛之手(至少我在北美遇到的人幾乎都是如此),這讓我受到感染和啟發,我甚至在想也許這就是他們成功和和會發展的原因之一,以至於在今後的生活中努力學習他們的精神,學習做那個首先向他人伸出友愛和援助之手的人,去創造更多良性循環的關係。

五 性別角色

性是男女在生物學上的差異,性別是男女在人格特徵的上的差異,而性別角色是社會對男女態度、角色和行為方式的期待。

本片通過德里斯對菲利普家的一個女職工的態度我再一次看到了在西方文化中性別角色的特徵。無論德里斯對那位女性拋媚眼、邀其共浴以及有其它挑逗性語言是出於愛還是出於性,這樣的行為在西方社會很多,熟悉的男女之間開跟性有關的玩笑也很常見。如果是性挑逗,那個社會的很多女性就一笑了之,她們不會因為對方對自己有性的企圖而感到被攪擾,因為她們知道如果對方的言行侵犯了法律,有法律調整他,用不著她們操心,如果對方的行為沒有侵犯法律,不管他的行為是否高尚,他有表達的權利,甚至認為為了性直言表達的人比那些為了同樣目的而謊稱愛的騙子要好,因為這樣至少可以給她們一個明確表達不接受的機會。

但是一些具有傳統的東方文化的女性就不是這樣看待這些問題。有一次一位女朋友怒氣沖沖地找我談話,說有個傢伙希望跟她一夜情,把她當成什麼人了,她是那樣輕浮的人嗎?我告訴她不是她的問題,而是那個男人對任何人都會採取這樣的表達方式。但是這位朋友仍然氣不過,說他向誰那樣表達她不管,就是不能在她面前放肆。我問她他已經放肆了,她打算怎樣?她說當時她真像想扇他,現在還想找人揍他。我告訴她如果這么做恐怕觸犯法律的不是他而是她了。後來她在我面前罵了他半天“不要臉,臭流氓”等非常難聽的話之後,不了了之。

這實際上是不同文化下的性別角色不同所致,而我倒是比較欣賞西方人處理兩性關係的態度,比較瀟灑自如和省心,不管別人以什麼樣的方式向你提出性的要求都不會記恨。如果不願意可以不接受,拒絕了,這件事就結束了,不值得氣成這樣,也沒有必要想那么多。

很多西方人(男女都如此)在處理男女和情感問題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他們戀愛分手的時候雖然也非常痛苦,但是時間很短,有些人很快就有了自己新的心怡的對象,而他們並非是用此來填補失戀的寂寞,也並非對過去的愛人不真不用心才轉化得如此迅速。他們的特點是活在當下。對於屬於自己的當下的生活非常投入和認真,盡享其中之樂,照他們的話說不投入的愛情不幸福。在關係還有挽救的時候他們也會竭盡全力去挽救,但是一旦關係破裂,在陣痛之後,很快就翻過這頁,把過去忘得乾乾淨淨,重新生活。他們絕不會因為讓過去的美好繼續在自己的心中占位,絕對不會因為過去而影響現在,對他們而現在的生活包括現在的戀人永遠是最好的。當然能如此拿得起放得下,是要修煉的。

六 表達

不管是德里斯對女職員的挑逗還是對菲利普的不服和不羈,結果是女職員沒有恨他反而跟他的關係接近(她是同性戀,當然不是男女關係的那種接近),而菲利普也對他越來越喜歡,說明他不但能夠表達而且表達到位。

表達在北美是非常重要的。影片中德里斯的表達風格代表了北美很多人的表達風格。在那個生活節奏很快的社會裡,沒有人有過多的時間去猜別人的心,即使在戀愛中或在婚姻家庭中如果你說你心裡有她,在愛她但是不善於表達,關係還是會受到影響甚至是破裂。

很多年前當我在北美的時候,有一天早晨接到一個電話。女方哭著跟我說她要帶孩子搬出這個家,因為他的丈夫要開汽車壓死她,請我去一趟。我來到她的家,她正在收拾東西準備帶孩子走,她的丈夫顯然非常惱火。調解是成功的,造成問題的原因之一就是丈夫不懂得對他夫人進行愛的表達。

丈夫非常生氣和無奈地告訴我是他養活了這一家,所有的經濟大權也由她掌握,而且她讓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但是他發現他越聽她的話,越按照她的意思去做,她的火氣就越大,對他就越苛刻,他就越來越不敢擅自行動,但是他越唯唯諾諾,她就會發更大的脾氣。他覺得她簡直是得寸進尺,不可理喻。

而通過她的說辭我一下就明白了她需要。她說他總是在她讓他做什麼的時候去做什麼,只要她不說,他就不做,他從來就不關心這個家,也不愛她。很明顯妻子是希望丈夫通過主動去做來表達對她的愛。

當我把女方的心思告訴男方時,一開始男方很難接受。他說都老夫老妻的了,那那么多講究,她要什麼他都給她了,還不行嗎?

我半開玩笑地問他,為什麼我們做飯的時候有不同工序,反正是吃,乾脆把油鹽和菜一起倒下鍋煮不就行了?吃的時候為什麼還要擺餐具,餐具還要漂亮的,飯做出來端到廚房裡吃不就行了?之所以不行是因為在炒菜做飯和進餐種中都有文化和情調的體現,進餐對於人來說已經不僅僅是維持生存,而更大程度上有著更多的社會、文化和精神的內容。夫妻之間的交往更是如此。

所以無論是商業關係,還是朋友關係或者是夫妻關係乃至一切一切的關係,如果我們還想維護這樣的關係,表達非常重要,老闆和雇員有僱傭關係的表達方法,朋友有朋友的表達方法,夫妻有夫妻的表達方法,儘管這些表達的方法不同,儘管表達的方式不一定是直白,但是就表達這一舉動來說是相同的也是必要的。

應當說影片中對我的每一個提示都可以成為一個巨大的話題,有著難以言盡的內容,而影片中的提示也絕不僅僅就是這些,比如如果從心理學的角度考慮,實際上是菲利普和德里斯彼此調整了對方的心態,確定了對方的生活方向,然而如果仔細研究他們對話和心理變化的每一個環節,那么仍舊有說不完的內容,由於時間和篇幅的限制,我只好就此停筆。

在結束這次觀後感之前讓我再一次回到影片的主題,那就是只要平等和尊重,只要真誠地用心,沒有跨越不了的鴻溝,任何事情都是不能的,但任何事情也都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