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的1819觀後感1000字

《我的1919》講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美、法、意、日等國在巴黎召開的所謂“和平會議”中發生的真實場景。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電影我的1919觀後感1000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電影我的1919觀後感1000字篇1

《我的1919》講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美、法、意、日等國在巴黎召開的所謂“和平會議”中發生的真實場景。

中國代表顧維鈞先生在“和會”上,提出收回戰敗國之德國在我國山東的特權,廢除不平等的《二十一條》的正義要求。日本卻不知羞恥的要求把德國在山東的特權轉讓給自己。顧維鈞先生在與日本的調和會議前拾到日本代表的一塊金表,於是在會議上借題發揮,他說:“這是日本代表牧野先生為討好我而送給我的。”牧野勃然大怒:“這簡直是公開的盜竊,無恥!”看到這裡,我不禁為顧先生捏了一把汗,可他卻不緊不慢的講道:“他憤怒了,你們看。姑且算我拿了他的金表,那么日本要搶占我們的山東,請問,這算不算偷竊?是不是無恥,極端的無恥?”

聽了顧先生的反駁,你們感想如何?如此有理有據,義正言辭,痛快淋漓。得到與會代表一致讚揚,說他是一個真正剪掉辮子的中國人。看,這就是偉大的中國人民,這就是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精神,話語那么的鏗鏘有力,以智慧激怒對方,在一反證法狠狠的批判了日本帝國主義的無恥行徑。

可是中國的合理要求得到同意了嗎?帝國主義根本就沒有理睬中國人的正當要求,在和約中規定把德國在山東的各種特權全部讓給日本。我們也是戰勝國呀,為什麼還任人宰割?血的事實告訴我們:弱國無外交!

那時候,由於北洋政府的軟弱無能,由於中國經濟和軍事的落後,參加“和會”的國家無視中國的要求竟然答應了日本無理的要求。巴黎的中國留學生和華僑憤怒了,他們紛紛遊行示威,集會抗議,法國政府居然派兵鎮壓。就在這時,我們的民族英雄肖克險用身軀與帝國主義作頑強的抵抗。中國人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向世人證明,中國是決不屈服於帝國主義,決不允許帝國主義列強的肆意踐踏,瓜分。在簽訂和約時,顧維鈞說:“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同意這種喪失主權辱國的條約,更何況我們中國。”他輕輕的合上那本契約書,昂首闊步的走出了會場。

這是中國人第一次向外國列強說“不”,看完這部影片心裡既有難以抑制的激動之情,又有深深的難過。當時的中國綜合國力太弱了,北洋政府對內鎮壓,對外投降。列強出賣中國的利益,有骨氣的中國人怎能答應?一個聲勢浩大的愛國運動終於爆發了。而巴黎和會的外交失敗成為其導火線,成為中國人民永遠的傷痛!

五四的先驅李大釗先生曾經說過:“歷史上的事件與人物,是只過一趟的,是只演一回的。”但此一回的演行,乃永久存在。五四運動學生以拳拳愛國之心希望中國走向獨立和進步,他們高舉新文化運動民主和科學的偉大旗幟和封建勢力展開堅決的鬥爭。其精神可以概括為愛國、進步、民主、科學。五四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為中華之崛起而奮鬥。

電影我的1919觀後感1000字篇2

落後就要挨打,這是近代史直接告訴我們的道理,它告訴我們自1840年以後中國如何被迫簽訂一個個不和理條約。甚至在一戰結束後中國作為戰勝國之一,竟然沒有得到戰勝國應有的待遇,沒有得到在戰前各盟約國給出的承諾。甚至中國的主權也遭到破壞——山東屬於我國領土卻被日本搶去。

《我的1919》這部電影向我們證明,當個人很“要強”,但國家太弱,那么這個人是要吃虧。同時也展現當時帝國侵略者為了自身的利益把中國的利益出賣了,也把中國被日本侵略的事實生動的展現給觀眾。同時也表明了當時中國政府的腐敗,為了自身的利益,向日本妥協把國家的主權出賣了。

但中國也有自己的“脊樑”,也有那些為國家利益,把自己的時間自由,甚至生命獻給國家的人。顧維均是巴黎和會上中國的代表之一,為了中國的利益不斷的掙扎著,與外國侵略者鬥智鬥勇,不顧個人的安危。同時又不顧但是腐敗政府的命令,以國民的利益為重,拒絕在戰勝國契約上籤字,生動的展現了中華民族那種為民族的利益頑強的抵抗外來的侵略,同時也表現出了中華民族所固有的愛好和平,希望與其他民族友好的相處,熱於助人的傳統美德。

同時也展現了當時熱血的中華兒女為中華民族的兒女用不同的方式來保衛中國的利益,顧維均從小到大的兄弟,中國革命的一位革命者即使在國內被迫離開,但在國外仍堅持自己理想,仍在外國不斷的奮鬥,帶領中國華人維護國家的利益,直到生命最後一刻仍不忘告訴自己的妻子國家已是一片熱土,中國的覺醒必將帶領中國走向光明,因為中國兒女的血是熱的。他們不願自己的同胞,國家受到侵略。同時也展現當時新的思想流入中國,中國的思想領域也開始活躍起來。由顧維均與朋友的爭吵可知,思想的活躍 必將推動中國革命的進步。

同時這部電影也展現了“美學與史學”的完美結合,在最後顧維均的朋友去世所展現的雄雄烈火,不僅表現了中國人的憤怒,同時也表現了中國革命烈火在雄雄燃燒,中國將在世界的叢林中站起來,中國將會結束受侵略的歷史。因為有那些為了中國利益犧牲自我的中華兒女,他們不怕危險在屈辱的外交上仍用智慧展現中華民族的精神——自強,自尊,自愛。

電影我的1919觀後感1000字篇3

1920xx年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界線;

1920xx年是中國第一次對西方列強說“不”。

這是一段怎樣的歷史?這是怎樣屈辱得像蟲子一樣走過的一百年?中國人,在近代史上,能算得上是“人”嗎?我們咬緊牙關,我們忍辱偷生,四萬萬中國人,鍛鍊出了多少中華之魂,磨礪出了多少華夏脊樑?

啊!一段血淚史,幾多辛酸淚!

《我的1919》,一次生動而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又一次警鐘長鳴,給我們以居安思危的訓誡!

本片描述上世紀初,中國外交才子顧維鈞作為中國政府全權代表參加1920xx年巴黎和會的種種經歷和他的摯友華裔留法愛國知識分子肖克儉,為抗爭列強,餵討回正義,在凡爾賽宮廣場自焚的感人肺腑的事件。

1920xx年中國推翻封建王朝滿清帝國。

1920xx年中國爆發了倡導科學、民主的“五·四”運動——這是中國接觸了西洋文化所孕育出的一段文化歷程,它標誌著中國現代史和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在“五·四”運動直接的影響下,中國參加巴黎和會的代表團拒絕在契約上籤字。

電影《我的1919》通過中國外交使團在“巴黎和會”上,拒簽“凡爾賽和約”的歷史事件,生動展示出80年前中國外交風雲,謳歌了中華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漲的愛國激情,同時也揭示了”弱國無外交”這樣一條真理。影片著重表現和描寫;顧維鈞作為中國政府全權代表,在“巴黎和會”上維護國家尊嚴、保衛中華民族權益。拒簽“凡爾賽”條約的光輝偉績和肖克儉為國為民請命、抗爭帝國主義列強的感人肺腑的歷史故事,真實地再現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國際社會和國際關係。

影片充分表現了作為“弱國”的中國,在列強的國際社會中討回正義,討回平等是何等的艱難。但是,中國終於挺起胸膛,第一次面對列強說:不!從此開始了中國上世紀新的篇章,是中國人民覺醒而奮起的出彩華章!

“弱國無外交”,又一次被提到了案上,這是飽含悲痛的五個字,這是深刻烙印在從近代開始所有中國人心上的字。我們必須時刻記住,一刻不忘,世世代代都要銘記!

因為,我們為了這五個字,失掉了多少領土,失掉了多少白銀,失掉了多少自尊,失掉多少中華好兒女……我們付出的太多太多,我們不能也不要重蹈覆轍,悲劇性的歷史,就堅決地讓它永遠留在昨天吧!

“弱國無外交”,告訴我們國強才有說話的權利,說話才能有被聽見的權利。當時的中國從官到民,從內到外,從陸征祥這樣的高官到顧維鈞這樣的青年外交家,從肖克儉這樣的熱血青年到梅這樣的巾幗志士,有如此眾多的仁人志士,為什麼中國還是如此任人宰割?就是因為當年的中國,是一個誰也可以來分一杯羹。誰也可以隨意踐踏一腳的國家。

那么,即使有顧維鈞在“巴黎和會”上如何精彩地運用他特有的機智,幽默,巧取,以一塊懷表怒嘲日本代表,如何以他的個人才華和人格舌戰群敵;以及肖克儉如何如何奔走呼號,聲嘶力竭,如何壯酬國、慷慨赴死……在世界強權政治的大環境下,在西方帝國主義列強的絕對優勢前提下,通通都顯得蒼白無力了。

一顆再尖銳的沙礫,又怎么能敵得過一塊堅固而巨大的石頭呢?

“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樣!”這樣慷慨激昂而又字征辭嚴的話語又有什麼用呢?充其量是贏來了讓娜母女的支持。有用么?無奈啊!

實際上,不論何時,國家強則外交贏的真理都是不變的。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來,我們建國初期為什麼餓著肚子都要發展重工業,為什麼艱苦卓絕都要研究核子彈氫彈,為什麼你排除萬難都要鑽探油氣田。或者說為什麼如今的朝鮮要發展核武器,為什麼當代的印度要搞航天。

為的就是能在世界的舞台上說一句有分量的話,為了能在這個地球上站穩腳跟,不致像魯迅先生說的,被開除:“球籍“啊!

請13億的中國人牢牢記住吧:弱國無外交!在這個和平年代,我們更需要這句話常響耳畔。須知未雨綢繆,須知居安思危,或許是臥薪嘗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