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版紅樓夢觀後感

87版紅樓夢(央視版紅樓夢)是中央電視台和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根據我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攝製的一部大型古裝連續劇。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87版紅樓夢觀後感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華麗的古典範兒

古典是什麼?

是綠油漆么?是竹子壁紙么?是亮晃晃的百瓦燈泡么?是雜亂豐富的“撞色”么?

還是男聲大合唱版葬花吟,農村喜事版晴雯歌?

還是做作狗血的表演,盪氣迴腸撕心裂肺的自編劇情?

經歷了有文革後遺的,“加強階級鬥爭”(編劇語)的霸氣版的“洗禮”之後,感謝新紅。讓我們看到了什麼是古典,縱使這只是古典真身的一點皮毛。然而終於使文化斷絕的我們,能夠拼接起一點對故去的優雅文化的一點想像。

原汁原味的語言不做改動(霸氣版把所有的台詞都改成了現代白話),有點隔膜,卻使那個遙遠的年代的離合悲歡真實。幽微深妙的燈光,華麗的布景和道具,似乎讓我們回到那個燭花將盡、微微黃昏的古宅子裡。

很多人說新紅的配樂太過前衛,無法接受。然而我認為隨著劇情的流動,相配的音樂是毫不突兀的。開闢鴻蒙的多情無奈,可嘆的一詠三嘆,一夢遙的魂夢無據,終曲的人間蒼涼,都那么切合。葬花吟高潮部分引用了歌劇的高腔,看似突兀,實際上是黛玉的人聲獨白,與“天盡頭,何處有香丘”的高問是暗合的。特別一提的是終身誤,真的是仙樂,完全演奏出了原著石頭大徹大悟後的美中不足今方信的無可奈何卻又勘破世情之感,渺渺飄飄不似凡塵。

看87版《紅樓夢》有感

《紅樓夢》原著已經看過兩遍,總是懷著一種崇敬的心情來讀。讀的時候甚至曾經想把它背會。而今看來當時的想法是多么幼稚,讀一部作品喜歡它並不一定要背會。要的是那種與作者交心的感覺。正是由於當時的功利心,如今讓我再來說一說作品的主要內容所記得的也沒有多少了。而今看來當時的閱讀似乎也只是消磨了一些閒暇的時間罷了。

去年的時候觀看了新版的《紅樓夢》,總覺得其中的角色無論從衣著還是裝扮上來說都有些太過虛假。雖說在畫面和科技方面較之87版的有了很大進步。但是總覺得不如老版《紅樓夢》看著更加接近生活。最近開始看87版《紅樓夢》覺得老版的更像在描述生活,沒有太多的高科技,畫面也不是太過唯美,但總覺得它所記錄的是真實的生活。其中的角色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陳曉旭扮演的林黛玉,歐陽奮強扮演的賈寶玉,鄧婕扮演的王熙鳳等一個個角色都成了電視劇史上的經典藝術形象。雖說還沒有看完但是覺得看著過癮。

一部《紅樓夢》記述了一部古代史。作品通過描述賈家的興衰向我們展示了在封建社會中,家族裙帶關係的重要性。紅樓夢中的四大家族賈、王、史、薛彼此相互關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曾經盛極一時的賈府在經歷了一場變故之後元氣大傷,雖說最後並沒有一蹶不振,但是再恢復到往日的輝煌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曾經的車水馬龍到今日的門可羅雀,曾經的歌舞場,如今已是衰草枯楊。

《紅樓夢》中的寶玉與黛玉的愛情悲劇,看似偶然其實是必然。正如黛玉所想:“既然有了我又為什麼來一個寶釵呢?”。是啊!我們的黛玉雖說容貌姣好又有文采,但是只是因了性格的原因,在整個賈府中顯得有些另類。如若說知己,莫過於寶玉與黛玉了。但是如若說過日子則寶釵是不二人選。最終黛玉孤單離世而去,寶玉出家為僧,留下了寶釵和遺腹子。或許最後的蘭桂齊芳是對紅樓夢悲劇結局的一點同情。

看這部劇讓我想起了另一部電視劇《末代皇帝傳奇》。兩部作品都是描寫了從大富大貴到貧民百姓的蛻變。曾經的大家族,曾經的皇親國戚,一旦沒落到最後也只是成了歷史上的跳梁小丑罷了。經歷了這樣的大起大落的人生的人他們對生活才會有更深的體會。他們更明白什麼叫人情冷暖,什麼是世態炎涼。

富貴繁華不過是過眼雲煙,功名利祿也只是身外之物。所有的一切好便是了,了便是好。看盡人間繁華,留下一片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