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隨筆三篇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中反映傳統文學、傳統文化的經典著作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紅樓夢隨筆,希望大家喜歡!

紅樓夢隨筆篇一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中反映傳統文學、傳統文化的經典著作之一,而在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的研究中以此為突破口,有利於重溫傳統文化的精華,並在語文教學實踐中運用和發展傳統文化,使我們中華的傳統文化既有傳承,又有延續和創新。

曾為《紅樓夢》書寫前言的舒蕪先生指出:“《紅樓夢》既是女性的頌歌,又是女性的悲劇”。拜讀此鴻篇巨著,細思量,我不禁苟同:《紅樓夢》的確是一部“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的“封建特色”社會扼殺青年男女的情愛、婚姻的悲劇史。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

愛情,是文學伊甸園裡的帶刺的玫瑰。然而,若去審視封建社會的文學史,其中大量的愛情悲劇,在不同階級,不同層次的人們之間演繹著,折射或顯露出了那複雜而尖銳的社會的陰冷麵。

而曹雪芹、高鶚著的《紅樓夢》中,就再現了“封建特色”社會中,那沒落王朝的叛逆的貴族青年男女:賈寶玉和林黛玉苦苦尋覓和構築的愛情神話,卻在封建社會的殘秋之際,全都給吞噬殆盡!為此,林黛玉悲傷之極,吐血而死!這,也許是,“士隱那樣認為的:‘情’字也是沾染不得的。”可末了,賈寶玉,他也當了和尚!以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悲劇了結。

紅樓夢隨筆篇二

滾滾紅塵,攜著記憶的枷鎖,永遠地塵封了那場悲傷的愛戀。在那最後一抹餘暉中,被風靜靜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終於,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遺憾和指責……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開了《紅樓夢》,於是我認識了她——林黛玉。她,讓我深深的震撼,寶黛空前絕後的愛戀,流傳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貶。普天之下,又有誰有這資格呢?從那以後,黛玉姐姐的影子就蕩漾在我心裡,來來回回,隱約中似乎聽到她嬌弱的喘息,腦海里是她傷感的容顏,帶著一分憔悴卻萬分迷人。她落淚,因為只有放縱的哭過後才會更舒展,笑容才會更加綻放。閉上眼仿佛看見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閃爍著點點淚光,讓人沉迷其中,為之動情,不能自拔。

常聽人評價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狹窄”,可我不這么認為!因為在這背後,只是因為她太在意寶玉了,因為愛的深、愛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總覺得寶玉給黛玉的時間太少,黛玉的心太細膩,而寶玉卻體會不到。在她某個抑鬱的瞬間,心情像是走丟的小孩沒了方寸,寶玉不該到來的問候會被她駁回,狠狠的、凶凶的,卻是無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為太難受,於是她只有用詩來發泄內心醞釀已久積壓不了的情感。

詩,是她美麗的靈魂,是她精神的寄託。每當讀到她的詩,總有振人肺腑的感覺,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像是一把尖銳鋒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讀者的心裡,讓人有至窒息的幻覺,無形之中像是有誰掐住了自己的喉嚨,掙脫不了的傷感,只能不情願地放下書,讓自己慢慢地清醒過來。記得她的《葬花詞》:“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讀完後像是被萬箭穿心,肝腸寸斷般的陣痛。

她的淚,像涓涓細流一樣潺潺流動,匯聚成一泓清泉,澄清著她的悲劇。她哭泣,因為她太委屈,她是悲慘的、是值得人們憐憫的,她和寶玉的愛情在那樣的社會是不被容許的。她對寶玉太痴情,她一生無限傷感,然而臨終前她笑著喊“寶玉,寶玉……”然後她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雖然她的故事結束了,但是給我留下了萬千思念,合上書想要把這份內心的塵埃封住,但一閉上眼,那段應該被禁錮的傷感像塵埃一樣在空中飛揚、鏇轉、舞動……

紅樓夢隨筆篇三

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紅樓夢》呢。

故事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為賈寶玉,他應該說來是一個柔中稍稍帶剛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為環境所致,他們家上上下下幾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們的家族是因為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於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並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

這裡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斷,理還亂”,讓人看到古時婚姻的紕漏,它們往往全有父母處理,什麼“指腹為婚”,更為可笑的是,他們有時從未見過面便稀里糊塗地成親了。而且古時女子爭著要進宮,因為那樣可以使家族富貴,可皇帝有上千嬪妃,得寵一時,沒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們又何苦進宮呢?皇帝姥兒們飲酒作樂,衣食無憂,而老百姓則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生活之苦讓人難以想像,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造反”了,禍害之緣還是在於皇帝身上啊。這一出出的悲劇讓人心寒而又憤怒,讓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時的苛捐雜稅,它們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邊上推,真讓人深惡痛疾。

《紅樓夢》一書讓我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時而憤怒時而感慨萬千,也讓我想了很多,或許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