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審計觀後感3篇

國家審計+觀後感1

電視劇《國家審計》通過東州市審計幹部在審計國企管理、醫院招投標、低保醫保資金髮放、地方政府投資過程中發現違規違紀問題的具體故事,揭示了當今社會中存在的種種讓民眾深惡痛絕的暗箱、黑幕,這些令人不恥行為肯定不能為社會所接受,然而,這些醜惡行為背後都有一定的勢力支撐,所以審計幹部與之鬥爭時必會演繹出一系列起伏跌宕、精彩紛呈的故事。

該劇人物植根現實生活,既有貪腐分子狡詐、貪婪,也有審計幹部作為普通人在現實生活中面對各種困境勇敢的接受挑戰,用積極的態度面對社會變革中的困惑和衝突,從而塑造出了以“責任、忠誠、清廉、依法、獨立、奉獻”為核心價值觀的審計群體形象,傳遞了社會正能量。

目前,我國仍處於社會轉型期,這種轉型包括體制轉變,結構轉換、機制轉軌、利益調整和觀念轉變,同時也包含著中國社會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從封閉性社會向開放性社會的社會變遷和發展,在這樣一個特定時期,人們的行為方式、生活方式、價值體系都在發生明顯的變化。在這種大變革、大發展中,在各種利益面前,少數黨員幹部沒有了最起碼禮義廉恥,喪失了理想信念。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就會導致政治上變質、經濟上貪婪、道德上墮落、生活上腐化。劇中的貪腐分子就是因為缺“鈣”,為了一時的享受“道義放兩旁,利字擺中間”,不擇手段的攫取各種利益,自以為天衣無縫,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這些蛀蟲終究逃不脫黨紀國法的制裁。

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每當聽到假公濟私,貪腐爛權的行為,即為社會有這樣的敗類痛心不已,也為那些以身試法的官員自毀前程而痛惜。不得不說,現今社會的某些人對於金錢的崇拜有些過頭了,我時常想人生在世的意義難道只有燈紅酒綠,香車美女,封妻蔭子才有價值,難道過著有理想,有道德,雅致、品味、知足常樂的生活不好嗎,《呂氏春秋》上有這樣一段哲學:今以百金與摶黍以示兒子,兒子必取摶黍矣;以和氏之璧與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賢者,賢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彌精,其所取彌精;其知彌粗,其所取彌粗。中國少數有無數張銀行卡,讓錢爛掉不敢花的官員們應該看一下這段文字,反思一下自己的選擇。每當在各種媒體上看到貪官文采斐然的懺悔書,我都想對這些人說,出來混,早晚是要還的,早知現在何必當初,當然,有些貪官可能會這樣為自己開脫:社會環境如此,我也是迫不得已。在我看來這不是理由,一個人即使做不到舉世混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也不能隨流揚波,哺糟啜醨,淡泊方可明志,寧靜才能致遠,如果每個人都能養浩然之氣,面對風動、幡動而心不動,社會就會有規有矩,我們的國家才能繁榮富強。

國家審計+觀後感2

電視劇《國家審計》向我們展示了一群兢兢業業工作、克服各方面的困難和阻力,為國家和人民挽回損失,在政治的激流中努力保持審計的獨立性的國家審計人,他們為人們樹立了一個審計工作人員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高大形象,也向社會詮釋了什麼是審計。結合劇中一些針對審計工作的細節和自己兩年以來的工作經歷,我談一下自己對審計工作的感悟:

一、對審計工作的認識。劇中每一次審計工作展開時,被審計對象都是感覺審計是在找事,甚至說是“雞蛋裡挑骨頭,拿放大鏡看事情,非得找出來點事才肯罷休……”,這完全是一種誤解,沒有真正了解審計工作的真正意義,而我們作為審計工作者,審計過程中可能會給被審計對象造成這種錯覺,即便我們注意了方式和方法,過程中仍然不可能消除這種印象,真正能讓被審計對象扭轉這種想法的東西,就是我們最終的審計成果和發現的問題或隱患,即審計報告和審計建議,例如:被審計對象有時會有這種想法,程式、手續可以後辦,事情的最終結果是實實在在的,而且是好的結果,他們忽略了這種做法所帶來的隱患,而我們審計工作就是把這個隱患找出來列出來給他們看,真正讓他們看到問題的嚴重性,他們才會知道我們的工作的真正含義,所以說,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只有拿出真正建設性、讓人信服的審計建議,才能從根本上讓別人了解審計的工作內涵和意義。

二、審計人要有職業敏感性。職業敏感性對審計工作來說非常重要,它與經驗有一定的關係,但是也不能說經驗充足,職業敏感性就敏銳,經驗豐富是它的必要條件,我自己覺得體現在兩方面:首先是從最平常的東西中看出不平常的東西,像劇中“賬簿表面上看像湖水面平如鏡,但湖底可能暗潮湧動”,我們平時的審計工作就是這樣,從看似合乎邏輯的資料中看出存在的問題和隱患,這是我們在工作中通過不斷歷練要加強學習的能力,這一點跟經驗有一定的關係;其次是跳過問題的表面現象直達問題的本質,審計中好多東西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都是表面現象,而我們可能有時候就一直在這種表面現象中左右徘徊,斟酌不定,像劇中很多次,那位徐處都能帶著大家跳過審計中遇到的各種表面現象,直達本質,這也是常說的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具備這種能力,需要具備很多知識,要多讀多看,勤思考,需要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問題,通覽全局,不局限一隅,同時要需要我們總結,尤其是從審過的工程去學會總結。

三、審計要創新方法和改變思路。首先“跳出賬本從外圍搞審計”這是劇中提到的審計創新方法,“利用資料庫間的比對來縮小範圍”這是劇中面對海量數據審計人員想到的新方法,審計抓重點,抓主要矛盾,不一定走常規的審計,目前傳統審計方法需要創新,創新不代表替代取代,傳統審計方法和創新的方法兩者是相互驗證的,可以說是互補的,審計工作是一項團隊工作,新方法有時候就是在大家相互討論中產生,思想碰撞才可能產生火花,所以我們以後的審計工作,針對面臨的問題,應該多與大家討論,通過討論來找出創新一些的方法;其次是審計思路,劇中有幾次面對碰到的困難,審計人員都是改變工作思路,如調整審計方案順序,才有了新突破,審計中我們有時會按照一種思維模式去看問題,先假定有問題,然後按這種假定去審計,我們所假定的問題,也正式被審計對象花精力去彌補的,這樣就很難查出來,所以需要跳出定向思維,還有就是審計中會經常碰到問題,按常規方法無法解決時,或沒有什麼結果時,就應該快速改變思路,否則審計就會停止不前,或徒勞無果。

四、嚴守審計工作紀律,保證審計的獨立性。劇中幾乎每次開展審計時都會碰到被審計對象的邀請,有時甚至碰到行賄,就拿吃請來說,像劇中局長那番話,可能沒人監督跟被審計對象一起吃飯,吃一次,就會給別人造成一種錯覺,說明審計人員是可以變通的,然後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慢慢的就像溫水煮青蛙,最後就會做出違反審計原則的事情,這個也給我們再次敲響了警鐘,審計中必須嚴格遵守工作紀律,無論有無監督,時刻警鐘長鳴,紀律和法規一樣,是一把尺子,拿著量別人,審計人員自己首先要嚴格遵守;其次是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審計有審計的工作程式,外界不能幹預審計,這需要審計要有強有力的後盾,否則審計工作就會在外界的影響下無法追求客觀公正,審計結論也就無法實事求是、真實可信。

五、核查中介機構的審計結果。中介機構的審計結果必須要有審計機關的核查,這樣才能有公信度和可信度,這跟我們目前的審計程式一致,核查不是直接再審計一次,那樣會造成重複勞動,我們現在所做的覆核工作,其實是應該就是核查工作,核查工作要有側重點,像劇中,主要核查外面中介機構“審計程式是否合法、審減的情況是否屬實”,這也給我們的覆核工作有了啟發,對以後的覆核工作應該有主次側重之分。

六、審計免疫系統的含義。我們審計的依據除了國家的法律法規外,還有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政策,對於國家的法律法規我們無權評價,而對於學校的規章制度,我們出建議,找出學校制度和政策上的漏洞,如劇中所說:審計時遇到同樣的問題,在不同時期、不同地方,不同的人反覆出現,這說明這個問題有存在的土壤,也說明機制與體制有問題,我們平時工作中也會經常碰到同樣的問題,而且反覆碰到,這也說明了我們審計的工作沒有做到位,沒有真正啟動免疫的作用。提出建議,但是這個建議沒有真正得到落實,這也是我們後續審計工作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通過觀看電視劇,對於審計工作我感覺自己還有很多欠缺,做好審計工作,自身知識儲備很重要,同時還有很多能力要培養,在以後的工作中,認真與執著必不可少,同時自己一定會做一個有心人,更細更深看問題,做一個對職業忠誠不二、盡職盡責、一絲不苟、頑強執著、公平工作的審計人。

國家審計+觀後感3

近期觀看了河北衛視播出的電視劇《國家審計》,這是值得用心品味的一部佳作。以徐詠萍為代表的審計組,他們在審計工作中克服種種困難、迎刃而上,靠著正直與公正的工作態度,最終完成了自己的神聖使命。在他們的身上綻放著無數的光芒,他們用實際行動向觀眾傳播著一種正能量。

《國家審計》中這個審計團隊的敬業精神與奉獻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看著審計組在審計醫保資金時的每組鏡頭,他們每天都在加班加點,翻憑證,從大量枯燥的數字和賬簿中發現問題,與腐敗分子鬥智鬥勇;他們在面對家有身孕的妻子和親人失去時,依然選擇了恪盡職守,維護國家財產、人民利益,堅守著自己的信仰和職業操守。靠的就是敬業與奉獻的精神。

《國家審計》中這個審計團隊對祖國對人民忠誠和公正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徐詠萍對譚啟聰被處分很無奈,但是法律不講情面的,既然觸犯了法律就得受到制裁。對工作的執著與堅持,靠的就是一顆公正的心,和對國家對人民的一片忠誠,不能犧牲國家利益而維護了小團體利益。

《國家審計》中這個審計團隊的創新的工作方式值得我們學習。查漏補缺,追根溯源,不查出問題根源不懈怠。從小事和一些蛛絲馬跡發現問題,處理解決問題。拓寬新的審計思路,不受老套的審計路線所困擾,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次觀看影片都會被劇情所觸動,被他們的精神所感染。時常會聯想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在我們的工作中同樣也需要敬業、奉獻、忠誠、公正的精神和勇於創新的工作態度。而這些更需要我們運用到實際的工作中去,運用到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中去,正所謂工作無小事。通過每一件小事情去正塑造自己、提升自己,才能為青銀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