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有感範文

2024年是改革開放40年,40年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么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開放40周年大會觀後感文章,一起來看看吧。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觀後感

2024年12月18日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北京舉行,xx主席等領導出席了大會,並發表了講話xx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說:“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時候都至關重要。小到一個人、一個集體,大到一個政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會愈挫愈奮、愈戰愈勇,否則就會不戰自敗、不打自垮。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撐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強大精神力量。”。筆者聽到後,深以為然,深受感觸。

1978年--2024年是值得紀念的40年,在這40年中,我們國家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人民的生活也有了巨大的變化。改革開放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40年的改革開放使國家從貧困到富裕,為我國的發展進步帶來了無窮的活力。改革開放從農村開始,逐步向城市推進;在安徽等一些農村地區率先進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改革試驗,這一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得到人民民眾的普遍支持,隨後推廣到全國。從開展試點改革逐步積累經驗,到慢慢推廣;從興辦經濟特區向開放沿海、沿江乃至內地推進。1980年,中央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立經濟特區。1984年10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確定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畫的商品經濟”,改革的重點逐漸從農村轉向城市,以搞活國有企業為中心環節全面展開。巨觀管理體制方面,以巨觀間接管理為目標,對價格、財稅、金融、計畫以及流通體制等進行改革。同時,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領域的改革也開始啟動。改革開放改變了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不相適應的狀況,社會生產力得到極大解放,社會財富迅速增長,國家的實力有了質的飛躍。

40年的改革開放讓全國人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憑票買”到“隨便買”。改革開放40年,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呈現出大幅度增長態勢。居民消費結構從溫飽型向小康型轉變,人民生活從滿足於吃飽穿暖轉變到更加注重個性和享受的多層次消費。改革開放給人民生活帶來巨大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將一步步變為現實,為人民的生活帶來了無窮的活力。

40年的變化充分證明了: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跟著黨走,跟著xx走,只有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們才能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改革開放40周年有感

心懷夢想,是人類天性使然。從遠古到現代,從蒸汽機時代到電氣化時代,再到信息化時代,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也是追尋夢想的歷程。

40年前的“大上海”,燈紅酒綠,極盡繁華,但電燈、電話、樓上樓下,對普通市民也是一種夢的追求。連一個上海的“鳳凰”牌腳踏車也是當時人們炫耀的一個資本。如今,大彩電、大冰櫃、大住宅不再是人們神秘的話題。電腦、小汽車、小別墅的個人所有越來越多,生活水平每年都在提高,如今家電產品從無到有、從短缺到普及的不斷升級、快速變遷的發展過程,見證了上海的飛速發展和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從一個側面折射出改革開放這場波瀾壯闊偉大實踐的歷史進程。

我們這一代人都經歷了祖國改革的過程,都是祖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也是受益者。可以說感受最真,情意最切,體會最深。1978年,隨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中國經濟開始由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我恰巧出生在1978年,至今在我的腦海里還留存著計畫經濟的烙印,什麼糧票、油票、肉票、布票、火柴票等具有濃郁計畫經濟特徵的產物我有幸見識過。那時候流行即使有錢也未必能保證買到商品,雖然,普通家庭也確實沒有錢。但是,在我父母的心裡總是盼望著有一天能見到市場放開的情景,購買物品不再受票據的束縛。進入80年代中後期,計畫經濟的影子已經消失,市場經濟的氛圍逐漸盛行,商店裡的商品逐漸豐盛,但依然是憑“票”購物,只不過這時的“票”不再是那些花花綠綠的糧票、油票,而是實實在在的鈔票。記得那時我家住在天潼路,一家3口擠在10多平米的小小的屋子裡,家具也少得可憐。我想,在當時,這是大多數人都有的想法: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浦東,在我小小的心裡,就像去北京那么遠。我家就在著名的外白渡橋的附近,馬路對面,就是當時上海的最高建築——上海大廈。夏天的傍晚,我們會跑到上海大廈的邊上,鋪一張蓆子,坐在上面乘涼,感受著從賓館的窗縫裡透出來的一絲絲冷氣,感到無比的幸福;冬天的夜晚,會把灌滿熱水的“湯婆子”早早塞到被窩裡,享受一個溫暖的冬夜。

40年過去了,我長大了,有了自己想要的家,也有了自己的房子。不用在夏天的傍晚找地方乘涼,也不用在冬天的夜晚搶“湯婆子”。小時候夢想的電話已經過時,黑白電視已經淘汰。再看城市變化,虹橋樞紐將航空、高鐵和汽運完美結合,城市交通更加井然有序,輕軌、捷運阡陌縱橫,從浦西到浦東,再也不是兒時的遙遠。這些變化,惠及了每個普通市民。我是幸運的,因為我生在了這個追夢的年代,並能將夢很快的轉化為了現實,同時我有幸見證了歷史的發展,人人都會有夢想,但不是所有的夢想都能成真,但身在這個時代,我感覺很自豪,是時代的發展給了我夢想成真的機會,是夢想推動了時代的發展。人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夢想,現在我依然有個夢,夢想著“收入倍增計畫”逐步落到實處,讓所有中國人都圓了“住房夢”,住上寬敞舒適的房子,生活變得更加美好,真正實現“中國夢”。

40年,光輝歲月彈指揮間,40年,中華大地滄桑巨變。2024年,我們將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現在社會在提倡和諧,城鄉之間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等等,和諧凸顯出了社會的發展,和諧總結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成果,和諧更表明了時代的特性,開放與開明。縱觀世界,放眼國內,無處不體現這改革開放40年來的巨變。工業、農業、交通、國防、教育、人民生活,衣、食、住、行處處展現迷人的風彩,讓我們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將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得以實現。

改革開放40周年觀後感精選

“只有堅定不移地推進各項改革,才能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催生、激活、做強更多直接創造社會財富的市場主體,實現各種生產要素在河北的聚集無障礙。”這是我省通過思想解放大討論活動形成的一個重要共識。面對“調整轉變、加快發展、改善民生”的三重艱巨任務,我們唯有繼續深化改革,破除束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才能催生、激活、做強更多直接創造社會財富的市場主體,實現各種生產要素在河北的聚集無障礙,為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實現富民強省目標提供根本保障和內在動力。

深化改革是建設富民強省的必由之路

目前,我們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入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河北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要害時期,正面臨著難得的戰略機遇。但是,我們前進的道路並不平坦,未來發展面臨著資源環境約束、城鄉二元結構、區域發展失衡、社會矛盾凸顯等諸多制約。

――實現科學發展任重而道遠。長期以來,支撐我省經濟高速增長的產業大都屬資源依靠型的高耗能、高污染類產業,生態環境問題日趨突出,經濟發展的生態成本和環境成本越來越高。而且“超重”的產業結構具有很強的剛性,粗放的經濟成長方式具有很強的慣性,我們要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任務艱巨改革開放40周年觀後感改革開放40周年觀後感。

――構建和諧社會任重而道遠。由於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體制改革滯後,要素市場化進程緩慢,我省城市化進程滯後於工業化進程,城鄉二元結構問題並沒有隨著工業化水平的提高而自然而然地解決;生產關係變革滯後生產力發展進程,各種社會矛盾並沒有隨著經濟高速發展自然而然地解決。結構性失業問題仍然嚴重,社會保障、收入分配等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比較突出。 ――投資環境建設任重而道遠。在世界銀行最新公布的中國120個城市投資環境排名中,我省無一城市入圍投資環境金銀牌城市;在XX年中國投資環境百佳城市中,我省雖然有10個設區市入圍,但只有石家莊、唐山和秦皇島排在前50位,分別為第22位、35位和50位。投資環境諸要素中,行政治理體制問題仍然是我省投資環境的“軟肋”,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政府行政效率和服務效率亟待提高。

――推進全面開放任重而道遠。“環京津、環渤海”的獨特地理條件,賦予了我省對內對外開放的區位優勢。真正發揮“兩環”區位優勢,不僅僅是交通、通訊等硬體設施與京津、國際對接,要害是機制和制度等軟環境的接軌:從微觀企業制度到巨觀經濟治理制度,從微觀企業生產運行機制到巨觀經濟治理調節機制„„要實現京津冀區域一體化乃至融入國際生產體系,推進全面對外對內開放,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的任務還很重。